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及时雨李恪,儿子还不如孙子孝顺(二)
作者:才拥佳人   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最新章节     
    中书舍人李百药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原本热闹的宴会,因为李百药的这句话一时间变得更加嘈杂起来。
    一些忠君爱国的大臣,顿时义愤填膺的站了出来,用手指着中书舍人李百药的鼻子骂了起来。
    “大胆,陛下身为九五之尊,何等身份,需要一些宫女服侍怎么?”
    “放肆!陛下如今乃天下之主,驱走宫女,难道还要让陛下和皇后,亲力亲为那些小事不成。”
    “就是,陛下所思所虑皆为国之大事,岂能被那些琐碎小事,从而浪费时间?”
    一些多喝了几樽酒的官员,更是差点上演了一场全武行表演。
    中书舍人,虽然只是一个正五品的官员,但在九品中正制的朝廷中,已经算的上中层官员了。
    其职务更是负责起草诏旨、制敕、玺书、册命等重要文书,参与表章的起草,是皇帝和臣子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只是可惜这是唐初,文臣璀璨、名将辈出,文以治国安邦为己任,武将更是威震四方,为唐朝赢得了无数的荣耀和胜利。
    所以看到这个小小的中书舍人口出狂言,顿时就引发了满朝文武的斥责。
    只有房玄龄、杜如晦还有长孙无忌等一群中书省的大佬坐在座位上,没有任何的表示。
    其实从他们的角度而言,李百药在某种程度上,将他们想说而不好说的话,说了出来。
    毕竟他们身为朝臣,皇宫内的事情,属于李世民的家事,他们不便过多干涉。
    他们相互交换了一下眼神,彼此心照不宣。
    反观李百药,面对众人的指责,依旧面色不改,从他走出来谏言,便知道这样的场面,不可避免。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洪亮地回应道:“陛下自然身份尊贵,有一些宫女们服侍,也自然无可厚非。然而,多年的战乱,导致人口锐减,我大唐现在更是只有两百余万户,其人口根本满足不了生产,所以,臣请陛下再出宫人,实是为了更好地......”
    李百药的话,让原本嘈杂的宴会现场,瞬间安静了下来。
    众人也没有想到李百药会如此坦诚地提出这个问题。
    听到这里,杜如晦尽管知道李白药的话,乃是辅国良言,民生良策。
    但考虑到现在是庆祝收复朔方的宴会,在此商讨也商讨不出什么结果,再则他跟随李世民多年,既然皇帝听到了这个建议,肯定会好好思量一番。
    反倒是这么胡搅蛮缠下去,只会把整个庆祝宴会,弄的不欢而散。
    所以,他轻轻咳嗽一声,打断了他的发言,转换了一个话题道。
    “李中书,你看,今日是我等欢庆收复朔方,为大唐再添一地。至于国事,不妨留待明日再议。我大唐现在如今人才济济,明日必定有诸多良策涌现,此时暂且放一放如何?”
    李世民从李白药谏言开始,脸上便没有什么表情。
    从帝王的角度来看,李白要说的话,确实是一条关乎民生福祉的良策。
    尽管李世民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但是他的内心却正在思考着,如何将李白药的建议付诸实践。
    只是另一方面,他也确实非常不喜欢,朝臣对后宫中的诸多事情指指点点。
    所以,听到杜如晦的话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光芒,微笑着点头赞同。
    “杜卿所言极是。今日是庆祝之时,我们应尽情欢庆。国事留待明日之后再说吧。”
    这场庆祝宴会,这才得以在欢声笑语中继续进行。
    而就在这场宴会进行的时候,太极宫中。
    “砰”的一声脆响,打破了太极宫中,夜晚的宁静。
    一盏造价高昂的青瓷茶盏,在地面上摔得粉碎,碎片飞溅,茶水四溢。
    高坐在主座上的李渊,脸上怒意满满,一脸的不悦。看着面前的破碎茶盏,心中更是涌起一股强烈的怒火。
    就在这时,也不知道是听到这番动静,还是刚好碰巧,张婕妤和尹德妃却一起结伴来到了这处宫殿。
    她们的脸上带着微笑,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股不寻常的气氛。
    直到走进来,张婕妤似乎不经意间,瞥见了地面上破碎的茶盏,脸上一惊。
    她立刻上前一步,道:“陛下,不就是二郎没有请你去参加宴会吗?多大的事,至于发这么大的脾气吗?你啊.......消消气,谁叫您现在不是皇帝,而是太上皇呢?”
