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谁他娘在背后念叨咱!
作者:御前悍匪   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最新章节     
    良久的沉默之后。
    李世民忽的开口问道:
    “你们说,若是李隆基无法再进入辅导班,那他的大唐会亡国吗?”
    在场的三个臣子都不敢说话。
    这其实是一件根本无需商榷的事情。就李隆基那个德性,继续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那安史之乱就会按时爆发,届时大唐由盛转衰,即便有以前的底子在那儿摆着,不会嘎嘣一下嗝屁,可大唐距离亡国应该也不会太远了。
    但事实归事实,当着陛下的面说出大唐会亡国这种事情来,终究是不好的。
    李世民扫了他们一眼,心里也大致清楚了这仨人心里的想法。
    他也没生气,只苦笑摇头:
    “不必操心那么多,朕只是在想,若朕能改变一些事情,说不准日后大唐的历史就不同了。”
    “例如现在,武则天已经被提前召进宫中,即使观音婢最终也没能救回来,朕知道她的本事后绝不会给大唐留下隐患,也就不会再有什么女皇帝了。”
    “又例如前阵子,承乾对着观音婢指天发誓,他甚至改变了历史进程,说明是真心听劝了,所以日后他做的那些荒唐事不会再发生,也就不会再有废太子、稚奴登基这些事情。”
    “假若没了这些事,李隆基还会当皇帝么?”
    “朕只是在考虑这个而已。”
    两个文臣都在皱眉思索。
    这种逻辑问题虽然对他们而言并不难,但毕竟事关重大,还是需要慎重考量才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哪里漏了,那麻烦可就大了。
    不过,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操心的事情,并不代表程咬金也操心。
    他心直口快:
    “陛下,您在这儿一个人琢磨,不如直接问问那劳什子鸟系统啊!”
    “我老程现在算是发现了,这玩意儿它就跟那倔驴似的,不抽就不动弹,要是咱们有什么想法,大可以直接问问,假若它不能回答,再考虑其他的也不迟嘛!”
    李世民的眼睛亮了亮。
    知节说得,倒是有道理……话糙理不糙,哪怕他并不完全信任这所谓的系统,可昨晚今早,程咬金是实打实地看见了画面的,画面内容传达的事情也相当符合各个同窗的性格。
    问问又不会掉块肉,不如尝试一下!
    “系统,你在吗?”
    李世民试着开口,对虚空问道。
    【您好,我在。】
    果真有反应!
    既然它现在能够回话,李二陛下就不再试探了。
    他再接再厉,开门见山地问:
    “朕想知道,若朕改变了历史,那么朕的后代皇帝会受到影响吗?”
    【请问您是在说历史上的后代皇帝,还是以您的时空基准评判的后代皇帝?】
    这有区别?
    李世民短暂竟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好将系统的话又向底下几人转述了一遍,询问他们的意见。
    房玄龄此时沉吟道:
    “陛下,臣以为这其中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假若以咱们进入辅导班的时间为标准,要是没有辅导班,原本的历史发展就像宋先生、朱标他们所说的那样子,会发生废太子、女帝登基等一系列的事情;而如今有了辅导班,咱们提前知晓了,自然就可以避开历史上的那些坑。”
    “可以说,【历史】在咱们进入辅导班的那一刻,就发生了改变。”
    “这句话的意思应当是在说,咱们如今已经与原本的历史分割开来,走向也完全不同了。”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考虑了一会儿,他才道:
    “系统,两种走向能不能都解释一下?”
    【可以。】
    【进入辅导班的每一个皇帝及其臣子,其时代都是独立的,与其他王朝、时代互不干扰,可以称为平行时空。】
    【例如嬴政与蒙恬都来自始皇帝二十九年,他们属于同一个时空;你与房玄龄、程咬金、李靖、长孙无忌所处皆为贞观九年,你们属于同一个时空;朱元璋与朱标同理。】
    【即便在历史顺序最前的嬴政做出了许多重大改变,也不会扰动到诸位同学所在的贞观九年,你们的史书记载没有任何波动改变。】
    【因为辅导班是一个干扰节点,在你们被辅导班选中的时候,历史就已经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李世民将它的回答转述给其他人听。
    长孙无忌敏感地问:
    “陛下,它举例说明的都是不同朝代的帝王将相,您能不能再问问它,要是同一个朝代的人会怎么样?”
