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初涉朝堂
作者:幸运蜗牛   我在大唐开盲盒最新章节     
    随着厚重的朱雀门缓缓大开,门前空地的官员也自行分成文武两班,站立等待。
    不多时便见一名官宦,缓步从朱雀门内走出,看向众位官员,高声道“诸位大人,请跟随咱家”。
    说完,便转身带路。
    身后的一众官员似早习以为常,也不回应,只是不紧不慢的跟上。
    李晧由于前段时间被李二封了个四品文职,所以就自觉的站在最后,晃晃悠悠的跟着众人。
    …………
    众官员跟着那官宦,穿过朱雀门、承天门,进入太极宫,而后整个队伍缓缓转向,向太极宫一侧的东宫行去。
    这时,一名跟李晧并排而行的年轻官员,小声疑惑道“咦?朝会不是应该去太极殿召开吗?”
    李晧闻言,扭头看了一眼那名官员,见其面白无须,很是年轻,估计不会超过二十岁。
    于是小声问道“难道兄台不知道?”
    那年轻官员听言,扭头看向李晧,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之色,似是很惊讶自己的小声嘀咕,会被李晧听到。
    略微定了定神,那年轻官员往李晧身边靠了靠,小声好奇道“兄台可知其缘由?”
    李晧不语,只是深深地看了这年轻官员一眼。
    至于为什么去东宫开朝会,作为宫中的常客,李晧当然也是略知一二。
    收回目光,扭头看了一眼承天门内太极殿的轮廓,随即小声解释道“陛下登基时,感念太上皇年事已高,和其对大唐做出的贡献,也为尽孝心,便由太上皇依久居于太极宫,而自己则长居于东宫处理政务”。
    那年轻官员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恍然,对李晧拱手感谢道“多谢兄台解惑”。
    “不必客气”李晧微微摆了摆手道。
    随后,似是注意到李晧身着的明黄色朝服,那年轻官员又道“兄台可是宗室之人?”
    李晧不语,算是默认了这年轻官员的话。
    那年轻官员眼中闪过一抹了然,随即神色郑重,拱手道“在下崔家崔珏,不知兄台是哪家宗室子弟?”
    李晧听罢,拱手回礼,小声介绍道“在下襄城王府一脉,李晧”。
    话音落下,崔珏眼中闪过思索之色,旋即恍然大悟道“可是诗仙当面?”
    李晧的脸皮是何等之厚,完全把文抄公之事抛到脑后,谦逊道“不敢当,崔兄谬赞了”。
    …………
    两人一路闲聊,不知不觉间,队伍便进入了东宫,停在明德殿前的小广场上。
    看到众人停下,两人顿时止住了话语,相互对视一眼后,便老老实实的低头站在了最后……
    经过这一路的闲聊,李晧也不得不佩服,这个时代,世家大族超然的社会地位,这崔珏刚刚加冠,便被家族举荐为官,一上来便是从六品京官,要知道,一个地方大县的父母官也不过从六品而已。
    ………
    就在李晧思考之际,张阿难从殿内走出,高声道“请~百官进殿。”
    话音落下。
    广场上的百官,开始依次缓步走上明德殿前的台阶,进入殿内。
    少顷。
    众人按序分为文武两班站定,文官以长孙无忌,房玄龄为首,武将则是以李孝恭和另一名中年男子为首。
    这时,李二也从后殿走了出来,坐在坐在主位上,李承乾则是跟着李二出来后,站在下首台阶上。
    张阿难看到李二端坐在主位上,顿时高声道“陛下到~山呼~”
    众人闻言,齐齐对着李二拱手道“参见陛下、见过太子殿下”。
    李二眼神扫视了一遍台下众人,朗声道“众卿不必多礼”。
    随即李二给了一个眼神给张阿难。
    张阿难会意,上前一步,高声道“有事奏启,无事散朝”。
    话音落下,台下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这时一名老者从文臣队列中走出,朝李二拱手道“臣,孔颖达,有事启奏”。
    看着台下的老者,李二缓声说道“孔卿,有何事?”
    孔颖达应声反问道“听说陛下打算重启科举?”
    “正是”李二微微点头道。
    得到李二肯定的回答,孔颖达沉吟片刻后,回道“陛下,臣添为国子监祭酒,站在教育的角度,陛下利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方法,没有问题,但是想要造福一方百姓,要的往往不仅仅是能力,还有品德”。
    “所以,臣提议,在国子监内成立德修堂,由朝中大儒担任讲师,凡是高中进士者,都需在德修堂进修半年到一年,才可下放为官”。
    李二闻言,低头沉思片刻后,开口道“准!”
    得到李二的应允后,孔颖达躬身应道“谢陛下”。
    说完便退回班列。
    ………
    殿内一时又陷入了寂静。
    为首的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对视一眼,房玄龄缓步走出班列,对着李二拱手道“启奏陛下,北方传来线报,有小股突厥骑兵,屡次侵入我大唐,劫掠百姓,目前雁门、灵武附近村庄都已遭劫,死伤不计其数”。
    话音落下,台下众人顿时议论纷纷。
    听着台下众人的议论声,李二顿时心中火起,爆喝道“安静”。
    随即轻吐一口浊气,看着房玄龄问道“玄龄,除了战争之外,可有其他方法保全我大唐百姓?”
    房玄龄听言,思索片刻后,道“陛下,为今之计,只有坚壁清野”。
    “突厥骑兵之利在于平原,不擅攻坚,那我们便把北方的百姓全部撤到城中,或者南迁,使得百姓免遭屠戮之苦”。
    话音落下,李二微微一叹道“也只能如此了”。
    看到主位之上李二愁苦的模样,站在武将一列的程咬金踏步而出,单膝跪地,高声道“陛下,末将请战”。
    随着程咬金的出列,陆陆续续又有几名武将出列请战。
    看着台下请战的将领,李二眼中露出一丝欣慰,朗声道“很好,看到你们,证明我大唐男儿的热血还未干,诸位且放心,有朝一日,大唐必杀进草原,活捉颉利”。
    听了李二的话,众将眼中露出一阵火热。
    ………
    时间缓缓而过。
    陆陆续续又有几名大臣出列,把大唐各地棘手的事宜奏请给李二………
    ………
    太阳缓缓爬上天空,李二抬眼看了看窗外,低头扫视一遍台阶下的衮衮诸公。
    一眼便看到站在角落里打瞌睡的李晧,嘴角扯了扯,开口道“李晧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