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北邙古道
作者:俊后生   大周门阀最新章节     
    就在泽王府的车驾出城之后,赵无咎、鲜于叔明这批挽郎也跟着出了城。
    除了赵无咎这一个,其余的那些官宦子弟全都骑着各自带来的马匹,就连本来有些不好意思、想要拉着缰绳和赵无咎同行的鲜于叔明,也被后者劝上马镫。
    其中,有好事者之后专门赋诗一首,用来描摹此情此景:
    建春门外日初升,少年骑马气势宏。 金鞍耀日马蹄轻,猎猎旌旗舞绿风。
    只不过,这首诗若是被这同行的人看到,多半会落个“华而不实”的评价。
    这是因为,当日包括写诗的好事者在内的、那些骑在马上的挽郎们,全都没什么“气势宏”、“马蹄轻”的感觉,反而被一个高大少年人安步当车,追得个个面上赧颜。
    从洛京城建春门到北邙山,路程总计五十余里。为了爱惜马力,这么长的路程,一共被分为了十二停。骑马赶路大约四、五里,就要停下来歇歇脚。
    一开始的时候,那个叫赵无咎的高大少年,只是在众人歇脚快要上马的时候才会从后面堪堪赶到。
    路程行至一半,这些去当那挽郎的官宦子弟往往才刚刚下了马镫,赵无咎就扶着腰间横刀大步出现。
    后来,因为年少意气,所以有几人和赵无咎暗暗“别”起了苗头。
    到了该停下的时候,他们不仅不停下来饮马、喂些豆饼之类的精料来蓄养马力,反而快马扬鞭向北邙山方向继续疾驰。
    这可把那位负责带队的礼部承议郎气得不轻,若非他骑的是一匹淮西大青骡——耐力虽好,但根本追不上这些鲜衣怒马的少年——他一定会追赶上去,将那几人骂个劈头盖脸。
    “不爱惜马力,一会儿簟蒲宴之前的试猎,看尔等要怎么办!”
    那承议郎一只手叉着腰,一手解开官袍的褡绊扣子,敞开半扇衣裳来透气,同时嘴巴里还不忘讥讽那些举止无状的少年。
    真要是论起官职品级,这帮当挽郎的官宦子弟,其父祖辈未必全都有他这正六品的礼部承议郎来得高。
    只不过,那些人能够执掌一方大权,这才比他这个只配在礼部跑腿的承议郎要来得家资丰厚,能供得起家中子弟来洛京走“适挽郎”这条出仕的终南捷径。
    而像他这个礼部的承议郎,则是先堂堂正正地通过了科举考试获得了进士头衔,再靠一笔笔写拜谒文章得到朝中重臣的赏识方才能够释褐为官。
    “高承议,要不要让人追下那些人?毕竟,快走到北邙古道了,周遭有不少荒坟野冢和前朝的将相陵寝,要是走岔了路,他们别再惹出什么麻烦来?”
    这个承议郎名叫高以适,是渤海高氏的后人。所以,在这批挽郎之中,确实也有几个与其能算作同乡的官宦子弟。见到此时队伍散乱的情况,有人出于好心又或者其它,不由得出言提醒他要注意一点。
    毕竟,北邙山终于郁郁葱葱不假,夏日时节适合来围猎设宴也不假,可这地方也还有别的一些说法。
    岂不闻: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京;城中日夕歌钟起,山上惟闻松柏声。
    自古以来,这地方就是一处着名的风水宝地,不知有多少河洛之地的豪杰埋骨于此。
    除了风水更佳的皇陵之外,大周朝很多王侯将相将,亦是将此地选作自己的死后的栖身之所。
    要不然,他们这批挽郎今日也不会来这里——虽然他们其实是要去给那泽王举办的簟蒲宴“帮闲”,但由头还是要去洒扫几处葬在北邙的郡王陵寝。
    高以适明白那几个家乡子弟想说什么:北邙古道走岔路难免会遇到一些荒坟野冢,之前就传出过有些妄人故意来此猎奇探险,结果却因遇到狐鬼妖怪而遇害的传闻。
    不过,作为礼部的承议郎,他还是板着脸说道:“休得妄言。子曰,敬鬼神而远之……”
    听他开始说教,几名这个高承议的同乡小辈,赶紧作出一脸受教的样子。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要是能追得上那些人,高以适其实早追上去了——关键是,他现在是真的追不上。
    而就在这时,高以适的目光不由得看向不远处一人。
    那人不是旁人,正是同下马休息的鲜于叔明打了声招呼的赵无咎。高以适看他似乎只是喝了点水囊里的清水,然后连歇脚都不想歇,随即就要继续踏上前往北邙的去路。
    “这人多半是个七八品的武者,脚力更是了得,要不要——”
    高以适想着,便掏出礼部下发的那份挽郎名册,翻将起来。
    他记得这个高大少年叫“赵无咎”。
    因为其没有坐骑,而且身形生得格外高大,所以在画押的时候,高以适还特别注意了此人一眼。
    他现在就是想要看看这人的家世提要,若不是特别值得注意的高门大户,那他就要差遣这个赵无咎前去追到那几个纵马奔驰的少年,省得万一真惹出什么麻烦来。
    然而,就在看完赵无咎的籍贯、父荫,在看到其出生年号的时候,高以适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这,这,这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郎?”
    他先是低头看着名册里的提要,又抬头看了下远处的赵无咎,重复“低头—抬头”了好几遍。
    不过,名册里的提要写明了,这个赵无咎并非那些高门大户出身。
    于是,高以适心中一动,便扬声唤道:“赵无咎,你且过来。”
    赵无咎闻声,转头望去,见是高承议郎在召唤,便将水囊挂回腰间,大步流星地走到高以适面前,拱手道:“承议郎有何吩咐?”
    高以适抚须微笑道:“赵无咎,我观你脚力非凡,行了三十多里路仍健步如飞,脸不红,气不喘。如今,有几位同僚行得急了些,恐他们途中遇险,你可愿替我前去一探?”
    赵无咎微微一怔,随即朗声答道:“承议郎有命,无咎敢不从命。请示明路径,无咎即刻便去。”
    高以适点头,手指北邙古道方向,道:“你只需沿着此道直行,遇岔路时,记得选择左侧道路,便应可追上他们。追上之后,你只需告诉他们,本官命其速速归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