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攻略湖广
作者:荷叶茶   造反!造反!造反!造反!造反!最新章节     
    在场的众臣听到了朱间慎的话后,也都是震惊无比。
    “李钦居然击败了危害边疆二十年的鞑靼大汗,还受降了十多万鞑靼大军?”
    “鞑靼之祸可是我大吴二十多年最头疼的事情了,李贼居然这么快就解决了?”
    “李贼居然敢自封王爵,简直就是十恶不赦。”
    “现在李贼就要南下了,这可怎么办啊?”
    ......
    在朱间慎说完了之后,在场的众臣也都是立刻陷入到了新的讨论之中。
    看着下面不断争吵的众人,朱间慎知道,支援湖广的事情绝对泡汤了。
    那些出身江南的群臣,是绝对不可能在李钦大兵随时南下江南的情况下,还分兵去支援湖广的。
    他们现在在想的事情,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在李钦军队南下后,保住江南不被李钦拿下。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绝对不可能分兵来分散力量的。
    照着整个趋势下去,李钦拿下湖广已经是定局了。
    想到这里,坐在这皇位上的朱间慎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自己的身边虽然有史克法等名臣,之前在李钦拿下京师,谁也不知道他会对各地的地主绅士采取什么态度的情况下。
    自己需要武装保护自己在金陵成立的金陵朝廷,他们也需要军队来在这局势不明的情况下保护自己在江南的财产。
    导致他们和自己的目标暂时一致,那就是在这乱世的时候,需要一支军队。
    所以他们一直非常的配合自己。
    让自己一度认为自己这个从北方仓皇逃来江南,没钱,没兵的太子。
    召集了一些大臣,开了一个会,被拥戴为了皇帝,就真的是一个实权皇帝了。
    自己没有钱,是他们给自己的朝廷提供的钱。
    自己需要招募壮丁组建军队,但是百姓分散在各处,自己身边只有一些南逃来的官员。
    难道让他们一个个的去考核,宣传,组织和招募吗?
    招募后的调集,训练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去完成。
    自己只能依靠那些江南本地的官僚完成。
    之前他们配合自己,是因为局势不明,害怕李钦。
    但是随着李钦的政策发布,那些官僚们看清楚了。
    原来李钦一是一位善待“百姓”的“名君”。
    那就不害怕了。
    同时自己也害怕,他们会把自己卖给李钦了。
    所以自己完全也不敢和他们对着干了。
    这倒是他越来越感觉自己不是一个掌握实权的皇帝了。
    当自己的想法和那些士绅官僚们一致的时候,听我的,我就是一个实权皇帝。
    但是当自己和他们的意见不一样的时候,听他们的,这叫皇帝从善如流。
    在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之后,朱间慎只能妥协的说道:
    “发布诏书绝不承认李贼的王爵,同时声讨之,之后集中兵力防备李贼的南下吧。”
    说完了之后,他就无奈的退朝了。
    他站在宫墙上看着远去的大臣们。
    在此刻他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历史上只要北部的敌人打过了长江,江南的朝廷都会投降了。
    看着那些远去的臣子们,他敢保证,只要李钦打过了长江,那些人也都会直接投降的。
    湖广。
    看着远处在无数流民蚁附的攻势下,又一座被攻破的城池。
    完颜衮和刘升武也是皱起了眉头。
    这些农民军虽然野战的战斗力不强。
    但是他们这庞大的人数攻打城池,那可真好用。
    无论是填护城河,还是一人一块砖的去拆城墙,都是非常好用的。
    自从他们过了襄阳进入湖广之后。
    他们虽然进展依然是十分的迅速。
    但是攻城的主力已经变成了李弘济等农民军了。
    无论是他完颜衮的大军,还是刘升武的军队,都是来自辽东的。
    自从进入了南方后,面对南方的气候,他们是真的有点水土不服了。
    所以面对这些攻城战,他们更多的靠的都是李弘济等农民军了。
    而他们也收到了李钦的书信,李钦命令他们继续进攻,尽快的打到长江南岸控制住长江两岸。
    甚至还调拨的数万大军来支援他们。
    面对李钦的命令,他们也是做出了部署,那就是联系李弘济。
    让他们去攻打武昌,而他们两个则带领着军队去打荆州。
    拿下荆州之后南下岳州府,之后在长江制作暗礁等障碍物,同时在长江合适的位置修建铁索,同时在两岸修建堡垒炮台,以阻挡江南的水师。
    之后南下长沙等地,彻底的控制湖广南部诸地。
    等长江两岸彻底的入手了,江南的长江防线就真的被迂回拿下了。
    在通知了李弘济等人后,完颜衮和刘升武两人,就先放下了水土不服的士兵,带着剩下的士兵,驱赶着一堆抓来的流民,前往了荆州城。
    这段时间他们发现驱赶着那些流民,让他们用命去填护城河,去拆城墙,等他们干的差不多了,在派精锐上去收割的方法实在是太好使了。
    反正这些流民的命又不值钱,随便派点人去各个村庄一抓一大把。
    拿着他们的命一座一座城的打过去,看似伤亡巨大,但是却是非常方便。
    最关键的是,有他们去磨城。
    自己的精锐部队去收割,最后上报的战绩非常的耀眼。
    到时候自己在编的士兵伤亡会非常的少。
    毕竟虽然我驱使你们去攻城了,但是你们不是士兵啊。
    你还是百姓,你们的伤亡是归在老百姓那一栏的。
    最多他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说,己方伤亡数十,杀千余守军,破城,民伤亡数万就可以了。
    有的都不写最后那一句。
    反正他们清楚,上面只关心自己的军队伤亡多少,有没有打下城来。
    才不关心百姓死了多少呢。
    就连后世的史书上也会对他们的功绩大书特书。
    对于死的百姓,最多就是几个字带过而已。
    什么十不存一啊,百无遗一啊,一笔带过就可以了。
    接下来继续书写君王的英明决策,他们将领的英武善战。
    他们敢保证,就算是他们如此的驱赶这些百姓攻城。
    这些幸存下来的百姓后代,还会对他们的丰功伟绩继续大吹特吹,有的甚至视他们为偶像。
    只要他们打赢了,他们做过的任何事情,都可以被掩盖,扭曲,忽略。
    历史只会吹捧胜利者,因为胜利者书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