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章 大火
作者:安然入睡   重返1973农村日常最新章节     
    林里现在抽烟很少,所以抽的档次立马就上去了。有了舅舅的救助,他早已经不用自己花钱买烟,所以散烟的时候也很大方。
    中华哎!估计是个抽烟的都不会拒绝。哪怕是尝尝味道也是好的。
    看两人接受了自己的香烟,立马又送上去点亮的火柴,干的就是个一条龙服务,这不就稳了嘛!吃人家的嘴软,再出去瞎比比可就不地道了。对于年轻人的道德修养,或者叫做为人的准则,林里还是很认可的。
    “对了,您二位是??”
    “我们是学摄影的,这次特意和老师过来学习的。”
    “哦~~久仰久仰。”
    “久仰什么?”
    “摄影啊!要不是学了文学,我也想学习摄影呢!”
    摄影不是爱好,拍摄美女才是爱好。林里就不相信了,拍完那么多诱惑的照片,女模特会心如止水一点都不想。再加上雇佣摄影师的费用,肉偿也不是不可能啊!林里感觉自己两世为人就是入错行了,搞艺术都有排面啊!美女如云不说,思想还前卫开放,又他么错过了。
    “简单,摄影这玩意儿,拿着相机咔咔一顿拍就是了。有手就行。”
    要不是有一些常识,林里都要被两人忽悠了。又不是傻瓜相机或者数码相机那种玩意儿,专业的摄影虽然没玩儿过,可那么多调节的按钮,林里就不信那是用来装逼的。还有光线、取景的范围这些,林里虽然不太懂,可不代表他不相信专业呀。
    “真的吗?那我这种零基础的也可以学了?”
    “当然了,就是胶卷有点贵,毕竟是消耗品嘛!不像相机和镜头,只要不坏,一直能用。”
    “两位留个联系方式呗!哪天有空我一定去拜访两位。”
    “客气客气,你好学的态度让我们甚为佩服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学到老活到老嘛!”
    “哎哟,让你这么一说,学习还能长寿了。”
    “长不长寿的不知道,但是不长寿的一定学不到多少东西。”
    初一接触,三人聊的还挺好。尤其是林里喜欢说俏皮话,这俩人哪里听到过这些有趣的观点,立马就热络了起来,连台上的表演都不看了,逮着林里这个摄影的门外汉就是一顿吹嘘专业知识,什么光圈之类的东西,听的林里一阵头晕。
    科技发展进步就是好啊!无论是蛙蛙的那什么瑞,还是阿三哥家里的那什么前总理孙子,虽然没有摄影方面的专业知识,但科技进步带来的加成,以及拍摄的内容弥补了摄影手法的粗糙,还是给了林里这样的吊死不少见识大场面的机会,对了,还有找老公的那位,至今怀念。
    台上的试镜进行的很成功,都是经历过大场面的,表演的传神不落于俗套,自然。台下的观众纷纷鼓起了掌。三人的聊天这才告一段落,融入到了现场的氛围中。
    其实从《亮剑》被立项开始,这部作品注定不会被毙掉,更多的是出于对内容的斟酌与考量。
    从一穷二白一路走来,赤匪、土八路这些带有贬义的名称就一直伴随着我们,究其原因,无非就是穷,一帮为了理想信念而被拉到一起干革命的人。团结的又是工农这两大阶层,没文化知识的人多,泥腿子多。
    书中的李云龙就是泥腿子出身,但在实践中成长,学习到的知识不比书本中的少,甚至经历了实践提炼后的知识更加难能可贵。人家后面还 写论文呢。
    这场观影会组织起来,无非就是给《亮剑》这个项目排除障碍来的,不让一些人出来喷两句撒撒气,他心里头不甘心不是,等上映的时候还得给你添堵。会议为什么那么多?就是为了统一思想,为后续做事奠定一个稳固的基础,不会出那么多幺蛾子。要是有人敢说怪话,会议记录拿出来给他看。保准一个哑口无言,白纸黑字的东西。
    主任的那位老师来这里是干嘛的,当然是来压阵的。无论是个人成就还是在这群人里的声望地位,那都是超然的存在。伊沙和谈的基础,就是有神秘东方大国白象的居中调和,这就和证婚人一个道理。
    经历了一场大范围的讨论,也终于到了出结果的时刻。提出的改进意见,都是些不痛不痒的部分,剧组的负责人自然也识趣,态度端正,一一应了下来,这场从一开始就定下了调子的观影会,也终于完成了它的使命,给了各方人士一个台阶下。
    散会后,费红还有事情,得和剧组的人交流确定一些业务上的事情,自然没有和林里一起走。主任喷了一天,早就累的不行了,嗓门儿都是哑的,一直强撑着到了外面才露出疲态。
    林里很贴心的到外面的供销社买了六瓶汽水,两人站在街边儿牛饮而尽,总算是回魂儿了。
    “怎么样?老子今天的辩论精彩不精彩?”
