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出生地
韩布兴院士,1957年7月20日出生于河北省遵化市堡子店镇孟家铺村。
堡子店镇,隶属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地处遵化市西部,东与西留村镇接壤,东南与东新庄镇、团瓢庄镇为邻,南靠平安城镇,西邻石门镇,北接西下营乡。
1953年为堡子店、温庄、十八里、马相营4乡,1956年并为堡子店、马相营2乡,1958年属民生公社,1961年建堡子店公社,1984年改镇。
古堡北约十丈处有一座“钟藁小楼”,楼身用青砖砌成,顶部四周有垛口护墙,护墙与中间殿堂留有环道,可扶垛口观周边景色。
殿内曾有佛像数尊和藏经无数册,建筑风格古朴,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古堡南面约三丈余有一“五仙堂”,是灰砖灰瓦、单间独立的小庙,传说供奉着“黄、狐、长、蛤、柳”五位大仙。这里曾是周边村民求签、祀福、还愿的地方,每逢农历初一、十五,香火旺盛。
旁边曾立有一块写有“滦川雄障”的石碑,不过在文革中惨遭破坏,如今残碑还镶嵌在一口枯井的井口上。
出生地解码
韩布兴院士的出生地-河北省遵化市堡子店镇,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虽然关于遵化市堡子店镇孟家铺村具体教育资源的信息有限,但可以推测,韩布兴院士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受益于当地学校的基础教育,为其知识体系的初步构建打下基础,培养了他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渴望。
另外,出生在农村地区,从小就经历了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劳动锻炼,这或许塑造了他坚韧不拔、勤奋努力的品质。
这种品质对于他在科研道路上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不懈、勇往直前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他在科研工作中需要长时间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实验和研究,这种坚韧的品质有助于他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不断推进研究工作取得成果。
韩布兴的父亲是小学教师,母亲是家庭妇女。
父亲作为教师,可能对知识有一定的尊重和重视,这种态度或许在家庭中营造了一种对学习和知识追求的氛围,对韩布兴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从小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尽管父母在学业上可能没有给予直接的专业指导,但他们的言传身教让韩布兴懂得了“尽心尽力做好每件事”的道理,这种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也可能影响了他在科研工作中的严谨和专注。
河北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朴实勤劳的传统。
这种地域文化氛围可能赋予了韩布兴踏实、进取的精神特质。
在科研工作中,他能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研究,不追求虚名和短期利益,而是专注于科学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为取得卓越的科研成果奠定了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一个人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出生地的影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个人的天赋、努力、机遇以及后续的教育经历、学术环境等都对其成长和成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韩布兴院士最终能取得杰出成就,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院士求学之路
1973年,韩布兴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务农。两年后,韩布兴就读高中的校办工厂主任得知他劳动成绩优异,为他在校办工厂安排了一份铸工工作。
1982年,韩布兴从河北化工学院(现河北科技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5年,韩布兴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毕业,师从唐定骧研究员,获得硕士学位。
1988年,韩布兴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毕业,师从胡日恒研究员、闫海科研究员,获得博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韩布兴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1973 年高中毕业后的务农经历以及之后在校办工厂的铸工工作,让他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
这段经历培养了他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他在后续的求学和科研道路上,能够以坚定的毅力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这种坚韧的品质对于从事科学研究至关重要,因为科研工作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反复的实验和不断的探索,没有坚韧的精神很难取得突破。
在大学期间,他系统地学习了化学工程的专业知识,为其后续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科阶段的学习不仅让他掌握了化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还培养了他的科学思维和学习能力,使他能够快速地吸收和理解新的知识。
大学的学习经历可能让他对化学领域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为他之后继续深造提供了内在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化学的热爱促使他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学术成就,不断深入探索化学领域的奥秘。
1985 年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毕业,师从唐定骧研究员。
在名师的指导下,他接触到了更前沿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学术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宽。
唐定骧研究员在化学领域的深厚造诣和丰富经验,对韩布兴的学术成长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让他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1988 年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毕业,师从胡日恒研究员、闫海科研究员。
这两位导师的指导进一步加深了他对化学学科的理解和认识,使他在学术研究上更加成熟和自信。
不同导师的风格和专长,让他从多个角度对化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他日后的独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都是国内顶尖的科研机构,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丰富的图书资料和优秀的学术团队。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研究,韩布兴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科研项目和学术动态,与同行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合作,这对于他的学术成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989 年至 1991 年,他在加拿大萨斯克彻温大学化工系作博士后。
这段海外经历让他接触到了国际先进的科研理念和技术,与国际同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进一步提升了他的国际视野和学术水平。
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交流与学习,使他能够将国外的先进经验与国内的研究相结合,为他在绿色化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院士从业之路
1988年—1989年,韩布兴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9年—1991年,韩布兴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化工系彭定宇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1年—1993年,韩布兴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3年,韩布兴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4年,韩布兴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化学热力学与热化学研究室主任。