    “就像朱元璋和朱标来自洪武十年,而朱棣是他们的亲儿子、亲兄弟,来自永乐二年,那朱元璋的行为会不会改变所谓的靖难之役,导致朱棣一朝之间变为阶下囚?”
    李世民也很好奇这一点,于是干脆就复制粘贴般地向系统提问了。
    倒不是长孙无忌不能自己问,主要还是考虑到这件事是李二陛下想问的,最好还是将提问权全部交给陛下比较好。
    系统的回答也很简略。
    【不会。】
    【同一个王朝,来自不同时空的帝王将相,同样互不干扰。】
    李世民总算放心了。
    其实他最担心的并不是李隆基。
    照宋先生拉学生的这个手气来看,抽到明君的概率还算大,但其他的哪怕多抽俩庸主呢?偏偏一来就来那么两个。
    看看晚年李隆基和壮年朱祁镇吧,这俩人扔进历史长河里也是闪闪发光的两坨。要是先生手气稍微好那么一点,抽到年轻的李隆基都还有救,可现在,这货算是彻底废了。
    这样神鬼莫测的拉人概率,万一一个不好,抽到了刚刚立国的他爹李渊……
    李世民光是想想都浑身起鸡皮疙瘩。
    碍于玄武门之变的影响,李二陛下一直都有点忌讳,可惜他尝试过几次都没能让史官改口,最后也就放弃了。后人如何评说他管不着,可要是真让壮年时期的李渊进入辅导班,让对方知道了那些事情,他不敢想象自己会是个啥待遇。
    估摸着也跟朱棣差不多吧,啥也不说先挨一顿抽再讲。
    也幸亏不同时间的帝王将相之间毫无影响……
    李世民一拍脑袋,忽然想起来自己刚才心心念念的事情:
    “系统,那个……那个辅导班里的学生,能不能换啊?”
    “先前其他同窗跟朕说过,刚开始上课时先生一发火就会说,不愿意听的就换一批人进来听。”
    “如果考试不合格,或是对先生出言顶撞,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换人?”
    【不能换人,但宋慎作为辅导班唯一教师,拥有劝退的自由。】
    李世民的笑容僵住了。
    本来经过程咬金这么一点拨,他琢磨着自己以前从其他人那儿听来的话,打算问问能不能换个人,比如李治啊武则天之类的,至少自己认识,还在可控范围内,能够像朱元璋恐吓朱棣那样进行血脉压制,结果搞半天这样不行啊!
    “……行吧。”
    他放弃了搞其他动作,只能结束了这次问话。
    见陛下这副模样,殿内其余三人哪里还能不知道他在系统那儿吃了瘪?
    但也只有程咬金脸皮厚胆子大点,直接问:
    “陛下,您这问了半天,问出了个啥结果来没有哇?”
    李世民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
    “能有什么结果!”
    “这班上的人倒确实是可以出去,但不由咱们做主,就跟咱们当初莫名其妙被拉进去的时候一样,这权握在别人手里!”
    “只不过,当初选人要么是系统挑的,要么是宋先生自己抓阄给抓出来的,又或者是如始皇帝、张良那般在某个范围内自己选择,但进去之后要不要将人留下,全凭宋先生自己的意思。”
    “而且也不是说踢了之后就能换一个新的进来,这里头的规矩朕也没弄明白。”
    “总而言之,那不是咱们考量的事情了。”
    众人恍然点头。
    而后,长孙无忌小心翼翼地问:
    “那……陛下您还要想法子让李隆基离开辅导班吗?”
