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仙人论道说电灯,指点赵宏产电线
作者:携风系雨   大唐广播站2最新章节     
    对于电灯,长安人并非一无所知。
    百年前张妙声卖到大唐的手电筒就是电灯的一种。
    大唐人早已知道用电点的灯有多好用。
    想开就开,想关就关,不需要找火石点火,瞬间就亮。
    不过,手电筒也有一个缺点,就是要经常换电池。
    现在大唐的电池早已耗光,手电筒都成了摆设。
    如果把手电筒接在发电机的电路,那就可以长久使用,不用再为换电池而烦恼了。
    当然,这样一来,手电筒就不能带着到处走了,只能固定在某处,这就是仙人所说的电灯吧。
    科学院的学士这样想着,对电灯的前景更为期待了。
    仙人继续解释道:“其实电灯的原理并不复杂,大家应该有这样的经验,电动机上的线圈很容易发热。”
    一个学士兴奋地叫了起来:“真的,我发现线圈用久了就会变得很热,有时候甚至烫手。”
    另一个学士半开玩笑地说:“你敢用手直接摸热线圈,胆子不小啊,不怕触电吗?”
    “断电关机后我才去摸的,你当我傻吗?”
    院长轻轻咳嗽一声,制止了两人的打趣:“别吵,仔细听仙人说。”
    仙人耐心地解释:“这是因为电线有一种叫电阻的特性,它会阻碍电的流动,电阻越大电流就会越小。
    “电被阻碍的结果就是电线会发热,电阻越大发热就越大,电流越大发热也越大。
    “当电线的发热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光,就像烧红的铁块一样,这样就可以当成灯来用了。”
    烧红的铁块能发光,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只是没人想到这样可以当成灯来用,因为烧红的铁块还不够亮。
    当然,用电来烧红电线这种事,还没人试过,也许会比铁块亮很多,足以照亮一片了。
    仙人又给他们讲解了制作电灯的要点,首先要选好做灯丝的材料,灯丝就是通电后发热发光的一小段电线,还要做一个玻璃的罩子将灯丝团罩起来,并将里面的空气抽掉,这样灯丝才不会很快烧断,可以长时间发热发光,这些学士们都一一记下。
    做玻璃罩子,抽气,这些事他们倒是可以办到,大唐研究了很多年的玻璃工艺,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灯丝的材料就难了。
    仙人说最好的灯丝是用一个叫钨的金属,但这种金属他们听都没听说过。
    但仙人说大唐应该有钨矿石,只是需要他们去寻找。
    不过,他们连钨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又要如何寻找。
    实在不行,就只能先用仙人说的替代品,用竹子烧成的炭丝来当灯丝了,虽然比钨丝差很多,但好歹能用。
    待日后找到钨了,再换不迟。
    听完仙人讲述的电灯泡的做法,这一次的广播又结束了,长安的听众们都颇为不舍,只希望这个广播永远不要结束。
    全城的听众中就只有一人,眼巴巴地等着广播结束。
    那人当然就是李隆基了。
    广播一结束,他就跑到赵府门口等着。
    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就这样蹲在人家门口守着,高力士看着都不忍心,劝道:“陛下,何不进赵府里坐着等。”
    李隆基摆摆手道:“诶,那可不行。曾祖姑父母一家从仙界下来,肯定很劳顿了,怎么能打扰人家休息呢?我在外面等着就好。”
    “那,不如陛下先回宫休息,奴婢替陛下在此候着,一有消息立刻回报陛下,如何?”
    “不,我还是亲自在此候着比较放心。”
    拗不过这个老头,高力士只能默默地陪在一旁,一同等待。
    直到赵宏叫了个下人出来,告诉他们张妙声一家已到,李隆基这才放心地回去了。
    他可不敢打扰曾祖姑父母一家休息,等明天一早再来请安吧。
    第二天一早,张妙声一家在赵府的餐厅里享用着早餐,与赵宏聊着家常。说到了赵家的生意。
    赵家在岭南的生意很大,大部分岭南的特产都是赵氏商行在经营,从粮食水果,到橡胶矿产,都有涉足。
    张妙声听完赵宏的讲述后,给他提了个建议,让他建个电线厂,用岭南产的橡胶和铜来做电线。
    “大唐很快就会进入电气时代了,到时对电线的需求一定会很大,你做电线的生意,肯定比你买原材料要赚钱得多。”
    张妙声的话让赵宏颇为心动,现在大唐的电报线路工程已经开工了,要架设遍布全国的电报线路,所需的电线是一个巨大的数目,做电线的生意绝对是稳赚不赔的。
    现在朝廷还在为电线不足而发愁呢,很多地方的电线杆都立好了,却没有电线,只能停下来等。
    工部下属的工厂日夜不停赶工,都供应不及。
    赵宏作为最大的橡胶供应商,每天都被工厂催货,他的橡胶根本就不愁卖。
    但是,卖橡胶哪有直接做成电线赚钱?
    赵宏立刻躬身致谢,他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商机。张妙声的建议,无疑是给他指了一条发财的路。
    其实建电线厂的想法并不是张妙声临时起意,他早就有了这个想法,他需要赵宏在民间帮收购各种药材和古董,要耗费不少钱财,自然不能亏待他。
    因此他特意为赵宏找了这么一个赚钱的项目,让赵宏多赚点钱。
    玉书还特意找一些电线制造工艺的资料,交给了赵宏。
    大唐制作电线的工艺还比较原始,质量不够好,制作的速度也很慢。
    玉书查资料的时候已经考虑了大唐的技术水平,只选了最简单的工艺,以大唐的技术完全可以做到。
    只要赵宏照着做,就可以做出更好的电线,完全不愁卖。
    赵宏捧着手上的资料,嘴都合不拢了,有了这个,就可以建一个电线厂,给子孙后代留一份传世的产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