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校招
作者:八月的狮子座   IT女经理的职场回忆录最新章节     
    “鹰总,s总说桂林那边有个二本大学的学生素质还可以,华为也在那边校招的。hr已经过去了解情况了,我打算派你后天去那边看看。你最近方便出差吗?”突然接到院长的电话,感觉挺着急的,否则不用打电话。
    我想了想,应该没什么事情,回复道:“应该没问题。但是过去招哪些职位呢?”
    “前后端,测试,运维工程师都可以。你可以准备个简单的职位要求,筛选简历后在当地做初面。回来把通过的候选人简历给各组的组长,让他们电话面试。”
    “明白了。不过我们这次打算招多少人?”
    “s总上周和我们盘点了转型后新架构的资源情况,他觉得开发人员至少要翻倍。”他顿了顿,好像在思考。“不过后面还有其他地方要去,这次先定个10个人吧,先试试看,也不知道那个学校学生素质有没有s总说的那样。”
    “但是之前不是说增加人员的话,我们部门业绩有压力吗?”我又提出这个我认为困扰部门发展最大的问题。
    “s总说靠我们目前的人,无法支撑产品开发,也无法完成公司划分的部门业绩指标。先招人尽快开始产品开发和项目交付吧。人均产能的问题他会和高层争取的。”
    好吧,你们知道就行。我没有继续追问了。
    “hr的李工现在在桂林安排校招的事情,他们那边和学校沟通好,会找你,通知你过去的。”
    果然,下午快下班的时候,李工发消息给我:“鹰总,我们这边都安排好了。按计划后天上午在研究生院这边你做初面,下午去本科那边。你明天看什么是否方便,过来就可以了。”
    “就我们部门吗?”我想着同事i他们部门应该也要派人过去校招吧,可以约个伴呀。
    “对,这边只招it人员,其他部门没有对口的专业。”
    聊完,我赶紧发消息问同事i:“你们怎么不去桂林那边做校招呀?”
    “桂林?什么学校?”
    我说了学校的名字。
    “这什么学校?没听说过。”
    “那你们去哪里招聘?”
    “广州中大、华南理工、暨大;深圳的哈工大、深大;还打算去武汉、南京和上海吧。”他一溜烟说了一堆好大学。
    “我们部门去了没?”
    “去了呀,你们院长和副院长都去了,还宣讲了呢。”
    好吧,我有些难过。
    “不过他们过去主要是招交通相关专业的人,不是it的。”他也怕我多想。
    听上去舒服点了。“奇怪,那这次你们为什么不去桂林招聘呢?”
    “我们这边要求高,一般人我们主任看不上。我们不做交付,都是交通前沿技术和研究,主要招研究生和博士。”
    确实,我们部门只有一个博士,而他们部门有四五个博士。我们部门研究生学历的开发人员挺少的,但是他们部门大部分都是研究生毕业。
    “好吧,看来我只能一个人过去了。本来还想约个伴。”
    “呵呵,你可以明天早点过去,到处逛逛呗。”
    结果当天很晚的时候,李工告诉我,他们部门的主管和一个实习生也会和我一起过去。人事主管负责公司宣讲和考察。他们订了第二天下午两三点的票,到酒店的时候天黑黑的。但是更可笑地是,那位实习生在网上随便订的酒店,到了后发现就是个学校对面城中村的民宿。人事主管暴跳如雷,一顿批评,实习生赶紧退订并重新订回市区里的酒店。
    吃完饭,回到房间,赶紧筛选李工收来的简历。公司宣传做的不错,打着前国企和将要上市的企业名头,加上又在深圳,毕业生工资待遇还不错,还有宿舍和包餐,在这个学校还是吸引了不少学生投简历。
    自从在十几年前在上上家公司大规模校招后,我挺长时间没有这么大规模收过毕业生简历了。但是毕竟所在城市不发达,又是二本学校,收到来的简历大部分都很类似,堆出来的实习项目,和各种没听说过的奖项。挑出不到十份还算出彩的简历后,其他简历都没有太大的区别。
    “从这么多简历上看,学校确实还是差了点。”我吐槽道。
    “毕业生的简历都差不多,期望不要太高了。”人事主管的怒气还在。
    “可是s总之前说这个学校很不错的,华为在这边招了不少人。”我解释道。
    “华为听说半个月前在这边已经招了百来人。说明学生素质还是可以的。也有可能好的都已经被华为挑走了。”
    “这样呀,那我在筛选些稍微好点的出来,明天面试看看吧。”从s总来了后,提到华为都是香的。真奇怪了,s总又不是从华为出来的,为什么那么推崇华为?
