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黑市才是真正的自由市场
作者:刘文戈   无限流光最新章节     
    第二天一早,三个小伙伴儿一起快乐地出发了。为了节省时间,走到无人的地方,周秉昆取出两个眼罩,让涂志强和肖国庆戴上,然后使用时空路由器系统运输功能,直接到了上次的黑市那边的小院。
    在五六十年代计划经济配给制下,由于各式各样的票证特别的多,大体可以分为“吃、穿、用”三大类。吃的东西,比如买米买面用粮票、买鸡鸭鱼猪等肉类需要相应的肉票,买盐用盐票,还有油票、豆票、各种蔬菜票等。买布买衣服要布票,此外还有棉花票、汗衫票、背心票、化纤票等等。在用的方面,人民买洗衣粉、手帕、肥皂、火柴、纸张、自行车、手表等,也都要用对应的票。
    而长春的黑市之上,完全可以不必遵循这些。即便没有任何的票证,哪怕是以物易物,只要双方商量好了,就可以随心所欲,如同真正的自由市场。
    60年代城乡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城市人都是享受国家的各种供应的,这也是导致商品粮户口似乎有了含金量一般,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期。除了三年自然灾害勒紧裤腰带还款大计划时期,有些扣减需要挨饿,其他时间都不会挨饿的,但是却吃不上肉,只有春节才能够吃到大鱼大肉。
    当时,人们的工资普遍都比较低,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多余的钱。也像现代人存钱一样,人们都节省一些粮票,以备家里不时之需。当时各种省下来的票证也可以卖钱,可以换鸡蛋,或者换茶油、换布票等。所以,各种票证也都成了“有价证券”,虽然不合法,但每个地方都有人在暗地里交易,就如同黑市的存在一样。
    60年代本就是一个吃不饱饭的时代,那个时代的老百姓见面打招呼就是问:吃了没?吃什么了?一直延续到如今。
    饭桌上吃的菜也基本上全是素菜,鸡蛋猪肉都是过春节时候才能享受到的。北方人主食只能是玉米、高粱米、红薯等杂粮,玉米面、窝窝头、红薯就成了北方人的主粮,过年时候才能吃上几个饺子,但也是吃不饱的状态。主粮加腌菜,就是那时代城市里普通百姓家的一日三餐。
    那个时代所有的供应,不是老百姓想买什么,就去买什么。而是粮站供应什么,老百姓才能买到什么。
    虽然在那时代无票寸步难行,但是有的票证是常年发放,如粮票油票,保障老百姓的基本正常生活。有些票证只有在春节才发放,才会供应这些物资。比方说杀年猪,老百姓也只有春节才有吃的机会,平时很少有供应的,连毛主席过生日也只是吃几块红烧肉,可见那时候生活是多么的清贫。
    三个小伙伴儿自由自在的在黑市上逛游,周秉昆遇到想要的物件,就提出用粮食来换,然后到之前的小院以物易物。粮食在这个年代就是最好的硬通货,比钱币更为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