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金山银矿,干他娘的!
作者:御前悍匪   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最新章节     
    朱元璋本来气得头顶冒烟,但听到宋慎这话,脑袋上的烟不由得停了一停。
    他皱眉想了半天,才说:
    “元朝将亡时,柴米油盐都贵,难道不是因为天下大乱,到处都在天灾人祸打仗吗?”
    “这跟纸钞有何干系?”
    宋慎笑了笑:
    “这个问题,等我讲完了货币你就知道了。”
    “首先,你刚才也说过,不管是北宋南宋还是蒙元,他们都曾经发行过纸钞,北宋的叫做交子,那是最早的纸币,而蒙元的就直接叫纸钞纸币了。虽然前面三朝都发行过,也都存在各自的问题,但是你大明宝钞问题最大,烂就烂在根上了。”
    “因为宋元发行纸钞的时候,人家都知道要用准备金,也就是让百姓用金银铜钱等实体货币来兑换纸钞,从而保证国家纸币的信誉度。而呢?只看见人家用了纸钞,不想想这背后的关节吗?”
    “纸钞存在的意义,是让国家能够将贵金属储存到国库里,让百姓们在交易时使用纸张这类更加便捷的货币,双方互惠互利,这叫共赢。不论宋元的纸币后续出现了什么问题,最起码人家一开始都是准备好了充足的金银铜来让百姓们兑换的,大明却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强行推广。”
    “你自己觉得这合适吗?”
    “你只让百姓们把自己家的金银铜钱拿出来跟朝廷兑换宝钞,等到人家大批量要取的时候,你手里的贵金属要么拿来融了做武器,要么就做了工艺品赏赐或者自己用,百姓兑宝钞的时候朝廷爽快,结果人家要用宝钞换真金白银的时候你不肯了,谁还乐意用啊?”
    朱元璋懵了。
    他总觉得自己应该是对的,应该理直气壮地反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咱当了皇帝富有四海,这金银铜钱要怎么用不是本来就该咱说了算的吗?
    可是面对宋慎那张脸,朱元璋又一个字都憋不出来,只能梗着脖子听。
    反倒是一边的朱标听完后满脸若有所思,问道:
    “先生,那您可以讲讲为什么元末乱世时,那些物价都涨的离谱吗?我虽出生于至正年间,但当时年纪太小,只是听说过,却不知这里头跟蒙元的纸钞还有干系。”
    宋慎很爽快地点了点头,解释道:
    “元朝在最开始发行货币的时候,有充分的准备金,百姓对朝廷是有信心的,因为他们无论何时都能拿纸钞去朝廷换到足够的金属。”
    “但是纸钞有个问题,就是不能超量发行。手里有多少,那就发多少,要是发得多了,那就会存在通货膨胀。”
    “举个例子,你是朝廷,我是百姓,现在我用一百两面额的纸钞跟你换,你能拿出一百两银子给我,那这个纸钞就是正常的。但如果你只有一百两银子,却发了二百两的纸钞,我拿着这纸钞去找你换银子的时候你能拿出来吗?不能。”
    “所以这个时候,二百两的纸钞只能买到原本价值一百两银子的东西,换个角度来看,这可不就是物价飙升了吗?这已经翻倍了啊。”
    “刚才朱元璋同学认为元末物价飙升是因为战乱,在我看来这其实有点本末倒置了。”
    “先是元朝吏治腐败,导致朝廷需要印发更多的纸钞来弥补亏空,超发滥发,导致了通货膨胀、物价不断上涨,百姓们活不下去了,加上其他各种各样诸如天灾等因素,这才导致了战乱和元朝灭亡。”
    “这两者的因果关系是反着来的,我说得足够清楚了吗?”
    朱标眉头紧锁,忽而恍然,忽而又沉思,似乎是在不断理清楚这个听到的新观念。
    而朱元璋已经听得人都麻了。
    他就是元末生人,当然知道那年头要买点东西有多难,价格有多贵,但他从来没想过这价格竟然跟纸钞滥发有关系,更不知道发钞还需要有准备金这玩意儿。
    如果真如宋慎所言,那么大明宝钞最后废掉……好像也不是不能理解?
