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怎么是你啊
作者:海蓝不见金   重回1992小木匠最新章节     
    第二天一早陈安邦就醒了,从休息室的沙发上起身下来,拍打一下因为蜷曲而有些发麻的双腿,清晨的阳光透过灰扑扑的玻璃窗照射进来,一束束的阳光中许多灰尘飞舞,也许这些就是后世据说的pm2.5吧,不过这个时期的人们是不在意这些小细节的。
    陈安邦从行李中找出洗漱用品,把行李一起拎着去公共卫生间洗漱,毕竟这个时期的好心人很多,一不注意就帮你把行李搬走了。
    洗漱完之后,陈安邦回到休息室,看了看站内大厅里悬挂的钟表,现在才刚过早上七点钟,售票人员再怎么也得八点钟才能上班。
    于是陈安邦拎着行李晃到了站外,准备找点热乎的早餐,早餐吃得好一点白天才有精神赶路,毕竟今天也是要经历火车转汽车再转拖拉机的艰难历程,几点钟到家全靠运气,早上这顿饭是吃得最踏实的,其它的能不能吃上都要看运气了。
    也是陈安邦运气不错,火车站附近的淮河路上就有几家早餐店开着门,这个时期的早餐比较有地方特色,像蚌城的烧饼就比较有名,在陈安邦的老家宜城,当地人把烧饼叫做侉饼,据说做烧饼的技术就是淮北的侉子们带来的,所以叫做侉饼,烧饼是椭圆形的烤饼,还有一种长条形状的烤饼,因为酷似大臣们上朝用的笏板而得名“朝笏板”,反正朝笏板陈安邦在其它地方没乍见到过。
    这个时期的烧饼大多用来夹油条,蚌城后世的名小吃烧饼夹里脊还没有出现,那种基本要到成品里脊肉那类冷鲜肉成品出来才会有,现在的肉食品的提供虽然比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肉还是不够吃的,再加上早餐的经费有限,吃个肉包子已经算奢侈了,根本消费不起夹猪肉里脊的烧饼,能夹上一根两毛钱的油条已经算是生活好了,毕竟在许多地方油条曾充当过肉类的替代品,陈安邦小时候去拜年做客就吃过油条做主料的氽汤,倒也香气四溢让人胃口大开。
    陈安邦买了两张烧饼,一张早上吃一张留着在路上吃,毕竟烧饼比较能留得住,而且凉了也不太影响风味,然后就在旁边的小摊上喝碗稀饭就点咸菜,一共花了三块钱。
    吃完饭再去售票大厅,这个时候张大伟的同学已经来上班了,同学名叫刘伟明,和张大伟是好哥们,昨晚接到站内同事的传信,今天一早就过来了,与陈安邦握手打招呼之后,刘伟明拿上陈安邦的工作证,给陈安邦买了直达宜城的车票,虽然沈铁局与沪铁局是平行单位,但是拿工作证还是可以享受半价优惠。
    从蚌城出发终到宜城的火车一天一趟,早上8:20发车,全程6个小时,这个时期的车速就这样,其实两地之间的距离只有350公里,后世高铁两个小时就到了,但是现在根本快不起来。
    陈安邦到宜城站之后,还得坐汽车到小镇石牌,60公里的路程也要将近两个小时,也就是一点不耽误也得下午五点到达石牌镇,而石牌镇到陈安邦老家还有十公里,如果不能赶上载客的三轮机动车或者碰巧进城拉货的拖拉机,那么陈安邦就得走路回家了,毕竟也就两个小时的事,活人总不能让尿憋死。
    折腾一大圈,陈安邦总算在下午五点多一点到达了名义上离开半年,实际上却是阔别多年的小镇石牌,这个时期石牌还是皖河明珠还是怀安的县城,等到京九铁路开通之后,县里的主要领导班子就以石牌位置偏僻交通条件不好为由将县城搬迁到有高铁站的高河埠,虽然高河埠在升级为县城之后发展的有多好陈安邦不太清楚,但是石牌镇的没落却是陈安邦后世亲眼所见的。
    这个时期的石牌还是比较热闹的,虽然只有几条主要街道,而且一到雨季就有洪涝的危险,但是石牌人对周边乡镇的优越感还是非常强的,中心路和建设路等主要街道上人群往来如织,不时可以看到挑着担子的小贩穿街走巷,不像后世只有过年时才有点车水马龙的样子,平日里街上门可罗雀。
    下了汽车,陈安邦迈步走在小镇的大街上,斑驳的柏油路面仿佛对陈安邦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宜塘路池塘边上的候车区,原本是许多三轮车上客下客的地方,因为天比较晚了,等陈安邦到达时已经空无一车了,难道真的要走路回去?陈安邦吓得摇了摇头,二十里路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正犹豫着,肚子饿得咕咕叫了起来,陈安邦笑了笑,就算要走路也得先吃饱饭啊。
    中心路边的小餐馆,陈安邦站在门口看着店里墙上的菜单,上面只有菜名没有价钱,陈安邦心想要一个炒菜再加米饭就行,这个季节石牌的名菜芹菜芽没有上市,那个需要过年时才会有,所以陈安邦就点了个简单的小炒,和店主说好了加上米饭一共五块钱。
    由不得陈安邦不谨慎,因为陈安邦从小到石牌来都会被家里叮嘱再三,与石牌人打交道一定要先讲好价钱,要不然他们也是会讹人的,不要以为38元的大虾就是青岛特产,反正在石牌的农贸市场想买到足斤两的东西也是不太容易的事。
    所谓的小炒,一般就是时令的蔬菜再加上豆干切丝一起炒肉丝,石牌地区的豆腐干一般叫做酱干子,切成细细的丝之后,配上芹菜、白菜之类的时蔬切丝,再加点捏过了淀粉的肉丝和青椒丝,加点猪油爆炒,好吃又下饭!
    不过在石牌吃饭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米饭随便添不要钱,虽然石牌人做生意很油滑,但是在约定俗成的规矩面前一般还是没有人敢破例的,就在陈安邦吃完两碗饭准备再加一碗时,从外面进来一个高个子年轻人,对着老板喊道:“来碗肉丝面,再加个子鳖!”
    说罢就进来找了个座位坐下,坐下看陈安邦吃得正香不禁打量了一眼,陈安邦也好奇看了看他,两人不禁异口同声说道:“怎么是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