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外出做买卖的人和各处东奔西跑的人都返乡了,年前几天都格外热闹,肉夹馍也分外好卖。加之随着镇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家的店铺,闻声而至的人很多,每日都是供不应求。
直至腊月二十七收摊,这一年的辛劳才总算落下了帷幕。
徐子盛把摊子还回去后,时辰还早,看镇上有不少卖年货的,索性和姜寻逛起了集市。
看到路边有卖苹果的,他称了一麻袋,那卖苹果的说新年吃苹果,寓意着新的一年平平安安。以前他是不太信这些的,但自从他来到这个世界,有些东西就不得不信了。
除了苹果,他还买了山楂枣糕、葡萄干、酱牛肉、一条鲤鱼、一件小孩穿的衣服,毛笔、红纸……满载而归。
姜寻望着板车上的东西,第一次有要过年的真实感,以前在姜家,顶多收拾一些肉,自己在家做一些就是过年了。直到徐子盛带着他买了这么多东西,他才知道原来过年可以如此红火。
腊月二十八这天,碧潭村有个习俗是要扫房子,也就是做大扫除。
先是要把屋顶的茅草翻新一年,因为夏天他已经弄过一回了,这次直接补一下就行了。家里该盖盖子的已经盖上了,该收起来的也收起来了,还有的家具被收拾到了院子里,免得到时候灰尘多。
徐子盛找了不少茅草,搬了一个梯子便上了房。这房子年岁不小了,处处都透露出腐朽,徐子盛小心翼翼地站上房上横梁,站在地上的姜寻看他的动作,比他自己上去还胆战心惊。
“你小心一点,脚下千万要踩稳。”姜寻嘱咐道。
徐子盛蹲下来,“放心,我站得很稳!你可以递上来了。”
姜寻在下面给徐子盛递,他就在上面又换又补,弄了一个上午,这项工作总算完成了,结束后徐子盛只觉得全身发痒,只是屋子里还得打扫了才能洗,不然又要弄脏。
一家人动作还挺快,下午一个时辰就把屋子里里外外打扫干净了。
薛兰芝这些天也是忙得不可开交,挖了红薯,蒸了馍,豆腐几天前已经推好了,还给家里每人扎了一双鞋垫……
到了腊月二十九,家里要准备过年的吃食,全家一大早起来炸东西。
徐子盛包揽了炸鲤鱼的活儿,他去河边把鱼鳞刮干净了,把内脏掏出,然后洗净。冬天的河水冰冷,勉强处理好了鱼,手已经冻僵了,河边的风还挺大,他赶紧回家,躲进了屋里。
刚到家里,厨房里传来“咚咚咚”剁菜板的声音,徐子盛走进去,看到姜寻正在剁猪肉碎,等会要炸猪肉丸子,这是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一盘菜。
猪肉丸子等会儿须得要葱姜水除腥,徐芝芝就坐在火塘前帮忙理葱。
一阵热闹又急促的剁肉声结束后,姜寻把肉末都盛进大碗里,打了两个鸡蛋,加入盐、胡椒粉、葱姜水,使劲儿搅拌,再拿出冷馒头,用手把它搓碎揉进肉末里,然后用筷子,朝一个方向使劲儿搅拌。
灶里生火,锅里倒入不少的油,等到油温六成热,方可下入猪肉丸子,丸子是用手从缝里挤出来的,然后用勺挖起来,轻放进油锅里。
刚接触到油,肉丸子就开始沸腾,四周开始冒泡泡。等用小火慢炸结束后,就用筷子夹出来,姜寻手脚麻利,一会儿竹篾箕里就装了不少焦黄的丸子。
“尝尝?”姜寻夹了一个丸子给徐子盛。
徐子盛就着他拿着的筷子尝了一个。
“怎么样,熟了吗?”
徐子盛不住地点头,“熟了,好吃!”
一点不夸张,猪肉丸子外表酥酥脆脆,一口咬下去咸香味儿十足,加上各种佐料,口感极好。虽然早饭才吃过了,但这会儿他感觉又有些饿了,真不怪他,面对这样的美食,谁能忍得住啊!