    这匪气一下就出来了,主任这是飘了 啊!
    “厉害厉害,我在后面看的热血沸腾,但是怕冲上去给您拉了后腿,所以就在心里默默给您加油喝彩来着。”
    “那是,我的战斗力是一百,你二十,我加上你一平均就剩下六十了,勉强到达及格线,可不就是拉后腿嘛。”
    “主任您先等会儿,我去把瓶子退了去。”
    还好林里留了一手,有个退瓶子的借口临时走开,打断了主任的自吹自擂,要不然这一路回去,不得把耳朵磨出茧子来。
    生活还要继续,《亮剑》还要继续拍,林里的生活自然又回到了正轨。
    一直持续到《亮剑》首播,林里的生活才迎来了变化。
    “主任,几点开播啊!我都困了。要不回去睡觉吧,等第二天看重播。”
    “哪有重播啊!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就这么一个电视台,哪有时间给他重播啊!坐下来等会儿吧你,这才几点啊!天还没有完全黑呢!”
    林里打着哈欠刚起来,又被主任给摁了回来。
    没错,经过小半年的拍摄,《亮剑》终于要首播了。这年头儿不像后世竞争激烈,开播前各种打广告,跑现场,上综艺,路演。这会儿电视台就这么一个,人家播什么你就看什么,不想看你就没的看。
    主任说天还没有全黑,这倒也不假,学校有路灯呢!不关它就不黑。
    “主任,你今天不回家了?”
    “不回了,家里又没有电视机,我回去干啥呀。能看亮剑吗?”
    也是,中老年人的作息里头,房事好像已经可以被忽略了,不像林里,他还年轻。
    “哈~~瞌睡啊!怎么还不开始啊!”
    “这不是开始了嘛!”
    这是林里穿越回来第一次看电视,之前在柜台那里见过的也仅仅是电视机这个没通电的家电而已。现在看着自己没见过的电视剧开播前的画面,竟然感觉格外的新奇。别说这会儿的了,就是后世看到九十年代的画面都感觉到十分的亲切。
    “冲啊!”
    熟悉的场面,熟悉的台词,比起后世的作品,更加硬朗真实,让人看起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除了是黑白色的,没有其他问题。这就有点遗憾了。
    “要是彩色的就好了。”
    “彩色?不不不,彩色反而没有这个来的真实。想象一下,给这些黑白的上了色是个什么模样。”
    林里期间也去片场看过一次,感觉怎么说呢!因为服装、布景等原因,灰暗破败苍凉是主基调。而且这年头儿的彩色不像后世那么鲜亮,效果出来肯定一般。看一下后世修复上色的黑白录像,感觉其实没那么好。反而用黑白色的胶片能够扬长避短,黑白照片下的神颜值可真的不少啊!
