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老臣少壮
作者:羽林轻骑   兴晋最新章节     
    冉让拱手道:“冉让在。”被肌肉撑得鼓鼓的戎服勾勒出他发达的胸背和手臂。
    “你的兵现在什么情况?”
    “已经熟悉了号令,只是良莠不齐,有的人本有武艺,刀枪弓马都娴熟,有的对武器使用还不熟练。不过,他们个个士气旺盛,说练了这么久,也应该狠狠揍一下胡氐了。”
    “哄”在座众人都笑了起来,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
    冉让说的是刚入伍新兵的普遍现象。刚学武艺的小白,学几天就自以为天下无敌,有几年习武经历的,又希望能得到实战机会,因此他们看似士气旺盛,其实是无知无畏。
    对新兵来说,第一仗非常重要,若第一仗取胜,他可能成长为名将,若第一仗失败,他能否成为合格军人都成问题。
    卫楚问:“弩用得如何?”
    一名合格的弓箭手需要三年时间培养,而一名弩手只训练一天即可。
    “每名士兵皆会操作。”
    卫楚手一挥:“你以两个屯队为一组,分五组前往阻击,迟滞阆中军。记得我课堂上教过你们的18个字游击战策略吗?”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冉让骄傲地一口气背了下来。
    “尤其要利用夜晚轮番骚扰,不能让氐军睡好觉。每人携带一口腰刀和一张弩,带上3日的粮食。以每日急行军100里的速度,后日下午接敌,先用弩箭,弩箭用完就用标枪,尽量避免短兵相接。”
    对新兵来说,成本最低又最容易的是标枪。巴西地区森林茂密,到处是可以制作标枪的树木,削尖就可以用。
    “明白。”
    “廖琛。”卫楚又喊。
    “廖琛在。”
    廖琛是汉中财主的幼子,今年21岁,他自小习武,又有才学,没有赶上学兵堂一期,便等到了二期,在二期担任班长,由于班上是200人,也称为曲长。
    “你们虽未毕业,但学以致用,编成一组归入新兵营建制,要服从学长的指挥。”
    “诺。”
    ——
    苍溪到汉昌的官道绵延曲折,地上潮湿不堪,弥漫着腐烂树叶的味道,由于是在崇山峻岭中,因此这条官道不是隐没于两山之间,就是被参天大树遮蔽。行在这条山路上,长久的狭窄视野让来自北方的氐人有一种压抑感。
    这支幡旗招展的氐军分前中后三军朝汉昌而来。
    前军是2千刀楯兵,他们腰间都挂着弓箭,刀盾也放在以屯为单位的辎重车上。
    中军3千步兵皆是弓箭手,他们腰间带着弓箭,配着腰刀,以屯为单位的辎重车上放着箭镞盾牌和一些粮食。
    后军是2千身着铁甲戴铁兜鍪的骑兵,他们的马鞍得胜钩上挂着长槊,背着弓箭,腰上挎着腰刀,以屯为基本单位呈两列纵队向前运动。槊尖高低起伏朝前运动,犹如水波被阳光反射发出的波光。
    在主力两边的山头峡谷中,行进着以什为单位的轻装步兵,他们只携带佩刀和小盾,负责对主力两边警戒。
    在全军前面10里范围内,活动着每组3骑的10组斥候。
    这支队伍离开苍溪后,已经行进了3日。3日来这队氐人军队都在崇山峻岭中行军和露宿,他们大多来自秦岭以北的关中,那里干燥少雨。巴西郡的山岭中却雨水不断,潮湿的气候和难行的山地虽让他们苦不堪言,但这些氐军士兵却士气旺盛。毕竟他们以一无所有的关中流民身份来到梁益,现在家中都有了土地和牧场,而今他们还要开辟更大的土地和牧场,未来将成为大财主大牧主。这样的希望让他们个个精神百倍,恨不能立刻飞到汉昌。
    中军一杆大纛之下并排行进着两员将领,一员50来岁,跨青鬃马,着裲裆甲,虽年过半百,身体依然壮硕,另一位25,6岁跨枣红马,身着筒袖铠,长得高大魁梧,面色微黑。
    那位年轻将领扫望两旁绵绵群山上忽隐忽现的轻装散兵,不无忧虑地对年老将领道:“阿父,我军3日未曾好好休息,体能消耗太大,若到了汉昌城,不等和晋军交手,恐怕都累垮了。”
    那名50来岁的将领沉吟一会道:“告诉前队再慢一点,以25里速度前进。”
    年轻将领又不无忧虑问:“阿父,若贻误军机,又如何面对太尉?”
    “他奈何老子个鸟。”50来岁的老将领骂道,“把命令传下去。”
    年轻将领立刻吩咐下去,稍后,队伍的速度慢了下来。
    被称作府君的就是广汉太守费佗,此时在心中长叹一声。
    当年,费佗,李离之父李含以及李特的三弟李痒被称作“略阳三雄”,三雄中又尤以费佗和李痒名声最响,两人乃是穿开裆裤时的发小,李含是娶了李痒的妹妹后才加入的。三雄在略阳及关中地区打掠豪强,劫晋济氐,名声震天。
    李特带领流民往蜀中迁徙,费佗一家也跟随李特的三弟李痒而来。后来李特起兵,费佗和李含都跟随李痒帐下为副将,费佗排行老二,李含排行第三。那时,李含的儿子李国和李离两兄弟见了费佗都无不恭敬叫叔父。
    李特和李含先后,李雄继承了李氏家业,他大力启用小字辈,让上一代的老臣都靠边站。
    李雄之所以这么做,李国李离两兄弟功不可没。
    所谓老不入蜀,老臣们从贫穷的关中来到富饶的蜀地,立刻就失去了年轻时那种一往无前的锐气,他们只想着享受到手的和平安乐。以李离为代表的少壮派却想开疆拓土,雄霸天下,获得更大的利益。
    费佗是最不主张对外用兵的老辈,他上表李雄:益州沃野千里,本是人间天府,自蜀丞相诸葛亮屡次北伐,弄得蜀人困苦不堪。我等入蜀4年,连年征战,蜀人竞相外逃,氐人只识放牧,不事生产,弄得田野荒芜,军饷不济,不等晋军来攻,我氐人又要外逃成流民。文中末了,乃是直言李雄不可言战。
    结果,这张表到了李离手中,再结果,他这位被李离一直称呼叔父的长辈离开成都去广汉当了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