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
光幕之中,翻云倒海,好似天与地在颠覆,又好似明与暗在交替。
终于,在下一刹那,豁然开朗。
映入众人眼帘的是“汉”的旗帜被一位叫做王莽的给连根拔起,接着将“新”狠狠扎根。
……
秦朝
嬴政心中也是有着疑惑:
“新朝?这个新是新在何处呢?”
……
汉朝
汉高祖刘邦此刻脑子已经一片混乱,黄巾起义发在东汉,那这个王莽推翻的又是什么汉?西汉吗?为何汉朝的命运如此坎坷?!
……
汉武帝刘彻则是十分细致地打量着光幕中的地图,当他看到西域都护府时,心中一惊,喃喃道:
“这王莽推翻的莫不是……”
最后几个字到了嘴边,刘彻还是忍住没有说出来。
下面的文臣武将们,也发现了端倪所在,同样的,他们闭口不言,但那失魂落魄的目光却将他们出卖。
他们的汉,亡了!
……
汉平帝刘衎呜咽一声,喉咙涨红,想要说些什么,但却生生止住。
因为,他身旁的这些侍从都是王莽的细作,若是说出什么不详之语,自己可能身首异处。
可他还是忍不住,背过身去,不动声色地抹着眼泪。
大汉,竟是亡在他这一代!
……
汉光武帝刘秀此时展开了笑颜,看着那光幕之上风头正盛的王莽,道:
“篡我汉室之基业,最后的下场,便是被挫骨扬灰!”
……
汉灵帝刘宏此刻冷静了下来,但在看到光幕上“汉”的旗帜倒下,还是有着一阵后怕。
不过很快,他便长舒了一口气,因为他知道,这王莽会被他的老祖刘秀所灭。
想到此,他平静的面容下竟是闪烁几丝窃喜。
……
汉献帝刘协看到了王莽,脑海中也是浮现先祖光武帝刘秀光复大汉的场景。
顿时,他心生怅惘:
“那现在的大汉,还有谁来匡扶?”
……
晋朝
司马氏一族对其漠不关心,反正,最后一统三国乱世的是他们。
……
隋朝
隋炀帝杨广看着王莽的身影,有些感同身受:
“朕与那王莽又何尝不相似,推动改革,以至于整个民间骂声一片。”
……
明朝
朱元璋沉吟片刻:
“这王莽可不是农民起义,莫非是那后来的绿林起义!”
……
很快,光幕之中的场景急转直下,变为了一片末世之景。
【盘点历史十大农民起义,第五位:
诛王莽暴政,复大汉基业——赤眉绿林起义】
【新朝末期,长江遭遇百年大旱】
【近半年,滴雨未降,百姓们颗粒未收,只能跑到水泽还算充裕的地方寻求食物】
【然而,僧多粥少,很快,百姓之间便发生了争抢冲突】
【就在这时,王匡和王凤便站了出来,调解纠纷,合理分配,这使得他们逐渐成为这群百姓的主心骨】
【见到朝廷不仅对他们不管不顾,还强征赋税】
【王匡和王凤再也忍不住,率众在附近的绿林山起义,号称绿林军】
……
汉朝
建武年间的百姓们激动异常,他们纷纷开口,争先恐后地说道:
“那是绿林军,应该马上便能看见我朝光武大帝了!”
“是啊,想当年,光武大帝也是绿林好汉,振臂一挥,便是要将那新朝推翻!”
……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在见过黄巢叛乱,以及之前的那几场起义后,也是明白百姓的力量竟然这么强大。
他自然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可在亲身感受过后,还是觉得倍加震撼:
“朕做的还不够,民间的百姓是否安居乐业,朕还尚不明确。
或许朕该亲自去民间走走了!”
……
【随着绿林军不断发展,这小小的绿林山已经容不下他们】
【加上突如起来的瘟疫,使得病死者无数】
【王匡和王凤便将部队分为两股转移,一股为新市兵,另一股为下江兵】
【后来,新市兵在途经随县之时,刚好遇到随县起义的平林兵】
【二者很快合兵,向着舂陵进发】
【而在舂陵,刘演和刘秀两兄弟率舂陵军迎接到来的绿林军】
【至此,多方起义军汇合,使得舂陵成为了一柄随时插入新朝心脏的利剑】
……
宋朝
宋神宗赵顼微微顿首,道:
“刘演其实是个人物,可最后惨死了,至于那刘秀,不过是一个窃国之贼罢了。”
朝堂下的大臣们有的有异议,但都憋在心里。
至于其他想拍皇帝马屁的家伙们则附和道:
“圣上英明,那刘秀只不过是窃取赤眉军的果实而已,算得了什么?”
“那刘秀竟然还有脸称皇帝,不知廉耻!”
王安石在听到这些话语后,面露不悦,心中暗道:
大宋不也是窃了北周朝廷,真乃五十步笑百步。
……
蒙元
彪悍的蒙古军队在见到这些绿林军后,也是嘲道:
“一群饭都吃不饱的饥民,我看还不如那黄巢的起义军!”
……
【不久,起义军连续攻克新野、湖阳、棘阳等地】
【接着,他们便想乘胜攻取宛城,但被南阳太守率领重兵击退】
【面临惨败,起义军仍然不想放弃,他们退守到了棘阳,准备休整后,再次攻城】
【然而,南阳太守却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率精锐十万平推而来】
【原来,自从一开始,南阳太守便认为起义军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于是,便大有项羽破釜沉舟之意,将辎重补给全都留在大本营】
【他们全军出击,想要在一日之内将起义军完全剿除】
【可是,起义军早就做好了分工】
【刘演率领舂陵军固守棘阳,而绿林军在王匡的带领下,直取南阳太守的大本营】
【当南阳军队猛攻棘阳时,后方遭难的消息便传到了前线】
【这瞬间使得攻城队伍的士气变得低靡起来】
【刘演以逸待劳,一举将南阳军队击退而去】
【正在此时,后方的绿林军杀来】
【前后夹击,南阳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守将更是溺水而亡】
……
春秋战国时期
白起点点头,似乎对于这起义军的此次行动十分看好:
“但凡起义,必须要一个据点,那宛城是个好去处。
而且,起义军首领们的战术得当,之后,或许也会发展得一帆风顺!”
白起身后有一长袍者笑着走来,他便是白起的谋士卫先生:
“只要不内讧,此次起义必然改天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