第129章 阮氏说亲
作者:采云   伯府翻身记事最新章节     
    要说永宁伯府的两门亲事,的确选得好。
    林文杰迎娶刘心瑶,缓解了伯府银钱上的窘境。
    而林文康和曾芙的亲事,直接让永宁伯府的交际圈子拔高了好几个台阶。
    这门亲事带给林家的好处,可不仅仅是林文康能得方大儒的亲自指点,以及曾家对林文康仕途的益处。
    这段时间,大理寺卿府的每一个对外的宴请,都会请上永宁伯府的人。
    这相当于直接带着永宁伯府进入了京城的上层交际圈子。
    虽然,大部分人对永宁伯府还持观望的态度,但大理寺卿府愿意捧着他们,这些人也不会去扫曾家的面子。
    至少面上对林家人是客气的。
    在此之前,永宁伯府的交际仅限于寿春伯府和秦家。
    秦家算不上京城的顶级世家,秦老大人只是个四品。
    寿春伯府就算和林家人亲近,但也做不到这样拉拔他们。毕竟两府的联系也就一个林云珠。
    最多就是庞三夫人走哪带上林云珠这个义女,不可能把义女的姐妹也带上吧?
    但大理寺卿府不一样,这是正儿八经的姻亲。
    大理寺卿府也愿意这样做,那是因为曾大人见过林文杰和林文康后,对这两人的能力是肯定的。
    而姻亲是天然的盟友,若永宁伯府能起来,以后两家也能守望相助。
    再说了,现在太子看重林文杰,林文杰的仕途还是有很大的晋升空间。
    曾大人的官职虽然比不上杜首辅,但曾家下一辈人才辈出,他不会像杜首辅那么谨慎。
    而且,太子是一国储君,再加上皇上对太子没有丁点忌惮。就算林文杰是太子的人也无妨。
    这日,大理寺卿夫人阮氏给刘心瑶下了帖子。
    阮氏身边的嬷嬷过来送帖子时,跟刘心瑶提了一嘴商议什么事,刘心瑶就没带上三个妹妹。
    到了曾家,直接去了正院。
    阮氏身边的嬷嬷迎了她进去。
    阮氏笑着招呼:“伯夫人来啦,快来坐!”
    刘心瑶坐下后,两人先是闲话了几句家常,阮氏才说起正事。
    “大小姐的亲事可有眉目?”阮氏问道。
    阮氏问起这事,刘心瑶也不奇怪。她之前也跟阮氏提过一嘴。也有让阮氏帮忙寻摸的意思。
    刘心瑶轻摇了摇头,“我们伯爷说,大妹妹的亲事其它不论,但人品一定要好。听说倒是有一两个不错的,但人品如何,还得仔细打听。”
    刘心瑶自然知道今日阮氏邀她过来,所为何事。
    但曾家这样的世家,他们说亲不可能不看重门第。
    所以刘心瑶得提前把话说清楚,他们家现在更看重人品。
    曾家愿意帮忙,他们永宁伯府自然是感激的。但把话说在前头,阮氏对男方的情况自然会有所斟酌。
    况且,现在把话说明白,以后若没成,也不影响两家的关系。
    阮氏听了这话,自然明白她的意思。
    同时对林家人也高看了一眼。
    林文康求娶曾芙,说实话,有些功利。她一开始对这门亲事并不看好。但夫君有嘱咐,她也就配合,和永宁伯府的人交好。
    此刻见永宁伯夫妇两个,并没有想着把妹妹嫁进高门大户,为永宁伯谋求利益,那这一家子也算可交之人。
    她示意刘心瑶喝茶,才不疾不徐地说道:“我这里倒是有一个人选,你且先听听。”
    这话就说得很有余地。
    刘心瑶赶紧笑着道谢:“多谢夫人还记挂着我家妹妹这事!”
    阮氏嗔道:“说什么呢,都是一家人!”
    接着便说起了男方的情况。
    “这人二十一,是今年的两榜进士,现在是翰林院的庶吉士。”
    刘心瑶只听这一条,就觉得很是不错。二十一岁的二甲进士呀,简直前途无量。
    更别说人家还是庶吉士,若大妹妹命好些,说不定熬个二三十年,还能入阁拜相。
    随即想到这样好的条件,为何会看上他们家?这人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于是便仔细听阮氏的后续。
    “这人和我家老大交好,我倒是见过人,一表人才。听我家老大说,人品也是不错的。只出身上面……”
    刘心瑶知道这才是说到重点了。
    便听阮氏继续道:“是成都大族裴家嫡支的庶子,据说家里倒是为他相看过,但他执意要等到高中后再娶亲。他姨娘据说已经过世,裴家也无人在京城,他现在一个人在城南租的宅子。”
    这话表达的内容就很丰富了。
    庶子,就表示上头有一个嫡母压着。
    家里为他相看过,他却没应。有没有可能是嫡母为他寻的亲事,他并不满意。
    姨娘过世,这个不好说。
    但一个人在城南租宅子?
    成都的大族,不可能连一个宅子也买不起吧?唯一一个入京任职的子弟,竟然要租宅子。那很可能是家里在打压。
    这种家庭关系有些复杂呀!
    但他若一直在京城,和家里分开,倒也不错。
    阮氏见她沉思,没有打扰她。自顾自地喝茶。
    过了一会儿,见她想透了其中关节,又担心她不知道裴家内里的事。
    便提了裴氏一族的事。
    “说到裴家,那是蜀地能排进前五的大族。但这些年,裴家嫡支有些势弱。已经多年没有子弟入仕。反倒是旁支的人,在各地任职的很多。虽没有京官,可据说也有三品的地方官。
    据说这几年,裴家嫡支和旁支的纷争不少,嫡支隐隐有些压不住。我一个远亲做着蜀锦的生意,说是裴家嫡支在当地,行事有些张狂。”
    刘心瑶听完缓缓点头,也在心里感慨,这就是曾家这种大族和他们这些落魄家族的区别。
    瞧瞧人家对各地的情况掌握得多细致?连蜀地那边的大族都打探得这样清楚。
    同时也对着阮氏再次道谢:“多谢夫人!”
    人家跟他们永宁伯府交好是一回事,但拉红线这种事,很多时候会是吃力不讨好。因此,一些夫人并不乐意。
    人家不仅做了,还把消息告知得这样全面,说明对这事也很上心。
    这份情谊,她得记着。
    阮氏见她明白了自己的用心,也很满意!
    笑着说:“不是跟你说了,别跟我这样客气!这事你回去跟永宁伯好好商量一下。若有意相看,遣个人过来知会我一声,我好安排!”
    这话的意思,也表明她纯粹是帮忙,并无所求。
    具体情况她说得明白,利弊得永宁伯府自己分析。愿不愿意,也全凭他们自己做主。
    那么以后好与不好,也与她无关。
    但刘心瑶清楚,阮氏怎可能真无所求。
    只不过,她所求的,并不是眼前。
    这位裴公子一看就是前途无量。而且,曾家大公子和他交好,那曾大人很可能也见过。极有可能对这位裴公子很看好。
    若这门亲事成了,以后裴公子真的走上高位,裴公子和林云紫不得记曾家的好?
    这就是世家大族的谋算,谋的是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