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命好的皇帝
作者:一灯阑珊   给古人直播美食,他们都馋疯了最新章节     
    天幕之下,每个时空的人都有自己的考虑。
    有人感慨朱元璋经历之传奇,有人惊诧手段之残忍,有人代入历史背景……
    不知何时天幕熄灭。
    但不约而同对今日提及的珍珠翡翠白玉汤没有兴趣。
    吃过的人不想吃,没吃过的不想体验。
    次日,天幕再度亮起。
    刘彻只有一个要求,“说点能吃的。”东坡肉就很好。
    糊糊:“亲爱的老铁们,今日介绍是一道老北京传统风味小吃。”
    银河系系花:不会是豆汁吧!
    痴人说梦:沙琪玛。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那好像不似北京的。
    百忍成金:北京烤鸭。
    糊糊:“铛铛铛,今天介绍的是老北京十三绝之一的艾窝窝。”
    来源网络
    “说来历史历史悠久,元代便已有之,那时它的名字叫‘不落夹’。
    明代进入宫廷和官宦之家,称为‘御爱窝窝’,清朝推广至民间,亦作‘艾窝窝’。
    说来做法简单,先将糯米和面粉各自蒸熟,面粉擀碎。白糖、芝麻、核桃仁……各种馅料碾碎,山楂糕切成小块。
    一勺糯米饭沾满熟面粉,按扁包上馅料捏合在一起,顶上点缀一小块切好的山楂糕。艾窝窝就做好了。
    还有一种有更简便的方法,譬如糕皮用糯米粉制作,裹上馅料再上锅蒸熟。
    时至今日,艾窝窝已经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一道平民美食。”
    彩云之南:我一直以为艾窝窝,是用艾草做的。
    我爱花花:第二种办法,不就是蒸汤圆么。
    嬴政一字一顿,“平民美食!”
    核桃芝麻白糖不知为何物,但糯米长在南方,面粉亦是精细之物。
    虽不知北京在何处,但望名生义,应在咸阳更北的地方。
    后人,竟将这些东西,当做平民食物!
    汉武时期的人,想起张骞通西域带回来的作物,胡麻胡桃。
    朱厚照:“今天吃艾窝窝。”
    糊糊:“别说艾窝窝,是平民食物,人家也曾登过大雅之堂,比如清朝的千叟宴。
    有史所载,清朝一共开过四次千叟宴,分别在康熙、乾隆、嘉庆三朝,但主人公只有两位,康熙和乾隆。
    千叟宴,顾名知义,请一千个老人吃饭,实际数量肯定不只这么点。
    那时正处于康乾盛世,种花家封建时代国力最强盛的时期,也是‘天朝上国’最后的余晖。”
    李世民:“康乾盛世,国力强盛。”
    一代更比一代强,没什么好说的,没看人家拿艾窝窝当寻常食物吗?
    糊糊:“第一次千叟宴在康熙五十二年举办,为庆祝自己六十寿诞,在畅春园宴请从天下来北京为自己祝寿的六十五岁以上老人。
    第二次康熙六十一年,为了预庆自己七十岁生日,在乾清宫举办第二次千叟宴。
    康熙时期千叟宴宏大的场面,给幼小的乾隆留下了深刻印象。乾隆五十年,举办第三次千叟宴。宴会场面之大,实为空前。
    自宗室王贝勒以下,内外文武大臣官员、致仕大臣官员、受封文武官阶过六十者约有三千余人,欢聚一堂,共有八百席之多。
    这些人中有皇亲国戚,有前朝老臣,也有从民间奉诏进京的老人。
    席间,乾隆召一品大臣及九十岁以上者至御前,亲赐饮酒。又命皇子、皇孙、皇曾孙在殿内依次敬酒。赐予诗刻、如意、寿杖、朝珠、缯绮、貂皮、文玩、银牌等。
    第四次千叟宴在嘉庆元年,乾隆已是一个八十五岁的老人,为了不逾越祖父在位六十一年的纪录,他将皇位禅让给皇十五子,退位作太上皇,在宁寿宫皇极殿举办第二次千叟宴,宴请七十岁以上老人。这一次规模,空前亦绝后。”
    刘彻第一反应,真能活。第二反应,真有钱。
    李世民:“康熙和乾隆是祖孙?”
    历史上能两帝并举的治世,向来是父死子继,譬如文景之治,结果康熙乾隆是祖孙。
    长孙无忌的话有些不好听,“大概儿子都熬死了吧。”
    乾隆八十五岁禅位,传给第十五子,只能是前头的儿子都没了。照年纪算,他的长子都是古稀老人。
    但康熙朝的君臣脸色就没那么好看了。
    一不小心就知道皇帝的寿命,放在民间是长寿,但当皇帝的,谁不想长生不老。
    太子胤礽低头,掩饰眸中的不甘,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可能真的有。
    说不定当四十年太子,没熬过父亲的寿命,一蹬腿,传位给皇孙。
    糊糊:“康熙的千叟宴先不说,但乾隆举办的千叟宴,尤其是第一次,真的是催命宴。
    康熙宴请的老人多是在京畿附近,举办时间定在阳春三月,正是暖和的时候。
    但乾隆请的是全国的老人代表,时间定在正月。滴水成冰,北风哗哗得刮,许多席面都摆在露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想想古代的交通的条件,老人们一路舟车劳顿,忍受水土不服,身体本就受不了。
    再者露天宴席,饭菜缺乏有效保温手段,冷得快。席面除了艾窝窝之类的平民美食,还有山珍海味和美酒,老人控制不住嘴,冷天吃冷食,最容易吃出事来。
    或许是吸取了经验教训,第四次千叟宴举办时,和珅是筹办者,决定每桌都上一个小火锅。”
    言不由衷:该说不说,和珅虽贪,但真会办事。
    天涯赤子心:别人请客高兴,乾小四请客要命。
    糊糊:“本质上,千叟宴的奢华排场,是皇帝满足自身面子,同时笼络人心。”
    年轻的乾隆不服气,原还在想,和珅是哪个能臣,他不在乎人贪不贪,能办事就行。
    听到糊糊这句评价,险些跳起脚来,千叟宴分明是与民同乐。
    糊糊:“但不得不说,乾隆的命是真好!
    从古到今,平民百姓不提,皇帝堆里排排坐,他也是命最好的那一个!”
    天幕之下所有位面,虽然看不出糊糊的真面目,都听出那种咬牙切齿的味道。
    类似于‘我不服,但不得不认’。
    李世民:“命好的皇帝,是什么样?”
    长孙无忌:“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