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开办“情满四合院”饭店
作者:刘文戈   无限流光最新章节     
    孙少平稍微做了一些整理,安顿好了自己,就将自己带的陕北小米和红枣,给何雨柱送去了一些。
    何雨柱很是高兴,就邀请“孙少平”和自己一起吃饭、喝酒。
    孙少平连忙说自己还要到教育局办事,被何雨柱告知今天是星期天,没有人办公的,去最好是上班工作的时间再去。何雨柱自己也是因为星期天,今天刚好没有红白喜事的宴席需要办理,才在家休息的。
    刚来北京的孙少平对北京很是陌生,和何雨柱多些交流也能尽快熟悉,更好的融入北京生活,于是欣然答应何雨柱邀请。
    孙少平听说何雨柱在轧钢厂是大厨,就配合何雨柱做帮厨和刀工。
    孙少平是没做过厨房工作,但前世的刘远,在未入伍之前就在饭店里干帮厨曾经三年的,虽然因为家庭经济的原因,没有系统学习过厨师专业技能,但孰能生巧,刀工也是极为精湛的,比如“菊花豆腐”这难度极高的刀工技法,刘远也能信手拈来,驾轻就熟。
    各种“煎炸烹煮炖炒”,单是炒菜的技法就有很多种,如滑炒、水炒、清炒、干煸、小炒、爆炒、避风塘炒法、拔丝技法等等,刘远也是耳熟能详,手到擒来,以及食材如何更好的入味,都是有过一定程度研究的。
    虽然刘远因为小时候鼻炎没有医治,导致基本没有嗅觉,但此时的孙少平嗅觉是完全正常的。此时一伸手帮厨,连何雨柱都震惊了。俗语说的好,“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
    两人做好一顿饭,再根据现有食材烧好几个菜的功夫,交流的已经是“水乳交融”,再喝上几杯交心的小酒,感情上亲近的已经不分彼此了。
    席间,孙少平也和何雨柱说起,自己需要找个合适的工作,或者开办一家饭店,顺便搞个厨师培训的学校,解决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再每天安排一些时间用于学习,把中文专业的自学考试大专、本科的学历证书拿到手,也聊到了国家要逐步的实施改革开放了,政策也会越来越好。
    何雨柱几杯酒下肚,也很是佩服这20岁出头的“孙少平”。自己都40多岁的人了,却畏首畏尾,想做的事却一直犹豫,始终不敢放手去做。
    又是几杯欢愉的小酒下肚,何雨柱趁着酒兴,说道:“兄弟,要么我们一起开个饭店,再适当的时候开办厨师培训学校?”
    孙少平欣然答应,一起商量计划了很久。
    谈到饭店的选址,租赁,大家都没有多少积蓄,虽然何雨柱经济状况要好的多,于是孙少平提议,将何雨柱所住的三间临街房,反向打开门和窗,作为开办饭店的场所,从经营饭店产生的收益中提取10%作为场所租金,剩下的盈利了两人平分,如果亏了也平等承担。
    两人先共同居住在何雨水原先居住的小屋。为稳妥起见,先看一下政府现在是否同意个人开办饭店?能否注册成个体工商户还是合伙企业?
    如果能,何雨柱也要白天还是在厂里上班,晚上和星期天不上班的时候在饭店里帮忙,由“孙少平”先将饭店撑起来。饭店的名字是“孙少平”提议的,何雨柱没有反对,就叫“情满四合院”饭店。
    这样如果能顺利开办的话,孙少平将避免那些各种无票的艰难生活,至于食材,凭票供应的拿不到,农村天地广阔,想办法总能慢慢做起来的。只要饭店运转起来,粮票也会周转起来的。
    两人聊得尽兴,酒局也一直由中午进行到夜里。最后将计划好的事情,书面签了一份合伙协议和一份书面计划书,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出资及场所安排等等内容。
    第二天,何雨柱照常去轧钢厂食堂上班,孙少平先到了北京市教育局,得知报名参加考试还要一个多月以后,凭单位介绍信和身份证,初高中毕业证书就符合报考条件了,好在自己准备的还算充分。
    然后孙少平又去了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得知现在北京正在试行办理个体工商户的尝试,办理合伙企业现在还没有法律依据(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直到1997年2月才修订通过,8月1日才正式施行)。
    工作人员告诉“孙少平”,深圳特区于去年(也就是1980年)8月才开始施工建设,据说深圳特区那边政策放的比较宽松,合伙的,独资的,外资的企业和公司都可以办理,北京随后可能也会有相应的政策出台。
    如果“孙少平”着急在北京办理合伙企业,自己可以请示上级机关,也就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上级答复后会尽快再通知“孙少平”本人。
    如果申请个体工商户的,应该到开办所在地的海淀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然后打电话告知了海淀区值班人员。
    于是,孙少平又带着资料赶往海淀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由于之前北京市工商局已电话告知过,所以孙少平办的格外顺利,因着何雨柱轧钢厂正式工人的身份,只能以“孙少平”的名义申请,很快就拿到了个体工商户的证书,名称:情满四合院饭店,负责人一栏赫然写着“孙少平”。
    心情愉悦的“孙少平”开心的像个孩子,想着自己得挖空心思经营,在一个多月里,让“情满四合院”饭店,争取运转正常起来,最好是能盈利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