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督十州军事与不敢称“汗”的夷男(改)
作者:才拥佳人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最新章节     
    傍晚时分,李恪在前往临时暂住的兵营休息了一会后。
    便又马不停蹄的带领着师父裴行俭、唐俊悟、梁洛仁等人,动身去参加刺史李灵夔组织的接风宴。
    等到李恪一行人来到“致臻园”门前,就已经听到里面已经一片欢声笑语。
    李恪还未来得及下马,便听到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
    “蜀王殿下,您可算来了,快请进!”
    李恪闻声望去,便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将军,带着一脸慈祥的笑意,朝他走了过来。
    由于天色暗淡,等到老将军走得近了,李恪才认出他来。
    正是昨天在祭天祀地中,有过一面之缘的幽州长史严古。
    并且,看样子他已在这里等候他多时了。
    李恪见状,立马跳下马背,迎上前来,拱手笑道。
    “严老将军,您怎么在这里,久等了吧?”
    严古笑着说道,“殿下前来,老朽自当亲自迎接。”
    “严老将军太客气了。”李恪说道,“昨日长史大人主持祭天祀地仪式,本王还未好好道谢。”
    “殿下不必客气,这是我身为幽州长史应尽之责。”严古说道,“老朽只是尽一份绵薄之力,为幽州的百姓谋求福祉。”
    “有您这样的官员,幽州的百姓有福了。”李恪赞道。
    两人寒暄过后,一同走进“致臻园”。
    在路上,两人聊起了幽州的种种事宜,李恪也从严古口中得知了许多幽州的情况。
    据他所说,幽州现在下辖有渔阳、玉田、三河、密云、平谷、潞城、安次、永清、归义、固安十县。
    因为幽州地理位置特殊,直面突厥,背靠燕山,面临河北平原,是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
    目前在幽州,驻扎的边防军大约3万人左右,马匹5000匹。
    不过,这些军队,数量看起来很多,但多数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再配合弓箭手和投石机等远程攻击手段,拱卫长城以北。
    并且,其中边防军中的主力部队2万人,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其实是守卫幽州的边疆,防止突厥等北方民族的入侵。
    剩余的1万精锐的部队,则分散驻扎在幽州城内的其他县城,负责守卫城墙、城门以及官府等重要设施。
    以便保障各地的治安稳定,防止内乱以及山贼土匪的侵扰。
    要知道,北地可不像关中和中原腹地,不说远的,就比如勾注山上,在李恪没来之前,就有张英男、唐俊悟等一众土匪山贼。
    综合所有的情况来看,幽州的军事力量虽然看起来,要比内地很多州县要多上不止两倍的驻军,但因为漫长的边境线,其人员配备,却也只是堪堪防守住突厥和维护好治安而已。
    想到这里,李恪倒是也能理解,为什么他阿耶李世民放着幽州的三万边防军不用。
    却要花费巨大的物力财力,将几百里外的关中军队,调到这里来攻打梁师都了。
    该说不说,在整体战略布局上,他阿耶李世民确实也不愧是战略家、军事家。
    不仅从军事和政治方面进行周密的布局,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洞察人心,明白各种势力之间的微妙关系。
    一方面是为了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消灭梁师都及其反叛势力,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边疆地区形成足够的军事威慑力,防止外敌趁机入侵,保障国家安全。
    “原先我们还在为今年突厥的打草谷犯难,不过现在看到殿下的到来,已无需担忧了。殿下在与左卫大将军柴绍在收复朔方的时候,就已经跟突厥人交过手了。”
    李恪点了点头,表示是的,刚想问一句,为何无需担忧?
    就见老将军又接着说了起来,根本容不下他插嘴......
    “近两年来,草原上雪灾严重,冻死了无数的牧民和牲畜,再加上草料不足,几乎每年秋冬之际,颉利可汗都会组织骑兵,来到我幽州境内抢夺物资,肆虐的打草谷,而我们的边防军却只能堪堪防御各大主城,因为我们一旦出城,人一多,他们就逃之夭夭,人一少,他们又会围而攻之,使得我们边军十分被动,始终无法有效地打击突厥的打草谷。”
    “如今,殿下被封为“幽州大都督”,督十州之军事,具有统兵的权利。想来,我们幽州的兵备,日后,肯定就由殿下负责了,望殿下发扬收复朔方的战绩,再接再厉,将那些狼子野心的突厥人全部打杀,还我幽州百姓一个安定繁荣的生活环境......”
