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筹办村学
作者:飞鸟和鱼不同路   穿越七零,拯救炮灰大佬最新章节     
    顾钰看着一脸震惊的大队干部们,轻叹一声,开口道,“这事儿,我也是考虑了很久。
    你们也知道,我前途渺茫,回城已是奢望,但谁让我们家……”
    他含糊地低语了句,“好在党国给了改正的机会。”
    继而仰面深吸了口气,眼圈一下红了起来,那模样,看得赵刚几个都有些揪心。
    其实,这么些年来,他们也接收了不少下放改造的……分子,但真正罪该万死的人,又有多少呢?
    顾钰被送下来的时候,那文件上列数的罪状,又有多少是真的?但他们不能说,也不敢说,更何况,这事也轮不到他们管,当然,也管不着。
    他们看着顾钰,似有千言万语要说,可最后,也只能化为一句,“孩子,总会有希望的。”
    “嗯!”
    顾钰淡淡一笑,伸手抹了抹眼角,犹然一副倔强坚强的模样,“下乡这几年,我眼见着大队的孩子,三天两头就被停课。
    还有些因为家里各种原因,都十几岁了,还大字不识一个,说实话,我看着挺难受的。
    孩子没文化,以后长大了,工厂招工都轮不到他们,只能没日没夜地跟着父母下地劳作,一辈子在这一亩三分地里求存。
    当然,我不是说农民不好,相反,农民群众是光荣的,伟大的,是国家的中坚力量,生产创造者,国家社会稳定,更是离不开农民群众。
    但,咱关起门来说些体己话,各位真的都觉得,当个大字不识的农民,就真的好吗?”
    他看了眼沉默不语的众人,继续道,“咱不扯远,就说近十年,表面上看,有文化的人都被下放,地位都不高了。
    但真遇上工厂招工,部队招兵,那认字儿的是不是比村里的孩子机会大?还有那当官儿的,是不是都得认字儿?
    说到这个,书记您最有发言权,您能力不差,可吃亏在文化不行,说难听点,当到大队书记顶天了。
    但赵前程呢?如果赵家没有出事,就凭他的高中文凭,雷书记那个位置早晚是他的。
    要是赵满江再帮着运作一下,人家去镇上当个小领导也不是不可能。
    而这些,都是有文凭打底的,可你们不行,村里的孩子也不行!”
    顾钰难受摇头,眸中的不甘与心疼互相交织着,看得赵刚几人心底发热。
    “那,那……”
    “所以村学必须办。”
    顾钰扬声开口,随之继续道,“不管你们怎么想我,反正,我是不想再看到这一个个好苗子,都在黑土地里蹉跎一生,碌碌无为了。”
    “说的好。”
    赵刚激动出声,“咱已经苦了一辈子,不能再让孩子继续和土疙瘩打交道。”
    他抬手猛拍桌面,咧嘴笑了起来,“办,村学必须办。”
    “你们倒是说的好听。”
    程黔民泼冷水道,“老师呢?去哪儿找?连镇上都缺老师,咱们又有啥本事去招老师?”
    “这不是有现成的吗?”
    顾钰笑着接话,“知青点里面,包括我和嘉楠,都是高中文凭,再有……”
    他语气微顿,伸手指了指村身后,“各位是不是忘了,牛棚里还住着一位留过学的经济学专家,和一位京大的教授,这样的人才,你们放着不用,不是在暴殄天物吗?”
    “留过学的经济学专家!大学教授!!”
    赵红军几人惊得猛站起来,眼睛瞪得老大,虽然,那个专家啥的他们不懂,但留过学总该明白,那都是特牛的人,才能出国啊!?
    还有京大教授,京大啥地方?现在不说,就以前,能考进去的人,那基本都是全国各地的顶尖人才,更何况还是里面的教授,不得了啊不得了!他们捡到宝了!
    赵刚同样激动,但比之几人,想得要多一些,林燕青那些人,可都是下放的走资派,臭老九,若是让他们教书授课,会不会不妥?他这么想,也就这么问了。
    顾钰闻言,顿时心生不满,当即讽刺了一句,“书记,您这思想觉悟跟不上啊!”
