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灵台方寸育三教
作者:我不是默煜   狼烟榜最新章节     
    叽喳嘈杂的乌鹊纷飞,在黑云停滞后依旧在古井上空盘旋,与漆黑密云似乎都在等待古井中的动静。
    死寂、压抑在巷中弥漫。
    静得只剩下众人惊措的呼吸与狂乱的心跳。
    有关杏花巷古井之中被封印的黑龙,因为年代久远大多已被郡城百姓遗忘,只剩下零零碎碎,乍听来并不太真切的传说。
    诸如天地气运承此树,这一井一树都是天子气运加持,才有了这方天地独树一帜的数百年辉煌。
    除了天子气运一说,武王巡列国至此,下马摘佩刀的传闻也由来已久,这是此地拔刀坏规矩的由来。
    至于原因,从未有人给出明确解释和原因,有关井底黑龙的秘密也鲜有百姓知晓,更无人清楚井底为何被封印一条黑龙,而且还是儒释道三家强者同时施禁。
    市井百姓多只记得杏树由文王亲手栽下,而后才挖凿这口涌现甘泉的古井,百姓围井建宅,之后有了这方热闹巷落。
    至于杏树乃儒家阵法天罗地网,利用此树根基吸噬井中黑龙华灵促开双生花,从而消磨黑龙虐气这事,巷中百姓则一无所知。
    自天师府三代天师出渚岛历练至此,偶得一树双生花的机缘修为大涨,有关这树、这井、这巷落的诸多传闻也就戛然而止,之后再无人得到这株古杏双生花。
    妖族黑袍人动用镇魂幡的突然举动令所有人始料未及,静待妖族率先出手,准备伺机而动,誓做“黄雀在后”的梁魄为此深感无奈。
    因为黑袍人动用魂幡,释放千魂万魄并非直接奔着精金两刃刀,而是让镇魂幡内的邪魅魍魉投食井底黑龙,这个时候再想阻止或是做出应对举措,已经迟了。
    井下黑龙苏醒绝非今日,这一点梁魄可以断定,否则儒家法阵中的重要一环,那株双生杏花古树盘根错节所构筑的天罗地网,不会这么快因反噬而开出满树血花,从而激化形成一道道能够附魔兵器的黑烟。
    思来想去,梁魄想到了一种可能,一个大胆的可能。
    他望向一脸从容的蓬头少年,一个稚嫩寥落的少年,在苦难中幸存下来的渭国质子,太子丹唯一的血脉:许天!
    想到这个可能,梁魄瞬间想通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也就对井底黑龙的苏醒有了七八分的把握。
    起初的几场争夺战死伤江湖高手无数,黑龙借助黑烟吞噬了大量血液精魄,复苏冲破禁锢封印已成既定事实,只是时间问题,根本没有挽回,甚至没有再加固井底三道阵法的可能。
    何况封印黑龙的三道阵法手段,来自于儒释道三教圣人级别的强者之手,以目前场中众人的实力,只有望而兴叹的份。
    “黑龙暴虐戾气反噬杏树所开杏花幻化的黑烟……为何只附魔兵器……而非直接种魔于人?”
    呆立于巷中屋檐,此刻瞠目的人群中不知何人忽有此问,让人不由都跟着好奇起来。
    “是啊,确实奇怪!”
    “……”
    “因为黑龙沉寂太久,需要复苏的力量,而非附庸的傀儡,再者就是这黑龙有些特殊之处,对金属有与生俱来的感知力,更容易使兵器附魔,从而操控兵器噬主。”
    端着一副高人姿态,无所不知的老道人长眉一挑,回答了人群里的这个疑问。
    见纤瘦的老道人再度发言,几名武夫模样的中年汗子抱拳行了一礼,上前讨教。
    “道长无所不知,令我等佩服!”
    道长自得一笑:“哪里,哪里……”
    “那这黑龙是何来历,道长能否和大伙说说,也免得我等无知,白白丢了小命。”
    为世族贵胄卖命的武夫们常年刀尖舔血,江湖阅历虽多,却对杏花巷古井之事知之甚少。
    财帛固然动人心,可精金两刃刀再金贵重要,能抵得上身家性命重要?
    “道统将龙分为五类:红龙、白龙、青龙、黑龙和金龙,其中红龙在上古之战中陨灭,白龙多居于四海深渊,青龙乃四相之一,常悠于神山,黑龙是戾气集结幻化所生,性格暴躁,时常为祸人间,多被斩杀或镇压封印,至于金龙只存在于道门传说。”
    众人点头,对纤瘦道人不由刮目相看。
    “黑龙虽暴虐成性,其龙鳞却是一等一的好物,我等今日想要夺取的精金两刃刀,炼化的材料便是出自黑龙的龙鳞。”
    此言一出,一群武夫呆愣当场,这时有人开始浮想:“道长是说……我朝立国时铸造九鼎所需的精金,均取自井中黑龙的龙鳞?”
    道长叹息一声,惆怅之情浮现在纤瘦老脸,轻嗤道:“一条黑龙的龙鳞哪够铸造九鼎!传说武王为造九鼎巩固我朝气运不散,屠龙八条,才铸造出九座大鼎,象征人族王权,其余精金打造了九刀十布。”
    围在纤瘦道人身边的武夫们一脸愕然,不过还是有人对老道人的话产生疑问。
    “既然武王铸鼎已经屠龙八条,为何不索性把井底黑龙也给宰了,一了百了!”
    提及此事,纤瘦老道顿时不忿,怒从心来:“当年屠一龙就折损道统真人无数,得亏我道门昌盛,强者辈出,否则屠龙铸鼎就能使王朝大半道统宗门覆灭!”
    有人惊愕连连,也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托腮思忱老道话里有多少注水瞎编的成分。
    “真有此事?”
    “那是自然!”被人投来质疑目光,纤瘦道人吹了吹嘴角长须:“贫道所修之地乃灵台方寸山,是孕育儒、释、道三教的祖源,若非七百多年前我教帝君与掌教真人携道统众宗门斩龙,我三星斜月观怎会落得这般田地,被云海仙宗夺了道统庭祖的香火!”
    老道人固然不忿,可也改变不了三星斜月观现已没落的现实,加上数百年来观中人才凋敝,门徒弟子多在江湖纷争中陨落,让本就命途多舛的道观又接连雪上加霜。
    到了纤瘦道人这一代,观中已明显青黄不接,否则他一把年纪还拿命搏一分机缘,纯粹是给三星斜月观抹黑。
    如今的云海仙宗何其强盛,岂是三星斜月观能比。
    云海仙宗乃天下道门之首,五世帝君潜修的道场,首座弟子三千人,普天修行者无不仰望的存在。
    至于三星斜月观,籍籍无名的一座道观,又与实力强盛的明知山接壤,不被世人所熟知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