于是他又连着吃了几颗,被姜寻及时制止了,
“好了,这会儿吃饱了中午就不想吃了。你的鱼呢?该你来了。”
“好。”徐子盛擦了擦手,准备收拾他的鲤鱼了。
刚才姜寻还在用锅的时候,他就已经把鱼改了花刀腌制好了,这会儿只需要给鱼表面裹上淀粉就能炸了。
等徐子盛把炸鱼做出来,简直香了整个屋子,徐芝芝看着盘子里的炸鱼金黄酥脆,简直勾得人要流口水了,她小心翼翼地用手扒拉了一点儿边角肉,放进嘴里尝了一口。果然跟她想得一样,鱼肉香酥可口,内里滑嫩鲜美。
“大哥,你太厉害了,这鱼一点儿腥味儿都没有。”
以前家里做的鱼,不管怎么做,总会有些腥,久而久之,家里就很少吃鱼了,她大哥这次做的鱼,居然丝毫没有腥味儿,她是打心底佩服。
“那你可得学着点儿。”徐子盛颇有些自得。
其实只要把鱼用一些佐料腌制足够长的时间,腥味儿很容易去掉,不过在古代这些方法还没有那么普遍。
接着就是炸排骨了,薛兰芝从早上就把排骨拿出来洗净,挪到院子里在木墩上哐哐一顿宰,按姜寻说的,弄成小块一点儿更好炸。
等切好后,放到木盆里放盐和淀粉,抓洗干净,再用清水洗净,过滤了水分后,就往里面放入腌料,抓匀腌制一会儿,再打一个鸡蛋和放入淀粉,就可以下油锅炸了。
徐子盛上午还有个任务,就是杀鸡,他抓了一只鸡,但以前处理的都是鸡肉,这会儿拿着一只活鸡,就不知所措了,徐子盛只得向薛兰芝求助。
薛兰芝动作很利落,一个手起刀落,鸡就不叫了,她实在看不惯徐子盛拔毛的动作慢腾腾的,索性自己来处理,动作那叫一个行云流水,不一会儿就成了一块一块的了,站在一旁的徐子盛想给她竖个大拇指。
姜还是老的辣!
洗干净了鸡肉,徐子盛把他放进厨房的碗柜里,这时候也该吃中饭了!
炸丸子、炸排骨、番茄鸡蛋汤和一盘炒藕,这已经比平日里吃得丰盛了。
摆摊了一阵子,如今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放在以前,姜寻想都不敢想,操劳了一上午,四人都饿了,中午四个菜都一扫而空。
下午,徐芝芝去把之前送去村里做的新棉衣拿回来了,一人一套,虽花了不少钱,但徐子盛觉得是值得的。
下午天上就开始稀稀拉拉地下起了雪,天色变得厚重,雪花也越来越大朵,丝毫没有停下的趋势。
现在家里没有猪了,也不用每天拔萝卜和背干草回来,他索性就不出门。
等空下来,徐子盛就把买回来的红纸用剪刀裁好,下午就能把春联贴上了。
这裁红纸倒是不难,只是徐子盛忽然想起,来这里半年了,每天忙来忙去,竟然没认会几个字,真是惭愧。
不过好在夫郎认字,他只要帮忙打打下手就行了。
于是徐子盛就把裁好的红纸工工整整地放在桌子上,让姜寻坐下,自己则在铁勺里放了面粉加水,在火上边烧边搅拌,等会就用这个粘春联。
“写个什么好呢?”姜寻也是第一次写,有些拿不定主意。
“有了!”思索一瞬,姜寻有了主意。
片刻,徐子盛拿着铁勺走到桌前,见姜寻已经在写横批了。
“这样写可以吗?天地和顺家添财,平安如意人多福,横批是吉祥如意。”说完他又不太确定了,“我的字会不会太丑?”
徐子盛抬眼看去,虽然字他认不全,但姜寻的字迹方正,既不过于潦草也不过于小气,很像他的为人,内心正直,宁折不弯,让人过目不忘。
“哪里丑了,我觉得很好看!”
“你就哄我吧。”话是这么说,但内心却十分受用。
“等一下!”
姜寻不明所以,“怎么了?我写错了?”
