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陕北月光-16
作者:宋成宗   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最新章节     
    男方的婚礼定在腊月廿八,按南漳的传统,女方的“拦郎席”是要早一天举办的,也就是腊月廿七,也是各家各户春节前满屋清洗的日子。这一天大多都会碰上晴天,艳阳高照,冬鸟啾啾,算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再加上出嫁的人家鼎沸人潮的欢乐场面,总会令人有一种提前过春节的感觉。
    接亲的这一天,郭春华还是和往常一样,天未亮,也就六点钟的样子就起了床,为了这个婚礼,弟弟一家从襄樊赶了回来,连很少被弟弟带回来的郭青麟也一起回来了,家里已经很少有这般大小的孩子闹腾,青麟的到来,令这个家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嫁娶之事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自然是天大的喜事,只是这件事也最容易给操办婚事的人家造成困惑,这种困惑倒不会体现在食事上,仅单单落在宿事上。如果这件事放在农村或是山里,倒不是大问题,很多人家都有闲置的空房,只要多些铺被就能把问题解决了。搁在城里就可能是个问题,条件好些的会找家旅馆包下几间房,条件不好的,也就只能东拼西凑,让客人随便对付一两晚了。
    在住宿这件事上,郭春华倒没怎么发愁,先是家里的空间本也尚可,再加上娘家本就离县城不远,要说有多远的亲戚,倒也没有,也就是郑家有些外地的客人,这个倒不用郭春华操心,郑家老太太早就帮她把这件事安排好了,自己这边的也就剩下父母和弟弟妹妹了。
    郭春华把自己的房间让给了父母;郑雨则把他们的房间让给了舅舅一家,自己则在堂屋里搭了个临铺,郑雨没回来之前,郑晨都是和舒晓虎一起住在何家,郑晨见哥哥不去何家,也就赖着不走,想和哥哥一样守着待嫁的姐姐,最后只有舒晓虎随闫彩英而去;卢铁山自己去了弟弟家过夜,留下卢佩姗和新娘同住,也算是沾下新娘的喜气儿;郭春芳一家吃完晚饭就回自己家去了;郑家的长辈们带着外地过来的亲戚也回到各自的家中。大家相约早上过来,郭春华答应了大家也亲自下厨做顿“喜面”,还特意交待卢铁山、田春花、闫彩英夫妇早点过来尝尝她做的“喜面”。
    南漳的嫁娶风俗中本没有“喜面”一说,是郭春华临时起意,她觉得这就跟“归家的饺子出门的面一样”,希望一碗“喜面”能令女儿此一去平安长久,也足见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热爱。
    面是郭春华手工擀制的,她的面在亲戚朋友圈儿里早已是众人惦记的好物,尤其这“喜面”,这可是头一回听说有这样的面,但凡是受到邀请的无不想尽快品尝到这种能沾上喜气儿的新面食,也因此,郭春华刚把臊子做好,人们就陆续到了。
    郑雨是在母亲走出房间前就醒过来了,这个时间也正好是他在学校早就养成的作息。郭春华见他也起床了,连连埋怨,责怪自己动静太大吵醒了儿子,郑雨边安抚着她,边跑出去简单洗漱了一下,也幸亏有郑雨的帮忙,郭春华才能在人都到齐的时候把一切处理妥当。
    说是“喜面”,实则就是一碗肉臊面,只是和平时的不同,肉臊里加入了剁碎的蛋花,面和肉臊之间铺着一层剁碎的红彩椒,再淋上一层红油,看上去像一簇花团锦绣的牡丹,足见作母亲的用心良苦。
    众人对这碗“喜面”可谓是赞不绝口,不仅面劲道,蛋花和肉臊的融合也甚为完美,再加上红色彩椒的清香气,让整个人一大早一扫倦意,瞬间变得神采奕奕。田春花开玩笑说,郭春华完全可以不用再去卖鞋子了,就这“喜面”,足能撑起一家不错的面馆,这个玩笑倒是得到了众人的附和,卢铁山还提议,如果真要开这么个面馆,可以直接叫“喜面”,只要郭春华想开,他随时可以投资,田春花笑着骂他这是明目张胆的“截糊”,即使是真开这面馆,那也应该由她来投资,毕竟这个主意是她先提出来的。