    “先生,你的意思是,纸张还可以作为货币使用?那朕的大秦能用吗?”
    嬴政这会儿连纸都没有,更别说纸币了。好在先前考试的时候就已经用过,他当时就深刻感觉到了纸张的便携性,如今发现这玩意儿居然还能当钱使,自然心潮澎湃,恨不得马上就把造纸术给薅回家去!
    但宋慎一盆凉水泼了回去:
    “大秦的情况,依我看其实并不适用纸币发行。”
    “纸币最开始出现是在宋朝,而宋朝其实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朝代,毫不夸张地说,我认为宋朝百姓的生活富裕程度比明清还要高。”
    “在宋朝,商业已经逐渐发展,商人之间进行大宗贸易时使用交子,拿到后再去兑换成金银,这是因为他们有需要。而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在大秦,商人地位极其低下,纸币几乎没有生存土壤。”
    “不只是在秦朝,就是汉武帝那个时候也一样,你们对商人很仇视,竭力打压,甚至将商人作为血包,财政吃紧的时候就宰一个充充国库,就这种环境,哪里还有什么商业发展,哪里还需要纸钞?小宗贸易直接用贵金属就得了呗。”
    “同学们呐,大家要相信一句话,就是步子迈大了终究会扯着蛋的,纸币这种东西好归好,也很容易就能想到,但它为什么直到宋朝才出现?因为从宋朝开始,它才真正有了可以蓬勃发展和使用的渠道,该有的时候不必朝廷发,它自己就冒出来了,强扭的瓜不会甜的。”
    他也不单单刻薄朱元璋一个人。
    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挨个泼了盆凉水,这怎么不算是另一种方式的一碗水端平呢?
    这话说完,嬴政有点不乐意了:
    “商人本来就不是什么好鸟,朕凭什么善待他们?”
    “这些人不事生产,满脑子都是如何钻空子,如何不劳而获,朕若是不苛待,岂非天下人人皆去行商?真到那种时候,田地就没人去种了,黔首们还吃什么喝什么?”
    一旁,本来没发言却无辜被波及的刘彻幽幽开口:
    “始皇帝啊,你要是夹带了个人情绪可以直说,大家都知道你不喜商贾是从谁开始的,何必遮遮掩掩。”
    嬴政当即扭头,对刘彻怒目而视:
    “你再说一遍?”
    眼见着教室内的火药味再次浓重起来,众人都没吭声。
    但凡长了耳朵的都能听出来,刘彻方才说的那个“谁”指的是吕不韦,这确实是有点太冒犯了,尤其在嬴政当面的情况下。
    张良是个厚道人,哪怕他跟嬴政本人有灭国之仇,但如今的他已经过了年轻气盛记仇的时候,加上自己已经辅佐汉王灭秦取而代之,这仇翻篇了,所以张良拉了拉刘彻的衣裳,皱眉道:
    “老刘家就是这样教导后代的么?”
    “别说了,戳人肺管子算什么英雄。”
    刘彻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可他一直是个唯我独尊的性子,小时候是个小霸王,三十岁的年纪也是个中霸王,哪里会跟人道歉,更何况面前的又不是自家祖宗,丝毫没在怕的。
    于是他只闷声不吭地低下头看鞋尖,就是不道歉。
    张良也拿他没法子,只能求助似的看向了讲台上的宋慎,希望先生能解决这个矛盾。
    宋慎:……
    宋慎解决个屁。
    他对底下的争端充耳不闻,喝了口水,道:
    “好了,有关纸钞的问题说过了,咱们回到最开始说的事情上来。”
    “倭国地方不大,金银矿藏却不少。”
    “其实我们国家的金银矿也挺多的,但主要问题是我们这儿幅员辽阔,说好听点是地大物博,说难听点,几个金银矿之间隔了千八百里,开发其实挺麻烦的。”
    “而倭国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在后世,世界上存在几百个国家,但倭国就这么一丁点大,银矿储藏量却排到了第六名,这什么概念?遍地都是啊!”
