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决战前夕
作者:刀锋冷   青锋传最新章节     
    翌日,顾家果然来提亲了,顾老爷子名叫顾炳,他年过五十五,满面红光,精神斐然的进了闲园,看见小兰,当即竖起拇指,这姑娘长得标志,而且还会武功,正合他们将门的胃口,年纪也就比顾章和小个几岁,而且家世清清白白。
    “好啊,好啊,我儿终是寻到了良配啊。”顾老爷子叹道。
    徐治陪着笑,顾章和也很入他的眼,他也很满意。
    伊宁一身青衣出来时,顾老爷子瞬间眼睛直了,指着她问徐治道:“你家这个嫁不嫁啊?我家章平还没成亲呢!”
    徐治脸一黑:“她是伊宁!”
    “啊?她就是伊宁啊!”顾炳大惊,原来这就是京城那个最强的女人,今日可算是见到了。
    “伊宁是大小姐,我们都听她的,至于她嫁不嫁,她说了算,你就不要打这个主意了。”徐治叹气道。
    “哎……”顾炳长长叹了口气,拍了拍大腿。
    伊宁礼貌性的一拱手,见礼之后,便与顾炳交谈了起来。
    “顾伯伯。”
    “诶,阿宁啊,老贾老高他们这么喊你,我也就这么喊你吧。”
    “好。”
    “蕙兰这孩子我很满意,章和也中意她,不如我们趁着章和回来这几日,就把婚事办了如何?”顾炳试探性的说道。
    “等些时候。”伊宁这么说道。
    顾炳皱起了眉头,还要等些时候吗?
    “为何啊?”
    “还在打仗。”
    顾炳哦了一声,徐治道:“老顾,不用着急的,先定下亲就可以了,待京城这边打完鞑靼人,咱两家开个定亲宴,把这个事啊先定下来,你说这样如何呢?”
    顾炳捻须不语,他顾家也不是什么高官显贵,他也在军中卸了职,论起在京城的影响力,他啥都算不上,苏博一句话就能把他压死,眼见伊宁并不愿两家就此结亲,他起了顾虑,莫非是看不起他顾家不成?
    伊宁看出了他的顾虑,开口道:“亲家勿虑……明年完婚。”
    这一声亲家让顾炳眉头一展,笑道:“好,听你的,先定下亲来。”
    伊宁点点头,示意徐治好生招待后,便起身告辞了。今日不仅要给小兰定亲,而且还有更大的事要办。
    兵部议兵厅里,瑞王指着沙盘道:“就是如此,这仗我们十四万对十四万,将这帮狗娘养的鞑子消灭在燕山脚下一带!”
    一身明黄袍的皇帝蹙眉,说道:“皇叔,宣府就留八千人,能挡住昝敏么?”
    瑞王道:“这就要看他褚英的本事了!昝敏最多只有五六日粮,冬日马草不济,只要褚英能撑十日,这十日内,我们便有绝对把握彻底击溃兀里的东路大军!届时回过头来,携大胜之军追杀昝敏,必能彻底将之击溃!”
    程欢已经不在宣府了,他回来的第一时间,褚英便告知了朝廷,皇帝便要程欢前来问罪,此刻程欢已经离京城不远了。
    皇帝还是犹疑不已,说道:“就算褚英能挡住昝敏十日,又如何能保证十日内便能击溃兀里?”
