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变故
作者:刀锋冷   青锋传最新章节     
    一人一马急速奔跑在冬日的原野之上,天上云密风紧,地上处处萧凉。
    “驾!”伊宁策马狂奔,清脆的马蹄声一路响过,很快,穿过原野,前方出现一座城池,她抬头望去,城头上是两个大字:真定。
    到了真定府了,真定往西,过井径,跨过太行,北上便入了山西,而往东北,则是去京师。
    “吁!”伊宁一勒缰绳,大白停了下来,鼻孔里噗嗤着白气。她在思考,该往西还是往北?今日已是十一月十七,北边战况如何她并未得到第一手消息,故此犹豫了一会。
    先进城补给下食物跟水,然后再作抉择吧,她很快做下决定,纵马进了城。
    可入城门时,守城士兵看见她的模样,便立即上前询问道:“敢问阁下可是伊女侠?”
    伊宁蹙眉,低头看着这个士兵,说道:“正是。”
    那士兵大喜,连忙道:“可算是等到您了,王爷让小的们凡是看见您的踪迹都要汇报,如今阮大侠就在城内兴平庄内,等候您的大驾。”
    “瑞王?阮七?”伊宁问道。
    “正是,王爷交待小的们,一定要将北境的军情告诉您,还请您随小的前往兴平庄。”士兵恳切道。
    “好。”伊宁缓缓纵马,跟着士兵走往真定城内的一处大庄子。
    早有人通禀,很快,阮七大步从庄门内出来,连忙拱手相迎,将伊宁迎入庄内一处僻静的雅厅,命人奉上茶点来招待。
    毫不墨迹的阮七拿出一幅地图,摊开在伊宁眼前,说道:“这就是如今北境的战况!”
    伊宁瞥了一眼地图,淡淡道:“细细说来。”
    阮七咽了口口水,将十一月十五之前的战况细细告诉了伊宁,他们有飞鸽传书,拿到的都是一手消息,将古宁关之战,黄羊谷之战,干水关之战,以及程欢出击的事情都说了出来,当然,由于信息的迟滞性,此时的阮七并不知道程欢被围了。
    听完阮七的话,看着地图,伊宁眉头紧锁,忽然手伸出,指在地图上某个点,问道:“东边呢?”
    阮七低头,见伊宁那修长的食指所指之地,赫然是遵化这个不起眼的地方,也就是宣府往东至榆关中间的缺口位置。
    “东边?昝敏的二十万主力,不是分布在宣府至古宁关一带么?什么东边?”阮七不解。
    “糟了。”伊宁沉声道,眉头锁的更紧了。
    阮七大惊:“什么糟了?”
    “赶紧回京!”伊宁很果断的说道。
    “为何?”阮七不解。
    伊宁道:“昝敏只是……其中一路。”
    “其中一路?”阮七大吃一惊,问道:“您是说昝敏的只是鞑靼的西路军,而鞑靼还有东路军?可鞑靼除昝敏之外,还有谁可以领兵呢?”
    “兀里。”伊宁吐出了两个字,让阮七恍然大悟。
    是啊,鞑靼的大汗还没出现呢,昝敏只是太师啊……兀里便是鞑靼大汗,这个草原上野心最大的人,怎么可能放过这种机会?
    阮七后来忽然想通了,昝敏处也许根本就没有二十万大军,只是苏博以为昝敏有十万在山西,十万在宣府外。而程欢以为,昝敏十万在古宁关处,十万在大同处。因为两人在江南有过节,情报上很少相通,也就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
    “走!”
    “走!”
    阮七急忙找来马,跟着伊宁一道,往北边京师纵马而去!
    不出伊宁所料,程欢被围的第二天,也就是十一月十六,鞑靼大汗兀里率大军自东边,越过喜峰口,杀向遵化,由于程欢抽走了军中大部分骑兵和精锐,原本的将领凌华也被程欢抽走,领着遵化备操军跟边军的将领管平是个庸才,留守遵化的四万备操军难以抵挡,猝不及防的边军被打的大败!不仅如此,当前边将士抵挡不住之时,这个管平,居然带着亲军,弃城逃了……逃了……
    十一月十七日夜,遵化沦陷,边军损失惨重,败兵溃逃,京师震动!