    熬到快十二点,终于挑出了几十份简历。根据时间安排,大概十分钟一个人。大家都熬不住了,第二天还要面试,赶紧结束匆匆洗漱休息。
    第二天,紧锣密鼓地按照计划面试。那些我第一眼挑出来的学生有一半没来,打电话询问基本上都是说早已有了offer,只是投简历看看的。听了公司的宣讲后,就没兴趣了。也有些昨天没投简历的,听了宣讲后又投简历,直接排队想试试的。
    临时增加的校招,时间紧,没有安排笔试。我直接在面试简单介绍后就口头问一些技术相关的问题,然后聊聊我对他们的兴趣点,十分钟很快就结束了。大部分学生都中规中矩,有些还有些技术,沟通和性格还行的直接放入了候选池,打算带回去给组长再筛选。个别技术还不错的学生当即告诉他们很快会有下轮面试。
    就这样,那一天非常紧张,终于赶上最后一班回深圳的高铁。路上我问了人事主管和李工他们一直有疑惑的问题:“现在我们公司缺人,但是为什么不考虑社招而是校招?”
    他们笑了笑,人事主管糊弄地回答我:“校招便宜呀!”
    看着他们神神秘秘又不愿意直说原因的样子,我没有继续追问。但是我心里想:应届本科生年薪14万,研究生18万,还包宿舍和伙食,很不错了。而且招来还要培训,不能直接干活,算下来成本并不比社招个两年工作经验的人好多少。
    回到深圳的第二天,我就去问参加过很多次校招的同事i。他告诉我:“我们公司虽然现在不是国企了,但是母公司是国企。央国企每年都有招毕业生的指标,国家相应地也会有些补贴和政策扶持。而且校招毕业生单纯、可塑性强、好管理,有一定的时间约束。”
    “原来是这样,听说公司宿舍也是政府的。食堂听说也有补贴。那确实是,不用白不用,还有好名声,承担了社会责任。”
    “是呀,而且他们到处去招人,这个影响也是很深远的。公司一直不是说要做行业的领头羊吗?这么多学校走一走,名声就打开了。我们高层大部分也是那几个顶尖的学校出来的。”
    “这个我听说了,他们都喜欢去自己母校宣讲,招自己母校的学生。”听说过一些按学校“拉帮结派”的小八卦。
    “是呀,台下自己当年的领导和老师,那多有面子呀。”
    “可是校招生要培养很久的,我们部门高级的工程师本来就不多,还要带人的话,我担心他们闹意见。”
    “到时候再说吧,那些领导自有安排的。我们也没办法左右。”
    回来后,组长对那些简历并不是很满意,勉强挑出了一些让人事进一步跟进。结果看上的不少都选择了其他offer,最终顺利签约才六人,离领导下发的指标还很远。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跟着hr到处招聘,甚至还收到不少通过网上投递的留学生简历。公司一律来者不拒,可是面试者只是广撒鱼的做法,面试后选择我们的寥寥无几。但是我在面试有些世界顶尖大学的留学生时,真心被他们的能力所折服,感叹不已。
    不过在一个多月后我们终于还是成功完成了预期的指标。几个月后,他们开始放暑假就入职公司开始实习了。
    那时公司在扩张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校招,各部门加起来的校招生有百来人。公司人事也难得的重视起来,特别出台了一些针对性的制度和活动来培养他们,和激励带他们的导师。
    尤其是军训后,启动训练营的时候,请到总经理为学生和导师打气(洗脑)。总经理分享了他当年的一些事情,特别是他说当年他因为改革没有分到政府的房子,愤而积极工作,不断买房,最后拥有近十套房子的经历,让那些学生们热血澎湃。我们也不由心里为他竖指头。
    然而愿望总是美好的,没过多久,我们几个it部门的领导们面对着学生带来的经营压力叫苦连天;导师不堪重负,嚷嚷着不当导师了;学生们也怨声载道,吐槽公司没有兑现培养的承诺。这些负面的事情导致后面几年公司不断在缩小了校招的规模。
    而且一年后,流失了不少学生,更别说公司还主动裁掉人家的,搞得丢了“应届生”的身份,让那些应届生非常愤懑,让我们也很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