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学兵堂
作者:羽林轻骑   兴晋最新章节     
    晋德营的战士们都年轻而且通文墨,经过卫楚一段时间以来的培训和调教,都有了很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他们自认担负着家国责任,这样的自信让他们有一种由内到外的芳华气质,配上新服和骏马,使得他们在人前显得朝气蓬勃。
    在晋德营的战士面前,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多好的小伙儿,给我当女婿多好。”
    “就你那闺女,五大三粗的,别祸害人家。”
    “去你的。”
    ……
    “看如此健卒,班超不过尔耳。”
    “大丈夫当建功立业,拜将封侯,你我难道就在这样的小地方埋没终身?”
    “而今天下大乱,英雄辈出,我等正是建功之时。”
    ……
    医疗营有近40名女兵,有30多名是从秦岭四雄的山寨中救出来的女子。有5名女兵是刘霜培养的,这次也跟着出来,她们全都是清雅温婉造型,梳统一的圆润发髻,两根细辫垂在胸前,显得仪态万千,立刻就吸引了不少良家闺女和英俊少年。
    每走到一处,总能听见几个俏皮子弟这样对话。
    “真特码的想当伤兵啊。”
    “对,最好受伤的是大腿。”
    “你特码的,咋不那儿受伤呢?”
    “你特码才那儿受伤呢,你那儿被箭射没了。”
    ……
    扩军行动进行了一个月基本完成。
    兵员的扩充和整编是为战略服务的。定蜀军的远期战略是平定梁益二州,近期战略是拿下巴西郡。
    因此,对巴西作战的东大营就成为重点,这里扩充了2万军队,由刘允率领。西大营的1万5千兵由鲜于信率领。大黑铲领5千军为中军营,驻扎在南郑城外。成固城外还有2千军,由邓虎带领。
    根据之前刀盾营,弓弩营,长槊营和七尺矛盾营四营训练的总结归纳,刘霜编写了一部《永兴元年四营练兵实纪》,这部《实纪》就成为汉中所有军队的训练大纲和教案。尤其东西大营和中军营,都严格按《实纪》进行训练。
    晋德营也获得了极大的扩充,分为执法,政工,情报和护卫四个曲。
    执法曲为400人,负责全军的军纪。
    政工曲100人,由原来负责宣传的职能升级而来,负责宣传,瓦解敌人,动员群众等工作,其中有20名女兵。
    情报曲100人,负责收集军队内部及外部的各种情报,其中也有20名女兵,因为有时候女兵比男兵更容易搞到情报。
    护卫曲100人,这是卫楚的警卫连。
    晋德营由卫楚亲领,他将其中的情报和护卫两曲交由兰儿负责,自己亲自带执法和宣传两曲。
    刘霜麾下的医疗营由原有的近70人名扩充到了1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女兵。她身边的15名女兵也扩充到100名,命名为“娘子军营”。
    另外还成立了一座军校,命名为“学兵堂”。
    “学兵堂”由卫楚任校监,刘霜任副校监,主要培养队率以上军官。校址是一家大户的祠堂。这家大户的长者参加过灭吴战争,听定蜀军要对年轻人进行庠序之教,培养军官,立刻慨然将祠堂借出,连租金都不要。
    军校第一期学生有100名,汉中人和蜀人各半,全是有文化的16至20岁,身体强健的士人。由于军队的近期目标是打巴西郡,急需素质高的军官,因此第一期学制定为3个月,前两个月是理论,后一个月是进入军营实习,三个月期满合格后学员们正式担任队率,管理50名士兵。
    军校的教官资源很丰富,除了卫楚,刘氏姐弟,鲜于信,大黑铲和许雄等人,还请了南郑城内的10名退休老军官。
    老军官中,1名是参加过灭蜀战争的曲将,2名是参加过灭吴的校尉,其中有1名就是那位借祠堂的长者,另外的7名都是参加过边境战争的将校。根据他们各人的资历,讲课费为一次1贯到3贯钱不等。
    军校的毕业典礼上,100名学员们身着崭新戎服,头戴皮帽,军容整齐,按照学业成绩的名次,面朝祠堂正墙排成10列。
    队列边,一名政工曲的战士手抚玉琴,奏响《定蜀军军歌》。除了这名战士,场边还有10多名身着戎装的晋德营政工曲的男女士兵,随时为毕业典礼提供服务。
    学员们的前方是一张床榻,床榻上放一张长桌,长桌中间坐着卫楚。刘霜,刘允,大黑铲,鲜于信,邓虎,李越,兰儿和许雄分作两边,他们全都身着戎服。
    床榻后面是一张屏风,底子是一面大晋江山图,图上用黑色隶书从左至右写着“大晋定蜀军第四路军学兵堂校训”几个小字,然后是“袍泽精诚”四个大字,右“袍泽”左“精诚”呈正方形,落款是校监卫楚。
    这个校训乃是卫楚拿了后世一所着名军校的校训,改了两个字而已。
    随着一曲《定蜀军军歌》戛然而止,卫楚起身站在榻上,他手扶刀柄,双目向学员们扫了一圈,朗声道:“各位学子,从今日起,尔等就将你们七尺之躯献给大晋军旅了,尔等在这里学习了为将的本领,如何为将?总结起来是三条。第一条就是忠诚,对何人忠诚?对大晋,对大晋之民。尔等不要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虽然卫楚是尔等的之师,卫楚却不要尔等对我忠诚,若卫楚不为大晋,不为大晋之民,尔等尽可反对我。卫楚送你们一句话,那是卫楚最为佩服之英烈……”他指着身边刘霜和刘允对学员们道,“你们的刘先生霜和刘先生祖玉的先人曾说过的话,不量强弱以苟全。”
    “不量强弱以苟全”是刘氏姐弟的父亲刘沈临终时的话,卫楚一直为这句话感动,此时将这句话作为军校学子们第一牢记的话赠送。
    卫楚将这句话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刘氏姐弟听了更是感动。刘霜泪眼汪汪,刘允也是热泪盈眶。
    卫楚继续道:“第二是意志,你们可能会因为寒冷,因为伤痛或者饥饿穿不上铠甲,拉不开弓弦,甚至连刀矛都拿不动,你们会面对敌人成千上万铁蹄的突击,你们还会面对敌人密密麻麻刺猬一样的长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