    一旁的尹德妃见状,也连忙跟着说道:“陛下,妹妹说的没错,我们啊,现在可是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您就不要计较这么多了。”
    “来人,将这盏茶盏收拾干净。”
    “是。”侍从们纷纷上前,迅速清理了地面的碎片和茶水。整个过程中,没有人敢发出任何声音,整个大殿之中,气氛显得有些压抑。
    不过,这两人看似安慰李渊的话,实则都是在离间李渊父子,讽刺李渊,在退位之后,你的二郎都不再尊重你了,你就不该这么早退位。
    所以,李渊在听到张婕妤和尹德妃的话,脸色就变得非常的难看,心中也不禁感到一阵悲哀。
    只是,自古“英雄迟暮,美人夕颜”,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大郎已死,二郎也成为大唐的皇帝,他励精图治,深受百姓爱戴。
    李渊心中明白,这是他作皇帝所不能及的。他也曾试图去改变,但最终还是选择了退位,将大唐的未来交给了李世民。
    更何况,在退位之初,他便清楚地知道,随着权力的移交,自己必然会失去一些东西,包括曾经追随自己的人。
    李渊苦笑一声,暗自感叹,这就是老了吗?
    不然,为什么不就是二郎没有邀请自己参加宴会,心里便会不禁涌起一股失落......
    就在李渊沉浸在伤感和苦涩中的时候,一旁的张婕妤和尹德妃见没能刺激到李渊,顿时心有不甘起来。
    要知道张婕妤和尹德妃作为李渊最为宠爱的妃子,在李渊还是皇帝的时候,两个人在后宫中可谓是风光无限,要什么有什么。
    然而,随着李渊的退位和李世民的登基,她们的地位自然也是急剧的下降,就连俸禄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而她们俩之所以说那些话,倒也不是真的想挑拨李渊和李世民之间的关系。
    而是在这个时代以孝治天下,若是让其他朝臣,知道李世民这样苛待李渊,李世民为了赔罪,自然便会在物资上补偿李渊。
    到那时候,她们便能继续享受过富足的生活......
    就在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准备加倍输出,刺激一下李渊的那颗老心脏时。
    门外却突然传来了力士的禀告声。
    “启禀太上皇,大殿外,有几个人拖着两辆马车,在外求见,说是蜀王殿下孝敬您的礼物。”
    听到这句话,李渊也微微愣了一会,一时半会也没反应过来,那个蜀王。
    皱着眉头问道:“谁?蜀王?”
    力士立马恭敬地回答道:“是蜀王李恪,说是从朔方带来一些土特产,特意孝敬给您的。”
    听到这句话,张婕妤和尹德妃对视了一眼,心中都有些惊愕。
    就连刚才被打断说话的恼怒,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两个极度物质的两个女人,也很好奇,这个一直不被重视的庶子,究竟能拿出什么样的礼物来孝敬太上皇。
    而一旁的李渊,听到是李恪,脸色才稍微缓和了下来。
    虽然他和自己的儿子二郎,因为种种原因,关系都有些疏远,但是对几个孙子,却是例外。
    尤其是李恪从小就聪明懂事,伶俐可爱。
    原先他也比较传统,偏爱嫡子的李承乾和李泰。
    但是,自从李恪给他送来一大堆瓷器,并详细说明了金属餐具的危害之后,他便对李恪的印象大为改观。
    这两年,李渊畅饮的各种美酒,都是李恪吩咐醉仙楼送来的。
    可以说,李恪是用他的行动和智慧,赢得了李渊的青睐。
    “让他们把东西搬进来吧。”李渊淡淡地说道。
    不多时,几名侍从,便抬着一个个木箱进了太上皇的宫殿。
    等到搬完东西,一行人向李渊告辞的时候,李渊这才想起来,刚才力士说的话,貌似这些东西都是从朔方带过来的。
    李恪何曾去了那里?想到这里李渊便将心中的疑问说了出来。
    “你们起来吧,不过蜀王何时去的朔方,他的封地不是在蜀地吗?”
