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终于抵达
作者:海蓝不见金   重回1992小木匠最新章节     
    胖乘警接过陈安邦递过来的工作证,打开看了一下,并且上下打量陈安邦本人与照片是否相符,然后一边将工作证递给了旁边的年轻乘警,一边嘴里面嘟囔着说道:“陈安邦,我怎么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呢?”
    “师傅,有个湾湾的歌手叫做潘安邦,唱【外婆家的澎湖湾】那个。”年轻乘警提醒道。
    “哦,是的,我记起来了,我说听着这么耳熟呢,原来是名字重合了,怎么现在搞文艺的都流行这么取艺名吗?连安邦定国都用上了?”胖乘警打趣了几句,缓和一下刚才有些尴尬的气氛,他也看出来陈安邦这些人都是正经旅客,没有掺杂那些不法分子,随后胖乘警示意年轻乘警将工作证还给陈安邦,顺带着其他人的身份证也没查就走了,这就是当时有公家单位身份的好处。
    在那个年代,影响社会治安的多是无业游民,这不是身份上的歧视,而是现实所迫,没有正经单位的情况下,一部分勤劳能干的人物开始经商,而一些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人物则开始走上歪路,而且这些人很快就在本地搞臭了名声,不得不开始向外转移战场。
    其实后世一些人也是如此,也许在外地搞洗脚按摩、或者传销之类的都有,但是在老家房子一盖车子一买,照样是当地的风云人物,反正在后世笑贫不笑娼的年代,人家只看你有钱没钱,至于钱是怎么来的没有人在乎。
    大概过了两个小时左右,航行一路的江轮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终点十六铺码头,这是沪城外滩最着名的码头,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曾经是远东地区最大的码头,也是沪城的水上门户,在九十年代,这里不但有通往长江上游的江轮航线,还有北至滨城南到羊城的沿海航线,当真是热闹非凡。
    在阵阵汽笛声中,江轮缓缓靠上了码头,随后接驳通道搭建了起来,船上的乘客也开始陆陆续续下船,突然有几个人疯狂的推搡着前面的乘客,然后迅速的跑上码头,而几个身着乘警服饰的人则在身后紧追不舍。
    人群议论纷纷,不外乎是这伙人究竟犯了什么事儿,陈安邦估计这应该就是昨天晚上的盗窃团伙了,至于为什么这个时候才追到,早一点的话则恰好堵在船上了,不过乘警的工作也不太好做,毕竟一个团伙的人互相遮掩一下也说不定就糊弄过去了,只能怪当时离停泊的时间太短了。
    陈安邦一边率领众人下船一边叮嘱几个小老乡,一定要看管好个人的物品,虽然你拿的东西不值钱,但是小偷并不知道,而且你丢了东西总是要买的,别还没挣到钱就先丢钱,而且你们一看就年轻没有社会经验,那些小偷小摸的人也愿意找你们下手,所以一定要打起精神。
    到了码头之后,陈安邦让众人在广场边找个地儿先休息一会,他先去看看今天有没有到滨城的海轮,进了售票大厅之后,找到窗口排队,排到跟前才知道今天没有船,要明天早上才有。
    陈安邦问了一下票价,散席35、四等舱50、三等舱80,陈安邦买了四张在一个房间的三等舱外加一张散席,售票员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是也没多问,反正她只管售票,至于船上的事情又不归她管。
    买好票之后,陈安邦出门找到正在广场边上休息的众人,说明了一下情况,最快也只有明天上午的船,还有差不多20个小时,还是先找个地方填饱肚子再说。
    这一片陈安邦以前来过,于是陈安邦带领众人走到附近的小巷子里,找了一家小饭馆,要了几个小炒菜,一番交谈陈安邦发现饭馆老板是徽京人,徽京与宜城一衣带水,习俗和饮食都差不太多,徽京着名的小吃鸭血粉丝汤就是宜城人发扬光大的。
    陈安邦几人点了几个带有徽京特色的小炒菜如青椒肉丝豆腐干之类,再加上米饭一共花了差不多三十块钱,让几个正在往嘴里炫大米饭的小伙子惊诧不已,早知道外面饭菜贵但是没想到这么贵,比小镇石牌贵了将近一倍,不过想想也正常,毕竟这里是曾经十里洋场的大魔都。
    陈安邦想的则是,果然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十七八的小伙子还不是正经劳动力,吃的却比大劳力还多,这也是这几家一听就愿意把孩子送来学徒的缘故,除了陈安邦给出的条件优越之外,这些孩子太能吃家里受不了也是原因之一。
    晚上又是在小饭馆吃的小菜,又花了陈安邦三十大洋,随后陈安邦又买了点干粮,让众人用水杯或者罐头瓶在饭馆接满了水,带领众人直接到候船室等待。
    毕竟是明天上午的船,这个时候如果去住宿的话,没有三五十块钱根本解决不了,有那钱还不如众人到了滨城再吃一顿,毕竟吃下肚子的才是自己的,这是陈安邦最朴素的人生哲学之一,其他人也点头表示认同。
    这个时期的人还都比较实在,员工也不向老板闹什么幺蛾子,毕竟都是乡里乡亲的,候船室里条件也不差,毕竟都是水磨石的地面,到了晚上还蛮凉快的,农村里干活有时候累了直接就坐田埂上了,一般人家都是用泥土夯实了的地面,有水泥地面的都是小康之家。
    候船室里人也很多,毕竟沪城也是南上北下的一个重要枢纽,陈安邦等人聚在一起,互相照应着,安排人轮流值守,一夜很快就过去了。
    第二天一早,陈安邦去候船室的卫生间简单洗漱了一下,就出门给几人买早点,买了点油条、烧饼和粢饭,吃完早点之后几人活动活动筋骨,广播里就传来了前往滨城的旅客可以登船的消息,陈安邦赶紧带人前往检票点登船。
    随后的事情就很简单,几人到了三等舱之后,照例将门一关,然后就在里面呼呼大睡,除了吃饭时去一下餐厅之外,基本上不怎么出门,还是最后一天快到港时,陈安邦带众人拿着行李上甲板上看了看海。
    内陆的孩子,总是在课本上看到蔚蓝大海的描写,但是看到的一般都是深蓝甚至有些发黑的海水,除了天空中照例有海鸥飞翔和船尾洁白的浪花之外,现实中的大海真没什么好看的。
    最后在汽笛声中,海轮终于抵达了陈安邦他们此行的终点滨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