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中巴车见闻
作者:海蓝不见金   重回1992小木匠最新章节     
    汽车在车站附近磨蹭了将近半个小时,终于把小镇上今天要去市里的人都磨上了车,这才一蹦一扭的上了省道,车尾冒出轻快的黑烟。
    没过多大一会就到了猫山街道附近,这边也算是个乘降点,主要是附近有所师范学校,一些老师和学生可能会乘坐汽车,在师范学校旁边喊了两嗓子没看到人之后,司机在乘务员吆喝的嗓门中继续给油上路。
    以前陈安邦不懂开车还不觉得怎样,现在回过头来一看,这司机的水平也太次了,也就仗着司机工作是铁饭碗,这技术是一点儿长进也没有啊,这离合让他丢得也太快了,这车能不一抖一抖的吗?该加档时不加档,该给油门时不给油,这车没让它憋熄火都算他厉害。
    果然一路上车给开熄火了好几次,不过这个时期的人们也不太懂,再加上司机职业看起来虽然高大上,但是平时看到的车还是老旧车型比较多,就是路上看到趴窝等待维修的车也不稀奇,所以这个时期的驾校除了教授怎么开车之外,也要教授学员怎么修车,毕竟这个时期的修车铺也非常少,一个县可能也就那么一两家,有的还得是农机站之类的兼职。
    破旧的中巴车一路向东北方向奔驰,隔个十几分钟就会停下来招揽客人,这个时期已经开始有些私营经济的苗头了,像这种半路上的客,司机与售票员对好口供就可以了,毕竟油和车是公家的,而收上来的票子是自己的,所以虽然上车之后的脸色不好看,但是在上车之前的揽客是真心的。
    平山、清河、黄墩、三桥等一个个乡镇过去了,中巴车也来到了到达宜城之前最大的一个镇街月山镇,这里是省道与206国道交汇的地方,是地区上的交通重镇,以后这里还是小镇人去新县城的交通枢纽,去市里与去县城就在此地分道扬镳。
    月山镇到了,司机开了前后门,许多人在前门挤着上车,也有零星几个人在后门下车,一时间,上车的人拼命往车上挤,挤压着车上那本就不富裕的空间,有几个满脸横肉的人挤着上了车,在车里晃了一圈,然后问司机:“去市里的车费要多少钱?”
    司机说:“两块一个人!”
    那几个人听了就直摇头说道:“太贵了!别的车只要五毛你要两块?不坐了!不坐了!我们要下车!”
    可能是看着对方人多,在小镇上不好说话的司机也不多话,任由那几个人下车了,直到几人下车之后司机关上门发动车子上路才开始说道:“各人看好自己的行李啊!”
    陈安邦在那几人上车之时就知道大概的情况了,不过这个时期车匪路霸是大环境问题,不是哪一个地区单独的问题,全国上下都差不多,丢些东西都不是大问题,抢劫甚至强奸的事情都有发生。
    可能有人丢了钱包,陈安邦也懒得去过问,毕竟这些学费该交的人还是得交,今天不教明天也一样是会教的,在社会的浪潮中,一个人的力量太微弱了,稍微一点风浪就能够淹死许多人。
    过了月山镇就说明很快要到宜城了,中巴车从集贤关方向开始进城,然后顺着206国道向南,最后从龙狮桥方向进城,最后在华中东路的汽车站进站。
    宜城现在虽然在皖省只是普通小城,在全国也只是普通四线城市,可是它毕竟当了皖省200多年的省会,在历史上也略有微名,曾经与沪城、金陵、江城、雾都并称“长江五虎”,后世其余四市都是gdp过万亿的大都市,宜城与它们只能是四虎一只猫了,虽然都是猫科,但是与人家已经不是一个亚科了啊。
    宜城有几条人名命名的道路,比如革命烈士命名的锡麟街、吴樾街、德宽路,还有以包拯的名号命名的孝肃路,其中宜城市立医院和第一人民医院就在孝肃路的两边,距离华中东路的汽车站很近,走路也不过五分钟路程。
    虽然陈安邦不知道这两家医院哪个好,不过想来只是做个体检,应该哪边都差不多吧,凭着后世的熟悉程度,陈安邦选择了市立医院,原因是他家后来有个亲戚在这里上班,虽然现在那小孩还在上学呢,但是不耽误陈安邦对环境的熟悉程度,虽然有几栋楼和后世不大一样,但是大体的环境还是没改变多少的,毕竟地皮在这放着,而医院一般也是地区上很少改动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兴建或增建,很少有医院大动干戈装修改造的,毕竟每天住院的病人都有那么多,总不能装修时挪来挪去的。
    陈安邦带着老父亲来到门诊大厅,先花五块钱挂了个专家号,这个价格在这个城市可不算便宜,要知道就算是滨城的三甲医院专家门诊这个时期也不超过二十元,而这个价格就已经是全国一流的专家门诊了。
    后世的陈安邦在沪城挂过五百八一个号的专家门诊,号称是当时全国最有名的专家,沪城嘛!华东最好就可以说是全国最好的了,京城协和陈安邦没去过,不过想必挂号费五百多的专家全国应该也不多吧。
    这个时期的五块钱专家,差不多也是地区上的专家权威了,这个时期的医疗还没有真正的市场化,虽然已经有一些设备仪器费用等等走不了医保报销,但是国企员工如果治疗的话大部分的费用还是可以报销的,当然能够治疗的技术没有后世先进罢了,这个时期的人还没有后世那么精贵,许多地区出现了医疗事故家属也只是觉得命不好,真正并没有几个人能想到赔偿,至于医闹什么的现在更是闻所未闻,更不要说医闹还有职业化。
    这个时期挂专家号的人不多,毕竟平诊只要五毛钱挂号费,五块钱就是排了个队,在这个时期排号费还是花得物有所值的,所以陈安邦和陈正华很快就叫到号了。
    当值医师是个六七十岁的老头,脸上的眉毛胡子都白了,看起来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不得不说医生这个职业也是吃年纪的,年龄越大看起来越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