    闫彩英把弟媳妇给带来了,这也是郭春华再三拜托的事情,郭春华觉得弟妹的手艺很棒,喜被的事情还没能当面感谢,这次怎么着也要就着机会好好感谢下,最重要的是,这么好的手艺,是给大妹梳头的最佳人选。
    南漳的婚嫁风俗中,有一项尤其重要,那就是给新娘梳头,和做喜被一样,这件事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来做的,同样需要儿女双全、夫妻恩爱、双亲安康、上孝下慈的人才可以,在郭春华的心里,闫彩英的弟媳就是最佳的人选。
    除了梳头,还有两件事要在接亲队伍到来之前办妥,一是安排好守门的人,原本这个人选是要新娘的嫂子们才能胜任,只是卢佩姗尚未过门,而郑天顺又是家中长子,在郑天顺的几兄弟中,郑雨是绝对的长子,不得已,郭春华只好求老太太安排叔伯家与郑雨同辈的嫂嫂、几位刚过门不久的新媳妇担任此事。
    第二件事是送亲,按旧俗,女子出嫁,娘家同辈的兄弟应悉数出动,队伍越庞大,越能镇住男方家庭,这形势既像示威、又自带几分炫耀,男方一般见到这个阵势,自是会对女方百般疼爱,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娘家人揍个后腚开花。
    这件事对于郭春华来说不是件难事,以郑家的枝叶,早就是枝繁叶茂,男丁兴旺,自是不缺给郑霜撑腰的“场面”,郭春华盛面的时候就已经暗暗数过,单郑家可出动的同辈兄弟就不下二十人,她现在所担心倒不是“场面”的问题,而是替女婿担心,单这娘家兄弟就得让大东摆上两桌,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这件事是郑家老太自己揽过去的活儿,自己不忍驳了老人家的面儿。
    所有准备妥当后,郭春华还特意拿出提前备好的红纸,包了几个红包,交给了卢佩姗,并特意交待她把这些红包分给那几个陪嫁的姑娘,而自己又给守门的郑家嫂子、梳头的弟妹各包了几个红包。
    那几个陪嫁的姑娘都是郑霜在二缫厂结交的小姐妹,平日里,郑霜对这些小姐妹极好,不管谁家有事,她总是会极尽全力相助,也因此在厂里得了好人缘儿,尤其这几个,跟郑霜走得极为亲近,她们对秦大东也是交口称赞,觉得这两个人就是“天作之合”。
    不仅是郑霜这边有小姐妹的相助,秦大东那边也是同样的情形。以秦大东待人之心,身边早就围着一帮义气兄弟,所谓的义气是这几人中不管谁有困难,但凡开口,其他人都会毫不犹豫,倾力相助,他们也一起喝酒,但绝不酗酒滋事;他们也一起打闹,但绝不聚众斗殴、欺凌弱小。这几人里也有以前调皮的,要不是认识了秦大东,可能就会沦为社会青年,说不定早就进“局子”里呆着了,也因为这样,几个兄弟对秦大东是从内心里佩服与追随的。
    两家离得不远,走路也就十几分钟的样子。按时下的作派,嫁娶之事至少也要租辆面包车在县城里兜上一圈才显得有面儿,秦大东原本也是想这么跟风,毕竟这辈子婚礼就一次,他不想亏待了郑霜。郑霜偏不看重这些,她总觉得,结婚不是扮别人看的戏,没必要那样铺张,更何况这结了婚以后还有日子要过,省下钱,一家人好好过日子岂不更好?没有面包车,他俩也一样能热热闹闹地把婚礼给办了。
    因为郑霜的坚持,秦大东不得不动员所有认识的人,找来了十辆全新的“永久”二八大杠,车子提前一天就被秦晓曦和几位被她找来帮忙的小姐妹们擦得油光锃亮,几位小姐妹还用她们的一双巧手扎了几朵鲜红的大花绑在了车头,十辆车并排放在一起,想不到比起那些面包车来还显排面。
    迎亲的时间也有讲究,虽说出发的时间没有限制,但是迎亲队伍是需要赶在中午十二点之前准时到达婚宴现场的,一般人家,婚宴的时间都会设定在中午十二点整,稍微讲究些的,可能会定在十一点五十八分或是十二点零八分,不取整也应讨个好彩头。
    所有的婚礼都需要一位“知客”,“知客”的作用有点像后来的婚庆公司,不仅能精准地安排好流程,还能活跃气氛,要有个好记性,能记下双方重要的亲友并安排好这些人的席位,必要的时候还能替新人挡下酒,甚至有技巧的驱散那些略带低级趣味的闹房行为。好的“知客”并不好找,特别是经验丰富的,性格不能过于张扬,但也不能过于沉闷,要做到收放自如,言行得当。这样的人并不好找,不过,对于秦家倒不是难事,秦大东的二舅就是这么一位人才。