徐子盛没说话,静静地看着他,伸出右手,向他靠近,姜寻下意识就要往后躲。
“别动。”
姜寻真就不动了,一脸茫然地看着徐子盛。
一只手摸到了姜寻的脸,徐子盛细细摩挲着,看着徐子盛专注的表情,姜寻忽然有些脸热,目光无处安放。
“你做什么?”
徐子盛:“你的脸?”
姜寻:“?”
徐子盛缓缓道,“沾到了墨汁,怎么擦不掉,越擦越多 噗……”
”你!”
于是接下来的一个下午,徐子盛都在道歉,姜寻则一副不想理他的样子,自己干自己的事情。直到晚上,才终于原谅了他。
雪窸窸窣窣下了一夜,让人好眠。徐子盛一早起来,发现外面已经变成了几乎是一片雪白的世界,蓬松的雪堆在房顶上,堆在院子里,堆在田地里,踩一脚,就会发出“吱吱”的声音。
这对徐子盛来说是十分新奇的体验,因为他上辈子是个南方人,几乎没见过积雪的样子。如今就在眼前,这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美得令他着迷。
“站在院子里做什么,不冷吗?”姜寻起床就看到徐子盛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时不时捧起一捧雪。
“不冷。”他边说边把手里的雪捏成团子,然后向书上扔去,惊起一群麻雀。
姜寻看了,嘟囔了一句“幼稚”,转身去厨房了。
徐子盛玩够了,拿着火折子去了地里。碧潭村有个习俗,过年的时候,早上起来就要“点烟”,即把一些木柴渣子收拾到一起,然后点上火,就会一直冒烟,有除祟之意。
不多一会儿,村里家家户户都点上了烟,四处冒着白烟,一片白气缭绕,衬得小小的村子像仙境一般。
今日的早饭是饺子,昨儿下午家里人一起包的,皮薄个大,很是好吃。
“徐猪猪!”
早饭还没吃完,外面就有人喊。
徐芝芝走到门口,“你乱喊什么呢!”
“你吃完饭了吗?出来玩儿!”
徐子盛一听,就知道是徐子康的声音,因着他们年龄差不多大,从来不以兄妹称呼对方。
“还在吃,你进来等一会儿吧,我待会吃完再去。”
薛兰芝见他进来招呼他吃饺子,“你们吃过早饭了吗?要不吃点饺子,锅里还有。”
徐子康想说吃了,但看到徐芝芝碗里状似小船的热腾腾的饺子,桌子上的小碗里还有闻着又酸又辣的蘸碟,他咽了咽口水。
本来早上急着找徐芝芝去玩,草草吃了两口白面馒头就出门了,这会儿又馋了。
徐子盛开口道,“锅里还有,你自己去厨房舀吧。”
得到了徐子盛的回答,他很是开心,一溜烟就自己去找碗筷了,舀了三个饺子在碗里,坐着一起吃了起来。
吃完饭,徐子康就带着徐芝芝还有春香和她弟弟出门了,徐子盛以为他们玩儿啥呢,原来是在雪地里弄个陷阱,捉麻雀。徐子康还拿了个弹弓,找了好些小石子儿,看准哪往哪射。
过年是不兴忙碌的,该忙的前几天已经忙得差不多了,薛兰芝吃完早饭就去大伯家了,想来是和大伯娘唠嗑去了,家里只有徐子盛和姜寻两个人。
骤然闲下来,姜寻有些不适应,在屋里转来转去,想找点事做。徐子盛拉过他的手腕,把他按到桌子上坐着。
姜寻不解,“你干什么?”
徐子盛从柜子里拿了姜寻的一本书,“反正没事,我给你安排个活儿,教我认字,不想当睁眼瞎了。”
姜寻看着桌子上的书,“你确定先学这个?会不会太难了。”
“这本讲什么的?”他拿的时候书名都没看。
“这本是《伤寒论》,里面有的字还是挺难的。”
“没事儿,我就一个字一个字学,实在生僻的,跳过也行。姜夫子,学生准备好了,开始吧。”徐子盛装模作样行了一礼,逗得姜寻忍不住笑。
“好了好了,快坐下吧,你这样站着怎么学。”
徐子盛笑着坐下来。
就这样,“姜氏学堂”开课了,姜寻逐字逐句,先给他指着读一遍,让徐子盛跟读一遍,再一个字一个字来教,徐子盛就用手指沾了水在桌子上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