    赵刚脸色一下变了,顾钰却装作没看见,继续自说自话,“国家下放咱这些人到各地,不光是为了消除阶级差距。
    很大程度上,也是希望我们能在思想觉醒后,利用自身能力,支援国家建设。
    如果,各个接收地不愿提供机会让我们这些犯错分子,利用自身所长,为群众创造价值。
    请问,又何来改造一说?就天天把他们关在牛棚里喂猪挑粪,就是改造?”
    话音落下,在场众人全都沉默了,片刻后,赵红军出了声,“是啊书记,咱之前那是不知道他们的本事,现在知道了,又遇上了合适的机会,自然要物尽其用啊!?”
    “说的是。”
    赵刚点头赞同,随即看着顾钰,有些不好意思地张了张嘴,“那你……”
    “行了书记。”
    顾钰笑了起来,继而伸手从兜里掏出300块钱,直接放在桌上,“这是我攒的全部家当。
    您拿着,尽早选块儿地,等农忙结束了,咱就一起上阵,为孩子们修一所属于朝阳大队的学校。
    至于老师人选,我可以先去帮你们游说一番,但,人家既然来给你们教书,培养人才了,可不能再那么对人家。”
    “我懂,咱也不是那心黑的人。”
    赵刚抬眼瞅着对方,说那么半天,他也琢磨出了些东西来,这孩子,其实是想帮那几个老头吧。
    但,不管如何,那几位也没犯啥十恶不赦的大罪,加上,人家现在都要为大队教书育人了,他还去计较那些干啥?
    想想便说,“以后,知青除开农忙和大队赶货的时候,其余时间只要上课都算满工分,那几位也一样,另外,逢年过节,一人另给两斤玉米面并二两豆油。”
    “那我就先替他们说声谢谢了。”
    顾钰满意起身,“我现在就去和他们说,你们也尽快把办学的事情申报上去。”
    说完,他就转身离去,几个干部也没耽搁,当即兵分两路,赵权,程黔民他们,直接去外面和群众说了顾钰拿出所有积蓄,为大队筹建村学的事。
    而赵刚和赵红军,则是出门去了公社找雷震生,对方一听二人来意,顿时惊得眼皮一跳,觉得这朝阳大队,就跟血脉觉醒似的,隔几天就要弄个大动静出来。
    不过,开办村学是件好事,他打心眼儿里支持,便带着两人去了镇上找李忠。
    对方一听他们此行目的,同样激动得不行,连问这是谁的主意,赵刚和赵红军都是正直善良的基层干部,也没想过将功劳揽在自己身上。
    便直接告诉李忠,这是下放知青顾钰提出来的建议,并且,对方还把这些年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全部捐了出来,说要给孩子们建个好学校。
    同时,他还主动游说大队知青和那些被下放的老人,一起为孩子们授课教学,其目的是想要利用自身所学,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基层人才。
    “原来如此。”
    李忠心中无比欣慰,顾钰这人,他上任时就听说了,对方之前因着某些原因,日子过得无比艰难。
    后来因为京市那边有人插手,他才渐渐过上平静日子,按理说,是个人遭受到这些不平事儿,心中都会有怨。
    可他不仅没有记恨往日苛待他的乡亲,反而还想着为大队出钱出力,这思想觉悟,真不是一般的高。
    李忠心中感叹,这朝阳大队,是要彻底起来了!
    “呵!”
    他轻笑一声,抬眼看着面前的几个基层干部,当场拍板,“这事儿我应了,相关手续我会亲自给你们办下去。那学校,希望你们尽快建成,别辜负人家一片心意,到时候,我可是要去考察的。”
    “行!没问题!”
    众干部激动应声,“谢谢李部长支持。”
    李忠摆手,“回去吧!过几天普法课的时候,我把相关手续给带去,你们就别来回折腾了。”
    “那就再好不过了。”
    赵刚再次感激道谢,随即向其道别,便和其他人一起离开政府大楼,打道回府。
    而大队这边,顾钰也找到几位知青,把办学授课的事告诉了他们,王洪波当场傻眼儿了,敢情这人昨天说的是这么个意思?
    至于其他人,也和他没差,都傻愣愣地问顾钰,“你真的捐了三百块钱办学校?”
    “真的真的!”
    顾钰笑着问他们,“那你们想不想当老师?”
    “想!当然想了!”
