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士农工商
作者:幸运蜗牛   我在大唐开盲盒最新章节     
    李晧思索片刻后,沉声道“第一:设立管理商人的衙门,把全国所有的商人登记造册,发放经商凭证。第二:实行商品抽税制,比如两家商户交易一笔药材,总额一百贯,朝廷抽两贯,五十抽一。第三:商人交税后,凭借经商凭证,路遇强盗时,可换取当地折冲府的保护,当然他们也可以雇佣镖局”。
    “但是镖局也属于商业活动的一种,也需要交税”。
    李二闻言,轻轻点头,随后补充道“关于第二点,朕以为应该加一个下限,比如,交易金额不超过十贯,可不收税”。
    李晧拱手道“皇叔英明”。
    随后殿内便陷入了安静,只有你来我往,棋子的点落声。
    少顷。
    李二开口问道“小子,你可知道国朝的建立过程”。
    李晧犹豫片刻后,答道“皇叔,小子知晓”。
    “那你觉得,如果单凭我李家,能否夺取天下?”李二又问。
    李晧不答,捏棋落子。
    见李晧不答,李二便自顾自的说道“我皇家虽然自称是五姓七望之一,陇西李家的后人,但其实我们并不是,我们血脉中流有鲜卑人的血。
    尽管我李家最后夺取了天下,使得陇西李家不敢吭声,但是他们骨子里所流露出的鄙夷,却时时让朕如鲠在喉,但是,朕又不得不拉拢他们”。
    李晧不语,他也只是静静的听着。
    说到这儿,李二顿了顿,轻声一叹,问道“你可知道八柱国?”
    李晧闻言不确定道“可是前魏的八柱国?”
    李二眼中露出一抹赞赏之色,点头道“不错,受封八柱国的这八大家族,无一不是手握重兵,我李家就是其中之一,现如今挺过过隋末乱世的,除了我李家,还有四家,独孤家、元家、宇文家、候莫家”。
    “而我李家能在前期迅速攻破大兴城,这四家功不可没,所以你祖父登基后,虽以虚职把这四家高高供起,但是他们在军中的影响力依然尚在”。
    顿了顿又道“朕登基后,他们甚至想把手伸进文官体系中,如果不是………”
    李二没有再往下讲。
    李晧静静的听着,心里却掀起了滔天巨浪,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当李家跟他们同为八柱国的时候,各有各的地盘,互不干涉。
    但现如今李家夺了天下,你想要权利无可厚非,但是你贪得无厌,就触及到当今这位陛下的逆鳞了。
    李二说这么多,李晧明白,他要先拿这四家开刀。
    见李晧不答,李二又道“国朝立国之初,为了尽快恢复元气,你祖父定下来士农工商四阶,商人排最末,你可知道?”
    “知道”李晧轻声道。
    同时,捏起一枚旗子点落在棋盘上,道“所以小子才设了昨日晚宴,拉皇叔和各位叔伯入股皓月楼,可以预见,凭借雄厚的资金,好吃的菜品,深厚的背景,皓月楼日后定可日进斗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人性………”
    听到李晧的话,李二一脸震惊,虽然内心早有预料,但这些话真的从一个十二岁孩子的嘴里说出来的时候……心下暗道“幸亏这小子姓李”。
    不理会李二的震惊,李晧择是淡定的举旗落子,开口道“皇叔,你输了”。
    李二这才从震惊中回神,脸上又重新恢复了淡然,看着棋盘上自己全线溃败,笑骂道“好你个臭小子”。
    随后又道“关于摊丁入亩和商税,写一份详细的条陈出来,明日送进宫”。
    “喏,皇叔”李晧躬身回道。
    “好了,滚吧”李二摆手道。
    李晧顿时心里一松,立马跳下软榻,快步走出后殿,心下暗道“终于解脱了,这臭棋篓子”。
    ……
    出了皇宫,坐在马车上。
    李晧对李林吩咐道“林叔,你现在立刻回府找李管家,让他安排张木匠带一部分会制作温室大棚的工人去天河镇,把天河八百亩的可耕地全部做成温室大棚”。
    “喏”马车外应了一声。
    随后又对一旁的碧月吩咐道“碧月,你去安排人把我卧房床下的种子搬出送到天河镇,大棚做好后,立刻播种”。
    顿了顿又道“我书房的书柜上,从上往下数,第三排第四列有一个木盒子,木盒里有三本册子,是本少爷整理出来的,《北国农作物种植指导》给张木匠的徒弟阿虎,《玻璃温室安装指南》《玻璃温室保养操作指南》给张木匠”。
    碧月低声称“喏”,随即转身下了马车。
    李晧心事重重的望向马车外,前世身为历史爱好者,他可是知道,贞观二年关中大旱,又逢蝗灾,百姓易子而食,人力有穷时,他也只能尽力保护好自己身边人。
    “唉~”李晧轻轻一叹。
    …………
    夜,王府,书房。
    烛火摇曳,李晧端坐在书案前,左手边放着一本奏书上书《摊丁入亩计划案》,仔细看完没有问题后,又提笔在另一本奏书上写下《商税制实施草案》………
    …………
    翌日,皇宫,立政殿。
    李世民高坐主位之上,其下坐着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李孝恭、魏征五人。
    李二开口吩咐道“阿难,把这两本奏书给五位爱卿传阅一下”,说着便从袖袍里拿出两本奏书递给张阿难。
    张阿难躬身接过奏书,转身走下台阶,递给最近的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接过奏书,仔细阅读,随后眉头紧皱……
    一刻钟后,奏书重新回到李二手中。
    李二看着下首五人开口道“众卿以为如何?可行否?”
