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彼岸花落
作者:老姜头   宋代魂变:齐凌之抉择最新章节     
    月光皎洁,星辰黯淡,乌鹊向南飞逝。长安古都之内,唐代皇宫遗址遍布残垣断壁,碎石杂草丛生,宛如一座沉寂的幽冥鬼域。
    曲江池畔,却是一片灯火通明,游船穿梭往来,犹如繁星点点。其中规模最大、最为热闹的一艘游船当属莲花楼的“人间天上”,这样的盛况,至少过去十年未曾改变。
    然而,如今在画舫之上最受欢迎的表演节目不再是先前一度引人追捧的《临江仙》,而是凌莲大师凭借新创作的《芙蓉出水》舞,成功夺回莲花楼乃至整个曲江池的第一才女宝座。每当舞毕,她总能获得无数丝帛之礼。
    此事并未引起任何人惊异,更无人因此感到惋惜。即便是再次退居莲花楼第二,且排名持续下滑至第三位的紫菱大师,亦是坦然接受此事实。
    花开无百日红,何况只是一首曲词。那首曾脍炙人口的《临江仙》,即便再美妙,听众听多了,终归难再找回初次聆听时的惊艳之感。
    更何况,紫菱大师相比年轻的凌莲,年长了好几个春秋,容貌魅力也远远不及后者迷人。
    “那齐巡检真是太狠心了,你这般曲意逢迎,他居然连再为你谱写一首曲词都拒绝!”紫菱的好友白藕闻听此事,愤愤不平地说道。两位年龄相近的大师曾一同在曲江池风光无限,随后又共同经历了新人崛起、地位下滑的无奈。昔日的些许矛盾早已烟消云散,留下的唯有相互理解与同情。
    “现在再说这些又有何用?他自己已是自顾不暇,哪里还会记得我?”许紫菱随手取下发间的步摇,任凭一头秀发如同瀑布般倾泻而下,竭力保持一副从容淡定的模样。然而,她的眉宇之间,那一抹挥之不去的忧虑仍清晰可见。
    曲江池历来便是永兴军路区域内信息交流最为活跃之处。关于“齐巡检大闹定安县,毅然辞官离去”的事迹早已流传得沸沸扬扬。身为这个时代“一线半”的知名艺人,许紫菱自然也从那些时常流连于酒肆的宾客口中,将事情的始末了解得七七八八……
    她内心深处感到震撼,对于那位齐巡检,又增添了几分难以言表的情感纠葛。有关“齐凌勾结刘司仓盗售灵谷,事后抹杀证据并纵火焚烧灵库”的传闻,许紫菱坚决不予置信。
    这并非出于齐凌在她心中的良好形象,而是因为这个流言太过荒谬。一位莅临定安县不到半年,又是从汴梁远道而来的巡检,竟能与品级高于他且平日无丝毫关联的司仓迅速达成勾结,秘密地将整个灵库掏空,这种事,只怕唯有痴人说梦者才会信以为真!
    稍微有些理智之人皆知,这是有人蓄意往齐巡检身上泼脏水。然而,关于“齐巡检深夜闯入定安县,劫持周主簿,施以酷刑迫使招认,并缮写百余份供状,每一份均捺下周主簿的指印,再以仙鹤传书的方式,散布至邠、定、坊、耀四州”的传闻,许紫菱则是全然深信不疑。
    这方能匹配得起能挥毫写下“滚滚长江东逝水”这般气势磅礴诗句的人物风格,一旦出手,必然是雷霆万钧,且不拘泥于凡尘俗规,令任何欲加害于他的阴谋诡计瞬间化为泡影。
    至于流传的“齐巡检因李真人附体,诛杀了祸患乡间多年的邪匪白连城,并顺带夺走了窦里正的爱女”的说法,许紫菱听闻后,只是淡然一笑,轻轻摇头。
    心头不禁泛起一丝苦涩感慨!哪个修士青春年少时未经历过风花雪月之事?仅凭齐公子那一晚半醉之间向她吐露的几句调侃之语,便足见他并非守身如玉的圣贤之人。
    只是她已芳华渐逝,难以吸引少年的目光;而恰似出水芙蓉般的少女,才是英俊修士倾心的对象啊!
