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潜规则
作者:八月的狮子座   IT女经理的职场回忆录最新章节     
    “鹰总,我项目的甲方要求我们出通过的测试报告才肯付款。”有个项目经理突然找到我。
    “好呀,你找李工安排个人就可以。”我对李工的工作很满意,有意把他培养成测试组的小组长,慢慢地放手让他去分配资源和管理组员了。
    “我问过他了,他说现在都在忙。”
    “你别急,我找他问下具体情况。一定给你安排上。”我安抚着他离开,回头立即找到李工。
    “刚才xx(项目经理)找我说我们这边忙,没办法给他的项目安排测试。”
    “是呀,他刚也找我了。我们组本来就只有我和两个毕业生,毕业生还没不能独当一面,做事情也比较慢。而且我们现在正在测试那两个大项目上,他们的监理和甲方控的严。”
    “确实是,那两个项目是目前我们部门最大的项目。不单单是院长,公司高层也很关注。”
    “另外吧,xx(项目经理)总是这样,没有计划,也不给工时。有事情的时候就火急火燎地找我们测试,但给的时间很少。测试时间不足,发现的问题肯定也少。然而就那些问题,他也不安排开发改,还让我们改报告成通过,大家都怕后面出事担责任。他之前的两个项目都是这样,我们几个都不愿意做他的项目。”
    李工离开后,我打开缺陷库看了看那位项目经理的几个项目。从记录缺陷的时间上能看出每个项目大概就测了两次,每次就两天的样子。里面的问题不多,被修复后关闭的问题只有一半左右,不过好在那些严重的问题都修复了。
    我又仔细地看了看这些项目的测试报告,对比真实缺陷库的情况,测试报告已经做了不小的删减和美化。我想想把那位项目经理叫过来聊聊。
    “项目的情况我大概了解了。你也知道我们目前只有三位测试同事,还包括两位毕业生。现在都安排在那两个大项目,人员有些紧张。”
    “你们肯定优先做那些大项目咯。那些都是上亿的大盘子,我这种小项目总是最后安排。”他听着有点不爽。
    我笑了笑,是呀,我们部门的项目基本都是千万级别以上的,几百万的项目确实只能算是“小项目”。记得我刚入职时听到同事说“上亿”,“几亿”时挺震惊的,现在才一年多,也已经见怪不怪了。不过今天这事和项目级别没关系。
    “只要有需要,不管大项目还是小项目,我们都会积极完成。我会和那两位项目经理协调下,这两天抽点时间测试下你的项目,我也会加班帮忙。”
    “这样最好不过了。”
    “不过我想说下另一个事情。我们组员反馈你这边总是没有计划,不但安排地很仓促,而且时间还很少。”
    “我们有项目计划呀,没项目计划质量部还不找我们麻烦。”除了部门会监管项目,公司质量部也会监管内部的所有项目,监督项目的进展,严控项目的成本和质量。
    “我知道那种项目计划,项目做计划的时候整了一版,后面有变化也不会更新的,做不得数的。”
    “这个真不是我不想更新,甲方那边变数太多。很多时候也都是临时通知我们的。”
    “就算临时知会你们,你们也可以给测试多争取点时间的。每次都这样匆匆忙忙的,时间又短,测试的质量不会好的。大家都怕做你们的项目,我们也要承担责任的。一出事情,就找测试问责。”
    “你不知道我们的甲方都很强势的。”
    “不一定吧,你的这些项目都没有监理,而且都是和我们有些关系的学校项目。”
    “学校有时候要求也很苛刻的。”他晃着脑袋,撇开眼不敢看我说道。
    “我知道项目都有成本压力,尤其是你这种纯信息化的项目。但是不管怎样,该有的工作还是要尽量投入的。有些时候好像减少了成本,但说不定哪天爆雷了,损失更大。”
    我知道他为什么总是匆忙让测试,又不给多少时间的原因,无非觉得甲方好说话,发现问题也不会投诉,测试少投入些,相应的开发投入也会减少,这样项目成本也会少。项目利润高,他作为项目经理的收益就大。
    “以前我们都是这么干的,而且我看其他项目也差不多呀。这要那么正规,部门很难挣钱。”他很不高兴地走了。
    我想了想,确实,差不多都这样。以前更甚,现在有改观,主要是因为大项目都引入了第三方监理,有些项目还要求做第三方测评。但即便有第三方监理和测评,那些项目也并不如人意。这种情况,只能找院长了。
    “院长,现在项目越来越多,甲方对质量也越来越重视。但是还是有些项目不按照计划和流程走。匆匆安排一两天测试就为了出报告,搞得测试组有时忙的飞起,有时闲的要命。而且发现的问题也不改,导致下个项目复用时,问题就蔓延开来。长此以往下去,质量得不到改进,口碑会越来越差。”
    “你说的这个情况,xx(项目经理)已经找过我了。我也批评他了,不管项目大小,都该按正规流程运作。不过大家都在成长,你以后多教教他们。”