1997年,韩布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3年12月,韩布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从业之路解码
韩布兴院士的从业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1988年到1993 年,韩布兴从助理研究员晋升到副研究员。
这一阶段是他学术生涯的早期积累阶段,使他在中科院化学所的科研体系中逐渐站稳脚跟,熟悉了科研机构的运作模式和研究规范。
这段经历让他能够深入参与科研项目,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为后续的科研突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9年至1991年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化工系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对韩布兴的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国外,他接触到了先进的科研理念、前沿的研究技术和国际化的学术交流氛围。
这不仅拓宽了他的学术视野,让他了解到国际上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还使他能够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为他回国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994 年韩布兴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化学热力学与热化学研究室主任,这一职位让他有机会统筹和领导一个研究团队,开展系统性的研究工作。
这有助于他将自己的研究理念和方法推广到整个研究室,推动团队在化学热力学与热化学领域的研究取得更大的进展。
同时,管理工作也锻炼了他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协调科研资源,提高研究效率。
1993年开始担任博士生导师,这为他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
指导学生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学术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学生们的新观点和新想法对他的研究也起到了启发作用,形成了良好的学术传承和团队合作氛围。
他培养的学生在化学领域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我国化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997年,韩布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这为他的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有了充足的资金,他能够开展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项目,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吸引优秀的科研人才加入他的团队。
这对于他在化学热力学与绿色化学交叉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2013年,韩布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 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学术成就的高度认可,也提升了他在国内外化学领域的影响力。
这使得他能够在更高的平台上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我国化学学科的发展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同时也激励着更多的年轻科研人员投身于化学研究。
院士科研之路
韩布兴院士是我国着名的物理化学家,长期从事化学热力学与绿色化学的交叉研究工作。
韩布兴院士率领研究团队系统研究了多种绿色溶剂复杂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等。
韩布兴院士揭示了这些体系的相行为、分子间相互作用、微观结构与其性能的内在联系,为绿色溶剂在化学反应、材料制备、分离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重要科学基础。
韩布兴院士在国际上开辟了离子液体吸收二氧化硫、离子液体微乳液的研究新方向,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韩布兴院士发展了多种可再生、可循环碳资源(如二氧化碳、生物质、废弃碳资源)清洁高效转化利用的新方法和新路线。
例如,在二氧化碳的转化利用方面,其团队的研究对于减少碳排放、实现碳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韩布兴院士设计并制备了高性能的电催化剂,如氮掺杂的γ-fe?o?电催化剂。
该催化剂在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为乙烷方面表现出优异的选择性和催化性能,为设计新型铁基催化剂用于二氧化碳转化提供了策略。
韩布兴院士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催化反应机制,如路易斯酸和钯可高效协同催化苯酚加氢制环己酮,酸性沸石可催化木质素与水反应制备苯酚等,为相关化学反应的优化和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科研之路解码
韩布兴院士的研究成果,对其成为院士产生了重大而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在学术创新性方面,他开辟的离子液体吸收二氧化硫、离子液体微乳液等研究新方向,以及发展的可再生碳资源清洁高效转化利用新方法和新路线,充分展现了其卓越的学术洞察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开创性的成果不仅在国际化学领域引起广泛关注,更奠定了他在相关领域的重要地位,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关键的理论基础和思路,推动了绿色化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
其次,从科学贡献角度看,他对绿色溶剂复杂体系物理化学性质的系统研究,揭示了重要的内在联系,为绿色溶剂的广泛应用筑牢了科学根基。
同时,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价值巨大,如油茶仁油高效超临界 co2 萃取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及产业化应用,解决了传统产业难题。
这些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证明了其研究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再者,在学术影响力提升方面,他在顶级期刊发表大量 sci 收录论文,被引用次数众多,充分展示了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研究能力。
最后,在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他带领的“绿色化学与技术研究集体”荣获杰出科技成就奖,彰显了他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
作为博士生导师,培养出一批优秀科研人才,为化学领域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他的学术传承和影响力延续做出贡献。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促使他成功当选为院士。
后记
韩布兴院士的出生地、求学之路、从业之路和科研之路,对其成为院士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河北遵化堡子店镇孟家铺村的成长经历,让他从小体验生活艰辛,塑造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为日后面对科研困难奠定基础。
河北化工学院的本科学习为他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激发对化学的热爱。
在中国科学院的硕士和博士阶段,师从名师拓宽学术视野,接触前沿科研理念和方法。
海外博士后经历进一步提升国际视野,将先进经验带回国内。
从业之路助力他成长,从助理研究员到院士的历程中,担任重要职位让他统筹团队、培养人才。
韩布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为科研提供强大支持。
科研之路成就他的卓越。在绿色溶剂体系、碳资源转化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开辟新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他发表高质量论文、参与学术交流提升影响力。
他带领优秀团队和培养人才,传承学术,共同推动化学领域发展。
这些因素共同铸就了韩布兴院士的辉煌成就。
温馨提示:下一位院士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