    如果李世民真的想,哪怕只有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这两个脑子,也够把如今的李隆基坑一裤兜子屎洗不干净了。
    别的不说,就只用最简单的激将法,一唱一和让李隆基恼羞成怒,继而对宋先生出言不逊,就够他喝一壶的。法子多了去了,就看陛下想不想用。
    李世民沉默了半晌没吭声。
    就在众人都以为他改变主意的时候,他却忽然开口了。
    “这人从根子上就已经烂掉了。”
    “朕私下里还问过朱标,他一来精通史书,二来又是班长,跟朱元璋和朱棣那俩货色不同,倒是跟朕说了些实话。”
    “李隆基此人,究其根本,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本事,但他运气很好,好得离谱。”
    “哪怕是当年的隐太子李建成放在他那年头,恐怕也是能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朕跟他真刀真枪干过仗,自问他并不差。可这李三郎两次造反,说穿了也都是宫变而已,他干什么了?玄武门什么阵仗,他那小打小闹什么阵仗?”
    “打仗他一窍不通,玩弄权术倒是跟他奶奶学了个十成十。”
    “可惜,人家武则天掌权的时候起码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的本事,不会乱杀大将,李隆基却被那些谗言给猪油蒙了心,以为自己天下第一了!”
    “朕观他德行有亏,本就是个酒色之徒,年轻时候还能装装样子,临了临了,他真是半点都装不下去了,沉迷在那所谓的开元盛世中无法自拔,不知天地为何物,等那酒醒了,刀剑临头,他被逼急眼,就恨不能将所有筹码全部丢上赌桌,一步错步步错!”
    “朕哪怕到了他那年纪,真的碰上安史之乱,最起码知道不能自斩双臂让大军送死。”
    “他还以为自己英明神武洋洋得意……这样的废物,一个从小到大都用赌、用玩弄人心来步步向前的皇帝,朕要他何用?!”
    李世民越说越生气。
    本来有关安史之乱的细节,他不准备告诉自己这帮臣子的,因为传出去实在太丢人。
    大家都是当年秦王府里一起出生入死、战场上拼杀过来的老伙计了,不管文臣还是武将,对这些事情都熟得不能再熟,结果自己这老李家出了这么个货色,不会打仗还要乱指挥,实在是太他娘的现眼了。
    不是说每个皇帝都一定要会打仗。
    除了开国之主,正儿八经能打会打的皇帝实在是屈指可数,但假如不会打仗,那最起码要有识人之明,也要有自知之明,不会做的就拿去给专业人士做,总不可能满大唐找不出几个好将军吧?
    哪怕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这些人都打了大败仗,哪怕安禄山的造反条件前所未有的好……
    等等。
    李世民脑门上青筋直突突。
    如果把他放在李隆基那个位置上,安禄山根本就不可能有那么好的条件。
    他跟这傻帽比个逑啊比!
    长孙无忌眼观鼻鼻观心,假装自己没看见陛下失态,只是垂首道:
    “臣明白了,下一次上课的时候,臣会设法让李隆基被宋先生退出去。”
    要说有用,大明朝那几个人比李隆基有用多了,人家技术先进,了解历史也多。
    虽然老朱家对李世民敌意有点大,一帮歹竹里也出了朱标这么个好笋,脾气好能耐强,有啥事偷偷问他就好了。
    更何况,现如今看,每个朝代能进来的皇帝都是相对均衡的,丢掉一个拖后腿的,下一个说不定就来个李治呢?
    …………
    大明。
    洪武十年。
    屏风后,朱元璋总觉得自己今天鼻子一直痒得很。
    他不住地揉鼻子,但是越揉越痒,最后嘴巴一张就要打喷嚏。
    旁边的朱标密切关注着老爹的动作,见势不妙,朱标当即两只手齐齐捂住了自家老爹的脸,一手捂鼻一手捏嘴,才没让他发出平时打喷嚏那种惊天动地的动静来。
    噗的一声,喷嚏从嘴角漏了出来。
    外面宋慎有点好奇地竖起耳朵听了听,但马皇后没说,他也没敢问――
    万一是人家放了个屁……这问起来,不就太尴尬了吗?
    朱标罕见地瞪了父亲一眼:差点就露馅了,你干啥啊爹!
    朱元璋也知道自己好悬坏了事儿,只好悻悻然揉鼻子,提笔写字。
    “也不知是哪个混账王八蛋在背后念叨咱,让咱知道,定要叫他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