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茶香四溢的崇祯
作者:御前悍匪   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最新章节     
    宋慎想到了什么。
    在众人都紧盯着朱由检时,他悄悄背过身,在心中默默问系统:
    “系统,抽到朱由检自带的那三样奖励,我在空间里和现实里都可以用吗,还是说只能用于现实世界?”
    【回答宿主,在上课时间,若不违反规定,您则拥有对学生和系统的全部处置权。】
    那就是可以用了!
    宋慎心中松了口气。
    之前从系统那儿套过话后,他就知道这些学生在课余时间还是会进入虚拟世界里继续当皇帝。虽然严格算起来他们只不过是一串代码,但毕竟也是系统从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里截取而来的,宋慎无法做到将他们完全当做是代码看待。
    如今,正好朱由检来了,有一个很合理的渠道……
    思及此处,宋慎看向了正在跟朱元璋聊得眼睛发亮的朱由检。
    “那个,朱由检,你过来下。”
    他冲那边招招手。
    朱由检自己都还没反应过来,屁股先被朱元璋给一脚踹了个结结实实,踉跄着到了宋慎跟前。
    “先生,您找我什么事?”
    就方才那一会儿,朱元璋已经跟朱由检科普过了宋慎的厉害,不敢再托大,连称呼也连带着尊敬了许多。
    宋慎不甚在意地摆了摆手:
    “没事,就是有个事儿想问问你――”
    “算起来,土豆、红薯和玉米,在你那个年代都已经传入中原了,你有没有见过?”
    朱由检的表情肉眼可见地茫然了一瞬。
    他迟疑道:
    “这……先生可否描述一二,这三样东西究竟长什么样?”
    宋慎也不含糊,当即就走到讲台上,把自己以前查资料用到过的图片投影到屏幕上去。
    朱由检定睛细看,一拍大腿:
    “这不是番薯和玉麦吗!”
    “此两件,自嘉靖、万历,便有人进献于宫中,此后皇庄有人专门育种,朕也吃过几次,听说产量不错,但不知为何,百姓们不大喜欢种,也不可能逼着人家种植。”
    “不过剩下的那一种,我倒是从未见过……”
    宋慎皱着眉头没吭声,旁边的朱元璋先急眼了。
    朱元璋瞪着一双比牛还大的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
    “怎么可能!如此高的产量,百姓们疯了才不乐意种呢!”
    “咱可是庄稼人出身,你别想着糊弄咱啊,亏咱刚才还以为你小子是个老实人,胡说八道什么!”
    一时间,教室里的气氛有些尬住了。
    老朱家的人怎么想的暂且不说,其他朝代的皇帝们看着朱由检,眼珠子都要绿了。
    不论是嬴政、刘彻还是李世民都一样,他们此时此刻无比羡慕一个亡国之君――
    都已经进了辅导班里了,这国亡不亡得成还说不准呢,更别说人家崇祯自己治下就已经有玉米和红薯两种高产作物了,听宋慎那意思,土豆好像也有。
    假若朝廷不那么废物,努努力,饭都吃不饱的百姓们怎么可能不愿意种这个!
    朱由检虽然年轻,但他每天看的奏章也不是白看的,勤恳总是有回报,比如现在,这个问题就终于问到了他的知识范畴内。
    他第一次摇头反驳了自己的老祖宗:
    “不是的,百姓们真的不愿意种。”
    “早就有人发现了这两种作物产量比稻麦要高,但其食用口感不如大米和面粉,尤其是番薯,吃多了还会胀气反酸,不论是自己吃还是交租之类的,百姓都更愿意种植原本的稻麦等物。”
    “而且它们的产量也没有高到可以让朝廷特意减免赋税来推广的程度。”
    “退一万步说,即便我现在想推广,可早在天启七年,也就是我登基的那一年开始,便有了一场大旱,陕西是最严重的地方,到如今已经有大量民变滋生。”
    “其他地方……虽没那么严重,但多少也都有苗头了。”
    “此等情形下,要推广两种百姓们不愿种植的粮食,实在是难上加难啊!”
