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不像一辈人
作者:奶糖甜甜   照红妆:通房丫鬟上位记最新章节     
    海棠最开始看得云里雾里,盛怀瑾告诉她,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去请教黎管事。
    于是,她瞅准黎管事得空的时间便过去问,黎管事耐心指点她,她慢慢看懂了一些。
    晌午的时候,常嬷嬷来了青山院,自然被崔六拦了下来。
    “我只是想见一见海棠,向她道个歉而已。小哥儿,你不让我进去也就罢了,能不能把海棠姑娘请出来,我就跟她说句话。”常嬷嬷哀求道。
    崔六犹豫了片刻,想想世子爷临走前严肃的神情,又想了想海棠姑娘手上的伤,嫌弃地瞥了常嬷嬷一眼,摇了摇头。
    常嬷嬷难掩失望,却不肯离开,居然在青山院门前跪了下来。
    海棠心中不由得窝火。
    这简直是把她架在火上烤。
    常嬷嬷到底是主母视作长辈的人,在人来人往的青山院门口跪她一个通房算怎么回事?这么下去,不出半天,阖府就都以为她恃宠而骄了。
    常嬷嬷不愧是个老狐狸。
    海棠不得不起身应付。
    她来到青山院的门口,隔着门,朝常嬷嬷跪了下去:“嬷嬷,您快快请起吧。我只是一个小小的通房,地位低下,您这样会折煞我。”
    常嬷嬷满脸病容,手上缠着白色的棉布,而海棠亦是楚楚可怜,指尖也缠着白色棉布。
    况且这里是青山院。
    路过的人看着,难免会猜想,常嬷嬷怎么追到青山院,逼着半个主子的海棠姑娘都跪下了?
    情势一下子就逆转了。
    见讨不到好处,常嬷嬷急忙起身,着急地说:“海棠姑娘快起,您跪着才是折煞奴婢了,老奴实在担不起。”
    海棠这才站了起来,问:“常嬷嬷来找我有何事?”
    常嬷嬷的目光掠过海棠手腕上的镯子,赔笑道:“原没什么事,只是奉少夫人的命令,来给姑娘赔不是。还请姑娘大人大量,原谅了老奴吧。”
    “我岂敢不原谅常嬷嬷?本该去少夫人身边伺候,只是我手疼难耐,还请你替我告几日假,手好了之后,我便去齐芳院请安。”海棠唇边噙着一抹似有似无的笑。
    “好,奴婢一定转告。那老奴告退了。”常嬷嬷退了几步,才转过身离开了。
    海棠明白了,这老婆子不仅仅是想让人觉得她跋扈张狂,很重要的一个意图就是顺便来探探她有没有戴着金镯子。
    看来,赵曼香还真是唯恐她有孕。赵曼香怎么都不敢到青山院来逼她喝避子汤,只好打发常嬷嬷来看看她是否戴着镯子。
    海棠想,她得趁着这几日的时间,好好调养调养身子。幸亏她每日都喝温补的药,戴着的镯子又是好的那个,身体的亏损应该还不算太厉害。
    海棠一直在青山院养了好几日,齐芳院倒的确没有再来人打扰。专注研习之下,她看账本的本事进益了不少。
    这一天夜里,天气炎热,书房里放上了青铜冰鉴,冰鉴中晶莹剔透的冰散发着白色的水雾,令人觉得很是凉爽惬意。
    盛怀瑾穿着香云纱的家常衣裳,坐在书案前考校海棠。
    “你看了几日账本,对这个铺子有什么看法?”盛怀瑾身子靠在椅背上,轻轻挥着手中的团扇。
    海棠大着胆子说:“从账面上来看,这个铺子似乎稍有盈利,但实际上,它却是亏损着的。”
    “哦,此话怎讲?”盛怀瑾似笑非笑。
    “因为这个铺子是盛家的产业,账本就没有将租赁铺面的成本算进去,看起来似乎略有盈余。但实际上,若是不经营,单单将铺子租赁出去,租金收入要远远高于现在的那一点利润。”海棠柔声说。
    盛怀瑾笑了起来:“你刚开始接触账本,能看出来这一点已经实属不易。”
    得到盛怀瑾的肯定,海棠开心地笑了起来,露出浅浅的梨涡。
    谁料,盛怀瑾立刻说:“那我还要考考你。这个铺子为何经营不善?”
    “这个……这个奴婢还没有想明白。”海棠面上带了一份歉然。
    “那你慢慢想。有时候,只看账本可能并不够,得空了你可以出府一趟,亲自去看看那个铺子。”盛怀瑾温和地说。
    “是,那奴婢明日能不能出府一趟?”海棠小心翼翼问。她想再去探望一下她的爹娘。
    “明日……明日恐怕不行。父亲明日回来。”盛怀瑾说。
    “国公爷要回来了?”海棠惊讶地问。
    “是的,他回京述职,大概会在京中住上一两个月。明日我们一起去迎他。”盛怀瑾含笑看向海棠。
    盛怀瑾特意点了让她一起去迎,可见心里对她还是有几分重视的。海棠温婉一笑,轻声称是。
    第二日上午,国公府的主子们整整齐齐聚集在府门口。
    赵曼香搀扶着国公夫人站在最前面。旁边就是盛怀瑾。后面便是二房三房的人了。出阁了的大小姐今日也特意回了门。
    海棠与大丫鬟们站在后面。
    夏天的日头有些毒,国公夫人今日穿得端正,不一会儿便热得出了汗。盛怀瑾小声说:“母亲,要不您先去正厅歇一会儿,待父亲快到时,儿子再去扶您。”
    “不。”国公夫人摇了摇头,笑意盈盈,“你父亲一年都没回来了,我站在这里等他一会儿,还是能等的。”
    盛怀瑾知道母亲思念父亲心切,也不再坚持了。
    又等了一炷香的功夫,马蹄声传来,一辆阔气的马车出现在街角,缓缓停在了国公府的门口。
    盛怀瑾迎上去,亲自打开了马车的门帘。安国公俯身走了出来。安国公如今不到四十,或许因为长年在塞北征战,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一些。
    安国公脸型微方,面容刚毅,眼神锐利,神情严肃,看起来威势很重。
    他打量了盛怀瑾一番,拍了拍他的肩膀,便大踏步朝府门口走来。
    紧随其后走出马车的,是一个华贵的妇人。她三十岁左右,保养得宜,穿着朱草色的短衫,配着藏蓝色的马面裙,一头秀发上插了许多珠翠。
    这就是柳姨娘了。她扶着丫鬟的手,走路时如弱柳扶风,娇艳得不像生了一儿一女的人。
    一人翻身下马,走到盛怀瑾面前,抱拳道:“兄长。”
    这是柳姨娘所生的盛怀臣。
    盛怀瑾笑着唤了一声二弟,两人便一起往府里走。
    国公夫人望眼欲穿,好不容易见到安国公,忙上前迎了几步,行礼唤道:“夫君。”
    安国公笑了笑:“起来吧,”
    柳姨娘在一旁掩唇轻笑:“女人果然不能多操心。国公爷,您看看,夫人只比妾身大五岁,如今看着竟与妾身不像一辈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