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回 不死小强又冒头 中央票局要放贷
作者:莫名堂阿伟   隋风烈最新章节     
    这天淮阴城码头仍如同往日一样船来船往,载货卸船好不热闹。
    忽然间,一艘商船在没有引起任何人关注时,慢慢靠了岸。码头上的船工们立刻将跳板搭上船头,随即从商船上下来一列搭船的人来。其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幼;有普通百姓夫妻模样的,也有锦衣青靴来往的客商;有皂角官衣的官府差人,也有走方化缘的行脚僧侣。其中,一僧一道联袂而行着实让人多看几眼。
    就见这僧人,年岁在35、6上下,两肩开阔,身高八尺开外,一身土黄色粗布僧衣,脚传一算黑色厚底布鞋,左手指内把玩着一串青玉色佛珠,右手斜提着一支禅杖,禅杖上挂着一个灰布包袱。青悠悠的光头上明显几个戒疤,天庭饱满,鼻直口方,眉头微皱,两眼间闪露出一丝精光,让周围的人群不敢轻易靠近;而其身后跟随之人却是一名20岁左右的年轻头陀道人,只见这人头戴月牙金箍,一头长发披散在两颊,遮住了大半脸,但仍能看出此头陀长相瘦削,两腮深陷,颧骨突出,两眼不大透着一种凶狠。黑衣黑裤黑底白色布靴,走路极为轻巧,没有声响。
    两人踏上码头,互相递了一个眼色后,仍旧僧前道后,缓步进入城中。码头喧嚣之声逐渐远去,城内沿街商铺叫卖之声不绝于耳。街上行人来来往往不时相互碰触,但这一僧一道行走稳健,不为所动。
    “大师,就是这里。”身后年轻的头陀小声对头前的僧人说道。
    “嗯!为师前去敲门,你注意周围。”
    “嘣~嘣~嘣~”门环连拍了三下,随即这家房门打开一条缝隙,一个门馆先生探头看向门外。
    “哦!大师到了,快请进~”见门外是熟人,这门馆赶忙将门敞开。这僧人抬脚迈过门槛便闪身进了这座宅院。身后的那个小头陀也随即进门。
    “大师,一路可还顺利?我家员外正在客房等候。”门馆先生关上院门小声说道。
    “多谢挂念!本师一路未觉异样,快引我去见你家员外。”
    “请~”
    很快,三人来到内府客房,刚一踏进房内,就听房内一人叫道:“哎呀!让某等的好苦,总算将玄感贤弟等来了,快请上座奉茶。”
    玄感贤弟?对!此僧人正是落发后假扮作云游和尚的杨玄感,身后那个伴作头陀的便是他的义子朱登。
    杨玄感凭借着他超人的敏锐和多疑屡次躲过了大隋刑督部张恒的追杀,为了彻底摆脱官府追踪,他和朱登曾在会稽大山中的一座破落古寺中,每日靠打猎蛰伏了近两个月,这才躲过了官差的追捕。为方便掩护身份,临走之前将这座古庙中的老僧杀死,劫得老僧整套行头,并在衣柜中翻出了一套头陀服侍。至此,父子二人便伴作云游僧道去寻访往日旧友。
    这淮阴城中的这家大户原为高府,主家员外姓高名士远,祖籍为淮安清江镇人士,原本就是越王杨素手下一心腹门人。曾受杨素提拔派往徐州为官,后因杨素罹难怕受牵连,加上祖籍地清江镇的祖坟因修通济渠被掘发,便辞官回到了原籍为民。这座高府大院也是其祖产,受运河开通之益,这高士远也在这镇上广置房产,现在是这城中一有名的富豪。
    “高世兄,玄感接到信后便辗转前来此地,一路要躲避官差盘问,故走得慢了些。”
    “好!只要一切平安就好。贤弟改换了模样,任谁也看不出贤弟以往身份的,且在为兄这里好生将养。”
    “高世兄,这里驻扎的官军多么?”
    “呵呵!这里除了城中官府收税衙役外并未有官军驻防,贤弟可安心多住些日子。”
    “嗯!这就好。小弟还有一事相问?这镇上汝兄长这般被侵占了宗祠仙土的多么?”
    “唉!莫说起这些,岂止这镇上之人,就是淮安、济宁、盱眙诸多家族宗祠祖坟都因这通济渠而被平了,虽心有不服但也实在无法啊!”
    “世兄,若时局有变,这些世家能否串联起事?”
