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深入基层
作者:骑狼的汉子   权力巅峰之绝处逢生最新章节     
    宁阳人热情厚道,又是老相识,晚饭必须有酒,陆凡也没跟操老一家客气,大家边吃边聊,畅想“棺材”大业。
    陆凡去上茅房的时候,操天马赶忙跟着出去,低声说:“凡哥,最近乐学智没在厂里露面,估计是看那个‘脏病’去了,我又收集了一些证据。现在污油泥处理厂把周边几个县区的生意都垄断了,这个狗日的真的是日进斗金、富得流油,一天几十万的赚。”
    “天马,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露任何马脚,尽量收集视频证据,尤其是运到污油泥处理厂的‘好油’。”
    “凡哥,你放心吧,我都盯了他两年了,这玩意真赚钱,要是能把污油泥处理厂搞到手就好了!”
    陆凡说道:“你想啥呢,这种厂子靠关系赚钱,就算给你也无济于事,你得想想,为啥周边县区就开这一个污油泥处理厂?”
    “哎,确实让人眼红,干一两年这辈子都不愁吃喝了!”
    “天马,你现在咋样?”
    “还行,养七八个油罐车,四辆给乐学智送油,四辆干点‘私活’,一年能弄几十个。”
    “你还年轻,得找个正经营生干,‘贩油’不是长久之计,栽进去一次,一夜能把你打回解放前。”
    “哎,凡哥,我也想,实在没个好干的。”
    喝完酒后,陆凡返回乡政府,和苏小易彻夜长谈。
    “小易,资金上有问题吗?”
    “凡哥,放心吧,凑一凑几百万肯定能拿出来,再说合作社不是一次性投资,咱们还在赚钱,肯定能续的上。”
    “让你干这个合作社,是想有人把头撑起来,放眼柏树湾没人有这个实力和能力,这次就算帮我的忙。”
    “凡哥,这话就见外了,我这点身家都是你给的,再说你让我干的是正事,你还别说,这段时间我认真了解了这个行当,搞好了真能赚大钱。”
    “确实如此,我不可能让你白往进砸钱,只要把优质柏木、技术、纯手工打造这三个名头宣传出去,大有可为。本来柏树湾的棺材就出名,一直供不应求,只是量少而已。等棺材铺子开起来,乡政府会下大力气治理,绝对不会让一块料子被偷运出去。”
    苏小易说道:“现在一口好棺材连料带工,没有两三万下不来,还得搭人情、担惊受怕,到时候咱们送货上门,卖3—4万不为过,一年卖上1000口棺材,那就是三四千万,甚至有可能更多。凡哥,绝对有有搞头,有得赚!”
    陆凡笑道:“只要你有信心就好,不过万事开头难,把厂子建起来才是重点。而且这个项目还要带动村民致富,伐木工人、运输、学等徒等必须是柏树湾人来做,林户要入股,最好让操老也入股,他在匠人中有威望,总之要最大化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凡哥,我知道该怎么做。”
    “嗯,这段时间你跟着林场场长李逸风跑手续,你尽快和林户谈,物色加工场地,有什么问题你及时告诉我。”
    吃过早饭后,陆凡带着李言昕和苏小易去了向阳村,先不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最起码任期内全乡13个行政村得跑一遍,贫困户和产业户得跑一遍,上访户得跑一遍。
    到了向阳村,走进村口第一家院子,看到一个老头在劈柴,他老伴傻傻呆呆的坐在门口晒太阳。
    “大爷,劈柴呢?”
    老头停下手中的活,凑过来问道:“你们是乡里的干部?”
    李言昕介绍道:“这是咱柏树湾乡党委陆书记!”
    “啊?你就是那个娃娃书记?”
    陆凡笑道:“大爷,我是年轻,但不影响服务大家,您光景过得怎么样?还种地吗?需要乡政府解决什么问题吗?”
    “哎,不种地吃啥?”老头叹了口气说:“儿子在外面揽工,儿媳妇跟人跑了,老婆子痴呆,活一天算一天!陆书记,我还真有问题要反映,你看我家这个烂包样子,就不能‘吃低保’吗?”
    看这情况确实穷,陆凡有些诧异,向阳村还有比这更穷的?
    按国家低保政策规定是应保尽保,但是资金由地方财政支出,宁阳财政支出不了那么多资金,所以就规定了名额限制,向阳村是个行政村,少说也要十几个低保名额。
    “陆书记,不是我告状,我们村的低保都让书记亲戚和三朋四友‘吃’了,我就前几年吃了一年。说是轮着吃,我估计赶我死都轮不上一次了!”