    “圣上,我们如今野战已经不惧鞑靼铁骑,而且,兀里用兵远不如昝敏,只需派一勇将带一支劲旅绕到喜峰口,夺下那险关,堵死兀里北归的口子,然后大军压过去,将兀里挤压到燕山脚下,以炮轰之,兀里能不能北归都是问题。”瑞王信誓旦旦道。
    “呵呵……那派哪个勇将,哪支劲旅?”皇帝继续发问。
    “这……”瑞王皱起了眉头。
    “圣上,兵部大门外,伊女侠来了。”有侍卫禀报道。
    “请来。”皇帝立马一挥手。
    伊宁今天并未穿那身战袍,而是一身青衣素颜,出现在兵部议兵厅大堂内,她大步入内,见到皇帝与诸多大臣,只是朝皇帝一拱手。
    “陛下。”
    皇帝一蹙眉,他有个习惯,并不喜欢别人称呼他陛下,他喜欢别人喊他圣上。但是皇帝只是一瞬间便舒展开眉头,说道:“免礼。”
    伊宁走到沙盘前,望着沙盘上的小旗子,红色是自己一方的,黑色是鞑靼一方的,她轻轻拔起一根红旗,插在玉田县处,旗子上标注的是静海军,而后将真定军的旗子插在了香河县处,再拔起河间军旗子,插在了板桥镇。
    “这是南方过来的三镇兵马指定位置?”皇帝问道。
    伊宁点点头,而后自京城之中拔出了飞虎军的旗子,手一伸,插在了遵化之后滦河之畔的喜峰口上,但随即犹豫了一下,将旗子插回,拔出宁化军的旗子,插在了喜峰口。
    “王烈,去喜峰口吗?”瑞王问道。
    “程欢去!”伊宁答道。
    “让程欢去吗?”皇帝也是吃了一惊。
    随后伊宁继续拔旗插旗,很快将旗帜插了个遍,京中禁军精锐与卫戍司三大营逼往平谷,宣府过来的天雄军,阜平军直插北边广隆,堵住另一道燕山隘口,古北口。
    红色旗子将黑色旗子团团包围,然后伊宁开始拔黑旗,开始推演,红旗黑旗不断在沙盘上变换位置,推演来去,最终将五面黑旗尽数插在了广隆南边,十面红旗尽数插在广隆附近,将黑旗团团包围,然后手一撤。
    推演完毕。
    瑞王看了个明明白白,而皇帝则一知半解。
    “皇叔,解释下。”皇帝看向了瑞王。
    “是,圣上,微臣看明白了,首先我们要领京中大军,做出与兀里决战的样子,逼兀里主力出来,而河间军往侧面施压,逼兀里分兵,然后真定军与静海军半路出击,截击兀里分兵的那支人马,然后程欢率宁化军乘机自南边绕个圈,奇袭喜峰口,夺下关隘,威胁遵化,而兀里得知后,必然亲率主力夺回喜峰口,而我们趁此时机,在广隆设下炮阵,三路大军进逼遵化,兀里一旦攻不下喜峰口,便会自遵化以北绕道,夺广隆出关与昝敏汇合……”
    “而广隆,这燕山之下这片丘陵,就是兀里的折戟之地!”瑞王一口气说了出来。
    皇帝听完,豁然开朗!不由偏头看了一眼伊宁。
    “那么,诸路大军都由谁去统领呢?”周苗问道。
    伊宁淡淡道:“广隆,殷奇!”
    让殷奇去广隆吗?皇帝又是大吃一惊。
    “平谷,瑞王。”
    “那静海,真定,河间三镇兵马谁当主帅?”皇帝问道。
    伊宁思索半晌,排除掉一帮不懂军事的文官,最终说出了一个人名。
    “徐经。”
    徐经?满堂皆惊!连皇帝都惊愕到了,徐经能统兵?程欢能统兵也就算了,他徐经也能为帅吗?这可是打仗,不是儿戏啊!
    皇帝蹙眉沉吟半晌,最终说道:“叫徐经来!”
    徐经很快被叫了过来,正要下跪,皇帝喊道:“免了!”
    “谢圣上!”徐经说完,抬头便看见了伊宁,这个曾经差点让他变成残疾人的女人,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扫了一眼,便静等皇帝开口。
    “徐经,朕问你,你能带兵否?”皇帝开门见山道。
    “臣……”徐经被吓到了,这可是带兵啊。
    “能不能?”
    “能!”徐经坚定道,他心中已经乐开了花,谁不想统兵征战沙场啊?