    “主任说的对,黑白色的其实更好看一点。”
    “别说话,影响我看电视。”
    额~~这就被嫌弃了。
    看着自己的作品被搬上荧幕,林里其实还挺激动的。尤其是看到自己修改的一些部分,心里更加激动。虽然是抄袭,但他自己的东西也被认可了呀。这是二次创作好不好。
    同一时间,家里有电视机的人家,纷纷被剧情所吸引。聊天的,干别的事情的,都停下了动作,参与到了观影中。
    这注定是不平静的夜晚,多少人因为一部电视剧看的热血沸腾。即便后世04年,依旧能让人热血沸腾的作品,这个年代只会更加贴合人们的内心。大家文化虽然不高,但是对李云龙这种出生草莽的革命者反而更加亲切。
    第二天,各大报纸纷纷对此进行了报道。甚至还有记者抬着摄像机随机采访路人观影感受,把路人问的一脸懵逼,他们家还没有电视机呢!这个劳什子电视剧和他有什么关系?
    问道于盲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不过经过记者的一番解释,也让被采访的路人知道有这么一部电视剧,上班的时候听到有同事在说这个事情,也就留意了一下。
    到了晚上下班,家里有电视机的同事为了安利分享好东西,竟然邀请了一群同事到家里看电视。这可是从未有过的事情,看电视什么时候竟然也成了社交活动的一种形式了?
    随着热度持续走高,这部影视剧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这年头儿那是真的有热心观众给电视台打电话提建议,电视台收到最多的就是关于重播的,很多人希望白天也能看到,尤其是周日的时候,希望上午下午都能播放,让没看过的人,能在休息日这天把之前漏掉的补回来。
    电视台的反应很快,不仅安排了重播,甚至为此发布了重播的声明,这应该也算是广告的雏形了吧!
    为了照顾没有电视机的家庭,电台竟然也开通了广播剧专栏,用的直接就是原声的音频作为转载,都没有剪哪怕一刀。
    如果说电视台的重播只限于一定的人群范围,那么电台的音频转播,那就是一场不亚于核弹爆炸的效果。
    广播剧的好处就是听众可以凭借听到的信息,在自己的内心构建出独属于自己的人物形象,故事发生的环境等等,小说为什么有时候比改编出来的影视剧好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演员的选择没有符合他们的审美,甚至还有布景等一系列的要求。文人的想象和文盲的想象终究走不到一块儿去。
    《亮剑》彻底火了。作为原作者的林里,自然也火了。这是个崇拜作家的年代,与后世大多数人只能看到露脸的那个人不同,这年头儿的人是真的没文化,也是真的崇拜尊敬有文化的人。文人相轻这种事,估计也是后世看不上文化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大专都是大学了,还有多少没文化的人呢!出门在外,身份都是自己给的。
    “铛铛铛。”
    “哎哟~~谁来了呀!”
    林里这两天都没有去上课,太热情了,不光是周围的同学,就连教职工都把他当珍稀动物看,更别说大门口堵了不少人想瞻仰林里的盛世美颜。更有甚者,扬言要给林里生孩子。太开放了。关键其他人还都一副很认可的模样。至于书信那就更别说了,这年头儿的人也是真的热情,愣是写了很多书信过来,仿佛邮票不要钱一般,邮局的车一天拉一次,门房大爷愁坏了。这也不能当废品卖呀!
    但是主任高兴的不行,每天带着一个系的同学,专门儿抽一节课的时间出来,拆信件搞登记。都是文学系的学生,这点事情简直不要太简单。首先是来信人的信息登记下来,后面跟着提炼后的文章大意,然后存档,再抄录一份给林里带过来,说什么也得给人家回信不是。这可是读者来信啊!不能寒了人家的心。
    “估计是你们主任来了,赶紧开门去。别让人家久等了,没礼貌。”
    “爸,我怕是别人,要不你先去看看,万一是别人来了,你就说我不在。”
    “哼哼!狂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