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初现征兆的内部问题
作者:才拥佳人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最新章节     
    这时裴行俨突然露出白花花的牙齿,血腥一笑,朗声对着众人继续道。
    “此次除了留下两人在幽州负责看守大本营,维持局势外,蜀王卫全部出动,诸位与老夫一同前往云州,给殿下壮壮声势。”
    此言一出,整个会议室顿时沸腾起来。
    他们没有想到,裴行俨竟然会提出这样的建议,竟然要蜀王卫全部出动,一同前往云州。
    不过,虽然这个建议有些冒险,但他们同样看到了其中的决心和勇气。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自然没有退缩的理由。
    于是,他们纷纷起身表态,表示愿意全力支持裴行俨的决定,一同前往云州。
    但凡突利小可汗有一丝异动,他们就带着李恪杀出包围......
    一旁的李恪也没有想到,师父裴行俨的计划,竟然这么大胆,几乎是拉上他的全部身家,进行一次出使行动。
    或者也不能算是出使行动,或许叫火中取栗,更贴切一些。
    只不过,他很快就想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其实,说白了,师父既知道这次前往云州试探突利小可汗的任务,非他不可。
    但又担心他的安全问题。
    毕竟在整个北地,让他真正关心的,或许就是他这个徒弟。
    不然,以他裴行俨的本事和声望,早年要是出来的话,自己的父亲李世民,怕是笑的后槽牙都要露出来。
    可他在隐姓埋名十来年后,最终却为了自己,甘愿暴露出真实身份。
    更是为了他,从繁华的长安,跑到北地,重新拾起了长槊,帮他这个庶子又是带兵又是出谋划策的。
    作为一个曾经站在高处的顶级大佬,难道他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可能会给他带来巨大的风险和代价吗?
    只是他为了他这个徒弟,仍然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这条道路。
    看着不远处正在仔细商议军务的裴行俨,李恪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
    似乎是注意到了李恪的视线,抬起头的裴行俨,冲着李恪不苟言笑的点了点头。
    只不过,或许就连李恪也没有注意到,在裴行俨的眼神中,也快速闪过一道略显愧疚的眼神。
    裴行俨藏在袖中的双手,捏成了一个拳头微微底用力。
    刚才那番激扬的话语,以及他提出来会见突利可汗的计划,确实是现在阶段最为重要的事。
    在这样关键的时刻,任何的犹豫和忽略的地方,都可能给敌人可乘之机,让他们陷入更大的危机。
    只是他故意将这次与突利小可汗的会面,拔高到非李恪前去不行的高度。
    真正的原因,就是一个,那就是“养望”。
    毕竟,蜀王兼幽州大都督李恪,派遣某某人拯救了边境局势,与蜀王李恪亲自率兵拯救了大唐边境局势,绝对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接下来,会议上的内容,就从如何应对突厥攻击那些草原部落,到如何先与突利达成初步的攻守同盟。
    最起码,也要让突利,在他们行动的时候,不要做出背刺的行为。
    “突利小可汗,这次与他叔叔颉利可汗公开决裂,但是突利手底下的那些部落大部分已经脱离了他的控制。”
    说话的是金鲵,他那张胖嘟嘟的圆脸,从他站起来发言时,就绷得很紧。
    只不过,等到他说到这里的时候,最终还是没有憋住,突然笑了起来。
    他一边笑,一边说道:“甚至可以说,我们这一次要去帮助那些被突厥攻打的部落,其中,绝大一部分就是他曾经的下属。”
    “所以说,突利手里的军队数量,应该也只比奚、霄等漠南大部落稍强一些,但是也绝对不会多到哪里去,不然,他也不会想着入朝了。”
    “只不过,他算是最大的变数而已。”
    “金将军,那也只是相对于那些大部落而言,对于我们来说,他们这些拥兵数万的大部落,我们应付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
    “毕竟我们除了明面上的三千蜀王卫,加上殿下来北地后,零零碎碎收拢的兵力,也不过一......”
    “宫将军......”
    “宫将军.....”