    众人异口同声,顾钰满意点头,“那好,都等着吧!我去给你们找未来校长去了。”
    说完,他伸手拍拍王洪波的肩膀,便离开知青点,直接去了牛棚,将办学的事又说了一遍。
    李明达当场就笑出了声,“行行,我这个经济学家,去教孩子加减乘除也挺有意思的。”
    谢怀安也跟着点头附和,不过言语倒是多了几分认真,“只要孩子愿意学,我就愿意教,你看着安排吧!”
    “那我能不能去教体育?”
    刘正军委屈巴巴道,“我虽然大字儿不认几个,但打仗厉害,我教他们打军体拳拼刺刀行不?”
    “大哥,你七十了,凑啥热闹?”
    林燕青无语地白他一眼,刘正军瞬间噎住,继而垂下脑袋,不再说话,顾钰知道他又在装可怜,但没办法,他就吃这套,便笑着说,“咱是不可能让您去打拳的,万一闪到腰了怎么办?
    不过,您偶尔去给孩子们讲一讲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还是可以的。”
    “你说的!?”
    刘正军抬头看着他,两眼放光道,“不许反悔。”
    “不反悔。”
    顾钰失笑摇头,随即起身道别,“那爷爷你们忙,我也要去上工了。”
    “去吧!孩子。”
    林燕青满脸慈爱地冲他摆手,“让你和嘉楠费心了。”
    顾钰笑了笑,转身走了,他和嘉楠,还有几位爷爷,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管做什么事,已经不需要过多解释,彼此能明白对方所想就好。
    他这边进展顺利,沈嘉楠在镇上,也成功从食品包装厂拿到了定制的货物。
    少年当着工作人员验了货,发现这家厂子做的东西都不错,便又另定了一批特制的酒瓶和礼品盒。
    “盒子要结实一些,里面必须放得下一瓶酒,8块点心,两个柿饼……酒瓶的尺寸就按照我刚刚定的算。
    放的位置,必须要做成酒瓶样的凹槽,点心也是,尺寸大概是……”
    工厂职员一边认真聆听沈嘉楠说的要求,一边用纸笔快速记录下来,随即又向他复述一遍,在确定无误后,才让他先交付定金。
    沈嘉楠爽快答应,当场从兜里掏出50块钱,就给对方递了过去,“这些多久能做好?”
    “您这次的要求比较高,可能要半个月。”
    工厂职员有些心虚地看着沈嘉楠,生怕他一个不高兴,就把订单给取消了,却没想到,对方没有不满,只说了一句,“行,我知道了。”
    就拿着订货单出门,赶着驴车,拉上之前的货走了,工厂职员松了口气,随即笑着跑进厂房,大声嚷嚷起来。
    “快快!又来活儿了,朝阳大队的订单,赶紧加急。”
    “这朝阳大队是怎么了?动静那么大?三天两头就做东西?”
    生产组长江华走过来,笑着接过她手里的订货单,视线不经意扫到单子上的订货量,顿时惊得瞪大了眼睛。
    嚯!居然要特制的3000个酒瓶(一斤装)和600高档礼盒?
    “这,这么多?小李,你没写错吧?”
    “怎么可能,我都反复确认了。”
    职员小李不满地瞥他一眼,随即严肃开口,“江组长,这单子你得亲自把关,可不能出错,咱好不容易来那么个大客户。”
    “那还用你说。”
    江华笑着拍了拍胸脯,“放心吧!我一定把这个订单完成的漂漂亮亮的。”
    说完,他便转身招呼工人,让大家抓紧时间制作样品,争取明天一早,就开始投入生产,小李看着大家干劲十足的样子,脸上笑开了花。
    ————
    x京日报,东市编辑部,主编苏月单手撑着额角,头疼地翻阅着面前的稿子,“这写的都是什么狗屎?能不能有点儿新意?”
    一旁帮着审稿的两个编辑互相对视一眼,连忙低下头,尽量减少存在感,免得被殃及池鱼。
    哪知苏月没得到回应,更生气了,当即吼了起来,“陈红,你约的这都什么稿?捡到一分钱有什么好写的?
    简直狗屁不通,拾金不昧的事都能扯到英勇就义去,这人真的读过书吗?”
    叫陈红的短发编辑红着眼不敢说话,她哪知道一个小学老师会是这个水平?