    鞑靼大汗兀里,长着一张削长的脸,戴着最高贵的赤狐帽,披着最华丽的紫貂大氅,抖动着梳理的最精细的胡须,迈着大步走进了遵化城内的将军府。
    他左侧,是一个比他高两头的虬髯大汉,胡子卷曲如勾,双目大如铜铃,只穿着个皮毛做的背心,光着两条膀子,气势骇人,此人乃鞑靼虚境高手窝支干。而他的右侧,却是一个跟他差不多高的精瘦男子,一双鹰眼时刻都保持着警惕,走路时喜欢左顾右盼,鹰勾鼻下,蠢若涂朱,霎是骇人,他一头黄发齐腰,胡须及腹,佝偻身子,手持一根乌木节杖,此人乃鞑靼虚境高手八剌衮。而他的身后,是一个高瘦的白面男子,那男子肤色极白,胡须很短,尖锐的眼眶内,居然是一双蓝眼睛!这人是情报上不曾出现过的高手,名叫丹增牧仁。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打扮正常点的人随侍在兀里身后,一起随他走入这遵化将军府。
    “报,启禀大汗,遵化城内府库仓盈,粮食足够我们吃半年,草料吃上一个月不成问题,此外,还有大量金银被搜出,其数目接近十万两。”一个小卒说道。
    “好……”兀里眉头一舒,丝毫不见外的在将军府内堂首座上坐了下来。他伸出手,摸了摸眼前这铜制案台,摩挲着案台上的雕饰花纹,说道:“看来这汉人,早已不复当年啊……”
    一个身材瘦弱,五官挤在一起模样的人说道:“汉人沉浸于这花花世界之中,早已丧失了他们祖辈的勇武,遵化军不堪一击,他们京师里禁军战力恐怕也差得远。”说话的这个人乃鞑靼的丞相,哈谬。
    “是啊,哈谬,可是,若非太师在西边拖住他们的主力,我等又焉能轻易至此啊……”兀里笑道。
    窝支干道:“大汗,我们既然攻破了遵化,就该趁势出击,直扑南朝京师!取下那狗皇帝的头,重现我族两百年前的辉煌!”
    “说的不错……”八剌衮发出沙哑的声音缓缓道。
    “明日,八剌衮率兵攻蓟县,窝支干攻平谷,本汗扫平周边后,与诸位会师南朝京师。”兀里下令道。
    “是!”
    兀里不觉嘴角上扬,多少年了,南朝这片土地,他们的族人多少年没踏入过了,他很开心,甚至希望以后更开心。
    十一月十九日,京师朝堂。
    被绑的严严实实的遵化守将管平直接被禁军卫士押进了朝堂之上!他十一月十八日清晨逃回,随即被内廷的高手抓获,溃败逃回的士兵将缘由讲了出来,于是他的罪名已是板上钉钉,当天就直接被押送到了京城。
    金銮殿里,龙椅之上,皇帝冷冷看着这个人,强压住火气,问道:“怎么败的?”
    管平双手被缚,磕头如捣蒜:“圣上,末将无能……可那鞑子,谁知道那鞑子会从东边来啊?”
    “你四万大军,怎么两天都守不住?就是四万头猪,两天也抓不完吧……”皇帝仍然在强压怒火。
    “末将失职……恳请圣上让末将戴罪立功,哪怕是死在战场上也好啊!”管平求生欲极强。
    皇帝的怒火再也压制不住了,随手抓起手边一个玉圭,狠狠朝管平一砸,正好砸在他额头,血都砸了出来,玉圭稀碎,碎片掉落一地。
    “你还想戴罪立功?就你这种见况不妙便抛下手下兵卒的废物,你若再上战场,朕都怀疑你会直接投敌!”皇帝大怒。
    “圣上饶命,饶命啊!”管平再次猛地磕头,磕的咚咚直响,额头都是血。
    “推出去,给朕斩了!”皇帝怒不可遏。
    “圣上饶命啊……”被卫士拖走的管平仍然不死心的喊道,但任他怎么喊,也没有半个人敢为他求情,呼声越来越远,直至听不见。
    朝堂上落针可闻,朝臣们大气不敢喘。
    皇帝似乎消了点气,忽然,门口报有信使来,皇帝挥手喊了个“宣”之后,一个信使快步上来,齐宣走去,接下信,双手递到皇帝面前。
    皇帝打开信,毫无疑问是军情,一看之下,怒气再次飙升,喝道:“程欢……枉朕如此重用他,他居然中了昝敏的计,被围在镇戎堡,今日已是第四日了!”