    “朕将真定,河间,静海三镇兵马交给你统帅,诏书随后就到,你速速前去整顿兵马,朕派周苗随你同去!待到开战后,你若是无法胜任,或者兵败,你可知道后果?”
    “臣万死也要为圣上尽忠职守!”徐经忙不迭下跪道。
    “好,你要知道,你一个外庭统制,按理说是不能掌兵的,但是,军情紧急,朕也颇知你有才能,你此番统兵作战,须听调度,凡事以大局为先,你可明白?”
    “臣明白!”
    “朕知道,你跟伊宁有些恩怨,但,是她推荐的你,国事面前,你最好收起你的私人怨恨,不要辜负朕对你的期望!”皇帝冷冷道。
    “臣必恪尽职守,以报圣上隆恩!”徐经跪地磕头道,心中却无比吃惊,居然是伊宁举荐他的吗。
    “去吧!”皇帝冷冷一挥手。
    “圣上,臣有一求。”徐经抬头道。
    “讲来!”
    “还请圣上派汤铣助臣一臂之力!”徐经再次提出了这个要求来。
    “为何总是他?”皇帝起了疑。
    “汤先生也颇有才能,善于用计……”徐经道。
    “嗯?汤铣很厉害吗?”皇帝似乎有些不满,他已经知道抓捕左封显韩延钊乃是汤铣干的了。
    “汤先生确实颇有才能……”徐经低头道。
    “那不如让他当统帅好了!事事要人帮忙,要你何用!”皇帝居然直接骂了出来。
    徐经再次磕头:“臣惭愧……”
    “汤铣就留在朕身边,你要什么人自己从外庭调!你可以走了!”皇帝直接下了逐客令。
    “是……”
    徐经黯然退去,刚刚的暗喜消失的无影无踪,皇帝总是这般喜怒无常,他算是领教到了。
    大事敲定后,伊宁便要告辞,皇帝却喊住了她,她脚步一停,回头看着皇帝。
    “伤怎么样了?”皇帝开口,居然是在关心她。
    “外伤而已。”
    “那你都安排好了,谁来统筹全局呢?”皇帝再次看向她。
    “陛下为帅。”伊宁还是他问一句便答一句。
    皇帝失笑一声,说道:“好……”
    十二月初二,程欢被带回了京城,作为败军之将,他自然没受到什么好脸色。
    御书房内,皇帝仔细看着一封信,他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时而叹气,时而震惊,以至于他根本就没去看跪在面前的程欢。
    良久,皇帝放下那封信,齐宣体贴的奉上温度适宜的热茶,皇帝接过,抿了一口,随手放下茶盏,这才看向了程欢。
    “程欢,受苦了吧?”皇帝这般开口道。
    “圣上,臣死罪……”程欢抿了口干裂的嘴唇,低声道。
    “好了,胜败乃兵家常事,打仗哪有不死人的。”皇帝淡淡道。
    “臣……臣低估了那昝敏,贪功冒进,以至于被围镇戎堡,两万精锐铁骑损失殆尽……臣对不起他们,对不起圣上!”程欢说着说着居然流出了眼泪来。
    “看看这个吧。”皇帝转手将信递了出去,齐宣接过,送到了程欢手中。
    程欢接过信,一看居然不是什么弹劾的折子,也不是什么议罪书,而是军略,他一路看,越看越心惊,此人俨然已经将鞑靼人习性摸了个透,不仅如此,对各路军队的战力,脚程,指挥将领的能力都做了大致评估,做出最合理的安排,若指挥得当,兀里这十几万大军只怕要灰飞烟灭,饮恨于此!