    旁的小编辑林甜,见她被骂了,担心自己也逃不掉,连忙从一堆新的信件里,胡乱抽出几封快速打开。
    企图在最短时间内,找出合适的稿子交给对方,哪知她越慌越乱,一不小心,就把刚刚撕开的一封信件里的照片给甩了出来。
    两张照片在半空打了个旋,一下掉在苏月面前,小编辑被吓得脸都白了,连忙开口道歉,却被对方抬手阻止。
    苏月看着照片上的白天诚,突然来了兴趣,“把稿子给我看看。”
    “哦好。”
    林甜连忙将信件递过去,苏月伸手接过,将里面的稿拿出来,才打开一看,瞬间眼睛一亮。
    这篇稿子,不同于往日那些无病呻吟的文章,结构清晰,观点独到,就连严肃的普法课,都能写得趣味横生,后面更是不忘歌颂一番国家的伟大政策,和相关领导的工作支持。
    但其言语,却不似其他人的那样虚伪浮夸,让人看了,就会觉得,他对各个领导都是发自内心的崇敬。
    视线扫到末尾,见落款是星河镇红旗公社朝阳大队———沈嘉楠。
    苏月顿时弯起眉眼,原来是母亲的救命恩人,难怪嫂子的父亲会在照片上,感情是去给他撑场子的。
    “将后日的头版撤了,换成这篇。”
    “是。”
    林甜笑着伸手接过稿子,“主编,那,那个照片要怎么办?”
    “傻丫头,当然是送去一起下印。”
    苏月笑着起身,“那么好的素材送到面前了,不用是傻子。
    另外,你去给小周说一声,后日报纸发出去后,让他先去星河镇的公安局和政府走一趟,尽量弄点儿独家回来。”
    “知道了主编。”
    林甜正色点头,转身就要离开,不想苏月又叫住了她,就见对方从自己的抽屉里拿出两个头饰递到她二人面前,“你和陈红一人一个。”
    “谢谢主编。”
    陈红破涕而笑,与之同时道谢,她们苏主编,平时对大家都没话说,就是工作起来六亲不认,容易发火。
    ————
    沈嘉楠回到大队,就听到村民说,顾钰给村里捐了300块钱,打算用来办学校,他心里只惊了一下,就反应过来,对方想干什么。
    便在下货之时,又当着村里的乡亲,将他从头到脚夸了一遍,直到得到大家的热烈响应后,才满意停下,去与赵刚确认制作山楂糕的时间。
    在其得知,对方为了顺利开展第二堂普法课和农忙的事,已经通知大家,延后两天上山摘山楂,便向大家建议,明日先把之前摘的先做成糕点,山上那些,干脆等农忙彻底结束再说,免得来回折腾人。
    “行,就按你说的办。”
    赵刚笑着开口,“农忙也就这几天的事,等忙完了,大家时间就多了,想干啥都方便。”
    “嗯!行。”
    沈嘉楠应声点头,随即看向冯毅等知青,“一会儿吃了饭,咱先把黑板报的内容换一下,等这三节普法课上完,以后除了逢年过节,一个月换一次就行了。”
    “好。”
    冯毅爽快答应,想想又道,“这一次的黑板报,就写主席语录吧!咱大队好多人都没学过,正好让他们路过都看一看背一背。”
    “可以。”
    沈嘉楠颔首应声,“就按你说的办,我让陈明来画画像。”
    “嗯!”
    冯毅勾唇,“那我和洪波,逸晨还有陈明弄就行了,你们去忙事儿。”
    沈嘉楠愣住,继而笑开,他心里明白,这人,是想让他心无旁骛地抓紧时间赶货,便领了这份情,“好,辛苦你们了。”
    “客气了。”
    冯毅摆手,转头就与宋逸晨和王洪波讨论起黑板报的事,沈嘉楠便向不知实情的赵刚几人道了别,随即请程虎帮他将自己另外定的纸袋拿回小院。
    两人到地儿时,贺明已不知去向,沈嘉楠猜想他应该是回星河镇了,程光和赵小飞正在做衣服,赵成才几个小伙儿,则是在隔壁裁剪衣片。
    至于顾钰他们,全都上工去了,两人看到他和程虎,连忙站起来,主动交代,是顾钰让他们来的,钥匙也是他给的。
    沈嘉楠点头说好,便让程虎将纸袋全部放在货架上,随即开口问对方。
    “海燕姐这两天能来领衣片做衣服吗?”
