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菹醢之戮,甘之如荠
作者:羽林轻骑   兴晋最新章节     
    说到这里,墨苍难以平复自己的心情,他站起身来,走到墨子像下注视良久。卫楚知道老人不愿意让两个小辈看到自己的眼泪。
    卫楚也害怕看到老人的眼泪,他转身看着东墙上的“忍”字,他想,忍字心头一把刀,有多少人能忍受这把刀呢。
    老人并没有回身,而是眼看墨子像,抖动着胡子说:“刘沈对河间王说,我知道你看重我,可是我为君父效忠,不能以实力强弱来苟全性命,我起兵来长安时,就期之必死,菹醢之戮,甘之如荠。那河间王司马颙惨无人道,竟将刘沈和他的女婿鞭之而后腰斩。”
    老人重复着:“菹醢之戮,甘之如荠!菹醢之戮,甘之如荠!这是如何的肝胆。”
    老人猛回头来到卫楚身边坐下,他通红的眼睛盯着卫楚,一字一顿地说:“刘沈虽死得壮烈,我墨家却不赞同,这也是我二人分歧所在,你知道吗?”
    卫楚理解,两人目标不同,却都有高尚的人格,这就是二人惺惺相惜,成为朋友的基础。
    卫楚道:“晚辈知道,你二人一儒一墨,一个舍生取义,一个兼爱非攻,虽然理念不同,都是晚辈敬重的人。”
    老人从卫楚这里得到了满意的回复,表情舒缓起来,他坐正了身子继续道:“刘沈死后,祖玉要去长安报仇,老夫要他去关中收拢武士,转到秦岭山中等待机会,这几天我和他飞鸽传书,要他跟着你,助你一臂之力。”
    卫楚信心不足道:“好倒是好,只是听前辈说来,刘允与河间王有杀父之仇,他恐怕一心要替父报仇,凭什么听我号令?”
    墨苍笑道:“当年你们卫刘两家相从甚密,也许你和祖玉小时还在一起玩耍过。祖玉在这里待的一年,老夫已看出他为人忠义不在刘沈之下,儒家人讲忠孝不两全,为他的君父效忠,他一定会跟你走的。”又恨铁不成钢地摇头,“唉,他武艺虽不错,却始终不肯入我墨门,真是腐儒。”
    听墨苍如此说,卫楚心中有底,又想秦岭绵延1600多公里,交通不便,找人如大海捞针,又如何和刘祖玉会面,问道:“我如何能找到他?”
    墨苍胸有成竹道:“你们入汉中,走褒斜道,会遇到他的。”
    卫楚大喜道:“若能得刘祖玉相助,成大事就又有了几分把握。”
    墨苍叮嘱道:“你一定要尽快和他会面,时间长了怕夜长梦多,一月前,东海王已经被推为盟主,出徐州领兵西向,占领了萧县,谯郡(今安徽亳州),提出和河间王分陕而治,据说河间王也有此意,他的大将张方却反对,不管结果如何,攘外必先安内,我担心刘祖玉会遭到张方清剿,所以你要尽快带他走。”
    卫楚也感受到了紧迫,他向墨苍鞠躬保证道:“晚辈一定尽快和他会面。”
    墨苍朝卫楚点点头,又转身到身后的兰琦上取下一个刀鞘,刀鞘里有两把短刀。
    墨苍拿着刀鞘来到兰儿身边,他将两把刀拉出刀鞘,屋内立刻出现两道上下飞舞的寒光。
    卫楚见这两把刀是没有护手的直刀,60至70公分的长度,刀身较普通刀厚,可刺可砍,刀鞘上有一根背带。
    墨苍对兰儿说:“兰儿,这两把刀传了墨家四代,已经有了灵气,你也想了很久了,今天阿爷送给你。”说着将刀插回刀鞘递给兰儿。
    兰儿捧着刀朝墨苍鞠了三个躬:“谢阿爷。”起身后已是满脸泪痕。
    墨苍对兰儿慈爱地喊了一声:“傻孩子。”然后对卫楚一挥手,“你们走吧。”
    卫楚知道老人不喜欢拖泥带水,便朝老人一拱手,豪气满满道:“前辈,晚辈去了,等到那云开日出,胜利凯旋时,再带兰儿来看你。”
    说罢,卫楚拉起抽泣不已的兰儿出了墨忍庄园。他让兰儿骑在闪电上,自己牵马前行。
    一路上兰儿都眼泪汪汪,不言不语,和之前逗弄卫楚的那股熊孩子劲儿判若两人。卫楚想方设法逗她高兴,却总是不得要领。他生怕委屈了兰儿,绞尽脑汁让兰儿展颜,反而搞得自己疲惫不堪,后来想自己情绪不佳时就需要安静,也许此时兰儿也是如此,不如顺其自然。
    如此一想,卫楚牵着马欣赏起路边景色来。
    这里已经进入崤山山脉,越往西山峰越陡,两侧山峰如阶梯一般层层往高,坡度都在30,40度以上,有的地方笔直耸天,而且越往西越陡峭。
    卫楚一路走来所见都是大平原,此时看着如此山势,心中顿时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此时虽有一些行人,却并不多,他不由扯起嗓门唱起:“哦,我家就在黄土高坡哦哦,大风从坡上刮过……”声音在山谷中回荡。
    兰儿扑哧笑了起来。
    卫楚在ktv算得上歌霸,他唱起歌来也是不管不顾的,此时他不理会兰儿,一口气唱完方才尽兴,他问兰儿:“兰儿,好听不?”
    兰儿点头道:“真好听。”
    卫楚说:“我会唱好多好听的歌,你爱听以后就唱给你听。”
    兰儿又点头说:“嗯。”
    兰儿的情绪看起来好了一些,卫楚又触景生情唱了两首歌,就来到了一处狭窄关口,关口内是一个谷道,两侧绝壁陡起,峰岩林立,地势险恶,地貌森然,关口上依稀留着篆书写的“函谷关”三字。
    此时的函谷关已经东移到了距离洛阳不远的新安,眼前这段,乃是秦函谷关,大一统之后,这里作为关口的功能就被废弃了,可是地势还在。
    此时,关口聚集了有2,30个行人,带着车马行李,就像等着开关过路一般,可是关口并无守卫,卫楚感到奇怪,他问路旁一个中年商客模样的人:“先生,你们为何不走啊?”
    中年商客老练地上下打量卫楚,又看看马上的兰儿:“小子,第一次?”
    卫楚老实回答:“是啊。”
    商客眉头一皱:“你二人这身打扮,也是官宦子弟,小小年纪,偷跑出来的?”
    卫楚向他笑道:“我们要去长安看姥姥,阿父不允,我们就偷跑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