    最后程欢看见了作战安排,将他安排到最险要位置,去堵兀里的后路!而给他配备的,则是最精锐的宁化军,还有王烈来辅助他。
    “圣上,此信是何人所写?”程欢惊问出声。
    “齐宣,告诉他。”皇帝再次端起茶,抿了一口。
    齐宣清了清干鸭嗓,说道:“这是那个女人写的。”
    “那个女人?伊宁!”程欢何等聪明,瞬间反应了过来。
    “程欢啊程欢,她比你可强多了,不仅回来的时候在城外连挑二十一个鞑靼高手,还杀了一个虚境高手,还指挥禁军野战将兵临城下的兀里打的大败,不仅能打,而且能写出这等军略来,你能做到吗?”齐宣尖声细气说道。
    程欢心头大震,他一直觉得这个女人只是跟自己平分秋色,谁知道自己不但低估了昝敏,也低估了她,难怪昝敏只将她视为平生之敌……
    “程欢,虽然咱家也不喜欢她,但咱家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女人,虽是个女流之辈,但确实是百年难遇的奇才,而且是全才……”齐宣淡淡道。
    “那么,她一定是这次的主帅了?”程欢问道。
    “不,朕是主帅,她的话,会来帮忙的,她并不喜欢名利,你知道的。”皇帝忽然开口道。
    程欢默然,在江南的时候,他就知道这个女人不好惹,在江湖上的她,有的是朋友,有的是高手为她助阵,以至于自己的外庭不敢对她动丝毫念头。没想到,这个女人回了京城,居然直接参与作战,并且为高层做出这等军略,又胜了他一筹,他一时间心中五味杂陈。
    “下去等诏书吧。”皇帝挥了挥手,齐宣从程欢手上拿过那封信,轻轻放在皇帝御案之上,然后默默站在皇帝身边,不再作声。
    程欢告退,一路上他不断思索着,想想自己如何一步步入了昝敏的圈套,如何破局,很快,他想通了,昝敏的本意就是要在西边牵扯住自己与苏博的两路大军,好为鞑靼大汗兀里的东路军主力创造机会,长驱直入京城。
    真是好歹毒!
    若没有那个女人及时回来,兵力空虚的京城恐怕都会沦陷……
    那么为什么那个女人是直接回的京师,而不是跑去山西苏博麾下呢?只有一个解释,伊宁已经料到了那时还未出现的鞑靼东路军,猜到京城有难,所以赶了回来。
    她能想到,而身为一方主帅的他为何就没能想到?程欢哑然失笑,摇了摇头,自己到底还是陷入官场,陷入朝堂太深了,被一些东西遮蔽了原本聪明的头脑,还不如她这个局外人看的清啊……
    走着走着,也不知道走了多久,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处府邸前,一抬头,程欢看见了上边的三个大字:枢机院。
    身为皂卫的邵春正好从门里走了出来,恭恭敬敬道:“程帅。”
    程欢看着这个二十来岁的毛头小子,点了点头,说道:“邵春,你家师傅知道你穿这身衣吗?”
    邵春平静道:“师傅已经知晓了。”
    “哦?她不反对你来枢机院做事吗?”程欢问道。
    “师傅说了,做人只要无愧于天地良心,无愧于百姓黎民,在哪都行。”邵春仍是波澜不惊的说道。
    程欢笑了笑,继续问道:“若是有朝一日,这枢机院要与你师傅为敌,你又当如何?”
    邵春沉默了。
    程欢看着沉默的邵春,也不再多说什么了,毕竟他只是个毛头小子而已,何必跟他讲这么多呢?程欢径直走入枢机院,脚刚过门时,却听邵春开口,说了一句让他终生难忘的话。
    “那便把这枢机院给炸了!”
    程欢听得这句话,猛然回头,看着一脸坚定的邵春,问道:“你师傅都不曾教你几天,何至于如此维护她?”
    邵春道:“师傅虽经常不在身旁教导,但她的名声早已响彻海内。当捕快之时,同僚们知道我是师傅的弟子,便不会与我交恶;上司知道我是师傅的弟子,更不会为难于我;回到家时,父母为我高兴,兄弟姐妹为我自豪,就连街坊邻居也是善意相待。就因为我是她的弟子,所以无形中她为我挡掉了无数麻烦,我不维护她,维护谁?”