    “贤弟啊!真若时局大变,这些世家岂能不反?但如今天下太平,人心思稳,光靠我等破落世家又如何能掀起风浪来。为兄知贤弟身负血仇,但此时也只能忍一时之恨了。好在我这里清净,只要贤弟不弄出事来,为兄管保贤弟此生勿忧,以报越公生前之恩。”
    “嗯!多谢高世兄好意,那我父子就在此叨扰了。”
    “无妨!高福引公子到后堂屋歇息,拿几套衣服让公子更换。”
    “是,老爷。”杨玄感父子两人满怀心事,跟随这门馆家仆去了后院。
    就此,杨玄感便在这淮阴城高府安顿了下来。平时若外出时,便换上僧衣行头。好在这淮阴城乃是一个水码头,平素往来的僧侣便多,城中大户人家也多信佛,收留高僧在家并不奇怪。
    京城皇宫青草坪。
    几个幼童在相互追打嬉戏,身边跟着几个年轻的母亲在不停的叫喊着。杨二和麻叔谋二人悠闲的躺在凉棚下的躺椅上半闭着眼看着眼前着和谐而又温馨的一幕。
    “麻哥,你看你给你那光屁股儿子取的是个人名吗?麻旦!不会起名也别随便起个骂人的词当名字啊!就不能起个什么易峰、亦凡和坤啊~晗啊什么的吗?麻旦~倒是叫的很顺溜。”杨二磕着瓜子和麻叔谋唠着嗑。
    “麻旦怎么了?元旦那天生的,这名挺好啊!老辈人说过名字起的贱好养活,这句老话用在这个时代我看最好,一个伤风感冒的就可能要人命。再说这个时代的人也不知道什么骂人的话。”
    “倒是比我那两个小子身体来的壮,大不到一岁,个子却高半头。看来今后是个练武的料,可拜他舅舅童环为师了。”
    “练不练的看他自己了,不过会个一招半式的也好。不过,你说奇怪不?到这已经几年了,天天在家交作业,家里的那几个老婆咋就是再也怀不上了呢?就连你妃然嫂子那肚子也总不见动静,兄弟你说问题出在哪儿呢?”
    “呵呵!这我可不知道。估计是你每晚都办事,做的太勤了,导致种子质量和数量都不达标吧!对了,那孙神医的药还是少吃点。这个时代的医生都是凭经验配药的,至于配出的药有没有副作用还真不好说,建议你停药试试。”
    “嗯!有可能。难怪仲坚那小子迟迟生不出儿子,多半问题在他师叔给的药上。唉~”
    “对了,几天没见穆老了,他在忙些什么?”
    “穆老啊?几天前就被李春叫上一块去了潞州书院了,据说是邀请他过去给那帮古代书生上课去了。真不知道穆老会给那些人讲些什么?”
    “呵呵!就当给小学生讲些自然常识方面的课呗,难不成真去讲数理化啊?交给他为孩童启蒙教育的初级科普教材也不知编好没有,就忙着做兼职挣外快去了。”
    “他那种老学究就爱跟学生在一块待,去了也好,免得在这京城闷出病来。”
    “说的也是啊!他一身学识在这个时代也很难用的上,也怪难为他了。要让他忙起来除非能把石油搞到,弄出汽油柴油的话,他能做的事情就多了。”
    “唉!说到这个我倒是有个建议,这都马上立秋了,也该到西突厥连本带息归还赊欠粮食款的时候了,不如让射匮可汗用玉门那块油田来换。反正大隋的粮食已经多得吃不完了。就不到3千万这点人口,这么大的国家好养活的很。”
    “嗯!我看可以。这个忽悠粮食换油田的事情,我看非得你麻哥出马才行,你就走一趟如何?反正基本通火车了。”
    “呵呵!行!反正那片不毛之地对突厥来说可有可无,说不定他还觉得大赚了呢?好歹在换回百十个突厥美女,放入俺的府中。”
    “随你,只要你吃的消,后宫不闹腾就行。准备两天速去速回。叫上李密一块。”
    “行!”
    “嘻嘻哈哈~”远处一阵轻快的笑声传来。抬眼看去,原来是紫儿公主正在荡着秋千,而推她的小子正是憨厚敦实的小麻旦。
    “世兄,卢照邻和两位郑老说是有要事求见。”就在杨二准备过去和孩子们一块愉快玩耍的时候,仲坚出现在身后小声说道。
    “唉!这一天天,一趟趟的咋就那么多问题,告诉他们去御书房候着,为兄稍后就到。”杨二无可奈何的答道。
    “兄弟还为开银行那事儿?若他几个老古板做不来,不如让哥哥我试试,那可是个坐着来钱的好活儿啊!”
