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你们儒家,到底安的什么心!
作者:九月零五   我,边防军人,在大秦封侯拜将!最新章节     
    漆雕毕面红耳赤,言语支吾。
    面对秦池的质问,他愤怒地反驳道:
    “若是有诸侯胆敢反叛,我定会派遣精锐之师,直取其首级!”
    秦池眉头紧锁,语气中带着几分讥讽:
    “然后呢?引战过后,难道要引发天下大乱,让我大秦数百年基业的努力付诸东流?”
    “再度陷入战乱的深渊吗?”
    他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中。
    一时间。
    全场陷入了死寂。
    仿佛被寒霜打过的麦田,所有人的动作都僵住了。
    只剩下沉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
    秦池的话语如同锋利的剑。
    直指问题的核心。
    大秦历代先王浴血奋战。
    不就是为了终结这无尽的战乱。
    实现天下的统一吗?
    如今,好不容易一统江山,却又有人提议裂土封王。
    这岂不是要让好不容易平息的战火重燃,让天下再次陷入纷争之中?
    所谓的分封制。
    不仅是对大秦历代先王努力的否定。
    更是对天下百姓的极大不负责任。
    这岂不是要让神州大地再次沉沦,让天下陷入大乱之中?
    三公九卿们闻言。
    皆是心头一震。
    眼中流露出难以言喻的震撼。
    秦池的话语如同诛心之剑。
    直指儒生们的软肋。
    分封之议,本就是儒生们提出来的。
    如今经过秦池这么一番辩驳。
    儒生们的真实目的已然昭然若揭。
    果然,秦池冷笑一声,言辞犀利如刀:“你们这些儒生,口口声声封王裂土,难道就不怕天下大乱吗?”
    “你们也配为官?”
    “难道你们希望百姓流离失所,天下战火纷飞?”
    “难道你们希望诸侯势力坐大,希望我大秦再如宗周一般被推翻吗!”
    “你们到底安的什么心!!”
    “儒家到底安的什么心!”
    此言一出。
    儒生们如同被雷击中,脸色瞬间煞白。
    他们中的极个别人甚至双膝一软。
    “扑通”一声就跪倒在了祖龙的面前。
    整个大殿之中,只剩下秦池那冷冽而坚定的声音在回荡。
    淳于越与周青臣二人面红耳赤。
    气急败坏地反驳道:“你简直胡扯!混账至极!”
    他们万没想到,秦池会发出如此诛心的言论。
    这简直让人愤慨难平。
    他们二人本心是为了天下苍生。
    提出分封之议,旨在恢复宗周的美政,这又有何错?
    大秦本就是承袭宗周之制。
    难道如今要自己否认自己的根源吗?
    放弃宗周的制度。
    偏偏去推行什么郡县制,这岂不是本末倒置?
    淳于越忍不住大怒,厉声喝道:“大庶长所言,荒谬绝伦!”
    “如今我大秦统一四海,天下归一,疆域辽阔,各地路途遥远,文化迥异。”
    “倘若不分封,陛下政令不能因地制宜,岂不是更加不便?”
    “这与分封又有何区别?”
    “难道要让各地自治吗?那我大秦征服他们又有何用?”
    此言一出。
    群臣纷纷凝眉沉思。
    祖龙也神色严肃,目光深邃。
    的确,如今的大秦帝国,疆域辽阔无垠,北至北原的茫茫雪原,南至南海的碧波万顷。
    东西更是纵横数千里。
    如此广袤的疆土。
    政令如何能够迅速有效地传达?
    更何况,各地文化差异极大,十里不同音,交流都成问题。
    更别提让他们遵照秦廷的命令来治理当地了。
    这一问题。
    仿佛一块巨石压在众人心头,让人喘不过气来。
    秦池的郡县制虽有其先进之处,但面对如此复杂的国情,是否真的能够行得通?
    而淳于越与周青臣的分封之议,虽有其合理之处。
    但难道真的要重蹈覆辙,再次引发诸侯纷争吗?
    群臣纠结万分。
    周青臣亦是挺身而出,声音铿锵有力。
    “臣附议!”
    “我大秦疆域辽阔无垠,分封数位王者出去,并不会动摇国本。”
    “蜀侯虽曾叛乱,然不也被我大秦铁骑迅速镇压了吗?”
    “莫说三次,即便是三十次、三百次,我大秦亦有足够之力将其一一平息,以帝威服化蜀地百姓,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我大秦的雄厚底蕴。”
    他话音一顿,脸上露出几分讥讽之色:“至于派遣官吏前往各地治理,此举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我大秦疆域如此广袤,即便官吏奉命前往,也势必难以全面贯彻秦廷之命令。”
    “文化与族群差异,乃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陛下,此事不可不深思熟虑啊!”
    众人默然。
    他们深知族群问题之严峻性。
    如今的大秦虽已一统天下,但在许多地方,尤其是边疆偏远之地,部落自治仍是主流。
    这些部落自我封闭。
    对外来事物极为抵触。
    而分封制,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封王裂土,让王者在封地内自主治理数百年。
    方能真正威福自用。
    逐步归化当地百姓。
    如此,大秦的国祚方能长久延续。
    因此,在周青臣等人看来。
    秦池所提的郡县制。
    根本不适合当前的大秦国情。
    这广袤的疆域,复杂多变的族群文化。
    能使得分封制成为更为合理的选择。
    秦池的提议,无疑是与虎谋皮,难以实现。
    周青臣的话语落下。
    群臣之中,不少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儒生们所提出的观点,其实并非无的放矢。
    而是有着一定的道理。
    他们深知,即便分封制可能会引发诸侯势力的膨胀。
    但只要不像宗周时期那样大肆分封。
    仅仅册封几位王者。
    便不会动摇国本。
    毕竟,几位诸侯王的力量,又怎能与皇帝的威严相提并论呢?
    而关于郡县制。
    经过儒生们的一番剖析,的确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若是要派遣官吏前往各地治理,那将需要庞大的官僚队伍。
    光是想象那吏治的臃肿,便让人头疼不已。
    其实。
    在秦廷内部,许多官员更倾向于精简的行政体制。
    试想,如果官吏无数,遍布各地。
    那么每年需要支付的俸禄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么多人,要如何供养?
    如何有效调动?
    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制。
    只会变得越来越僵化,难以灵活运作。
    相比之下。
    分封制的优势便凸显出来。
    皇帝只需牢牢掌控诸侯王。
    若有不臣之心,便以雷霆手段镇压。
    只要保证秦廷自身的强大。
    国祚便能得以延续长久。
    这样的制度,既简洁又高效,更符合当前大秦的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