    好吧,看来xx(项目经理)很不服气呢。“我明白,这一年多,我发现大家进步都挺快的,好多以前不好的习惯都改了不少。虽然我们在部门项目管理会议上审核过每个项目的计划,但是项目开始后,变化太大了。总是不在计划的时间里要我们测试,我们测试组很难协调人手的。”
    “确实有这个问题,不过我们的甲方大多是政府部门,他们都很强势的,所以经常计划赶不上变化。”
    “那项目经理也不能借着甲方强势的由头,就少安排测试,甚至还不改缺陷呢,还让我们做假报告。出事背锅还算小事,就怕真的影响我们部门的声誉。”
    “这个做法不对,下次你在项目管理会议上重申下,不管实际工作时间有没有变化,但必须按计划工作量安排测试。发现的问题也要尽快修改,所有报告需要你的签名才可以外发出去。你把控好质量。”
    “能这样做当然最好,但是项目经理们担心他们项目的成本会因此增加,利润会降低。”
    “该做的事情都必须做,成本虽然是项目经理的重要考核指标,但质量同样重要。这样,以后项目经理的考核,你也要从质量方面给项目打分。”
    “这么安排很好,但是项目在测试上投入就要加大了。我们目前的资源已经很紧张了,而且两个毕业生,李工一个人忙不过来。我想申请社招一个测试工程师,分担下他的压力。”
    “没问题,你和hr那边对接下。我们部门做项目也一段时间了,也要好好重视质量问题了。”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运维组。大家都是什么时候想起来要做测试或运维工作了,才临时找我们。制度调整了,会议强调了很多次,但是不少人还是我行我素。搞得组员和他们发生了不少争执。大家有时很郁闷,觉得工作没计划,被人随时安排,事后还总是被打小报告。
    那时我就纳闷,为什么之前我那些公司的项目计划就可以大差不差地执行下去,而我现在的公司就不行呢?后来我全程参与了一些大项目,才发现,做政府项目真的很难按项目计划执行下去。
    首先很多项目连甲方政府单位都不知道要做成什么样子,往往都是响应国家某个号召也做的先行或示范类项目,项目立项描述往往就很虚很空泛。这种项目背后一般都对应着某方面的成果,是要拿来做政绩,写论文,升职的。这种项目做起来非常艰难,总要求我们想各种可以上的了台面的亮点。
    其次这类项目立项一般都是大领导们的指示或某些国家级课题,没有人知道要做成什么样子。但是原型确认,需求沟通和开发阶段汇报时又基本上不是他们(大领导们太忙了),又或者以前领导们刚开始没啥想法,不断地汇报后,想法频频,而且换个领导汇报,就出现不同的或是更多的想法,经常需要继续投入。有时甚至推翻了之前的设计,让我们非常苦恼。
    s总刚来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当时很强硬地要求大家不要轻易答应甲方的变更和新增需求。然而没多久就被几个项目打脸了,甲方看到我们不肯答应他们的新要求,纷纷找到总经理甚至董事长。我们的客户都是交通相关的政府部门,项目也不是孤立的。往往是一个项目接着一个,甚至是一个大项目集。我们如果在每个项目上这样和甲方叫板,甲方第二年就不会给我们新的项目,又或者因为对信息化项目上的不满,而影响其他部门甚至整个公司无法完成现有项目和拿到新项目。后来s总也无可奈何,只要偃旗息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各部门领导或项目经理去了。
    最后就是因为是发起项目的背景复杂,导致没人敢拍板验收结束,经常要动用靠谱的关系去推动。因此别看我们的项目金额都超千万,其实除去项目的各种“人情”费用,和项目一直变更,经常拖延造成的成本,很难有盈利。如果真按照正规的项目开发模式来做这类项目,基本上都是死路一条。我公司其他部门和我一些朋友同事也做类似政府业务的公司,就是这么干,结果都是亏损的,甚至倒闭。
    我以前对院长总是迟迟不投入,到后面被甲方催着才投入很是纳闷。院长也不说原因,神神秘秘的。直到我自己真的参与几个项目,才发现里面猫腻真多,这还只是我看到的。看明白之后,我面对现实,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一律严格对待了,而是多了解项目背景,按照项目情况给项目分分类,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对待,勉勉强强地度过了那大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