    李恪闻言,眼神变得极为复杂,似喜似悲。
    高兴的是,很明显,李恪已经被幽州所有人委以重任,把幽州的军权都交到了他的手上。
    失望的是,涉及到这么大的军事,尤其是边军,将如此重要的军权交给他,绝不是这些官员们的自发行为。
    整个大唐,只有一个人才有这样的魄力和权威,那就是他的父亲,大唐圣人李世民。
    可能有些人看到这里不明白,为什么将这么大的兵权交到你的手里,你还不高兴。
    其实让李恪有些伤感的原因就一个,那就是他,被彻底的排除在政治圈中。
    众所周知,在古代,皇帝之所以更倾向于让皇子领兵,而不是参政,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保持皇权稳定,皇帝希望在年老或去世后,国家能够保持稳定和统一。如果让皇子参政,可能会导致权力的分散和不稳定,威胁帝位的正常传承。
    而让皇子领兵,在这个君权神授的时代,军队只会效忠于未来的皇帝,以便更好的维护朝廷的稳定。
    再则领兵打仗,也是一种非常具有挑战性和锻炼性的工作,可以让一般的皇子,在实践中学习军事战略、组织协调等方面的才能。
    不过,说到底,还是让他服务于未来的皇帝。
    二是防止皇子干政,参政涉及到政治权力的运作,如果皇子参政,可能会对现有的政治格局和权力结构产生影响。这可能会导致朝廷内部的争斗和不稳定,甚至引发政治危机。
    而领兵则相对较为单纯,主要是军事方面的职责。
    三是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往往都非常的残酷,如果皇子参政,立刻就会被其他政治势力拉拢,对于皇位的争夺,没有中间地带,只有一方的胜出,才会彻底的结束。
    失败者只有一种命运,那就是死。
    而领兵则相对较为安全,毕竟,古代讲究“忠君思想”,所以,军队通常只会效忠于皇帝和太子,也就是未来的储君。
    总之,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下,皇帝更倾向于让皇子领兵而不是参政,主要是出于对皇权稳定、皇子才能培养、防止皇子干政和保障皇族安全等方面的考虑。
    再加上李恪并不是像李泰那样,军政一把抓。
    若是李恪产生了想要拥兵自立,威胁皇权的想法。
    李世民只要掐断他的粮草,他就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毕竟,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
    在历史长河之中,有多少的军队,就是因为粮草、军饷的短缺,从而被迫解散,甚至发生哗变。
    就算是把主将绑了献出去,以及砍头的,都不在少数。
    看样子,幽州长史严古在此等候,可能就是特意将这消息提前泄露给他。
    好让他有个心理准备。
    不愧是物老成怪,人老成精,显然是想要卖个好给李恪。
    当然了,也有可能,刺史李灵夔是李世民安排在明面上的人。
    至于暗处的,就是眼前这个看起来人畜无害,老弱到体力不济的长史严古。
    只不过,李恪显然也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也乐见其成。
    因此李恪接下了这一请求,也算是履行了职责。
    “本王一定竭尽所能,不负诸位所望。”李恪拱了拱手笑着说道。
    “大善!”严古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朝着李恪一伸手,接着说道。
    “既然殿下心里有数了,那我们就去参加宴会吧,想必殿下也饿了。”
    李恪微微点了点头,笑道:“好”。
    说罢,与幽州长史严古,并肩走向宴会厅。
    宴会的气氛热烈而隆重,各路豪门贵族云集一堂,互相交流着政治见解和家族秘闻。
    最终在严古的引荐下,李恪开始与幽州的士族和豪门互相致意,寒暄客套。
    与刺史李灵夔、别驾周茂典、以及司马卢向笛等勋贵,把酒言欢。
    表面上互相吹捧,实际上都在暗中观察对方的实力和意图。
    李恪明白,这只是表面上的风光,在这个权力的游戏中,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
    在同一个夜晚,漠北,郁督军山。
    月光洒在额尔齐斯河支流的一条小河上,泛起一片银白的光芒,与天际的星辰交相辉映,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然而,在这样一个个宁静的夜晚,一支数十人的队伍,正拉着十来辆马车,沿着这条小河朝着西北前进。
    “公主,我们要不要在这里住宿一晚,反正现在到了我们自家的地盘上,那些讨厌的突厥人也不敢来这里打劫我们。”
    一名穿着突厥服饰的丫鬟,骑着一匹马。眼神中流露出些许疲惫,朝着旁边同样骑着马,脸上戴着一个黑色面纱的女子说道。
    听到侍女的话,女子解开脸上的面纱。
    朦胧的月色下,露出一张绝美的面容。她眼神坚定而深邃。她抬头望向远方,目光中带着一丝忧虑和坚定。
    正是在胜州城中,李恪为其解困,又率领骑兵解救的少女明安巴雅尔。
    明安巴雅尔听后,却缓缓地摇了摇头,明亮的眸子在月光下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明安巴雅尔望向十几里外一座巨大的黑影,黑影下点点星火在夜幕中闪烁,如同希望的灯塔,她开口鼓舞道。
    “中原人有句话说的好,一鼓作气,再而复三,现在我们离家已经很近了,加把劲,我们一定能在一个时辰内赶回家,到了家,我请大家吃烤羊,喝来自大唐的烈酒。”
    随着明安巴雅尔的话音落下,整个队伍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似乎又充满了力气,纷纷催动身下的马匹,加速前行......