    “去去去~就你那脑子,除了会数钱外还会啥?好好想想咋忽悠那突厥射匮可汗老头儿吧!那可是一代帝王,没那么好忽悠的。”
    说完,杨二拍了拍身上的瓜子壳,转身慢慢悠悠的往书房而去。
    还未到书房,就听房中传来卢照邻三人的讨论之声,一听就知又是为了“大隋中央票局”发行票号的细节在争论着。杨二心想,看来又是出现争议了来找他解决纷争最后拿主意的。唉!今天算起来已经来第三次了。
    “卢公,郑老别争了。”
    “哦!陛下,臣等给陛下见礼了。”看到杨二进了书房,三人忙停下争执一起给杨二躬身施礼道。
    “好了,不必多礼,都坐下说话。又是遇到难解的问题了么?”
    “是啊!陛下。郑老说着票局业务只对拥有正规手续的商号开设,而臣觉得只要把银钱存入我任一家中央票局的不论是谁都可换取等额纸面票号,并可到任一家票局施行兑换现银,这样可方便百姓外出。为这臣与两位郑老争执不下,故来找陛下为我等见说一二。”
    “陛下,老臣以为既是方便我朝各地商客异地开展商贸活动,便就以服务这些商客为主。这样也便与管理,不致出现预想不到的麻烦。若是放开私人百姓都拥有我票局票号恐出现混乱。故老臣暂不认同卢公所说,至少当缓一段时间在说。”
    “小郑老的意思呢?”
    “陛下,臣觉得还是先针对我朝客商为好。若是开放百姓这块,可以预见多是以小额存入而索取我票局票号。这样的人一旦多了,我票局恐实难接待。再则,百姓中难免有不法分子,这也可能出现伪造票号提兑而我票局也不好追查。”
    “呵呵!都说的在理。朕实难决断,不过朕先给你等讲一个故事,听完之后你等在思考一下如何?”
    “臣等洗耳恭听就是。”
    “是这样,城西小河村有个张员外一家以制陶为生,这天高句丽来了个商人想一次性订购张员外家的陶器两万件,为表诚意先预付了三成订金,约定三个月后交货并支付尾款。张员外大喜于是便收下订金开始准备烧制这批陶器。但突然觉得自己的烧陶窑不够,要完成这批订单需要再造3座陶窑才行,于是准备找工匠为他再造三座新窑。但问题是张员外手上的现银不够建造三座新窑和购买相关材料。想找朋友亲戚筹款,一时又筹不到。于是来到我“大隋中央票局”愿以房契、田契和这次交易的订单作抵押,并承诺以三分利为代价借出5万两现银以救急,三月之后本息一并归还我票局。请问三位先生,我这票局原本就有现银,这钱是借还是不借给张员外?”
    “陛下,老臣经商一辈子,也常借钱给同行周转,既然有房契、田契作抵押,并能产生3分利息,老臣这钱要借,为何不借呢?票局的现银放在库中又不能生出钱来。”郑凤炽说道。
    “卢公以为呢?这钱借还是不借?”
    “借,当然借给张员外了。”
    “呵呵!那问题来了,若是有百十个向张员外这样的借贷者呢?借还是不借?”
    “借!越多越好才是。”
    “那如果我中央票局的现银不够,该当如何是好?”
    “那这~”三人顿时呆住了。
    “呵呵!若是百姓都将私房钱存入我票局呢?”
    “陛下,卢某明白了。当放开票局发放票号限制,尽可能多吸纳民间百姓银钱,再以放贷形式以获取高额利息。我票局绝不是仅仅只做异地票号兑换一事,甚至兑换所得的手续费都仅是收益的小头,大头则是吸纳民间资本并尽可能放贷出去以获取高额利息。”
    “呵呵!”杨二笑了。
    “陛下,老臣明白了。为吸纳民间资本存入我票局当给付一定的存入利息才是,这样便能让百姓将家中的银钱都存入我票局以获得利息收益。只是这个存入利息当小于放贷利息便可获得其中差价。”郑凤炽说道。
    “就是这样,如此你等还有分歧么?”
    “呵呵!没了,我等一时愚钝了,多谢陛下指点迷津,我等告退。”
    “呵呵呵呵~”三人笑着躬身一礼后一道出了御书房,他们有了思路之后要做的事情就太多了。
    “唉!又是只带着一个问题过来。也不知何时又会再来。”杨二看着三人出去的背影叹息着自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