    皇帝愤怒的按下信,大口喘着气,这一年来,他苦心经营边防,谁料年底居然被鞑靼人打的这么惨,他如何能接受?换谁谁也接受不了啊……
    “苏博呢?苏博那边怎么样?”皇帝发问道。
    班中闪出高询,高询道:“苏帅已经收复干水关,往北推进的时候却遭到了埋伏,于破虏口止步,目前仍在破虏口与昝敏大军血战……”
    “苏卿还是有能力的……”皇帝喃喃道。苏博确实挡住了昝敏,不仅如此,黄羊谷一战斩首数千级,还杀了一个虚境高手,已经很了不得了。
    “圣上,为今第一要务,是派兵击退兀里的东路大军,第二便是派出一支劲旅,前往镇戎堡,救下程帅!”高询道。
    许右卿当即道:“高大人,现在哪里还有兵可派?莫说去救程欢,就是抵挡兀里,都捉襟见肘了……”
    高询大惊,也大怒道:“许右卿,你这个兵部尚书怎么当的!”
    “本官又没有调兵权!山西,北直隶边军超过十五万,河南,山东,备操军加起来十万,二十五万人大部被昝敏死死拖在宣府跟大同,你觉得京师还有多少兵?”
    高询一时被噎的哑口无言……
    皇帝开口道:“那京师还有多少兵?”
    许右卿低头道:“圣上,京师目前只有禁军五万,卫戍司下三大营两万六千人,五城兵马司能动的不过两千人,就是加上御林军跟枢机院的人马,也还不到九万人……”
    “那兀里有多少人?”皇帝冷冷问道。
    “据败兵回报,兀里大军恐怕比昝敏的更多……”
    皇帝一时哑然。
    忽报信兵再次来报,那兵士急急忙忙冲进殿内,大口喘着气,一脸汗水,看上去疲惫至极。
    “又是什么坏消息?讲来!”皇帝厉声质问道。
    “圣上……平谷,蓟县被鞑靼人占领了!鞑靼人军势浩大,怕是不日便要兵临城下了!”报信兵说完人已经涕泗横流,跪伏于殿里。
    满朝震惊!
    皇帝强自镇定道:“有多少人?”
    报信兵抬头:“小的们多方打探,他们号称三十万大军,但实际上只有十七八万!”
    十七八万!
    哗!
    就算是十七八万,那也是两倍于京城的兵力啊……
    “圣上,得尽快挑选主帅,主持大局!”周苗道。
    “朕当然知道,但是,谁能领兵?”皇帝沉声问道。
    朝臣们一时哑然,你看我,我看你,昝敏不好对付,连程欢都被围了,谁会是昝敏的对手?至于兀里,只怕比昝敏还难对付些,朝中之臣,又有谁可退敌?
    “没有人自荐吗?”皇帝继续发问,目光扫去,朝臣皆低头,皇帝一眼扫中一个不低头,似乎在思索的人,便指着那人,喊道:“李爱卿可有人选?”
    被指中之人正是李麻子的老爹李莨,李莨闻言,当即下跪道:“圣上,臣虽有人选,但臣不敢说。”
    “哦?朕赦你无罪,只管说来!”皇帝蹙眉道。
    “臣,推荐瑞王爷挂帅退兀里!”李莨道。
    哗!满朝哗然。
    “皇叔挂帅……吗?”皇帝也是被惊到了。
    瑞王当年也是军中一员悍将啊,不仅武艺出众,而且颇有韬略,足智多谋,只是后来皇帝即位后,这位王爷就主动卸了军中职位,不问世事,从此做了个闲散王爷。
    皇帝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之中,瑞王是皇亲,皇亲如果打了胜仗,威望大涨,对他来说,可就未必是好事了。而且,他也知道自己这个皇叔为了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又是找伊宁当师傅,找和尚讲经文,还捎给苏博带去江南历练,虽然历练回来还是个纨绔,但这表明自己这个皇叔,是有野心的……
    一个有野心的人,怎么能领兵呢?
