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又来一单
作者:海蓝不见金   重回1992小木匠最新章节     
    走在半路的陈安邦接到了一个传呼的呼叫,这让他不得不加快速度,一阵小跑赶到三道沟车站附近找公用电话。
    这里现在是一片苗木花圃,再过几年就会变成装修材料市场和沃尔玛超市,好在车站附近有一个售卖报刊和小商品的电话亭,陈安邦赶紧跑过去打电话回过去。
    电话接通,对面传来一个嘹亮的女声“谁呀”,陈安邦一听感觉就像那煎饼果子摊大姐,赶忙说道:“你好,大姐,我是陈安邦。”
    东北这边稍微上一点年纪的女性,就陈安邦这个年龄来说吧,三十到五十之间的,他叫大姐都没毛病,虽然说四十以上他叫阿姨也没差辈份,但是女人谁不希望自己显得小呢,东北女性挺认可“大姐”这个称谓的,反之你要是叫某人“小姐”,则很有可能不受待见,这个时期的“小姐”一词已经有往职业发展的势头。
    这点和南方一些地区大相径庭,南方某些地区不论多大年纪的女性都只能叫她“某某小姐”,而且绝对不能叫“大姐”,叫阿姨那更是忌讳。
    “是那天给我名片的小陈吗?”对面又确认了一遍。
    “是的,您是那个摊煎饼果子的大姐吧。”陈安邦笑着问道。
    “是啊,这几天你怎么没来车家村这边?本来寻思前天就找你的,可是一直没等到你过来。”大姐好奇地问道。
    “哦,大姐,是这么回事儿,那天我不接了个活吗?是一所中学的音乐教室装修,这几天一直在做方案,所以就没去装修市场那边。”陈安邦大概地说了一下,但是没有说得那么详细,毕竟逢人只说三分话,不过今天这么说是有深意的,那就是陈安邦的设计施工是连学校这种单位都认可的,那么做家庭装修更是不在话下了。
    “那你今天有没有时间,我家有套房子要装修,我那天看你人挺好的,寻思让你给参谋参谋。”大姐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了陈安邦听。
    “好的,大姐。没问题,房子在哪个位置?我上哪里与你会合?”陈安邦心想幸好今天出门包里带了卷尺和纸笔,时间上已经来不及回去喊两个徒弟,一会儿估计要直接去看房子,下次出门还是要记得带个徒弟出来,帮忙拎拎包也是好的啊。
    “我这房子就在旁边候一小区,你先到我出摊的地方,咱们就在那里汇合。”
    “好的,对了,忘了问一下,大姐您贵姓?”陈安邦有些不好意思,聊了半天还不知道人家姓什么。
    “哦,刚才光顾着说话了,忘了告诉你,我姓刘叫刘苹。”
    “好的,刘姐,我现在坐车往那边走,大概半个小时到四十分钟左右到。”陈安邦估计了一下时间。
    “好的,那我在那里等你。”
    挂断电话,陈安邦问了一下老板多少钱,老板看了一下计价器说道:“四分钟,给两块钱吧。”
    陈安邦问道:“市话不是前三分钟四毛,后面一分钟两毛吗?”
    见陈安邦知道底价,电话亭老板也没有多少不好意思的神情说道:“那是家用电话的收费,我这是专门的公用电话,光初装费就要三千块钱,不收费高一点我喝西北风啊。”
    陈安邦心想果然人家垄断型企业才是最赚钱的,就这样安电话还得排队,而且工人上门安装电话的时候最好还要塞上两包烟,要不然他们会让你见识见识什么叫做感人的效率。
    陈安邦掏出十块钱让老板找零,这时候一元的钢镚儿已经出现了,不过比较少见,更多的还是一元的纸币,老板找了陈安邦一张五元、一张两元、一张一元的纸币,陈安邦捏着一元钱在公交车站等车。
    很快就有公交车开了过来,陈安邦上车买票,车里人有点多,陈安邦不断向后车门走去,在南方他的个子还算可以,可是在这以山东后裔为主的滨城,陈安邦这小体格,直接就淹没在人群之中。
    到了车家村的装修散活人工市场,陈安邦很快找到了出摊的刘苹,只见她正在给顾客找零钱,一抬头看到了陈安邦,大声喊道:“小陈,我这边很快就好,你稍等一下。”
    陈安邦点点头,看到刘苹正在忙活,就蹲在旁边的马路牙子上歇一会儿,过了一会儿,有人从背后拍了一下肩膀,回头看去,只见刘苹递过来一个煎饼果子说道:“先吃个煎饼果子垫一下,我那边收拾一下,马上就好。”
    陈安邦要给钱刘苹拦着不让,说就一个果子也不值什么钱,大中午的把人折腾过来吃个煎饼果子算不了什么,而且她还郑重其事地告诉陈安邦这个没放葱花香菜。
    陈安邦只好收下这份好意,接着蹲在路边吃煎饼果子,吃完了回头一看,刘苹不知道将出摊车推到哪里去了,陈安邦只好继续等待,等了大概十分钟左右,刘苹收拾利索拎着个坤包过来了,邀陈安邦一起走过去。
    路上刘苹将房子的大概情况跟陈安邦说了一下,房子是刘苹公公婆婆的,老头老太太有两个儿子两个姑娘,这种家庭背景在那个时候是常态,原来是一家人在一起住的,现在儿女们都有自己住处,去年最小的儿子都已经结婚搬出去住了,所以想给老房子收拾一下,刘苹老公是老大,家里条件也稍微好一点,所以这个事情由他们来张罗。
    “行,刘姐,您这么信任我,这个房子我一定给您收拾妥当,既要漂亮大方又经济实惠。”陈安邦决定这个活怎么也要接下来,不图别的,就为了打开市场,自己已经有了一个公建保底,那么家庭装修上面也要发力一下,而家庭装修尤其是这种老房子改造,竞争对手不多,前景不错值得拿下。
    “那个,陈啊,开始我不知道,我婆婆也找了一个工人过来看房子。”刘苹突然说话有点不好意思,吞吞吐吐地。
    “刘姐,我明白,货比三家嘛,这很正常,咱上街买个菜有时候还得看两家呢。再说了,不比两家您怎么知道我的方案既经济又实惠呢?”陈安邦心想这有啥不好意思的,后世我见过一套房装修找过几十家装修公司一起量房子的呢,那场面,那真是人山人海、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刘苹见陈安邦不介意两家竞争,稍微松了一口气,她那天看陈安邦就与普通木工不一样,他有展板还有图纸,听说他也懂设计,比那些只知道干活的木工等级要高,所以晚上回家她就跟老公把这件事情说了,并把陈安邦的名片给他看了,她老公也觉得可以,赶紧打电话给老头老太太,结果两人也说找了个工人过来看,最后几人一合计,还是货比两家看看再说,毕竟用价格来说话才是真的。
    不一会儿陈安邦与刘苹到了她们家的老宅子,这是一栋六层的住宅楼,老头老太太住在一楼,老两口都已经退休了,平日里就在家待着。
    刘苹到门口敲了敲门,只听见里面传来老太太的询问声:“谁啊?”
