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十首够不够?(上)
作者:幸运蜗牛   我在大唐开盲盒最新章节     
    “薛兄,你可知那长安诗仙姓甚名谁?”李皓试探出声,
    要知道,古代的交通不发达,消息的传播,滞后性极为严重,他也想看看薛恪这小子到底知道多少,以方便他‘捞钱’,
    ‘哦不,应该是方便他相助薛恪’。
    薛恪揉搓着下巴,略微思索后,不确定道“我也是听家族内管理商队的管事说的,说长安城内有位诗仙,不仅诗才惊世,词也是一绝”,
    “只听说是姓李,出身自宗室,其他吾便一概不知了”,
    说到这,薛恪似是想到了什么,扭头惊声道“李兄来自长安,还姓李,身边还有高手护卫,莫非...”,
    李皓确实很想装这一波逼,很想大声的告诉他‘没错,小爷就是你口中的诗仙’,但是,李皓不能,不能因为他一时的爽,把船队暴露在敌人的暗探之下,
    一念至此,李皓眼珠一转,看向薛恪故作神秘道“薛兄,你有所不知,那长安诗仙正吾的堂弟,姓李名崇义”,
    “哦?此言当真?”薛恪震惊开口,
    “千真万确,而且作为诗仙的堂兄,对词之一道,也是理解颇深,应是能够帮到薛兄的”,李皓拍着胸脯,信誓旦旦道。
    薛恪听罢,仔细打量了一眼李皓,心下暗道‘倘若靠我一人的话,张,林二人我是铁定斗不过的,那晴儿姑娘入幕之宾的名额就只得便宜他人了,不如就死马当活马医吧”,
    一念至此,薛恪断然开口“好,那便麻烦李兄了”,
    李皓微微点头,试探性的开口“那钱—”,
    薛恪笑着摆了摆手,豪迈道“李兄尽管创作便是,一首三万贯,绝不还价”,
    “得嘞,薛兄真敞亮,如此,便请给我准备好纸笔,吾这就开始”,看到薛恪一口答应,李皓顿时欣喜万分,立刻起身,急声道,
    没办法,缺钱啊,有一大家子等着他养呢。
    薛恪扭头对侍女吩咐了一声,看向李皓,好奇道“李兄不思考一下?”
    李皓笑着摆了摆手,“佳作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你只管给我准备好纸笔即可”,
    “好,好一个’佳作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快,快快上纸笔”,薛恪抚掌大笑,此刻他对李皓也是多了一丝信心,不禁开始催促起来。
    “蹬蹬蹬”伴随着薛恪的催促,侍女端着笔墨纸砚,踏着小碎步,快速来到两人跟前,把纸铺到茶几上,紧跟着便开始研墨,
    “你下去吧,吾亲自给李兄研墨”,看到李皓编起宽大的袖袍,走到茶几前,薛恪立刻挥退侍女,殷勤的上前研磨。
    “积铁苍然,关势临崖偻。冠绝东京好门户。挽藤萝月黑,谁恐行人,落叶卷,声似牢中哮虎”。
    “无情惟洛水,日夜东流,不为愁人带愁去。寂寞北邙山,苦对西风,排一派、周陵汉墓。任吊古伤今已无人,只霜打棠梨,暗啼红雨”。
    洋洋洒洒几十字,李皓缓缓收笔,看向薛恪,“薛兄,品鉴下如何?”
    薛恪闻言,停下手上的动作,走到李皓身边低头轻声诵读起来“......苍然,..........谁恐行人,.......只霜打棠梨,暗啼红雨.....”,
    轻吟了几遍,薛恪猛然抬头,扭头看向李皓,哈哈笑道“李兄,这首词,苍凉,悲壮,雄浑壮阔,好词,好词啊”,
    “来人,拿钱来”,薛恪立刻冲门外喊了一声,门外的管事应声推开门,端着十块金砖走了进来,
    薛恪拿起纸,一边欣赏,一边连连连称赞,指着金砖开口道“李兄,薛某说到做到,这是你的了”,
    李皓看到金砖,顿时眼睛一亮,看向薛恪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丫的,薛恪这小子还真是个狗大户啊,奇物阁拍卖会时,那些长安的达官显贵,顶天了也就是用银子结账,这小子竟然出手就是金砖?’
    ......
    于此同时,花船的高台上,也是陆陆续续有人站出,继张,林二人之后,做出词来,送进船阁内,只是都被上官晴退了出来,仅有张,林二人的没有被送出。
    看到自己的词没被退出,张,林二人顿时欣喜若狂,周围之人也纷纷恭喜起来,
    “恭喜张才子,三年的坚持,终有所报”,
    “是啊,是啊”,
    “恭喜林才子....”
    ......
    “诸位客气了,全是托诸位的福....”,张,林二人一一抱拳回礼,同时还不忘相互吹捧一番,
    “张兄,没想到,晴儿姑娘的入幕之宾会同时选中我们两人,吾道不孤也”,林南平走到张恒之身旁,笑着开口道,
    “那我们就公平竞争,看谁能抱得美人归”,张恒之没有转头,而是双眼紧紧的盯着船阁的方向,蓦然开口,
    “如此,也好”,林南平也看向船阁方向,眼中闪过一丝战意,
    他与张恒之同为洛阳才子,但却事事被张恒之压上一头,本以为没有雪耻的一天,没想到机会这么快就来了.....
    就在两人心中都打着自己的小九九时,
    一道吟诵声,由远而的传到花船上,
    “积铁苍然....,.....临崖偻。崭绝东京好门户。挽藤萝月....,谁恐行人,落叶卷,声似牢中哮虎....”。
    “无情惟洛水,日夜东流,不为愁人带愁去。寂寞北邙山,苦对西风,排一派、周陵汉墓。任吊古伤今已无人,只霜打棠梨,暗啼红雨......”。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艘飘扬着‘薛’字旗的大船,正缓缓向花船靠近,一道紫衣华服青年正屹立在船沿处,这吟诵声正是从这青年口中传出。
    “哟~,原来是是薛公子啊,奴家见过薛公子”,看到这青年,花娘笑容依旧,扭动着纤细腰肢上前走了几步,远远的给薛恪福了一礼。
    薛恪没有立刻登上花船,而是让自家的大船紧贴着花船,冲花娘朗声道“呵呵—,花娘,我们都是老熟人了,不必如此见外”。
    而后,吩咐一名侍从大船跳下,让其把写有词句的宣纸递给花娘。
    花娘接过宣纸,见薛恪并没有下船的迹象,便转手把宣纸交给侍女,让其送入船阁,交由上官晴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