    秦大东母亲过世后,全凭这位二舅接济,秦大东和秦晓曦才能受到该有的教育,也因此,二舅在大东两兄妹的心里,是如同母亲一般的亲人,亲外甥的喜事,二舅势必要竭尽全力相助。
    接亲队伍在二舅的编排下,很整齐,也很排面地从易家巷出发,时间不早不晚,正好与开席的时间相差一小时。二舅考虑的很周全,别看两家距离相近,时间把控上可是有不小难度。
    去得早,对方“拦郎”的时间就得拉长,这对郑家是个考验,二舅是知道郭春华的,她不会像其他丈母娘一样矫情,更加不会刻意为难自己的外甥,所以接亲过程不会耗时太久;去得晚,又怕过于匆忙引起娘家人的不满,毕竟这郑家在县城里也算是个大家族,虽说平日里大家往来甚少,但事关族里子嗣嫁娶,免不了会有些多事之人挑事,到时候再败了众人的兴致反倒不好。
    二舅把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内,主要考虑的是留些时间给这位外甥媳妇与娘家母亲、兄妹以及其他亲人话别。其实每次主持婚礼,看见新娘子与娘家人难舍难离的那种场景都会令他想起亡故的姐姐,当初姐姐出嫁时,自己哭得像个泪人似的,紧紧抱住姐姐死活都不肯撒手,他很明白,新娘子出嫁就如同与这个家断了缘分,若想续上这个缘分,怕是要待下一世才行。
    郭春华为了让女儿顺利出嫁,特别让郑家老太太叮嘱郑家那几位小辈的嫂子们,莫要为难新女婿,她知道秦家的不易,为了操办这个婚礼,女婿秦大东没少付出,除了正经工作和读夜校外,还得利用空余时间兼职做些活儿,就是为了今天能让自己的女儿体面出嫁。
    那几位小辈的嫂子们也深知这位大妈的不易,自然一致配合,既保证了“拦郎”的氛围,又保全了新女婿的面子,反倒是秦大东觉着不好意思,准备的红包居然没送出去,当他抱着郑霜从新房里走出来的时候,冲着妹妹使了个眼神,秦晓曦便心领神会地把余下的红包全掏出来分给了那几位守门的嫂嫂,让那几位嫂嫂开心到不行。
    新人离开娘家前是要行告别礼的,郭春华拉着郭、郑两家的老人坐在堂屋正中间,自己则坐在四位老人的前面,这也是老人们的意思,大家觉得这种场合理应由郭春华接受子女的叩拜,这对于守寡多年的郭春华来说,是应当、也是完全配享的礼仪。
    一对新人在“知客”的招呼声中端端正正地跪在了长辈们儿前面,郭春华早就帮他们备好了厚厚地海绵垫,外面那红缎面的垫套也出自闫彩英弟媳之手,做母亲的永远都会想得周到,一点也是不愿儿女们遭罪。
    郑霜跪下的那一刻,眼泪便止不住地流了出来,把新上的妆容都弄花了,她已顾不上这些,也是没办法控制的事儿,一想到堂上坐着的缺了父亲郑天顺,便觉得伤心;再想到母亲一路艰辛的付出,更觉得伤心,再加上即将作别母亲与兄妹加入到另一个家庭生活,三项叠加,任再刚强的女子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郭春华虽说笑脸盈盈,内心里却是和女儿一样,泪水只就积成了一汪泉水,只是看见女儿泪流满面,便极力克制自己,避免因她们母女间的不舍而扫了所有人的兴致。
    郭春华无数次在梦里看到这种场景,归于现实中时,内心却是万般不舍,最主要的是她的内心中始终有份亏欠,在郑霜读书这件事情上,自己并没有做好,她想把一碗水端平,却架不住生活的无情,唯一令她对此事有所释怀的是,郑霜嫁给了秦大东,就像是老大的刻意安排,也算是对女儿的一种补偿。
    一对新人在“知客”的引领下,完成了敬茶、改口礼、叩拜等一系列的流程后,郑霜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地向屋外走去,刚走到外门,郑霜定住了身子,缓缓地转过身,众人看见新娘子的妆容早已没了模样,郑霜再也顾不了这些,她飞奔向前,快接近母亲的时候,就想扑通跪下,郭春花像是有所预感,就在女儿即将跪下之即,被她一把挡住,自己再也控制不住,体内的那汪泉水便一涌而出。
    “妈,女儿舍不得您!”