    陆凡说道:“大爷,这个事我记下了,我了解一下,如果真的有人徇私舞弊,拿低保当人情,我一定管到底!”
    “哎,我要是有办法,也不会跟你张这个嘴,实在下不了苦了,一年到头就靠打那点粮卖钱,老婆子还得吃药保命,受苦人‘恓惶’呀!”
    这家的情况确实让人看不下去,陆凡问道:“大爷,您儿子在外面打工,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何不让他回家创业?还能照顾你们老两口。今年乡里会大力扶持养羊、大棚、种药材,只要能吃苦肯定比打工强。”
    老头叹气道:“你说的这些我都懂,说是给补助,都是哄人的。再说,干啥不要钱?家里连一千块钱都凑不出来,连个羊羔都买不来。还有,万一赔了咋办?那不是把命要了?”
    老年人思想保守,跟他说不懂,陆凡说道:“大爷,我给您留个电话号码,您儿子回来让他给我打电话,乡政府一定会解决你们的后顾之忧。”说完,掏出二百块钱硬塞给了老头。
    陆凡走后,老头拿着二百块钱,流下了两行热泪。
    来到第二家,陆凡体会到了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家是老头拄着拐杖,老伴在院子里忙活,还有个七八岁的孩子在玩耍。
    自我介绍后,老头显得有些拘谨,赶忙招呼老伴倒水招呼客人,乡政府书记对他们来说就是父母官。
    陆凡笑道:“大爷、大娘,不用忙活了,我们就是了解一下情况,这是你们的孙子吧?孩子爸妈下地去了?”
    大爷说道:“这会没啥活了,我儿子、儿媳妇都在外地打工,估计就这两天回来,娃娃能见他大他妈了。”
    看到羊圈里有十来只羊,陆凡兴致勃勃的看了会,问道:“大爷,你这羊养的不赖,那几个‘羯则’快能杀了吧?”
    大爷笑道:“陆书记,打算等儿子回来杀,咱们柏树湾的羊不愁卖,城里的亲戚已经定下了。”
    “大爷,你最多养过多少羊?”
    “前几年做多拦过一百多只,这两年跑不动了,就在家喂十来个,过年卖一些,自家也杀的吃一只。”
    “大爷,您是老养殖户,您说,养羊能赚钱吗?”
    “肯定能呀,只要‘伺应’好了,羔子少死上几个,等规模上去了,肯定能赚钱。”
    “乡政府今年大力扶持养羊,你家有技术,不如让儿子回来干,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多好。现在的政策是,养羊100只以上,每只羊可得补贴 100元;200只以上,政府补贴5万块;400只以上,每只羊能补500元!”
    “哎,政策是好政策,但补助都是有办事人拿的,我们边都沾不到。再说,想养一百只羊,还不得十几二十万?还要建圈,买设备,不是件容易事?”
    “大爷,设施养殖也有补贴,包括建圈和买设备。我是乡政府书记,我说能补就能补,只要你敢干,给你说的这些补助就照我说。如果做不到,你拿高音喇叭在乡政府门口骂我!”
    “陆书记,我肯定相信你,几年前你在柏树湾林场上过班吧?老操经常说你好话。你让我考虑考虑,等儿子回来了再商量一下,要是决定干少不了麻烦你。”
    陆凡笑道:“我巴不得你们来麻烦我,只要对大家有好处,我想方设法解决。”
    到了第三家,刚表明身份,这家大娘就哭天抹泪的,请书记给她伸冤,可一时半会又说不清楚。
    等她老伴回来后,陆凡才了解到事情的原委。
    几年前,村里因村内道路的扩宽和硬化,占了他家两亩多的玉米地,将他们家的庄稼毁掉开路。
    可书记却不认这个账,说他家承包的地是村集体的,而且开春就在喇叭上多次提醒村民,承包的地有新安排,不得耕种,否则后果自负,村委会坚决不予赔偿。
    陆凡向其保证,这件事乡政府管到底,该赔的一定赔。
    当天,陆凡跑了八九家,每到一户都做大家的思想工作,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耐心的宣传产业扶持政策,跟群众打成一片。
    到了周末,陆凡觉得回去也没事,就继续下乡。三四天时间,跑了两个村子。
    陆凡很清楚,走下田埂“脚沾泥土”,从群众口中获取“万千气象”的一手资料,到群众家中揭揭锅盖,到田间地头拉拉家常、问问情况,虚心听取群众的见解与诉求,深入掌握调查研究的“一手资料”,把基层真实的情况摸清摸准,才能拿真招、出硬招、见实效,为后续全乡发展提供依据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