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田间功夫心意把(下)
作者:天地玄黄悟道   从一人之下开始科学修行最新章节     
    “到了,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
    当大巴车停下,孙明等人下车,发现来到了一处乡下农村,田地干涸,只有割了稻子后留下的一簇簇的秸秆。
    欧利德找到了当地的老村长,讲述了一下情况,随后便对孙明等人道:“老学员呢,应该清楚了,我们练功,就在这儿。”
    说罢,村子里的居民都赶了过来,挑着扁担、背着箩筐,里面装着的是一把把锄头。
    “练功,开始了!”
    “跟我学!”
    欧利德命老学员将一杆杆锄头分发了下去,然后带着所有人去了田里,开始开垦土地,帮助这些村民们进行冬耕。
    身为一个老外,欧利德不但中文说得流利,锄地也是一把好手,锄地时,脚先一踩,腰身后仰,宛如大弓,那锄头就被举起,然后又借着锄头顶端本身的重量,双臂施展利用,将锄头狠狠地勾入半截土块之中。
    一勾,就将那稻秸秆连同土块翻了出来。
    接着又顺势将锄头根部往地上一敲,啪的一声,宛如与大地撞击,那股震荡就将稻秸秆之上的土块震散,而那稻秸秆的根也散落到了稻田的表面。
    这些根留在土地里,会腐烂、发臭,来年种植稻禾之前,需要将之挑出去,否则会让禾稻出现各种病状,导致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小规模的农田,这些根留着,倒是没事,只要不将稻杆切碎了还田就没问题,毕竟一个冬天过去,有病虫害,也早就被冻死了。
    但大规模的农田就不行了,必须将根也处理掉,否则那些稻秸秆的根会影响粮食的下一季种植。
    至于现在某些专家提议的“稻杆还田”,完全是纸上谈兵,没点鸟用!
    大部分新学员对于锄地与练功夫之间有什么关系,一脸迷惘,但还是拎起锄头,开始耕田,觉得这可能是考验之类。
    而那些老学员们则是习以为常,动作多与欧利德相近,锄田极其卖力,虽然不如欧利德那般轻松自在,但也是熟能生巧。
    孙明知道,这或许就是最狠最毒的撅锄头,又称之为:心意把。
    常言道:太极奸、八卦滑,最狠最毒心意把。
    这其中的道理,便是说,太极、八卦的打法,主要是巧劲,而心意把则是一股横劲,且因这门功夫有着配套的武器,锄头。
    太极拳、八卦拳再厉害,可不是异人,又怎么比得上一个拿锄头的老农?
    一寸长、一寸强,被锄头顶端的那块铁磕到了,也是擦着就伤、磕着就疼,若是被锄头打到了脑袋,八成见阎王。
    锄头,就是老农最常见的武器,哪怕是个异人,在不注意用炁护体的情况下,被一普通农人用力磕了一下脑瓜,也得脑浆迸裂,一身功夫尽皆随炁散去。
    与苏劫那仅仅是模仿欧利德的动作不同,孙明因为对心意把有所认知,因此在模仿动作的同时,也根据自己腰杆、手臂、大腿、脚步的情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比如:在抬起锄头的时候,高举过头顶,身体前倾,宛如饿虎扑食,奋力将锄头下凿,使得锄刃整个嵌入地面,然后脚步一踩,站稳身子后,再利用下锄后的巧劲将土上翻。
    如此一来,学习的进度,自然比苏劫要快上不少。
    之后,欧利德也开始极其仔细的讲解锄地的要点,并亲自为新学员们进行指导,纠正动作的同时,也会根据他们各自的身体情况来。
    毕竟有的人高、有的人矮、有的人胖、有的人瘦,不可能都用同一個技巧,那只能选出最适合那一种技巧的人来。
    真正的大师,是可以根据不同人的身材,而对技巧进行一定程度的专门调整。
    在见到苏劫的动作时,欧利德较为满意地点了点头,觉得这个孩子非常有天赋,是个练武的好苗子。
    可在见到孙明那夸张的动作时,却是愣了一会儿。
    第一眼,他觉得那将锄头高举过头顶的行为,过于浮夸,但再看那动作,却仿佛浑然天成,每一次高举、下凿,都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那腰杆也宛如一条柔韧性极强的弹簧,可弯曲、可舒张,好似一位顶天立地的老农,勤勤恳恳、老老实实。
    “难怪禅银纱会认其当弟子,这悟性,简直绝了,压根就不需要我教嘛,看一遍就会了,而且还调整到了最适合自身锻炼的方式。”欧利德心头震惊不已,“举一反三,但又不骄不躁,沉得住气,未来必然有大成就。”
    苏劫见孙明那样,怀疑起是不是自己的方法不对,也模仿起了孙明的样子,但刚将锄头举过头顶,就差点向后摔了一跤。
    “你不用模仿他,那只是邯郸学步,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欧利德教育道,“按照你原来的锄地动作来就行,我看看,顺便给你指点下。”
    “是,教练。”苏劫欣喜,对于孙明,也不嫉妒,但却是生出了一股追赶之心,班里的学霸,果真不是那么容易追赶。
    随着时间来到了中午,众人都褪去了身上的衣物。
    明明是冬季,但因为在田间劳作,加上天上太阳也大,众人反倒是热了起来。
    不过,只是短短一个上午,不少新学员已经吃不消,甚至有的学员坚持了半个小时,就累的腰酸背疼。
    但还是被欧利德教练叫起来坚持。
    因为他知道,这些人根本没有达到身体的疲惫极限,只是因为常年不干农活,一时间有点受不了而已。
    而孙明、苏劫这两个坚持下来的新人,亦是腰酸背痛,双手长满了血泡。
    锄地这功夫,哪怕一开始就找准了最适合自己的动作、姿势,可越到后面,就感觉手中的锄头越是沉重。
    现在孙明算是明白,为什么古代小说设定之中,作者总会以兵器的重量来衡量一个人的强弱。
    一个人能够举起多少斤重的事物,不算真本事,要能够长久的持拿一件重兵器,才算是真正的厉害。
    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
    练功的时候,生怕手中的兵器太轻,而真到了战斗的时候,只希望手中的兵器又轻又坚硬,因为在战场上,兵器太重,可是极其影响自身实力的发挥。
    “好了,到中午了,大家停一停,吃饭!”
    随着欧利德的一声大喊,所有人都丢下了手中的锄头,包括孙明和苏劫,哪怕这两人知道了这是练真功夫,但坚持了一个上午,手上、脚底,都磨出了血泡,疼得厉害,双臂、腰身更是让他们龇牙咧嘴,酸爽得厉害。
    不过,在去吃饭前,孙明、苏劫还是忍耐着疼痛,和老学员一起,帮欧利德教练将随意散落在田间的锄头捡起来,摆到田根边上。
    这一座小村子的农田不大,但按照众人的进度,也得进行半个月左右,看来这还真的是个苦活儿。
    收拾完锄头后,欧利德便带着孙明、苏劫以及老学员们,去往了村子的食堂,村里人已经准备好了食物,都是些五谷杂粮,肉类较少,但多的是豆腐。
    不过所有学员都没嫌弃,毕竟干了一上午的活,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哪怕是富家子弟,也不管食物的口味如何,能填饱肚子就是了。
    而孙明、苏劫两人,即便饿得狠了,也依旧细嚼一番,才将食物吞入腹中,以此减轻肠胃的负担。
    毕竟刚劳作一上午,肌肉酸疼得都能够让他们俩感受到和心脏一般跳动着,血液循环的过程,需要将更多的氧供应给全身上下的肌肉组织,方便积累在肌肉里的乳酸类物质快速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