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天下大势
作者:江城夜风   蜀汉之昭烈大帝最新章节     
    中平六年(189年)一月,身处洛阳皇宫的汉帝刘宏被噩梦惊醒,梦的内容便是:汉桓帝刘志突然到他梦中对他大发脾气,指责他无辜贬黜宋皇后,无端冤杀渤海王刘悝。如今二人已经到天庭告御状,苍天震怒,他已离死不远了。刘宏吓得冷汗透衣三重。只因此梦太过真实、清晰,仿佛真的是那早已死去的汉桓帝指着他的鼻子在骂他不做人事。
    刘宏只觉得四周阴风阵阵,全身汗毛倒立。
    他慌忙叫来执宿的羽林卫左监许永,向他陈述梦境内容并咨询,这梦究竟是何意思?该如何去破解?
    许永回道:“宋皇后没有任何过错,您无端贬她入冷宫导致她身死,还祸及她的家人。渤海王身处藩国,从来不犯错,您不加分辨,让他无辜蒙冤而死。当年晋侯梦中被厉鬼追赶的事,说明天道是明察秋毫的,鬼神是不可欺骗的。您应该把宋家人从流放地接回善待,恢复渤海王家族封爵,以此请求冤魂宽恕!”
    汉帝刘宏听了,点头如捣蒜。可是,第二天天气甚好,阳光普照。于是,他把宋皇后和渤海王的事情忘到了九霄云外。
    而他忘性如此之大的原因,便是此人处于深度抑郁状态,而且是那种外人极难分辨的抑郁。
    他想要收拢军权,设置西园八校尉,以蹇硕为上军校尉,在阅兵中狠狠地压制了一波何进的风头。但是,从此之后,他就再也没有继续的动作了。
    他考虑到中央势弱,无法兼顾地方,于是在很短的时间任命了三个州牧,让他们去统管地方。然后,也没有然后了。
    他非常焦虑,可越是焦虑,越是忘性大。他想要做事,但永远无法完整的做完一件事。
    只有在张让、段珪等人的陪伴下,成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他才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活着。
    但这必然是无法长久的。
    于是,长久以来积累的焦虑因为这次的噩梦事件而集中爆发了。
    这场噩梦之后的第三天,刘宏病倒。
    这场大病犹如山崩一般,直接将刘宏表面上没有任何问题的身体,碾压了个稀碎。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刘宏的精、气、神已然尽数消散,整个人形销骨立,只能整日缠绵卧榻。
    中平六年(189年)二月,皇甫嵩率军大破凉州叛军,斩杀一万余人。董卓因两次决策失误,在此战中,并未获得多少军功。相对而言,皇甫嵩在面对凉州叛军时,两次重大决策全部成功,几乎占尽了此战全部功劳。
    因此,董卓对皇甫嵩十分不满。
    此时,朝廷任命董卓为并州牧,要求他将手中军权交予皇甫嵩之后,前往并州上任。董卓不肯奉命,上表推脱。
    皇甫嵩的侄儿皇甫郦认为董卓逆命怀奸,罪在不赦,力劝皇甫嵩兴兵讨伐。皇甫嵩说:“董卓不听命虽然有罪,但我若是直接诛杀他也是有责的。不如正大光明地上奏,让朝廷处理此事。”于是将此事上奏。朝廷下诏斥责董卓,董卓对皇甫嵩更增怨恨。
    后来,董卓带了五千人向并州出发,但是到了河东郡就停了下来,他派兵占据了数县之地,然后便驻扎下来,观察洛阳局势。
    中平六年(189年)三月,张纯的门客王政刺杀张纯,带着张纯的人头去拜见刘虞。至此,跨越两年多的张纯叛乱彻底结束。
    但是乌桓的问题并未结束,因为张纯叛乱便是与乌桓人一起发动的。刘虞来了之后,作为这场叛乱主要组织者、参与者的汉人张纯死了,但是那些同样参与了叛乱并杀死无数汉人的乌桓人只做了一件事情,便逃脱了罪责——他们重新归附了大汉。
    这样的情况让一个人极其恼怒,他便是刘备的师兄——公孙瓒。
    张纯叛乱爆发以来,公孙瓒带人多次与之大战,多次大胜,但也有数次陷入绝境,有一次甚至被困在辽西管子城两百余日,差点饿死。(若是刘备未去会稽,他会弃下密丞,投奔公孙瓒,与张纯作战,有次自己孤身被困,还以假死之法脱身过。)
    公孙瓒对乌桓人的恨意自始至终都非常之大。至于原因,可能是他一次次看着乌桓人反叛,对幽州汉人烧杀抢掠,然后一次次投降归附。他们不仅不受任何惩罚,还能得到诸多赏赐。
    这样的情况使得公孙瓒对乌桓人的仇恨到达了极限,他多次带队与乌桓人大战,打出了赫赫威名,也多次因功升迁。
    这次与以前也是一样,乌桓人再次归附,刘虞再次代表朝廷接纳了他们。
    对付乌桓、鲜卑这些异族,刘虞一般都是用恩德和信义来招降他们,而公孙瓒确是想用武力来消灭他们。由于理念不合,幽州的一文一武两位主官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而刘备这边,一月末的时候,陆康派人将小陆议送来会稽学府学习,就住在了蔡邕府里。刘备听说之后,专门跑到蔡邕府上去瞧了瞧,想要看看把自己原身逼到绝境的混蛋小时候长啥样。
    很快,他就见到了自己想要见到的人。
    小陆议的面容清秀,五官端正,皮肤白皙,给人一种文质彬彬的感觉。他的身材略显单薄,头发还略微有些发黄,但整齐地束在一起,显得干净利落。他的眼睛与诸葛亮一样,犹如深邃的湖泊般,充满了灵气。
    陆议四岁丧父,然后被自家叔祖带到舒县开蒙、学习。如果不是蔡邕多次写信要求,而且自己确实脱不开身,陆康是绝对不会将自己这个优秀的侄孙送到蔡邕这里来的。这次将人送到蔡邕这里,陆康也是派出了足有百人的队伍随身侍候。
    额……从这里可以看出,诸葛家族和陆家相比,还是差了一些的。
    刘备悄悄地问了蔡邕这陆议的资质情况,蔡邕又一次笑得见眉不见眼,把刘备的后背拍得震天响,感谢刘备的推荐,并且喜滋滋的告诉刘备,陆议的资质测试结果也是 “极”。
    刘备心道,有没有一种可能,诸葛亮的“极”是因为你的测试法最高只到“极”,小陆议的“极”是他的资质刚好到“极”了。
    不过,这话只能在心里说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