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初闻弘文馆
作者:幸运蜗牛   我在大唐开盲盒最新章节     
    襄城王府,花园
    送走了张内侍后,王氏便拉着李皓来到了花园凉亭中坐下,两人都默不作声,思考着心事…
    良久后,王氏叹息一声开口道“皓儿,你可知弘文馆?”
    听到弘文馆,李皓沉默片刻,随后恍然道“弘文馆不就是研解经意之地吗?”。
    这个弘文馆李皓还是知道一些的,前世他曾看过一本书,书上说唐太宗时期的十八学士皆出自弘文馆。
    王氏听到李皓的回答,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轻声道“这只是其一,它的另一个功能便是制学”。
    “制学?不会是下个月我要去上课的地方吧”李皓惊疑道
    “没错”王氏点头回道
    随后又轻声说道“为娘还是给你说下弘文馆的历史吧”。
    说到这儿,王氏话音顿了顿,继续说道“武德四年,那时朝廷新立不久,天下因为战乱,保存下来的书籍十不存一,于是太上皇下令各大世家捐书,欲集中抄缉发往天下各州府以作补充,这集中抄缉之地便是弘文馆的前身,修文馆”。
    说着,王氏拿起桌上的杯子,轻泯一口茶水,接着道“后来,当今陛下登基,深感大唐文风萎靡,便在修文馆的基础上又重新聚书二十万卷,以作为招纳文学之士的底蕴,为了以示荣宠,当今陛下便在太极旁开立了弘文殿,以为驻址,后来经过朝臣提议,便把修文馆改做了弘文馆,也作为皇子皇女的授学之地”。
    李皓这才恍然大悟,随即开口问道“娘,既然是皇子皇女的授学之地,貌似儿子还不够格吧”。
    王氏微微摇头,不确定的解释道“也许是因为你这诗仙之名?”
    娘俩一时也讨论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便又沉默而坐…
    这时婉娘的声音从两人身后响起“夫人、小王爷,午膳已经备好”。
    王氏这才回神,转头对李皓说道“走吧,先去用膳,后面的事后面再说吧”。
    李皓点头。
    ……
    半个时辰后,西院
    李皓端坐在书案后的太师椅上闭目沉思,这一次他深深地感受到了消息的滞后以及对历史的认识不足所带来无力。
    如果他消息足够灵通,那是否就可以得知此次宫中进学的目的;如果他能熟读唐史,那是否就可以抓住历史的脉络,从而做到处事不惊……
    没有人可以回答。
    消息渠道的建立需要金钱以及人两个关键因素,但是他暂时都不具备。不过唐史倒是可以努力一下…
    旋即他便起身走到床前,弯腰褪去鞋袜,盘膝而坐,意识很快便陷入黑暗。
    石门空间
    李皓站在石门前一阵感慨,自从上次开出大棚种植技术后,他便再也没有进来过。不过如今的他因为急需历史知识补充,又要进来开盲盒了……
    随即他走上前,熟练的打开机关,快步走向“书架区”…
    看到这书架上一个个黑色书盒,李皓就一阵头大,这起码有几千本吧,要从中找到全唐书,得找到猴年马月啊。
    感慨一阵后,李皓摇头苦笑,他认了,谁让他的金手指就是这样设定的呢。
    这次他决定从最里边开始,快步向书架深处走去。
    五分钟后,李皓站在了书架的尽头,看着面前一个较大的书盒,犹豫片刻后,还是伸手拿了下来,随后熟练的撕开封条,打开盒子。
    “咦”李皓惊疑一声,里面并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沓厚厚的资料,《玻璃温房制造建议规划》。
    李皓随手翻看起来,顿时大喜,喃喃道“大机缘啊”。
    也不怪李皓失态,这沓资料上记录了从玻璃的生产方法,到温房的选址建造,再到后期的维护保养,简直是一条龙服务啊。
    李皓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入书夹中,准备随后一起诵读。
    旋即他又看到了一个大书盒,抬手拿下,打开一看,上书《金瓶梅》,李皓眉头微皱,暗想“也有点用,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嘛”。
    随即他又打开了第三个大书盒,李皓眼角抽了抽,《母猪的产后护理》?!
    “不生气,不生气,这本书也是有用的,冷静”李皓暗自安慰道。
    随后他又接连打开了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
    分别开出了《民兵葛二蛋全集》、《全球冷兵器制集》、《炮弹是怎样练成的》、《飞虎神鹰》、《阿凡达》、《洛洛历险记》…
    李皓看着面前摆放的六本书,一阵无语,这《民兵葛二蛋全集》、《飞虎神鹰》、《阿凡达》,他可以理解,毕竟他上次就一下开出了三本漫画。但是这《炮弹是怎样练成的》是什么鬼,不应该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吗?
    随即他又把目光投向了最后一个大书盒,眼神由挣扎逐渐转变为坚定,心里暗暗祈祷“…如来佛祖,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保佑我…”。
    撕开封条,打开盒子,李皓便发现里面并没有书籍,只有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唐朝大事件纪实》。
    看到是唐朝的,李皓瞬间大喜,随即便动手翻开查看。
    “公元617年,李渊杀王威、诛高君雅,占领大兴城”。
    “公元618年,隋炀帝于扬州被杀,李渊登基称帝,建国为唐,改大兴城为长安城”。
    ……
    李皓细细翻看后发现,这本册子,对唐时每年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只是寥寥几笔,还只是述说结果,而且只记录到了唐玄宗时期。
    不过李皓也挺满足的,有方向总比没有方向的好。
    随后李皓就盘膝而坐,开始默默诵读起这次开出来的书籍。
    …………
    半个时辰后,现实中
    李皓缓缓的睁开眼睛,脑中细细的回忆着这次的收获。
    约莫一刻钟后,他起身我到书案前,提笔开始写道。
    “贞观元年十一月,皇帝下诏,所有皇室亲族王公勋贵府中的适龄子弟入弘文馆进学”。
    “贞观二年四月,梁洛仁降唐,大唐统一全国”
    ……
    一直写到贞观十年,李皓才停下了笔,仔细看了一会儿,随即便拿出打火机把这张引燃。
    这些事,存在于脑海中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