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来之不易的无冕之王
作者:刘文戈   无限流光最新章节     
    又过了几天,到了高教自考的报名时间,“孙少平”毅然决然的报考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阶段,其实就是中文系,这时候呢,还没有法律专业和企业管理类的专业,完全是依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田晓霞也报考了中文专业本科阶段的课程,提升学历。
    再过3个月,等田晓霞拿到黄原师专的大专毕业文凭和派遣证,就可以正式转正成为光明日报社的正式记者了。
    看过平凡的世界小说或电视剧的都知道,田晓霞自初中的时候起,就喜欢读各种的文学作品,更喜欢读参考消息和各类报纸,一直都是关心政治,关注社会现实。
    高中阶段,还常常针对报纸里报道的问题,和孙少平展开讨论,针砭时弊。一直都是学校的文艺活动积极分子,以及大学期间,也获得了较多的社会实践和荣誉。在她所有成长的阶段,也一直是一个思想深刻,关心社会现实的优秀学生。
    田晓霞到光明日报社社实习后,进一步知识面更加宽泛,性格活泼、好动,充满了活力和朝气,思维也很敏捷,能吃苦耐劳,写出的稿件也是思想深刻,独特感人。田晓霞得到了光明日报社上下一致的好评,都说谢主编高瞻远瞩、慧眼识人。
    80年代初期,各类专业人才都很缺乏。这是因为近20年里,国内的各项发展基本是停滞的状态,都在搞思想斗争,谁顾得上经济发展呢。大批返城的知识青年,很多都落实不了工作,因为需求太有限了。
    能做售货员、邮递员、电影放映员、司机、国企职工,都是无比高大上的职业。相当于现在的超市营业员、快递员一类的岗位,在那个计划经济年代都是很“吃香喝辣”的工种。走后门,拉关系,不到位,不能成,记者在那个年代更是“无冕之王”。
    当然,“无冕之王”只是一个美称,事实上,他们都是极为忙碌的,加班、加点、熬夜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地球不爆炸,他们不放假”是对他们最好的写照,有时还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前世的田晓霞,就牺牲在采访抗洪救人的过程中。有突然情况发生,作为记者就得搁下一切迅速出发,赶到事发现场。所以很多时候,孙少平即便是想田晓霞了,也难得见上田晓霞一面。
    只有在田晓霞偶尔休假时,“孙少平”才得以和田晓霞“你侬我侬、卿卿我我”一番。
    “孙少平”报名参加高教自考后,每天抽出2个小时自学,通读教材,直到滚瓜烂熟,谙熟于心。其它时间,孙少平也另行开办了通讯器材有限公司,集中针对研发和销售,更多的考虑怎么将潘家窑建材,建工集团发展的更好。
    窑厂制砖已经走向了正轨,生产的砖质量过硬,已经成了北京建材市场上的拳头产品,回笼了一部分资金。但毕竟还是初期阶段,需要投入的太多,需要一定的周期,资金才能逐步回笼,再逐步扩大生产。
    水泥厂,预制板厂已经立项了,“孙少平”踌躇满志,打算潘家窑的市场完工后,随后再建造服装批发市场,粮油批发市场。但苦于没有更多的人手,尤其是专业人才,也苦于没有政策,没有拿地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