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中秋祭月
作者:江城夜风   蜀汉之昭烈大帝最新章节     
    转眼又过去数日,转眼八月十五还差两日就要到了。
    刘备本想着中秋节快到了,自己作为太守,应该过问一下中秋祭祀活动的事宜。他自己在脑子里想了半天,却发现他融合来的记忆里并没有关于中秋祭祀的任何信息,这时他才想到,这中秋节在这个时代并未成为官方认定的节日。
    后世普遍观点认为,中秋节源于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其中“夕月”指的就是祭月。
    大汉朝廷和百姓都将月亮奉为神明,主要是祭拜。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朝廷举办祭月活动,“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即用牛来祭日,用雄性羊和猪来祭月。《史记·封禅书》还记载有“朝朝日,夕夕月,则揖”,意思是早上祭日,晚上祭月,但并不跪拜,仅作揖而已。民间百姓祭月,则是摆上供桌,放上供品,虔诚的说些感谢神明赐予的丰衣足食,并希望来年更加风调雨顺的话。
    而以上的祭月活动,并不一定必须是在每年的八月十五进行。
    此时人们过中秋的习俗已经形成,拜月、赏月等。此时的中秋节虽然已经普及,但是由于未成为官方认定的节日,当时仍有部分地区不流行这个节日,而刘备出生的幽州以及现在待的扬州正属此类地区。确切的说,中原地区比较流行,偏远些的地区不流行。
    到唐朝时期,中秋的概念变得更加清晰,《唐书·太宗记》便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北宋太宗时期正式确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与中秋节相似的节日还有重阳节,那也是汉朝开始普及并形成相应的习俗,比如敬老、赏菊、饮酒等,三国时期开始出现正式的名字,一直到唐朝才被官方正式认定为举国欢庆的节日。
    刘备寻思着,既然自己已然到了这大汉,并且已成为一郡之首,自然也是要弘扬一下中华文明的,中秋、重阳,甚至是前面没有想到的七夕节,都可以作为切入点来实施。
    于是,他立即找来顾雍,二人商议良久,确认了其中细节,决定自今年开始,每年的八月十五以及九月九日,分别进行中秋以及重九的祭祀活动,具体活动细节由五官掾、时曹掾史来负责。同时,安排郡吏开展宣传工作,欢迎民众积极参与。
    于是,八月十五当夜,山阴县热闹非凡,许多民众走出家门,想要看看自家这位被外界传的神乎其神的太守大人。
    毕竟,这位太守大人不仅声名在外,而且给予了当地民众太多好处了,一个“太守犁”(即曲辕犁)让耕作效率大大增强,新的沤肥之法也是能让粮食作物产量增加的利好之物。再加上能征善战,据说太守大人上任以来,已然与山越人大战三次,次次皆是全胜,灭掉多个鱼肉乡里的豪强。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本地民众对太守大人信任感倍增。
    因为扬州这时还没有形成中秋祭祀习惯,此次祭祀活动又举办的仓促,所以刘备只是在城内选择了一处宽阔的广场,安排工匠搭建了一座简易的祭台来举行活动。场地周边,无数篝火点燃,再加上没有丝毫受现代工业影响的皎洁月光,整片祭祀区域跟白昼区别不大。
    刘备带着郡内官员出现的时候,整个祭祀场地顿时沸腾起来了。民众争先恐后地想要一见太守大人的真容,负责维持秩序的郡兵可受了苦了,民众纷纷向前涌,他们也只能死死支撑,不让民众突破他们的防线。在来之前,他们可是被下了死令的,绝对不能对民众动手,同时也绝对不能让民众突破防线。
    刘备走上临时搭建的祭台,自然有人立即按照礼制送上一头公猪、一只公羊作为祭品摆好。刘备认真地将顾雍写好的祭文宣读完成,心道得亏自己练习了半个晚上,否则还真有可能露怯。毕竟这个时代并未出现标点符号,而顾雍作为着名的才子,写出来的祭文自然也要引经据典的,幸好自己的古文功底尚可,要不还真不敢上来献丑。
    宣读完成后,刘备按照礼仪,带着众官员对着月亮深深作揖,以表达对神明的感谢以及对来年风调雨顺的期待。
    无惊无险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刘备走下了祭台,剩下的便是五官掾顾雍和时曹掾史的事情了。刘备从来没有亲眼看过这“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这次看了个全须全影,算是让他大开眼界。只是这次还是按照现今大汉朝对中秋的祭祀方式在进行,并未加入后世的那些中秋团圆、把酒言欢、对月思乡等等理念,未免让他感到一丝遗憾。不过这是没办法的,毕竟跑得太快,搞不好会扯到蛋的,那些理念都是数百、上千年慢慢发展而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终于等到祭祀圆满结束,留下官员、郡吏处理善后事宜,刘备带着张飞、顾雍以及二十余名亲卫回府。一路上遇到许多民众,偶尔有人认出刘备来,然后就会大喊一声:“府君在此!”再然后就是一群民众围上来,纷纷跟刘备打招呼、问好,刘备则一一给予回应,把身边的张飞和亲卫们吓个够呛,生怕这些民众中藏着山越豪族派来的刺客。
    好在最后还是没有出现狗血的刺客刺杀的事件,众人平安回到了府中。
    顾雍从祭祀开始,就感觉到刘备似乎并没有多高兴,但在路上一直都没有表现出来,这时众人已顺利到达,他不由问道:“府君此番举行此次祭祀,亦算与中原同步,于民有同乐之恩,于上有教化之义。但府君并未显出丝毫欢愉之色,敢问这是为何?”
    刘备一愣,没想到顾雍看出来了。他想了想,还是决定透露出一些东西出来,看看这顾雍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