    “往后明朝甚至给倭国群岛取了个名字,叫做银群岛,足以见得这上面有多少银子了。16世纪往后四百多年,倭国的石见银山一度是全世界最大的银矿,鼎盛时期,它的银产量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
    宋慎重新指着自己投影出来的矿产图:
    “至于金矿,来,北海道的鸿之舞金矿,五六十年累计出产七十吨黄金,一千二百吨白银。”
    “跟大家科普一下,一吨就是两千斤,每个朝代的斤两有差异,大差不差理解一下就行。”
    “还有佐渡金矿,在这儿,佐渡岛,三百年生产了七十八吨黄金,两千多吨白银。”
    “菱刈金矿,鹿儿岛北部,开采了二百五十吨黄金,这还没开采完呢。”
    “我说的只是倭国岛上前三名的金银矿藏,其余的还有,大差不差,这几个最好开采。”
    “所以你们还在争什么争啊?”
    “要真有本事,带人去把倭国这个岛给拿下来,上面的金银铜矿都是你们的,爱挖多少挖多少,想怎么炼就怎么炼,只要手里有了足够的金银,你们想发纸币那不是轻轻松松的吗?”
    “商业这个问题,只要生产力上去了,商业自然也会开始发展,不管遏制不遏制都会有的,所以不要想着怎么把它按死,顺势而为好好利用,比如让商人们按照收入比例交税,收入越高税收越高,那他们跟朝廷不是互利共赢吗?”
    说了这么长一串话,宋慎好歹是说完了,咕噜噜端起保温杯就开始往喉咙里灌水。
    他最后说的,让这帮皇帝们去把倭国打下来,当然只是最美好的祝愿而已,他很清楚这帮人只是真实皇帝的投影,空有秦皇汉武的经历和智力,却不能如一个真正的皇帝一样去把那个岛国踏平。
    真正能抱有期待的,还得是现实里的陈国瑞和陈标。
    只要陈家的船队能顺利抵达倭国,将岛上有金银矿的消息带回大明,那么照朱元璋这个抠门家伙的性格必然会直接抄家伙杀过去抢钱。
    从课上这个复刻体就能看出来,老朱早就看倭寇极其不顺眼了,只是考虑到大明才刚立国,打倭国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没必要,所以才会下令加强海禁,先避开了再说。可自己只要让陈国瑞他们告诉老朱,这倭国岛上遍地都是金山银山,那朱元璋不心动才是见鬼了!
    讲台上,宋慎在神游天外畅想大明打去倭国抢金银。
    教室里,所有帝王将相的呼吸都瞬间急促了起来。
    先前宋慎只说倭国岛上有金银矿藏,没有说过具体数字,所以他们没有什么概念,听到后也只是有点心动,但不多。
    可是现在……
    动辄就是几十吨上百吨金子,一两千吨的银子?
    干他娘的,凭什么一个区区岛国上能有那么多的金银?!
    一百吨金子,换算下就是足足二十万斤金子。
    一千吨银子,是二百万斤银子!
    哪怕是粮食他们都没亲眼见过那么多的,更何况是金银?
    财帛何止动人心,嬴政、刘彻、李世民、朱元璋几人的眼珠子都快变成绿的了。
    宋先生果然没有唬人,这金山银山,比起土豆来也是不遑多让的好东西啊!
    “你们干不干?”
    朱元璋已经尽量压低声音了,但大家还是能听出他声音里的兴奋激动和呼哧带喘。
    不过也没人笑他,都是做皇帝的,大哥不说二哥,所有人的眼里都是一样的激动。
    嬴政声音甚至都有点嘶哑了:
    “凭什么不干?徐福那烂怂都能带着童男童女漂过去,朕再组建个船队又有何不可!”
    刘彻看过去,眼冒绿光,活似饿了半月的狼:
    “朱元璋,你们大明的水师是不是挺不错,造船图纸给朕一份怎么样?日后定有重谢!”
    李世民趁机加入:
    “朕当年有派使者去倭国还礼,他们应该有航图,朱元璋你要是能带图纸来,朕找到航图后与你换!”
    朱祁镇默默举起手:
    “朕……我也能找到当年郑和的航图,说不定有更精确的。”
    所有人互相对视。
    此时此刻,什么派系什么勾心斗角,都他娘的抛之脑后了。
    大家满心满眼满脑子都是一个东西――
    金山银矿……必须拿到手!!!
    今日八千字更新已到账,请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