    “妈,是我,刘苹。”
    “哦。”老太太应了一声就打开了门,陈安邦一看是个60多岁的老太太,有点瘦但是很精神,老头在屋里沙发上坐着喝茶,见陈安邦进门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老头有点胖显得挺富态地,进屋后刘苹先给鞋脱了换上拖鞋,然后回头向陈安邦介绍说道:“小陈,这是我公公婆婆,我婆家姓张。爸、妈,这是我找来给这个房子做装修的设计,小陈。”
    陈安邦跟着刘苹进了门,站在门口向老两口打招呼道:“张叔叔张、阿姨你们好!”然后陈安邦见刘苹换了鞋,就站在门口不往里走了问道“刘姐,家里还有多的拖鞋吗?”
    刘苹一看拿了一双拖鞋递给陈安邦道:“这是你大哥的,你先凑合着穿一下吧。”
    陈安邦换上拖鞋,打开公文包,拿出图画本和尺笔,先是大概地看了一下全屋的情况,再在图画本上将平面布局画出来,老头老太太就在一旁看着。
    陈安邦画好平面之后,打开卷尺开始测量,一个尺寸一个尺寸的量,好在房子不算太大,实际面积大概在60平方左右吧,两室一大厅一厨一卫,卧室是南北卧各一,大厅是集客厅餐厅功能于一体,一进门是个小卫生间,地面抬得老高,安的是一只蹲便,卫生间背后是厨房,客厅是北窗,窗下放的餐桌。
    这是那个时期的经典户型,一般这种房子格局是一梯三户,单元门在北面,中间那家是双南的挑担房,东西两户对门是镜像的户型,都是南北卧室带北厅。
    这种户型陈安邦后世很是做了几家,对于这个户型的优缺点可谓是了如指掌,尤其是这种老户型的一楼,有一个非常大的隐患,陈安邦相信自己提出来之后,这套房的装修基本上就十拿九稳了,因为这个真不是一般人能够解决的。
    “叔叔、阿姨,刘姐,房子现场尺寸我量好了,我这边有些事情想问一下,毕竟我这边的设计方案要根据您家里的生活习惯来安排。”陈安邦回到厅里向三人说道。
    “好的,有啥事你就问吧。”刘苹看了看老两口说道。
    “咱这房子平时就是叔叔阿姨住是吧。”
    “是的,有时候我们或者其他兄弟姐妹也会回来住,卧室还是要两个。”
    “好的,我看原来卫生间安的是蹲便,老年人用蹲便不太方便,建议最好改成座便。”陈安邦说道。
    “是,这个俺们原来也是这么商量的。”老头赶忙接茬道,他早就想给蹲便换掉了,有时候上个厕所腿都麻了,周围的其他人家早就已经换座便器了。
    “叔叔,这种老房子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管道发生堵塞,那么就会从一楼的下水口里往外返。”陈安邦将这个隐患说了出来。
    “是有这么个问题,隔壁单元的老张家就返过一次,哎呀,家里那个味儿呀,熏得他家里人一个多月在外面住,整天打开窗户晾,左邻右舍从那过路都能闻到臭味。”陈安邦这么一说老太太就有印象了。
    “小陈,那不会一楼都犯这个毛病吧。”刘苹紧张地问道。
    “只能说有这个隐患,打个比方吧,就像骑自行车就会碰到车胎会扎破的问题一样。”陈安邦表示这就是概率问题,肯定有这个隐患,发不发作那就要看运气了。
    “那有没有解决地办法?”刘苹问道,做过生意的人就是不一样,知道抓住核心问题。
    “有。”陈安邦肯定地说道:“就是麻烦一点,咱家的下水管要直接连接到主下水道里,室内的下水口封闭,这样就不会出现返的问题了,现在新房子的下水道系统就是这样设计,一楼直接接入马葫芦,这样最大的可能避免一楼出现污水倒灌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