    教室内,众人都皱着眉头看向朱由检,而后又看向了宋慎,眼带询问。
    他们都想知道,崇祯年间的情况是不是真如朱由检所言,已经坏到了这个地步。
    宋慎在讲台上打开笔记本,于资料库里查询了一下,随即沉默好一阵子,才开口。
    “崇祯大旱,始于天启七年的陕西北部,崇祯三年扩大到陕西全境及河南,崇祯六年扩散到京师,崇祯十一年扩散到山西、山东、南直隶。”
    “到崇祯十四年,旱灾席卷明朝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中的十二个,仅广东、福建、云南没有旱灾的记录,这被称之为崇祯大旱。”
    “从形势上看,北方各省的旱灾持续十年,陕西的极旱持续十五年,大量的饥民已经转变为流民或者是参加了起义军,外部还有清军不停叩关,内忧外患之下,即便当皇帝的有三头六臂,也很难再推广什么高产作物。”
    朱由检木然地搓了搓自己的脸。
    “果然是天要亡我……”
    他料到自己接手的这个烂摊子会很烂,但是没有想到会出现持续十几年的崇祯大旱。
    这不是天要亡大明,是什么?
    “不过――”
    宋慎的话头转了个弯,扭头看朱由检,满脸真诚的疑惑:
    “中原几千年来,天灾比这个严重的其实也不算少吧?盛世不说,就现在咱们教室里的,李世民刚即位那一阵,蝗虫都直接席卷长安城了,此后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更是层出不穷,你觉得你崇祯朝跟贞观前期比,谁比较惨?”
    朱由检卡壳。
    本来宋慎讲的那前半截,朱元璋听着也是心有戚戚焉,他代入的不是皇帝,而是普通百姓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会有多无助痛苦。
    毕竟,如果朱元璋当皇帝期间遇到这种事,他会毫不犹豫地直接减免赋税,从其他人身上薅羊毛,绝不至于闹到全境爆发农民起义的地步。
    但听宋慎这样一问,老朱也拧起了眉头――
    对啊!
    自古以来,天灾人祸不是频频发生吗?全天下能有十年的风调雨顺那都是皇陵起火冒大烟了,十年大旱虽然很惨,但也没有惨到那种地步吧?
    又不是直接全境大旱,这旱灾是自陕西开始逐步蔓延的啊。
    朱由检想反驳:
    “不……”
    这一次,是朱标皱着眉头打断了他:
    “不什么不?先生说的哪里有问题?”
    “宋先生,请您再多说说有关崇祯年的问题,学生实在是想知道,这究竟是大明气数将尽,还是纯粹的人祸。”
    朱标其实很少说话难听,对朝臣如此,对家人如此,对同学更是如此。
    哪怕之前老朱跟其他皇帝们吵架扯皮,朱标也很少上去拉偏架,只有对朱祁镇这种子孙后辈中的败类才会不假颜色。
    现在他这个态度,显然是对朱由检此人的品行有了些怀疑。
    ――人祸人祸,亡国一事,除了皇帝谁还能背这么大一口锅?
    朱元璋和朱棣都十分了解他的性子,此时齐齐闭嘴,都以威胁的目光盯着朱由检,示意他不要多嘴打断先生说话。
    朱由检:……
    们搞搞清楚,到底谁打断谁说话啊!分明是这位祖宗打断我!
    但没人在意他。
    宋慎沉吟着想了想,在脑子里大致过了一遍崇祯的生平之后,有些叹息地开了口。
    “我刚才说过,天灾人祸都有,但显然,人祸的成分更大一些。”
    “朱由检这个人吧,我真的很难评价,你要说他有多笨,也不至于,否则魏忠贤不会乖乖就范。”
    “可你要说他是个聪明人,我也绝对不同意,倒不是说他那脑子有问题,主要是大明对于藩王的培养制度就摆在这,朱由检与其他藩王接受的教育一样,都是为臣之道,甚至他登基前或许都已经想好了以后要怎么舒舒服服当个逍遥王爷了。”
    “或许正是因为他的出身和教育背景,所以他做出来的一些操作让人完全看不懂。”
    “比如后世一些喝两口酒就爱好指点江山的,你问他要是能回到大秦大唐大明,他的梦想是什么?他会说自己可以精确手绘世界地图然后平步青云,把地图往皇帝跟前一摆,手一指――你,去殖民新大陆!”