    “傻闺女,别哭啊,看看,刚化的妆都被哭花了!今天可是个好日子,你得漂漂亮亮的,可不能再这样哭了。”
    “您别只说我,您也不要哭啊!”
    “我不哭……妈没哭,妈这是高兴,看着你出嫁,妈高兴!”
    “妈,女儿舍不得您!”
    “妈知道!妈都知道!妈也舍不得你,可这女儿家嫁人是早晚的事,我就算是再舍不得也不行。女儿被姑爷迎娶过门,也就意味着你的好日子就要开始了。你可要和大东好好的,不仅妈看着你们,你哥、你弟、你妹、还有你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舅舅、舅妈、姨父、姨妈,他们也都会看着你,还有……你爸,如果你爸在,他一定会开心到合不拢嘴。所以啊,妈纵有万般不舍,也必须放你而去。妈愿意见着你们相亲相爱,和和美美,我相信,你爸……也和我一样。”
    “妈,我和大东一定会幸福的!”
    “妈相信你,我们家霜儿最有主见了,也一定会是最幸福的那个。”
    “妈,从小到大,女儿就没从来没离开过您,一直以来,都是您省吃俭用把我们兄妹几个养育成长,这份恩情,女儿只能等日后再报答您了,往后,我和大东一定会孝敬双亲,像您保护我们一样,保护着您!”
    “好女儿,妈知道你的心思。你不用记挂着妈,妈能过得很好,你们首先要过好自己的日子,只有这样,妈才能更安心。妈这边你和大东就不要操心,还有你哥和你弟呢?”
    “可是……女儿想和他们一样陪着您,不让您再受苦!”
    “傻女儿,以后呀,你要一直陪着的人可不是我,而是姑爷。你们也会有孩子,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这就是你对我最好的保护,明白吗?”
    “女儿懂!放心,我一定会和大东好好过日子,把日子过红火了,不让您担心!”
    “好孩子!秦家离咱家不远,最多十分钟的路程。现在又不同旧时,女儿出嫁了依旧是可以随时回娘家的,放心吧,妈想你了,也会随时去看你们的。还有,到了婆家,要善待大东的家人,特别是大东他爸,要知道一个男人拉扯一对儿女也是很不容易的,你要像对待妈妈一样对待大东他爸。”
    “妈,您放心,我一定会做个孝顺的儿媳,做个友善的长嫂。”
    “妈知道你可以的!”