    “能。”
    程虎笑着应声,“刚刚就想和你说这事儿了,农忙就这两天已经在结尾,她直接找大队长交了五块钱,就说我们一家三口不去了,身体都受不住。
    书记看我们一个腿瘸着,一个身体不好,一个又才那么大点儿。”
    他指了指站在踩缝纫前的儿子,开口玩笑道,“他实在不忍心,就同意了。”
    “嗯!”
    沈嘉楠颔首应声,随即脸上多了几分认真,“程大哥,别那么说自己,你就是腿瘸了,也比很多人强百倍。
    再说,书记可不单单是同情你,那是因为你和海燕姐编包和做手饰技术好,不想把你们两个摇钱树累垮了。”
    “欸好。”
    程虎自是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脸皮薄,没好意说出来而已。沈嘉楠看他的样子,也知道自己多余说了,人家心里门儿清,便笑着岔开话题。
    “那等一会儿,你们下了工就直接过来领衣片回去做,省得来回跑。”
    “行,就这么定了。”
    程虎笑着摆手,转身离开了小院儿,而沈嘉楠,则是自行抱了一沓衣片,进到自己屋去缝制成衣。
    晚上顾钰几人回来后,沈嘉楠就给陈明说了黑板报的事,对方也没啰嗦,吃了饭就拍拍屁股走了,这家伙也是牛,愣是在天黑之前,把主席像给画好了。
    之后,就一脸臭屁地回到小院儿,继续他的挣钱大计———做衣服,直到十一点多,他才在大家的劝说声中,不甘不愿地洗漱睡觉,逗得张曲二人直说他是钻钱眼里去了。
    ————
    转眼两天过去,新一期的x京日报一出,立马引起轰动。大清早,东市辖区内的所有相关部门领导,都收到了助手送上来的报纸。
    大家看到名为“【乡村振兴】干警(部)下乡助振兴———宣讲法律知识”的标题,和红旗公社朝阳大队————沈嘉楠的字样,一下来了兴趣。
    要知道,这朝阳大队前段时间才出了名,只不过,不是啥好名声,所以,大概是好奇心作祟,也可能是当做笑话看,一个个都认真地阅读起来,想好好看看,这朝阳大队又在玩什么花样。
    却没想到,竟意外发现了一篇积极向上的好文章,说实话,往日他们阅读报纸,除了从上面了解必要的民生时事,都不怎么看这些知青,文人投的稿。
    归根结底,是这些人的文章总是无病呻吟,写的苦大仇深,内容不是贬低讽刺旁人,就是各种诉苦。
    偶尔,他们也能看到几篇不发癫的文章,但,又都是些乱用成语和古诗词,全篇写的牛头不对马嘴的文章,让人无语死了。
    关键,报社的那些人也不管好坏,啥都往上刊登,现在仔细想想,他们大概也是没稿子可选,才让这些人鱼目混珠吧!
    各部门领导,很快就被沈嘉楠的文章吸引,越看越对味儿,觉得这孩子写的内容生动有趣,画面感极强。
    只是,才看到一半,就又被那两张醒目的黑白照片惊了一下,见上面居然有好几个大佬。
    顿时心生好奇,这报社啥时候派人去采访了?他们怎么没收到风声?不对!领导们将视线往上一扫,在看到摄影———沈嘉楠几个字后,瞬间怔住。
    这孩子,居然还会摄影!?简直人才啊!一时间,不少领导都生出心思,有了想把对方招到各自辖区宣传部的想法。
    不过,还有一部分聪明人,却透过表面看到了本质,一个臭名在外的大队,居然能请到那么多领导参加普法课。再加上,才华横溢的小知青写的头版新闻稿,恐怕,这里面还有很多他们不知道的道道。
    领导们看着桌上的报纸,沉吟片刻后,都不约而同地做下决定,打算去星河镇政府走一趟。
    而身为上一次普法课的主讲人张大勇,和参与者白天诚,李忠和刘江等干部。
    现在也是待在各自的办公室里,捧着报纸笑得合不拢嘴。为啥?因为这篇文章,不仅将张大勇所讲的普法内容,总结的非常到位。
    还顺带宣传了一波,朝阳大的人民队群众,积极好学,乐观向上,以及他们这些干部勤政务实、清正廉洁,为民服务的正面形象。
    虽然,他们被夸得有些好意思,但谁不喜欢被人夸?尤其还是那么优秀的小知青。
    哎呀!这文章写的真好!相也照得好!
    李忠伸手摸了摸报纸上的合照,突然有些期待沈嘉楠做的纪念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