    “啧,我这么不着调的人都知道,这玩意儿起码得等生产力上去了,造得出大船了再搞,那种人就什么都不管,他只需要发号施令,至于中间要怎么样,要如何平衡各方势力心态,要如何用人御下,他觉得这都是狗屁,管这个做什么。”
    “喏,崇祯就是这种人。”
    宋慎完全不怕自己贴脸开大会有什么后果。
    毕竟,他是刚上课就能告诉嬴政丹药有毒的人,看得顺眼的人可以照顾照顾情绪,可就崇祯现在的表现来看,即便众人对他殉国这件事有了点硬骨头滤镜,多半也很快会碎掉。
    刚进辅导班就各种想着要找自家祖宗示弱帮忙……
    除了朱元璋和朱棣,谁还没看出来点不对劲呢?
    该说不说,老朱跟judy真是亲生父子,那点心软的位置都一样一样的,反倒是被朱元璋寄予厚望最后却英年早逝的朱标,跟这俩似乎完全不是一个品种。
    有点歹竹出好笋的感觉,总之,宋慎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同类――
    鉴表专家。
    朱标这鼻子就跟装了探测仪一样,哪里有茶味总能精准找到。
    比如朱由检这个茶里茶气的……说好听点,是只懂为臣之道不懂帝王心术,说难听点,那就是只会当舔狗,当不了拿钓鱼竿的人。
    看着就烦。
    朱元璋越听眉头越皱得厉害,不由得问道:
    “那,先生,他具体是怎么个不会用人?难不成就是方才你说的杀了一个阉党的事情?”
    好像叫魏忠贤吧?
    宋慎摇头道:
    “当然不止如此。”
    “我以前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就觉得他很奇怪,为什么杨嗣昌、洪承畴怎么着都行,孙传庭就干什么都不对?孙传庭惹他了还是怎么的?”
    “然后再一看,王维章、陈必谦、王家桢、邵捷春、陈祖苞、颜继祖这些人,先前没有任何战绩和证据表明他们是有本事的,但朱由检就是非要委以重任,要他们去打鞑子,去剿起义军,去这样那样,打输了也没关系,直接罢官砍头。”
    “如果你不理解我说的这些人是谁,那大概举个例子,就是我家有几个败家的不孝子孙,一而再再而三去当赌狗,然后赌输了,我就上赶着去给他们擦屁股收拾烂摊子,但我有一个特别精明能干还很孝顺的孩子,把家业打理得井井有条,有一天他左脚先进门,我就把他逐出家门了。”
    “杨嗣昌、洪承畴是前者,孙传庭是后者。”
    “哦对,后来大明亡国了,洪承畴降清,还给人家大清当奴才呢,反手就开始主持攻打逃亡到南方的南明。”
    “你们要不自己品一品?”
    说着说着,就连宋慎自己都品出味儿来了。
    他摸着下巴琢磨――
    说不准,人家崇祯万一跟自己一样是个穿越者呢?
    看看,风雨飘摇、虎狼环饲的王朝末年,父皇死了,皇兄死了,所有哥哥都死了,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天子登基,坐上皇位铲奸除恶,然后开启中兴盛世。这么标准的穿越者权谋类剧本,比自己现在拿的这破瞎子剧本要好太多了吧!
    可惜这结果,实在是玩儿得太烂了,可能剧本没到位。
    也有可能是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里的杨嗣昌和洪承畴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忠臣,那些莫名其妙被重用的人也是什么未来名将,结果因为现在这崇祯皇帝实在不会做人,给人家搞得不想替朝廷玩儿命了,也不好说。
    正在宋慎暗自为自己的文才拍案叫绝之时。
    他听到朱由检颤颤巍巍的声音响起:
    “祖宗……几位祖宗……你们别动手,好好说话,我,我还是很有用的!”
    “你们方才不是对那番薯和玉麦很感兴趣吗?我可以给你们带来!真的,那两种东西在御膳房里就有,皇庄里也有留种的!”
    回头一看,朱元璋和朱棣撸起来的衣袖又放了下去。
    老朱满脸的核蔼可亲:
    “果真吗?那你明天要是没拿来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