    “可你当的是朝廷的差!”
    “若朝廷连我师傅这等好人都容不下,这差不当也罢。”邵春态度异常坚定。
    程欢一时哑然,脸色变了变,都不知道该怎么继续说下去了。
    程欢恍恍惚惚进了枢机院,不少人都来见礼,说是见礼,更多的恐怕是看笑话的,只是当着程欢的面不敢发作罢了。
    徐经恭恭敬敬朝程欢一拱手,说道:“督主,您总算回来了。”
    程欢冷冷道:“我已不是督主了,你才是下一任督主。”
    徐经闻言,一脸正色道:“督主永远都是督主,我徐经根本不及督主之万一。”
    “呵呵呵呵,徐经啊徐经,这种马屁话就不必说了,我是什么人你清楚,趁我还没生气,你走吧。”程欢冷冷道。
    徐经装作惊讶道:“督主,属下万万没有嘲讽之意啊!”
    “行了,徐经,你还不跟周大人去香河,在这里啰嗦什么!”一道奸细的嗓音传来,徐经连忙低头拱手,来人是殷奇,戴着面具的殷奇,这也是他惹不起的人之一。
    徐经看了两人一眼,立马溜了。
    望着徐经离去的身影,殷奇轻哼一声,端来一杯茶,递给程欢,两人靠着一侧连排的太师椅坐了下来,又扯了起来。
    “徐经这厮,是看你笑话呢。”殷奇的嗓门又尖又细,比齐宣的好不到哪里去。
    “看出来了。”程欢抿了一口茶道。
    “徐经这厮,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城府愈发深了些,他似乎很想做大事。”殷奇抿了一口茶,尖声细气说道。
    “一只蚂蚱,能跳多高?”程欢不屑道。
    殷奇放下茶盏,吐出一口白气:“蚂蚱当然跳不了多高,可它若是踩在马背上跳呢?”
    “马背上的蚂蚱,也不过是蚂蚱,变不了展翅的雄鹰。”程欢随口答道。
    “哈哈哈哈!”殷奇放声大笑,尖锐的声音跟女人没什么分别。
    “说到雄鹰,眼下那个女人可是比鹰飞的还要高呢。”殷奇说着说着,扯到了伊宁身上,他说起这个名字时,半边脸肌肉一缩,一鼓,样子极其渗人。
    “伊宁吗?她确实厉害。”程欢也吹了口白气。
    “你我都被她给安排了,这个女人,当真是一点都不简单。”殷奇也啜了口茶。
    “我听说,若非她跟圣上提议,让我领军堵喜峰口,就冲圣上的态度,我此刻是不是已经进诏狱了?”程欢放下茶盏问道。
    “很有可能。”
    “那我还得谢谢她哩……哈哈哈哈……”程欢露出苦笑。
    “抽个时间……我们拜访她一下如何?”殷奇阴渗渗的说道,而后那张面具脸看向了程欢。
    程欢脸色一凛:“我们俩吗?”
    “不,我们仨,你,我,还有齐宣。”殷奇尖细的嗓音低沉了下来。
    “好啊!”程欢满口答应道。
    山西,朔州以北。
    潜伏在此的鞑靼人穆追部族被广阳军发现了!广阳军直接搜山,一路往南压,逼得穆追等人不得不往西南窜逃,出了山,在朔州之外再次遭遇打击,上千人被杀,穆追仅仅带着几十人逃脱。
    “穆追,我们怎么办?往哪跑啊!”一个皮帽汉子上气不接下气问道。
    “西南面是何处?”面带血渍的穆追问道。
    “那是府州啊……”
    “走,我们逃那边去,大河结冰了,到时候我们逆河而上,逃回河套,就有活路了。”
    “好!”
    一帮苦命的鞑子们呼应着穆追,可他们谁也不知道,去府州,之后的经历让他们永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