    而在离他们前方十几里外,一座大山突兀的出现在草原中,黑夜里,它如同一个巨大的怪兽,显得巍峨而神秘。
    那正是郁督军山,如今薛延陀部所在之地。
    薛延陀,原为铁勒诸部之一﹐由薛、延陀两部合并而成。
    贞观二年,也就是今年,原本依附于西突厥的薛延陀部,恰逢西突厥发生内乱,乙失钵之孙夷男,也就是薛延陀如今的首领,为了摆脱西突厥的内乱,同时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和力量,率领部落七万余户,臣属于东突厥。
    但是让夷男没有想到的是,东突厥汗国的颉利可汗,不但没有将他放在眼里,为了弥补近两年突厥受天灾损失的实力,大肆的在薛延陀征收赋税,掠夺薛延陀的牧民为其征战,实行了残酷的统治。
    为了薛延陀的延续,于是,夷男又再一次的率其部众,进行了武力反抗,颉利知道后大怒,派大军进行镇压,却反被夷男所败。
    导致颉利的许多部众归附,实力大大增强。
    郁督军山下,连绵着数十里帐篷,一眼望不到边际。每个帐篷周围都围着一群人,有的在忙碌地准备食物,有的在照看马匹,还有的在警戒四周。
    让整个营地显得井然有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在每个帐篷前,都点着一处篝火,从上往下看,这些篝火星星点点,仿佛是夜空中的繁星,照亮了这片黑暗的世界。
    在营地中,最大的一个帐篷之中,十几个牛油蜡烛,将帐篷照的如同白昼。
    此时,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霄等部落的首领,正在向坐在主位上的夷男,汇报着近期的战况和各部落的动态。
    就夷男认真地听取各部落首领的报告时,回纥首领药罗葛·菩萨,朝着座下的拔野古首领屈利失点了点头。
    屈利失收到示意后,突然站起身来,朝着夷男突然说道。
    “亲王,称汗吧!”
    这句话一出,整个帐篷内顿时安静下来,但是片刻之后,多滥葛部落首领末、拔野古部落首领屈利失、同罗部落首领时健啜、思结部落首领乌碎也纷纷起身,齐声附和道。
    “亲王,您德高望重,才智过人,若能称汗,定能一统草原,我等愿誓死效忠!”
    夷男看着眼前这些忠诚的面孔,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这是他多年来苦心经营,收买人心,才换来的众部落首领的信任和支持。他也明白草原上的规矩,只有强者才能生存,只有可汗才能带领部落走向强大。
    只是现在,突厥虽然实力大损,但仍然是草原上,最强大的一股势力,控弦之士仍有十数万,部众多而势力强。
    自己反叛突厥在前,若是贸然称汗,怕是要直面突厥的怒火。虽说自己打败了颉利派来的大军,那也只是侥幸而已。
    颉利被契丹等部拖住了主力,又被大唐牵制,这才不敢大举镇压他们薛延陀。
    就在夷男想着怎么委婉的拒绝这些人的请求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
    夷男立马震怒的问道:“这么晚了,外面发生了何事,竟如此喧闹?”
    侍卫急忙进来禀报:“启禀亲王,是宝音公主回来了。”
    夷男一听心中立马大喜,自己刚才还在想怎么拒绝他们,又不伤害他们的面子,没想到借口来的这么快。
    于是,他立马对着那些其他首领故意说道:“这孩子,私自跑到外面,现在兵荒马乱的万一遇到危险了怎么办,称汗的事,晚点再说,我非得好好的教训一顿她不可。”
    说着,也不理会部落的俟斤的挽留,快步走出了营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