    还没等宫迁将后面的数字说出来,数道声音就突然打断了他接下来要说的话。
    “宫将军,有些事情,不是你我应该关心的。”
    “正是,我等身为将领,只需要负责带兵打仗就可以了,我们的任务是执行,而不是质疑。”
    宫迁听到这些人说的话,哪里还不知道,自己口无遮拦,犯了大忌。
    在任何时候,律法都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即使是亲王也不能轻易逾越。
    因为按照大唐律法,就算李恪是最顶级的亲王,按照规定,也只能拥有三千的亲卫。
    只不过,就连当事人李恪也没有想到。
    才刚来到北地,出了个主意抢劫突厥人,随后在师父裴行俭的配合下,就收服了张英男、唐俊悟等一众有着特殊身份背景的山贼。
    立马就将三千蜀王卫的名额,给拉到了底不说。
    在随后的几场战事中,除了物资和大量的牲口外,兵力也是越来越多。
    在和柴绍联手收复完梁师都的全部地盘,兵力又不自觉的暴涨了大几千。
    这事还没结束。
    等到柴绍班师回长安,开展经商贸易,李恪又击败了努哈桑的报复,将他剩下的骑兵队伍,也纳入了自己的麾下。
    又是两千的精锐骑兵到手,就连战马都是现成的。
    这一系列的胜利,让李恪的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就算在他的精兵政策的控制下,他的兵力也堪堪来到了一万人左右。
    李恪并不傻,他自然知道自己已经逾越了作为蜀王的权限。
    但是,眼看突厥人就在一侧虎视眈眈,为了防止他自己成为突厥留学生,就一直没有将他们解散。
    再则,正所谓手里有兵,心里不慌。
    若是,以后李治大帝即位,想要任意的拿捏李恪,他也有一定的实力进行抵抗。
    将其余的所有兵力,伪装成草原人,混在胜州城外的诸多草原部落中。
    更为了掩人耳目,在明面上,高调的带领三千的蜀王卫来到幽州。
    其目的就是,其目的就是让所有人都看到,他李恪虽然是蜀王,但并没有贪权,也没有私自组建庞大的军队。
    这样,他就可以避免引起朝廷和突厥人的注意,也可以保持自己的实力。
    原以为这样,就可以原以为这样,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发展自己的实力,等待时机到来。
    然而,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这个权力斗争激烈的时代,任何人都有可能是敌人,任何人都可能背叛。
    李恪虽然有实力,但他却没有掌握所有的资源和信息。
    有人向李治举报了李恪的秘密军队,李治大怒,下令彻查此事。
    李恪的精兵政策被发现,他的野心和实力暴露无遗。
    面对这样的情况,李恪必须做出选择:是放弃自己的野心,接受朝廷的制裁;还是坚持到底,与朝廷对抗到底。
    原以为这样,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发展自己的实力,等待时机到来。
    然而,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这个权力斗争激烈的时代,任何人都有可能是敌人,任何人都可能背叛。
    就算是自己的亲信和心腹,也有可能在利益的诱惑下背叛自己。
    李恪虽然有实力,但他目前却没有掌握所有的资源和信息。
    若是有人向李世民举报了李恪的秘密军队,就算他是李世民的亲儿子,想必就算不死,估计不是岭南就是被关在大牢中,永无出头之日。
    这可比被李治和长孙无忌弄死还要惨,毕竟后者还能出来活动活动,后者将永远失去自由。
    毕竟,李恪的所作所为,已经触及到了任何一位帝王作为君主的底线。
    对于任何皇帝来说,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人私自组建军队,威胁皇权。
    面对这样的情况,李恪之前也不是没有想过要建立一套监察机制,以确保自己的封地内秩序井然,无虞他人的背叛。
    只是,他总是想着,自己的封地还没有完全站稳脚跟,各种事务繁杂,需要将精力主要放在发展实力上,对于监察机制的事情,总是想着拖延一下,等到日后再议。
