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会试(二)
作者:张远子墨   霸道君王深宫囚爱最新章节     
    本次春闱的主考官乃是王翰林与顾右相二人。
    这王翰林名唤王思贤,此人可不简单,他不仅才华横溢、学富五车,更是在上一届春闱之中力压群雄,一举夺魁,成为了令人艳羡不已的状元郎!
    而更为有趣的是,这位王思贤竟然还是那顾右相的得意门生呢!如此一来,师徒二人共同担任此次春闱的主考官,着实给这场考试增添了不少看点。想必众多士子们皆会在暗地里摩拳擦掌,期望能借着这一层关系,得到王思贤或者顾右相的青睐吧?毕竟,在这科场之上,有时候除了自身的实力之外,运气和人脉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啊!
    这一次主持会试的机会,可以说是顾右相煞费苦心、竭尽全力才争取到的。要知道,主持会试可是一次绝佳的机遇,不仅能够广结善缘,更能积攒丰厚的人脉资源。
    毕竟,但凡能在这次考试中金榜题名的进士们,都可以算作他们的门徒弟子。而经过这一场考试,师生关系便得以确立。若日后这些学生胆敢冒犯师长,那必然会遭受天下人的唾弃和鄙夷。
    正因为如此,主持会试的这个契机实在太过关键,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顾右相是太上皇夜皓在位期间的得力重臣,备受器重和信赖。然而时光荏苒,如今在位的皇帝已经换成了夜凌宸。夜凌宸即位后,心中有着自己的盘算。他渴望培养一批属于自己的忠诚臣子,但又深知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引起朝局动荡或触怒那些曾经辅佐太上皇的老臣们。
    聪明如顾右相,自然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变化。他明白,当今圣上恐怕正在物色并培养自己信得过的臣子,以逐步构建起新的权力核心。面对这样的局势,顾右相决定采取主动行动。毕竟,作为官场老手,他深知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适应变化,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
    经过深思熟虑,顾右相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策略——极力向圣上推荐自己的得意门生。这些学生都是他精心栽培多年的人才,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对他忠心耿耿。如果能将他们引入仕途,并得到圣上的重用,那么既可以显示出自己对圣上的忠诚与支持,同时也能巩固自身在朝中的势力根基。此外,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让自己的学生们成为圣上身边的亲近之人,从而更好地了解圣上的心思和意图,为未来的政治生涯铺平道路。
    于是,顾右相开始频繁地在各种场合向夜凌宸夸赞自己的学生们。他详细介绍每个学生的才华、品德以及过往的功绩,强调他们具备成为优秀官员的潜质。同时,他还巧妙地暗示,如果圣上能够给予这些年轻人机会,他们定会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如此一来,既满足了圣上培养新人的需求,又不会让老臣们感到被冷落或忽视。
    夜凌宸对于顾右相的提议并非没有疑虑,但考虑到对方的地位和声望,他还是决定先观察一下这些被推荐的年轻人。或许,其中真有可造之材呢?抱着这样的想法,夜凌宸开始留意起顾右相的学生们,准备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历练的机会,看看他们是否真如顾右相所言那般出色。一场君臣之间的微妙较量就此展开。
    于是乎,顾右相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主动向圣上争取此次主持春闱的机会。他深知这是一个极为重要且充满挑战的任务,但同时也是一次能够展现自己才华和能力的绝佳机会。如果能够成功地主持春闱,不仅可以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还能提升自己在朝野中的声望和地位。因此,顾右相下定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这个难得的机会。
    考官派人发下试卷之后,并没有立刻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而是在各个号舍之间走来走去,似乎在观察着什么。唐砚初拿到试卷后,便开始认真答题,但当他抬起头时,却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顾右相!
    唐砚初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惊讶之情。他知道顾右相乃是其父的好友,两人曾一同参加过科举考试。此次来到京城应考,父亲还特意嘱咐他要将一封信托付给顾右相,并再三强调一定要亲自前去拜访一下这位长辈。然而,由于考试期间事务繁忙,唐砚初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机会将信件送出。他原本计划等考试结束后再去拜访顾右相,没想到竟在此处不期而遇。
    看着顾右相那张慈祥而又威严的面孔,唐砚初心中充满了敬意。他想起了父亲对顾右相的高度评价,也明白这位前辈在朝堂之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此刻,他暗自下定决心,待到考试结束,定要尽快将那封信送到顾右相手中,以表达父亲对他的问候与感激之情。同时,他也希望能够从顾右相那里得到一些宝贵的指点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应对接下来的挑战。
    顾右相端着仪态,目不斜视地从唐砚初这一排号舍走过。他那副高高在上、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然而,谁也不知道他内心深处是否真正在意过这个场景。
    也许,他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唐砚初的存在。毕竟,他身为堂堂右相,每天要处理的事务繁多,脑海里充斥着各种重要的事情和人物。唐砚初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又怎能引起他的关注呢?
    不过,即使顾右相真的看到了唐砚初,恐怕他也不会认得出来。唐砚初的父亲在江南为官,已经很久没有进京了。每次进京述职,也从未携带家眷同行。因此,顾右相与这位老友的儿子素未谋面。
    命运就是如此奇妙,两个本应有所交集的人,却因种种原因擦肩而过。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们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相识,但此刻,他们只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各自奔忙着自己的前程。
    然而,这对唐砚初而言,并无足轻重。因为他对自己的才华和学识充满信心,深信在春闱中定能脱颖而出。此时此刻,他只需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答卷之中,将自己的所学所思展现得淋漓尽致。
    至于顾右相是否认识他,那只是微不足道的细节,无需过多关注。唐砚初深知,真正能够决定他命运的,是他笔下的文字和思维的深度。因此,他心无旁骛,聚精会神地思考着每一道题目,力求给出最完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