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人口最顶峰时期,出现在唐玄宗在位期间。
据史记,天宝十三年至十四年间,大唐的人口大概在八千万至九千万之间,而作为大唐最是繁荣的长安,当时常驻人口是一百七十万至一百八十万之间。
而唐初的贞观年间,虽有盛世之兆,但也只是征兆,远不及天宝年间繁华。
自然,常驻人口也不及天宝年间的一半,只有七八十万出头的本地人,若是算上来此做生意的外邦人和各地行商及其人马......
现在的长安差不多有近九十万人。
根据白居易的《卖炭翁》一文中的:‘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
可以得出信息,在诗句中所涉及到的宫市强买,官吏压价拿走千斤的木炭,却只付了卖炭翁半匹红绡一丈绫的买炭钱。
要提前说明的是,唐朝并无银元这种大额货币,平时流通用的是通宝,也就是铜钱,大额交易通常就是用高档丝织品做等价物。
所以官吏用绡和绫做交易并无不公,但联合上下文,也有强买强卖和压价的嫌疑。
而按照当时的物价,绡属于生丝织品一类,物价算不得高,差不多是与绢的价位相仿。
而一匹绢当时的市价是四百六十文,半匹红绡,折合下来就是两百三十文左右。
而绫属于上等丝织品,按当时的市价,是一尺六十五文。
唐制一匹为四丈,或四十尺,也就是说一匹绫的价格是两千六百文,一丈绫的价格是六百五十文。
综合所述,官吏用八百八十文买走了千斤木炭,一斤木炭合不到一文钱。
但那是发生在元和年间,是在安史之乱后,物价普遍不高。
再加上那时的政治黑暗,宦官横行无忌,导致官市常有发生强买强卖,或者强取豪夺的事情......一斤木炭一文钱绝对是赔本生意。
但如今正处盛世前夕,长安百姓们从战乱里来,虽然贫苦但称得上是衣食无忧,是有些家底和生计的。
所以在与徐建、单婉娘、单鹰这三位大总管商议后,李斯文将煤的价格定在了一斤煤一文钱的价格,也方便日后记账和查阅。
如果长安城中的这些百姓们相对节俭,只选择在最冷的时候烧煤,那一天也至少需要一斤煤,也就是一文钱。
七十万人一人一天一分钱,就是七十万钱,合七百贯钱。
一年冬日有六十到八十天,也就是说贩煤一年,少说也可以稳定赚到四五万贯钱。
但刨除乌鞘岭的人力物力.......又只在长安城中经营的话,称不上是太赚钱的生意。
“这还不算挣钱生意?”
闻言,长孙皇后都有些怀疑自己还没睡醒,不然怎么会听到长乐在说胡话。
皇后试探性的伸手捏了捏长乐的脸颊,直到她痛呼一声,长孙皇后才如梦初醒,但还是觉得有些不现实。
长乐到底在汤峪农庄里见到了什么,才会觉得这一本万利的煤炭生意不挣钱?
“母后!”长乐娇嗔一句,将李斯文告知她的计算结果尽数告知。
“如此说来,只由一家做这煤炭生意确实利益不大。”长孙皇后口不对心,恨不得马上命人去乌鞘岭大采特采。
仅凭曹国公一家,想要疏通乌鞘岭的经营权,一路上的人吃马喂和后续的人员支出,那煤炭生意就会从月入数万贯的大生意,缩水成月入近万贯的小生意。
月入万贯的小生意,长孙皇后心生感慨,什么时候自己也配嫌弃月入万贯的小生意了。
但如果是由皇室牵头,联合几位各有长处的国公和贵戚,将这门生意扩大到一州、乃至周边数州的话。
这门生意就会一跃而上,成为不逊色于精盐生意的金山银山......
思考至此,长孙皇后嫣然一笑,笑的李斯文心里发慌。
“蓝田侯,你是否与长乐所说,想要把这煤炭生意献给陛下,充盈国库?”
“啊?”此言一出,李斯文顿时就愣在了当场。
刚才皇后的惋惜和公主的告知都是附耳密谈,他又怎么敢听,就连挨得紧的孙紫苏见此,都偷偷的跑到了案几远端,就是担心会引起皇后不喜。
这憨货都知道偷听一时爽的道理,精明如他才不会自找没趣。
所以当他听到长孙皇后的询问,整个人都和傻掉了一样......
我咧个长乐公主呀,咱们商量的不是煤炉生意么,怎么就突然变成煤炭生意了,我还指望着大朝会上那造价不菲的煤炉能一炮而红,大赚特赚呢。
你这个败家娘们真的是......
李斯文一言难尽,但顶着长孙皇后的骇人目光,他又不能装聋作哑,磕磕绊绊的说道:“呃、这个...其实...”
长乐一见他反应就知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急忙起身捂住他乱说的嘴,向皇后解释道:
“煤炭一事是影响民生的国家大事,彪子这是一想到寒冬的百姓能暖和暖和身子,就激动的无法言语,本宫说的对吧?”
李斯文感知着来自后腰的刺痛,很是不情愿的点头应声,虽然不知道长乐这丫头在搞什么,但她偷摸向自己挤眉弄眼,明显是要自己配合。
于是脱离长乐的束缚,拱手而道:
“衣食住行,是关乎国策的大事,而煤炭可为万民驱逐苦寒,此法一出必能振奋万民心绪,让陛下成就圣明,献上此法,某自是情愿的。”
说这话时,李斯文心里都揪得慌,自己舟车劳顿大半月,结果又被皇后摘了桃子......
长孙皇后心肠澎湃,恨不得立即前往太极宫向陛下告知这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