    然而,他忽略了权力的本质和人心的复杂性。
    他给予了部下们丰厚的福利待遇,认为这样可以换来他们的忠诚。
    然而,他却忘记了,权力会让人贪婪,而贪婪则会使人背叛。
    有些人对他忠诚,但有些人却只看到了他手中的权力。
    但他们看到的是如果能够推翻他,自己将有可能获得的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力。
    他过于相信人性的善良和忠诚,却没有意识到,在权力斗争的旋涡中,只有强大的监察机制和严密的制度,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
    此时听到宫迁的话,再联想到,第一次成功截下突厥贡品后。
    面对梁洛仁的加入战场的骑兵,宫迁就曾想要第一个撤回营地。
    在知道撤回无望之后,也故意躲在队伍的最后面。
    那个时候的李恪,还认为那是山贼第一次出现在硬碰硬的战场上,有些害怕和胆怯是很正常的。
    现在想起来,明明就是宫迁贪生怕死,不敢冲锋陷阵。
    这时的他,又管不住嘴巴,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出自己最核心的秘密。
    这样的一个贪生怕死且守不住秘密的人,李恪已经很难相信他的忠诚。
    在李恪的对面,自知说错话的宫迁,也是脸色巨变,在感到一阵懊悔的同时,迅速跪在地上,向着李恪请罪。
    好在,为了避免将问题扩大化,裴行俨站了出来,打了一个圆场,笑呵呵的说道。
    “宫将军,那不是殿下收拢的私军,只不过是殿下从突厥人手里解救下来的流民和奴隶,殿下怜悯他们无家可归,留他们在封地内讨口饭吃罢了!”
    裴行俨的圆场让整个气氛缓和下来,李恪脸上也配合的露出了笑容。
    只是心里的警铃,却依旧响个不停。
    在不动声色的扫了一眼宫迁后,李恪又不自觉的转头看向了金鲵。
    也不知道是不是做情报,还有搞暗杀之类的人,都比较敏感。
    也早早的察觉到了宫迁这个昔日的山大王,其本性中的劣根性。
    在李恪看向他的时候,金鲵也抬头看向了李恪。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仿佛有一种无声的交流在进行。
    尽管李恪脸上依旧春风扑面,但金鲵却从李恪眼神中透露出来的信息中,看到了忧虑和警惕。
    不过,让金鲵感到奇怪的是,在李恪的眼神深处,他竟然还看到了一种狠辣与决绝。
    这种眼神,金鲵只在李恪在收复夏州,埋伏杀戮突厥援军时见过。
    这让他明白宫迁看似说漏嘴的这件事,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容易轻轻揭过。
    李恪不动声色的向金鲵使了个眼色。
    金鲵微微一愣,很快明白了李恪的意思,轻轻点了点头。
    为了避免有心人注意,两人对视的时间很短,两人的眼神一晃就分开了,仿佛他们之间并没有任何交流。
    “到时殿下便从朔州出发,前往云州出使,现在突厥正疯狂的进攻草原诸部,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回纥、仆骨、霄等大部落就会回访。到时若是来的及,我们还能联合这些大部落,好好反攻一下突厥。”
    “若是真的将突利小可汗拉拢,在他手中,还有接近三万的突厥骑兵,这些都是随他四处征战的老兵,战斗力极强。”
    “也就是说,我们合纵连横,联手草原诸部以及突利小可汗,就有很大的把握跟颉利可汗的十几万骑兵掰掰手腕子?”
    听着裴行俨的解释,李恪可算知道他为什么要他去冒险了一次了。
    如果将颉利给铲除了,不说河套北疆至少可以再安稳三十年,就连他老父亲,李世民的渭水之耻,也同样替他洗刷了,要知道现在朝廷最重边功。
    这样的功劳拿回朝廷,李恪都想象不到,自己会得到什么样的重用。
    估计,就算是与宗室将领李孝恭一起同朝为官,都不是不可能。
    要知道,现在的李恪也就是靠着李世民儿子的这层身份,才能分封。
    与李孝恭实实在在的官位相比,完全没有什么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