    见李渊不知道李恪为何出现在朔方,一个知道其中内情的护卫,于是将李恪被绑架,再到被迫上山当贼,又截杀突厥骑兵,夺取夏州城的事情,详细的说了一遍。
    听到李恪惊奇的故事,李渊似乎也想起了曾经起兵时的挥斥方遒,喝了一口美酒,又看了一眼,地上的那些木箱,感慨的说道:
    “这孩子福大命大,也有心了,在这么乱的地方,好不容易挣下性命,才安定下来,还惦记我这个老头子,真是个好孩子啊。”
    说着,挥了挥手,将那些人挥退了下去。
    等到那些人远去,一旁的尹德妃一边走向那些大箱子,嘴里面一边说道。
    “太上皇,你这孙子,可比你二郎孝顺多了。”
    说话间,不等李渊回答,便自顾自的打开了其中一个木箱。
    从最开始听到最后,前来护送的人,一口一个“土特产”。
    加上尹德妃知道朔方那个地方不仅环境恶劣,更是物资匮乏,原以为真的会是一些地方特色的“土特产”。
    只不过当木箱打开之后,人参、灵芝、鹿茸、何首乌、雪莲、麝香等,俱是一些珍贵的名药。
    更夸张的是,那些往往一根人参与灵芝的名贵药材,箱子里都是一小捆一小捆的叠放。
    就算是见识过世面的李渊与尹德妃、张婕妤也是不禁为之咋舌。
    尹德妃回头看了一眼李渊和张婕妤,又忙慌的去打开另一个箱子。
    在她的潜意识中,或许认为,肯定只有这一个箱子里面是值钱的“土特产”。
    但是当又一个箱子打开之后,一阵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
    金丝燕窝、东珠、黑貂皮、白狐皮、宝石、玛瑙等,琳琅满目,尽显奢华。
    尹德妃愣住了,她没有想到,除了珍贵药材之外,还有这些价值连城的珠宝和皮草。
    张婕妤也惊叹道:“这些珠宝和皮草,每一件都是极为稀有和珍贵的。”
    李渊看着那些物品,也不禁被李恪的大手笔所震撼。
    李渊也点了点头:“李恪的这份孝心,确实是极为难得。只是这些礼物太过贵重,朕也有些受之有愧。”
    一旁的尹德妃看到那些宝石、玛瑙,恨不得直接扑上去,听到李渊的这句话,顿时就急了,连忙朝着张婕妤打眼色。
    张婕妤见状,连忙上前缠住李渊的胳膊,柔声说道。
    “陛下,您为什么要觉得受之有愧啊。这是你孙子的一片孝心,您老这是老来得福,好好受着吧!
    李渊听罢,这才心安理得的接受了下来......
    等到酒宴结束后,李世民返回东宫。
    谁知道,早已知道他会饮酒的长孙皇后,早已煮好了解酒汤在等着他。
    等到李世民喝完解酒汤,脑子清醒了几分后,便向长孙皇后说明了中书舍人李百药请再出宫人的事情。
    岂不料长孙皇后一听,当即同意了下来。
    首先,她认为,天下经过长年的征战,人口凋敝急需补充,宫中人数众多,还不如放出一部分让她们出去嫁人。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人口数量,也可以大大减轻宫中的开支,有利于积蓄国力。
    其次,也可以向大唐的所有百姓,体现皇帝的节俭,可谓是一举数得。
    李世民听完后,高兴的对着长孙皇后说道:“观音婢,你可真是我的贤内助,那这次就有劳你了!”
    长孙皇后微笑着回应道:“陛下过誉了,为国家和百姓着想,也是妾身的本分。
    只不过要让宫女出宫,太上皇那一关怕是不好过。
    听到长孙的话,李世民顿时也感到有些头疼。
    只不过好在长孙皇后也是一个极有主见和主意的人,见不得丈夫如此为难。
    于是,她接着说道:“你别想了,后宫中的事,我做主,明天我先到张婕妤和尹德妃那里试探一下口风,再作打算。”
    李世民知道这也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也就点头同意了。
    次日,长孙皇后便去太极宫寻找到张婕妤和尹德妃。
    三人互相见礼之后,便一同坐了下来,没过一会,张婕妤拿着茶杯转动了片刻,看了一眼长孙皇后的衣服,慢悠悠道。
    “皇后你身上的衣服太简陋了一些,身为一国之母,该有的仪态还是要有的。”
    长孙皇后闻言也不生气,微微一笑说:“我生性简朴,已经养成习惯了。”
    张婕妤接着说道:“这哪儿行啊,衣服太差了,就没有皇后的气派了。”
    长孙皇后回答道:“隋炀帝的晋阳宫虽然富丽堂皇可是隋朝亡了,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一句话直接将张婕妤干沉默了。
    而眼见聊了一圈,长孙皇后便也直接道明了来意。
    不过,长孙皇后也深知张婕妤和伊德妃的德行,已经做好了,打一场艰难的持久战。
    可没想到,当她将消减宫女的话说出口后,两人却没有多大反应。
    这可就太反常了。
    并且,不等她细想,便说了一句让长孙意外的话:“太上皇宫殿里的宫女,不减,但是也不用皇上拨发俸禄,太上皇自己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