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预示
作者:柳商   无限末日:我靠空间囤货虐渣最新章节     
    武山县火光冲天的那一幕惨状,江姜还记忆尤深。
    若是江州的官员,犯了同样的错误,小瞧了难民的力量。
    恐怕,整个江州城会重蹈武山县的覆辙。
    回到江州,江姜有心注意江州城内的粮价波动。
    一细心打探,江姜不禁咂舌。
    这各大粮铺的米价已经涨到二两银子一斤,要知道,江姜刚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镇上的粮价也才两文钱一斤,涨了足足上千倍。
    当时家里人还因为镇上的粮价涨到三文钱一斤而推迟买粮的打算,谁知那是最后买粮的机会了。
    “这粮价涨这么高,城里的住户真能买得起吗?”
    江姜看粮店里空荡荡的没什么人,不禁发问了。
    粮铺的掌柜没事干,便和江姜闲谈起来:“这位客人,一看您就是最近搬来咱江州的。”
    “作为咱江州的住户,可凭借户籍每月以三钱银子一两,每人十斤的分量购买米粮,若是粗粮,则可购买二十斤。”
    省着吃,倒是饿不死人,但也吃不饱。
    甚至给城外的人施粥,也是他们稳住民心的一种方法。
    突然,店里的伙计神色匆匆地跑进店里,低声在掌柜的耳边说了几句,只见他脸色巨变。
    “这位客人,您若是不买米粮,便麻烦您离开,东家有事,我得先关会儿门。”
    江姜走出粮店后,没有立即离开,而是躲在一边的角落,悄悄看着粮铺的掌柜和伙计在干嘛。
    只见他们左右张望,随后将门紧紧关闭,江姜等得了约莫一个时辰,腿都站得发麻时,发现掌柜和伙计两人运了两大马车的东西离开。
    江姜不禁猜测,那两辆马车里,装的就是店里的米粮。
    如果是这样,那江州真的要变天了!
    回家时,江姜正巧碰上酒店帮工的李升。
    “怎么今天回来得这么早?”
    往日里,酒楼生意好,他都要忙到夜深才回家,现在不过刚到傍晚,他就回来了。
    面对江姜的询问,李升有些发愁地说着:
    “娘,不知怎的,今日酒楼通知我们早些回家,说是下一批米粮油菜有些问题。”
    “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咱们先看看城里的情况再说。”
    若是整个江州城内,存粮告急,除非她把空间里的粮食全部拿出来,可那也只是解一时之急,城里几万人,她空间的粮食也就够几个月的分量。
    所以江姜的第一反应,是跑。
    可又要过上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日子吗?
    家里的几个孩子和大人,上学的上学,上工的上工,好不容易过上安稳日子,江姜也有些疲了。
    晚上,在码头守仓库的李旭风尘仆仆地回来。
    回到家中,他面露笑容,小心翼翼从怀中掏出一个钱袋。
    “娘,今天码头那边发工钱了,虽然我才上工不足半月,但他们还是按照天数给我算了工钱。”
    “您看,这足足有两百文钱!”
    黄英眼前一亮,连忙给李旭端了碗凉白开过去。
    李旭接过碗,一饮而尽,长舒一口气。
    两个儿子念书,束修,文房四宝都是从公中出的,他们一大家子就指望着娘过活,实在有愧。
    如今发了工钱,他能为家里出一份力,李旭觉得自己的腰杆都挺直了。
    果不其然,李昌源和李栋梁两人,用崇拜的眼神看着自己父亲。
    李来宝有些着急,这样下去,他就不是奶最喜欢的小孙子了,于是拉着他爹的衣袖。
    “爹,爹,你那边发工钱了吗?咱也把钱给奶吧。”
    原本还在为酒楼的事情烦心的李升笑了,真是他的好大儿啊,用自家爹的钱去讨好奶。
    算了算了,若是酒楼那出了问题,再去找其他伙计就是,他一个四肢健全的人,总能找到事做。
    “娘,酒楼那说是干满一月才发工钱,到时候发了工钱我交给您。”
    江姜本来是不打算要两个儿子工钱的,都是几个孩子的爹了,身上没点钱可不行,再说了,身为富婆的她也不缺那几百文钱。
    奈何不收不行,上次她就提出把工钱交由他们自己的小家管理,结果两个儿子和两个媳妇就差给她当场跪下了,深怕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导致了娘有分家的想法。
    “好好好,等过上几日你们休息的时候,咱炖个腊猪蹄吃。”
    “奶,多加些黄豆,那个好吃。”李昌源从他爹身后探出脑袋说道。
    李旭当场就朝他背轻拍了一下。
    “就你这小子会吃,读书不好好读,吃喝玩乐倒是在行。”
    李昌源龇牙咧嘴地,立马跑到黄英身后去,还是他娘好,不打人。
    李昌源知道自己不是读书这块料,每天背那些之乎者也他脑袋都疼了,他喜爱的算术课是少之又少,以后若是做个账房先生,甚至像周老爷那样做生意,他是乐意的。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模样,让江姜暗下决心。
    明天,她要去一趟周家。
    当时为了感谢周家的帮忙,江姜特意带着谢礼去了一趟周家。
    东富西贵,北贫南贱,是江州城的大格局。
    城东住人家大多富裕,贵人们住在城西,家贫的住在城北,而一些下九流的则都在城南。
    江姜朝城东走去。
    江州城内,物价飞涨,地皮昂贵,纵然是当初镇上的大户周家,在江州只有一个三进三出的大宅院。
    说实话,这也不算小了,他们一大家子还蜗居在小院子里呢。
    大门门口,常有家丁守着,当江姜背着背篓来到周家时,相熟的家丁立马将她请了进去。
    “江夫人,麻烦您在这里稍等,我去通知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