    “怎会是他自顾不暇呢?若是真的自顾不暇,他又岂敢带着人家的女儿逍遥天涯?”同样的消息传入白藕耳中,却激起了她为自家姐妹打抱不平的情绪。
    许紫菱听后,仍旧笑着摇头:“传言终究不可尽信。何况,那窦家在定安之地,必定也是势力庞大,能与周家抗衡的豪族。无论明里暗里,都能给予齐凌有力的支持。”
    说罢,心中难免又涌起一阵惆怅。窦家或许能助力齐凌,但这只是她的猜想。而她自己虽有心帮助齐凌,却力有未逮,已是现实。另外,定安窦家虽然无法与汴梁齐家比肩,但从门户之见来看,窦家之女却足以成为巡检夫人。而她即便赎身重获自由,仿效红拂女私奔,也不过只能屈居妾室的地位。
    想要求得更多的眷顾,哪怕齐凌愿意,也会受到世间礼法的无情制约!“但愿真相如此吧,不然,他可真是辜负了你这一片深情。”同样有着相似命运的白藕,感受到许紫菱此刻内心的卑微,轻声叹息,从背后抱住好友的肩膀。
    她们二人正值妙龄,面貌出众,在二十一世纪堪称风华绝代。然而,在这个世界里,她们却担忧岁月匆匆,将来恐沦为商贾之妾……
    在修真世界中,何处存在所谓相思之情?不过是我自身执着不舍,始终追求着他那一纸灵韵绝伦的诗词罢了!许紫菱微微倚后,苦笑摇头,心中暗自思量:也许我确实给他施加了太多压力。那首《临江仙》,早已成为凡尘中难觅的仙韵之作,整个长陵城内的修道才俊欲与其和诗,竟无一人能与此佳作相匹敌。而他也曾提及,《临江仙》或许并非出于他本人之手。
    “我当时不过是随口一提,但倘若这首词并非出自他的笔下,这世上又能有几人,拥有这般惊世才华,却甘愿默默为他人代笔呢?”白藕伸出玉指,轻柔地帮紫菱按摩眉心。
    这一见解似乎与许紫菱的想法不谋而合,然而紫菱却又轻轻摇头:“那句‘长河与沙渚’描绘得颇为突兀,‘白发渔樵’虽意境深远,却显然与其实际年纪不符。我总觉得,唯有历经四十年华,看透人间百态的修炼者,才能有此深刻感悟。”
    话音刚落,她却又话题一转:“不过,那晚他在月光下击鼓吟唱的模样,回想起来,的确像是历经无数磨砺后返璞归真的表现。这也使得我不禁揣测,那曲词真迹,或许真是他亲笔所撰。”
    “你和他的书信往来频繁,何不尝试询问一下,他年纪轻轻,为何内心却饱经风霜?”白藕听得忍不住低声提醒:“总该让他知晓,你在关心他,希望为他分忧解愁,而非每次只是谈论诗词之道。”
    “仅一面之缘,我又怎敢深入探究其心?”许紫菱再度摇头,低声道:“况且后来的书信皆由余真人指导撰写,我能自主之处实在有限。”
    “这余真人管束得未免太过严厉!”白藕不由得蹙紧黛眉,低声抱怨。紧接着,她打了个寒颤,迅速环顾四周确保无人偷听,这才悄声警告:“好妹妹,若是将来有幸遇见心仪之人,千万不能再受余真人摆布。”
    许紫菱尚未及辩驳,白藕又迅疾四下张望,低声提醒:“我疑心她另有所图。而且,她虽法力高强,自诩视男子如无物。但她已逾四旬,至今仍未寻得道侣,又有何资格教导我们情爱之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