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职场歧视
作者:八月的狮子座   IT女经理的职场回忆录最新章节     
    “一个女孩子,买那么好的东西干嘛!以后都是人家的人!”
    “一个女孩子,读书好有什么用!还是要嫁人,给别人家做老婆的!早点出来给你们挣钱才好呀!”
    “一个女孩子,读什么高中哟!早点工作给你们挣钱啦!反正都要嫁人的!”
    “一个女孩子,读大学有什么用!还是个不怎样的大学!还要花那么多钱养几年!出来也就几百块钱的工资,还不如早点去广东打工!结婚前给你们多挣点钱!”
    。。。。。。
    从我出生起,因为是女孩子的原因,又出生在江西农村,“男尊女卑”的思想一直伴随着我。好在父亲在我四岁时入职了搬迁到我老家的单位工作,母亲也在外公退休后靠着“顶替”的政策上班了,才慢慢地好起来。单位里面的人大部分都受过教育,女职工也多,女性家庭地位很高,加上单位有子弟学校,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才得以上了大学。
    毕业后的三年里,在关外的几家工厂工作。那时的工厂大部分都是“三来一补”的加工型企业,大部分厂里女性占了工厂员工总数的70%以上。那时只要男性身体健康,长相不丑,入职没多久就能很快找到女朋友,有些好点的男性甚至有不少女孩子为他争风吃醋。那时如果家贫找不到老婆的男人,不少人会劝他们来广东打工。原因有二:一是能挣钱,二就是找老婆容易。
    数量庞大的年轻女性工人,而且读书不多,又大部分都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叠加上社会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工厂里的职场很少有女性能做到管理层,即便是基层管理。少数的女性管理者要不是香港或台湾人,要不然就是高层或老板的亲戚之类的人,靠自己能力提升上去的女性在当时的职场属实算是“毛鳞凤角”。
    都是普工,但是男性的工资就会比女性高个百来块钱以上。我问同样是女性的生产部经理,她回答:“工厂里面男性少呀!而且他们可以干除了生产线上常规工作的其他事情,如搬运,装机之类的事情。没女孩子那么多事情,很少请假,加班也更顶!”我心里想想,在以体力为主的工厂,似乎有点道理。
    但是后来我看到升职时,基本升的都是男组长。我觉得明明有几个女组长做的比一些男组长好。我问带我的阿莲,广东人的她说:“女组长好麻烦的,没多久就要结婚生孩子,不是辞职就是请假。厂里不能押宝在她们身上的。男组长就简单很多,只要老板对他还好,基本都会一直干下去的。”看着她一副理所应当的模样,那时我就暗暗想:我以后一定要离开工厂!
    从工厂离开后,到市内做了it工程师。2000年后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独生女”增多,女性地位大幅上升,素质也越来越高。it企业普遍员工素质高,加上又是脑力工作,平时工作里很少感受到性别上的不平等。
    然而干了几年后,我发现慢慢地怎么也和工厂差不多似的。招聘时应聘者有男有女时,往往最先和最终考虑的都是男性;升职和发放奖金等福利时,同样职位几乎都是男性得到晋升,得到的福利比女性的多,除非没有人竞争时,才会考虑女性。
    二十几年在it企业里,除了在qa、测试、人事行政、财务里面有些女性管理者,其他部门基本都是男性。每次公司或是部门开管理会议时,女性只是点缀性的存在。我在最后这家公司,甚至因为是唯一的女性技术管理者,而被新领导鄙视和打压。
    除了女性管理者,近十年职场中三十岁以上的女性其实也在逐渐减少。这和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观念有很大关系。一个家庭有了孩子之后,为了更好的抚育孩子,基本都是女性做出牺牲。加上国家生育政策的改变,对女员工的保护措施,使得除了政府部门的其他企业更加不愿招聘育龄女性员工。工作都难,更别提晋升和其他福利了。
    因此除了一些wlb(工作生活平衡)的外企,女性管理者越来越少见。有时看到,就不由地猜是不是单身未婚女性或离异女性,而大部分时间也印证了我的猜想。
    职场歧视中除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也是近十年非常突出的问题。本来只是一个简单考公年龄限制的“35岁”,在2000年左右被华为深刻地借鉴到其招聘要求里。随着it从业人员的日益饱和,2015年前后华为又将“35岁”定为裁员的标准之一。其后很快被各互联网大厂借鉴,并很快蔓延到整个it行业,还逐渐扩散到国内的各个行业,最终成为职场人闻风丧胆的“35岁危机”。
    2015年那时我还在甲骨文的舒适圈里呆着,虽然听说,但总觉得离自己太远,没有去关注,更不会去提前想应对措施。2019年裁员后找工作,才给我狠狠一击。虽然最终有几个offer,但心情复杂,更因为担心普通企业最终也做不长久而选择了这家“国企”。
    我以为他们选择了我,就会接纳我的年龄。尽管那些高层领导是我的同龄人,但他们还是一样鄙视着我的年龄,甚至有时会不满我的院长为什么招聘了年过40岁的我。只不过那时我们部门算是自负盈亏,他们也不好太多干涉。
    有时听说了高层对院长招聘我的不满,尤其后来我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院长他们的期望时,我经常会在内心里对院长他们感到抱歉,甚至内疚。因此会尽力地去努力工作,想办法证明自己。
    然而谁能想到新领导到来后,马上做架构重组。离开了院长的庇护,我变回了一个普普通通的“职场老人”。加上性别的原因,更是被新领导各种看不上。
    职场歧视除了性别和年龄歧视外,还有以前我只有大专文凭时受到的学历歧视,还有地域歧视、外形(颜值、身高等)等等。很多人因为江西“重男轻女”思想和“高彩礼”等诸多不好的现象,在知道我是江西人时不愿意和我在深入的交往。而找工作时,有时也会因为我不高的个子和普通的颜值和朴素的打扮而失去机会。
    除此之外,国外还有国家、种族、宗教、婚姻家庭和性取向等歧视。各大外企在“反职场歧视”上普遍做的比较好。在甲骨文招聘和管理者基础培训里,公司反复灌输“尊重他人和他国文化”的思想。在招聘时不要问任何除工作以外的私人话题。因为这些问题就意味着你已经决定要招聘对方,如果对方没有拿到offer,就可以用相应的职场歧视类别起诉公司。
    记得那时有位讲师说的非常好,大概话语是这样:“每一个管理者都是企业文化的铸就者。我们要尊重和珍惜每一个员工的贡献和价值,致力于创造一个平等和多元化的职场环境,促进公司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向职场歧视说“不”从我们每一位管理者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