    还是做母亲的比较能克制自己,不过,郭春华虽然控制了自己内心的那汪泉水涌动,一旁的郑晨和郑露却难以自控,他们看见姐姐转身而回抱住母亲,早已控制不住自己,跑过去与母亲和姐姐抱成一团,特别是郑露,更是梨花带泪,哭得令见者动容。
    郑雨显得特别能克制情绪,尽管内心有万般的不舍,但也必须保持清醒,不然场面更是难以控制。郑晨虽然已经成长为一个男子汉,但是对于姐姐出嫁仍是无法控制内心的不舍,他的眼泪虽然不及郑露,却也无法止住。
    “小晨,小妹和妈妈就暂时交给你了,虽然你现在学习也挺繁忙的,但是作为家里的男子汉,一定要承担起家里的重活儿,别让咱妈累着,当然,我和你姐夫也会时常回来帮忙的。大哥毕业要留校,不像咱们这么方便。还有,你的学习也要抓抓紧,要向何二哥和大哥学习,争取考一个好学校。”
    “姐,我知道。我现在能体会到大哥当年的心情,你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还好,我复读没有影响到小妹,不然,我会和大哥一样,内心里会亏欠你们一辈子的。”
    “傻弟弟,说得什么混话?我们是一家人,我不会让小妹走我的路,不管怎么样,我都要供你们念完大学的,这一点,你姐夫和我的想法一致。所以,你在照顾好妈的同时,也要用心考所好大学,这样才不会辜负大姐对你的期望。”
    “姐,我一定做到!”
    “姐姐相信你,小晨永远都是最棒的!还有你,小妹。我听你们班主任说过,你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按你现在的情况,将来能像何二哥一样考个名牌大学,这对于我们家来说十分重要,你也要好好努力,当然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即便考一个平常的学校也一样,姐姐只希望你能活得开心、幸福!”
    “谢谢姐姐!我会的,你和姐夫也样过得开心、幸福!还有,以后我要是想姐姐了,还能去找姐姐吗?”
    “当然可以啊!”
    “那……还能像小时候一样,跟姐姐睡在一起,抱在一起吗?”
    “傻丫头,当然可以啊!”
    “那姐夫怎么办?”
    “让他睡沙发呗!”
    “那不是委屈了姐夫。”
    “小妹,你放心,只要你来家里,我绝对自觉地睡客厅。”
    秦大东一句话令所有人都乐了,不是因为话本身可乐,而是对于这几兄妹之间的情感而开心地乐。
    “哥,按规矩,我应该等姗姗嫁进门再出嫁的,可是我怕咱妈操心,所以就把自己嫁了。不过,大东是我自己挑选的丈夫,我们会好好过日子的,我也希望你能早点儿把姗姗姐娶进门,这样,咱们家就会更加人丁兴旺。还有,以后你就留在武汉工作了,离家很远,如果以后有什么想要的,告诉我,让大东给你寄过去。有空的时候,你要多给妈打打电话,大东给家里装了电话,现在也方便了,其实妈一直都很记挂你,你能陪她多说些话,她心里一定很开心。你也要好好照顾自己,姗姗姐在武汉,也要照顾好她,你们要好好的,就像我和大东一样,像妈妈所想的那样,幸福、开心地生活在一起!”
    “霜儿,我会的!大东,霜儿交给你,我很放心,但是如果你要欺负他,我也一定会揍你的,而且绝对不会手下留情的。”
    “放心吧,大舅哥!我向你保证,绝不欺负霜儿,但是可以允许她来欺负我,保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那也不行!”
    “大舅哥,那……”
    “看把你急得,逗你呢!我相信霜儿,她会珍惜你们之间的感情,也会善待你的家人,更加会与你相敬如宾。哥哥希望你们幸福,我妹妹值得拥有幸福!”
    郑雨说完这话,立马站了军姿,冲着一对新人恭敬地行了个军礼,弄得秦大东紧张得不行,更惹得众人羡慕与开心。
    一对新人冲着满院子的亲人再次隆重地行了大礼,这才在“知客”的安排下,被迎亲和送亲的亲友簇拥着由小西门向易家巷出发,沿途鞭炮声不断,音乐声不断,一段并不长的路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在送亲的队伍中,郑雨看着前面并肩而行的大妹和大东,再看看跟在身边的卢佩姗,他想起了远在绥德的何志彬,心想,如果没有这件事,大概用不了多久,在文庙路上该会有另一场喜庆场面了吧?可这一切全部落空了,表面上看叶家会在西安等着何志彬,可他有一种预感,何志彬与叶琳瑶的爱情到头了,他知道,这个时候,何志彬比任何人都需要自己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