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滥竽充数?
作者:像草一样不能自拔   从头卷起,我的营销系统逆袭天下最新章节     
    说着王匡林把一个文件夹递给童主编。
    王匡林没有说的是,摄影师确实是重金聘请,只是这重金是他那当老板的老爸出的,完事儿给了环太航空一份拷贝。
    “嚯,你这是有备而来啊。”童主编接过文件夹笑说。“我看过之后确定。”
    “嗯,看来匡林在这篇文章上确实下了不少功夫。”童主编点头表示嘉许,脸上难得地出现微笑。“咱们的其他同事也要学习匡林这种精神,认真对待每篇稿件。”
    听了这话,所有编辑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这期的封面文章就是他的没跑了。
    “下面听听李编辑的稿子吧。”童主编又恢复了严肃的模样。
    “好的。我这次要发的重头是一篇案例分析论文《在数据的海洋里寻宝——以酒精行业的价格波动为例》,”李白玲没有提其他稿件,只说了肖空的论文。
    “这是哪里来的稿件?作者是谁?”
    问作者的背景是童主编每篇必问的问题。
    “咳……嗯,”李白玲有点心虚,“这篇论文来自帝都理工的管理学院,作者是该校emba的学生,辅导教授是管理学院的周教授。”
    “帝都理工也有管理学院?没听说过啊。”还没等童主编发话,旁边坐着的王匡林第一个跳出来质疑李白玲。
    “这种理工科院校的管理学术水平……有限吧?对了,李编辑,你不是说约到了高洋院士的稿件么?怎么不见你提?”王匡林故意为难李白玲。
    “哦?你约到了高洋院士的稿件?”童主编一听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嗯……我本来是约到了他老人家的稿件。”李白玲支支吾吾地说,“但是……但是他没有发给我。”
    “所以你就从不知道什么地方随便找了一篇来糊弄事?”王匡林抢着说。
    “童主编,我已经仔细读过了这篇论文,真的非常好,非常有指导意义。特别是在海量数据分析越来越成为主流的今天。”李白玲抢着跟童主编解释。
    “主编您别听她吹,”王匡林道,“今天早上来的时候她还说约了高院士的稿件,现在又不知道从哪儿捞出来一篇论文想滥竽充数。这么干太不负责任,对咱们期刊的声誉损害太大了!”
    “小李,王匡林说的对不对?是不是这么回事?”童主编严肃地问李白玲。
    “是这么回事……不,不是这么回事。”王匡林和李白玲两面夹击,李白玲的话有点乱。稳了稳心神,她解释道,“我要强调的是,这篇论文真的非常好。首先作者是整个案例的亲历者,所以非常真实;其次,其中叙述的事件刚刚过去不久,非常新鲜;第三,这次事件牵扯到海量数据、技术进步、市场波动等等多个方面。所以影响力非常大,很有代表性。您抽空看一眼就知道了,写得非常精彩,堪比那篇您认为非常经典的,讲述老虎基金如何袭击香港的文章。”
    “你才看过几篇论文,就敢这么吹捧这篇稿子?”王匡林不服道,“怕不是你和这个作者有什么私人交易,这个作者想要在咱们杂志发表稿件评职称吧?”
    “哼,龌龊的心思才想龌龊的事。”李白玲终于忍不住反击。“我问心无愧!”
    “好了好了!”童主编制止二人的争吵,“这里是编前会,不是斗嘴的地方!我马上要去外地开会,没空听你们吵来吵去!李编辑,你一会儿把稿件也打印一份给我,我在路上抽空看一下。”
    童主编顿了顿又向王匡林、李白玲道:“你俩也再去找几篇备用的稿件。万一这篇稿件不行,还能有个救急的。”
    “明明是李白玲的稿件不行,为什么要让我给她擦屁股?”王匡林忍不住顶嘴道。
    “让你准备你就准备嘛,”童主编有些生气,“杂志真开了天窗人家不会只骂李白玲一个人,人家骂的是咱们整个杂志!”
    见童主编动了真气,王匡林这才闭上嘴。
    编前会就这么草草地结束了,同事们站起身离开会议室。
    “拿一篇凑数稿顶院士的约稿,这也太离谱了吧?”一个同事小声对旁边的同事说。
    “估计就像王匡林说的,熟人凑数呗?难不成是收钱办事?”
    “不至于吧,李白玲看着挺老实的一个人,还会干这种事?”
    “这可不好说,人心隔肚皮。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反正我不相信那篇论文真有她说的那么好,简直是吹到天花乱坠了。你看小王那篇,从行业到企业,再到采访的人都拿得出手,说出去谁不得挑大拇哥。”
    “是啊,一个理工科院校的管理学院,能写出多好的论文来?”
    ……
    李白玲只好装作充耳不闻,打印了一份肖空的论文送到童主编办公室。
    主编办公室的门口,童主编正要出去就碰到了送稿件的李白玲。
    “赶紧给我!我赶时间去参加下一个会,正好在路上看一下。你抓紧时间准备替换的稿子。这篇行或者不行今天中午之前我会给你答复。”童主编从李白玲手中接过稿子,胡乱塞进公文包里匆匆离去。
    去机场的出租车上,童主编看着窗外不断闪过的街景,想起刚才办公室里的争执,还有背后的转正难题。
    一个是家世、背景优越的高材生,一个是努力工作的新人,实在是难以抉择。
    要是能再多一个转正名额就好了,童主编想。
    想到这里,童主编从包里先取出王匡林的稿件。封面页夹的照片上,身穿合体西装的王匡林与一个大腹便便六十岁上下的男士正冲着镜头微笑。
    童主编只用二十几分钟就读完了这篇专访稿——做了多年编辑工作,童主编太熟悉这类稿件的套路。
    从头到尾中规中矩,恰到好处,既没有欠缺、不足,也没有跳脱越轨,就好像是一个圆滑的中年男人——被生活磨去了多余的棱角,挑不出毛病,却也谈不上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