    “圣上,不可再耽搁了!”高询出列道。
    “是啊,圣上,如今鞑靼人距离京城不远了,当果断抉择啊!”许右卿也说道。
    皇帝抬头,沉默半晌,看着群臣们殷切的目光,开口道:“请瑞王前来。”
    不多时,一身正装蟒袍的瑞王进了金銮殿,他趋步直至正中,双手打两下袖子,就要作势下跪,皇帝喊道:“皇叔免礼,如今是非常时候,这些虚礼就免了吧。”
    “谢圣上隆恩。”瑞王站直了身子。
    “皇叔……如今军情紧急,不知皇叔是否能挂帅退敌?”皇帝试探性的问道。
    “圣上……微臣久疏战阵,且年岁已大,恐误国事……”瑞王说道。
    “是吗?那既然如此,皇叔以为何人可挂帅呢?”皇帝直勾勾盯着瑞王。
    谁知瑞王当即道:“微臣以为,值此危难之际,圣上当亲率京中禁军亲征兀里!而微臣,愿为圣上牵马坠镫,侍奉左右!”
    哗!
    谁也没料到瑞王居然说出这种话来,居然让皇帝御驾亲征……就连皇帝都一时震惊了,半晌没说出话来。
    半晌之后,皇帝还是开口了:“皇叔这是在说笑吗?论领兵打仗,朕可万万不及皇叔啊……”
    瑞王后背冒汗,斟酌之下,他终是开了口:“圣上不必忧心,微臣有一好友已经赶往京师而来,此人足智多谋,胸怀韬略,腹有良策,更兼武功高强,不在那昝敏之下,圣上亲征,微臣便请她来为国效力,定能大败那兀里!”瑞王信誓旦旦道。
    哗!
    满朝文武大惊,我朝居然还有这等人物?还是瑞王爷的好友?这谁啊?不知情者一脸疑问,而知情者则默不作声。
    “呵呵……”皇帝忽然笑了,指着瑞王道:“皇叔,我们叔侄之间就不必绕这种弯子了,你说的那人,就是伊宁吧。”
    是她?这个曾经在京城中的风云人物,但她是个女人啊?
    “圣上英明,伊宁乃小儿的授艺恩师,故而算是微臣的好友。她虽是女流之辈,但是……”
    “好了好了,朕都知道了。”皇帝摆了摆手,脸色轻松起来,甚至有点愉悦,这让群臣更是为之一惊,这不对劲吧,刚刚还斩了一个败军之将呢,怎么突然就高兴了起来了。
    “传旨,调集京中禁军精锐,克日随朕出征,皇叔务必将你那好友请过来,届时随朕退敌!”皇帝说的很缓,但语气很轻松,好像这退敌跟玩一样。
    “微臣遵旨!”瑞王沉声道。
    “退朝吧。”皇帝挥了挥手,便离开了。
    瑞王离开朝堂之后,回家换了一身衣裳,便带着朱枫火速赶往了闲园,敲响了闲园的门。
    门“哐”的一声被打开了,迎上来的是沈青那张锥子脸。
    “王爷?您怎么来了?还有小王爷怎么也……”
    “进去说。”瑞王很严肃说道。
    两父子进了门,沈青关好大门,瑞王便说道:“你家伊宁要回来了。”
    “我知道啊。”沈青丝毫不意外。
    “但是……本王将她推到了皇上那边,到时候皇帝御驾亲征,本王会带着她前去助阵……”瑞王有些无奈道。
    沈青眉目一凛,看着瑞王,说道:“王爷您怎么能这么做?”
    “本王,本王也不想的啊,但皇上已经开始猜忌我了,我只好……”
    “只好拿我家姐姐出来挡是吧?”沈青双手叉腰,眼中有些怒意。
    “师叔,你别生气啊……”朱枫弱弱道。
    “蹲你的马步去!”沈青冷冷朝朱枫喝道。
    朱枫乖乖跑去一旁蹲马步了。
    “我姐姐为国是凭她自己的心为国,而不是被你们牵着鼻子走!她一个女儿家,老是被你们算计来算计去,你们也好意思?我姐姐本就不愿与皇家为伍,你们老是惦记她干什么?非要她在这京城的漩涡之中被扯来扯去吗?”沈青愤怒说道。
    瑞王一时被说的有些不好意思,不知怎么开口。
    “算了……等战事过后,王爷你得想好让我姐姐脱身之计,我们可不想跟皇帝纠缠不清!”
    “好……”瑞王答应了下来。
    当夜,皇帝下令整肃京师军备,清查城中鞑靼奸细,不仅如此,还发快马前往南边,调南边州军勤王,拱卫京师!
    一时间,京城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