    众人似乎在消化奏书上的内容,一时竟无一人回答。
    李世民也不恼,开口向坐在首位的长孙无忌问道“无忌,你如何看?”
    长孙无忌沉思片刻,站起身,拱手答道“在臣看来,实行起来,虽有阻力,但功成之后,可利社稷”。
    李二点头。
    随即又看向房玄龄道“玄龄,说说你的看法”。
    房玄龄起身,拱手答道“臣以为,需徐徐图之”。
    顿了顿又道“摊丁入亩可为国策,最大阻力为应是以五姓七望为首的世家大族,但经过隋末乱世,挺过来的世家已不足前隋的十之一二,且个个还未从战争中缓过气来,所以,臣以为,可马上推行,由户部牵头,刑部和各地折冲府配合,三年可成”。
    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赞叹道“玄龄所说,可谓是老成谋国之言”。
    其他四人也是连连点头。
    随后李二又问道“那商税制呢?”
    房玄龄沉思片刻,恭声道“首先,发明商税制之人可谓是天才,但是要实施,需要重头计议,第一步就是要让百姓吃饱穿暖……”
    只听到这第一步,李二便内心发苦,暗道“朕如果能让全天下的百姓都吃饱穿暖,那朕早就是千古一帝了…”
    此时房玄龄话音一转“要想让百姓吃饱穿暖,也不是不能实现,襄城王……”
    听到房玄龄的提醒,李二瞬间眼睛一亮,这才想起来,之前李晧可是告诉过他高产作物,并且还有曲辕犁和筒车。
    看到李二若有所思,房玄龄微微一笑,他掌握大唐的谍报机构“影卫”,当时弘文馆的对话他还是能打探出来的。
    一炷香后。
    李二回神,吩咐道“阿难,你去工部李大亮处,让他把做好的样品送进宫,顺便再去趟襄城王府,把李晧那个臭小子也带进宫”。
    “喏”张阿难恭声道,随后闪身不见。
    下首的李孝恭看到张阿难的动作,暗道“这老家伙的武功又精进了”。
    …………
    半个时辰后,后花园。
    李二一行人围着曲辕犁来回打转。
    筒车则被直接安装在太液池旁,由于原理一点就透,一行人很快便失去了兴趣,反而围着曲辕犁打转。
    李二看着一旁的李晧问道“这犁该怎么用?”
    李晧道“皇叔,这犁的用法很简单,前面一人拉,后面一人推即可”。
    说着便拉了两个侍卫过来演示。
    一刻钟后,
    看着眼前被开垦完的荒地,李二高兴道“这犁,真乃社稷之福也,百姓之福也”。
    随后便迫不及待的上来亲手操作。
    李孝恭拉,李二推。
    …………
    半个时辰后。
    众人精疲力尽的坐在凉亭中。
    李二开口问道“李大亮,这犁一天可产几架?”
    旁边的李大亮听到李二的问话,沉思片刻后,开口道“回陛下,手艺熟练的十人工匠小组,一天最多六架”。
    李二摇头“不妥,太少”。
    李大亮听罢,脸一下子就垮了下来,哭丧着脸道“陛下,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
    看着李大亮的表情,李二痛苦的揉了揉额头。
    随即看向李晧问道“晧小子,可有办法提高制造速度?”
    李晧沉思片刻后,道“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