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三国军职并两汉
作者:北卧无窗   开局街亭之三国拿来吧你最新章节     
    这里曹魏简称魏,孙吴简称吴,蜀汉简称蜀;本篇节选及主参考 @郑飞(北京大佬)文章,历朝历代大大小小官职,在下为大家盘点三国各种官职及职责。
    王:秦汉以后帝王改称皇帝,王成为封爵的最高一级。
    尉:古代武官多以尉为名。春秋时有军尉。秦汉时有太尉,掌武事;廷尉掌刑狱。郡有都尉,县有县尉,均为地方掌武事之官,简称尉。
    卫将军: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选曹尚书:列曹尚书之一,掌选拔官吏之事。汉承秦制,设尚书,属少府。汉成帝时,设四尚书,分四曹办事。汉光武帝时,改常侍曹为吏曹,掌选举祠祭事。即选曹尚书之来由。曹魏改选部为吏部。
    先登校尉: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乡侯:汉制,列侯,所食县为侯国。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东汉后期,增设县侯、乡侯、亭侯等爵位。
    相国参军:曹操为汉丞相时置参军,第七品。
    校事:曹操初置,至嘉平中罢。吴亦置。职充皇帝耳目,刺探臣民言行,上察宗庙,下摄众官。或做典校、校曹。
    校尉:秦置。汉置八校尉,掌管特种军队。汉制,一般军队中将军以下的武官有校尉,三国就很多。
    洗马:即太子洗马。太子属官。秦始置,职掌如谒者,太子出行为前导。魏时为第七品,秩六百石。
    相:职如郡太守。魏诸王国各置相一人,秩二千石,第五品。
    西曹掾:汉制,丞相、太尉属吏分曹治事,有西曹。吏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初主领百官奏事,后改为主府内官吏署用。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秩比四百石,第七品。
    西部都尉:秦有郡尉,汉景帝时更名为都尉,秩比二千石,掌佐助太守分管军事,维持境内治安。三国因之。
    每郡置都尉一人,大郡或置二人,分管境内东西,或南北。
    翼正都尉:三国吴东宫属官。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以佐太子。
    羽林中郎将:汉宣帝始以中郎将监羽林,东汉置羽林中郎将,秩比二千石,掌宿卫侍从。魏时为第五品,秩比二千石,主羽林郎。
    越骑校尉: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置。
    掾:古代属官的通称。如掾属、掾佐、掾吏、掾史等,简称掾。
    牙门将军: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扬武将军: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很多
    右部督: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右中郎将:西汉始置,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职隶光禄勋。魏时为第四品,秩比二千石。
    右国史:三国吴置,与左国史并掌修国史。
    右大将军:三国蜀于建兴十三年初置大将军。景耀初分置右大将军。
    右护军:三国皆置护军,分左右。
    右将军: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议郎:郎中令的属官,为郎官中地位较高者,秩六百石,掌顾问应对,无常员,三国沿置。
    议曹从事:两汉的州刺史或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或从事若干人,分司州政。
    佐军司马:汉中郎将属官有佐军司马。孙坚曾任。
    奏曹掾:汉制,三公府设奏曹,主奏议事。曹魏丞相府置奏曹掾,比三百石。吴亦置。
    赞军校尉:位在将军之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折冲将军:魏所设的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折冲校尉: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敦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左执法:三国吴置,为御史台属官,与中执法、右执法共同平决诸官事。
    左典军:三国吴置左、右、中三典军,领营兵。
    左节度:吴始置,典掌军粮。分左右。
    左司马:汉制,将军府多置司马,职位仅次于军师、长史。汉末曹操表孙权为讨虏将军,权任顾雍为左司马,当为讨虏将军之属官。
    左军师:曹操为丞相时置左军师一人,第五品。三国吴置,但不属丞相,而以三公领之。
    左丞相:秦置丞相,分左右,秦人尚左,以左丞相为正,右丞相为副。汉人以右为尊,故右丞相为上。三国吴置丞相,分左右,后仅置一人。
    左右都护:三国吴置,黄龙元年,拜陆逊为大将军、右都护,诸葛谨为大将军、左都护。
    左护军:秦右护军都尉。汉有护军中尉,属大司马。东汉有中护军,为将军幕府之员,非朝廷列职。曹操为汉丞相时置护军,后改称中护军,第四品,掌禁军。后随州都督置护军,第五品。诸要镇及将军出征皆置诸护军,第六品,其中有左护军。吴蜀亦置。
    左将军:汉有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平时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朝议,决定国家大事,若领尚书事就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
    长:秦置县令、县长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不足万户为长。魏时为第八品,秩三百石。
    长乐少府:汉制,太后宫官皆冠宫名。景帝前置长信詹事,掌皇太后宫。公元前144年改为长信少府。平帝元始四年,因皇太后所居宫复长乐旧名,更名长乐少府,位在少府正卿之上。蜀皇太后亦称长乐宫,因置此职。
    长水校尉:汉制,为武帝所置,京师屯兵八校尉之一,掌长水胡骑,秩二千石。长水为地名。胡骑近长水,故名。三国因置。
    振威将军: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镇东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东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南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西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西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大将军:品级与镇北将军同,资深者加大将军名号,不常置。
    镇南大将军:品级与镇南将军同,资深者加大将军名号,不常置。
    镇军将军:秩位次于镇军大将军,第三品。
    镇军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征虏将军:魏沿汉制,第三品。吴蜀亦置。
    征西大将军:东汉之大将军中有征西大将军。魏及蜀之征西将军中以资深者为征西大将军。吴亦置。
    征南中郎将: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中领军:曹操为汉相时置领军,后改为中领军,第三品,掌禁军,主五校尉、中垒、武卫三营。蜀亦置,并有领军、前领军、行领军。吴称领军将军。
    中军师:魏置,为丞相属官,第五品。
    中散大夫:秦汉诸大夫有中散大夫。凡大夫皆职掌言议,顾问应对,无固定职事。魏时为第七品,秩六百石。
    中郎:秦置,汉沿之,属郎中令,其长称中郎将。汉武帝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将,以五官中郎将统领中郎。曹魏置中郎,隶光禄勋,第八品,秩六百石。
    中郎将:秦置中郎将统领供事禁中的郎中。汉武帝时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将,秩皆比二千石,隶属光禄勋,侍从天子、随行护驾。东汉时其职主要为协助光禄勋考课察举三署诸郎,后还遣其领兵,增加各名号中郎将甚多。
    中监军:蜀置,为加官。
    中书丞:三国吴置,为中书监、中书令的属官。
    中庶子:周代始置,掌管诸侯卿大夫的庶子的教育管理。汉沿置,为太子属官,职如侍中,为太子近臣。秩六百石,第五品。
    治中从事史:汉置,是州刺史的助理,主州府文书案卷,居中治事,与别驾从事史分别为州府内外总管。
    主记:东汉州郡设专管记事、簿书的主记室,主记室员是主记室史,简称为主记,是州郡中仅次于主簿的亲近属吏。魏沿置。
    着作郎:三国魏明帝太和中始置,掌编撰国史,属中书省。
    昭德将军:魏置,第五品。
    昭武将军:魏置,为第五品。
    昭信校尉:三国时蜀置,为使臣奉命出使入冠其名号。
    州牧:古分九州,每州置牧,为一州之长。汉武帝时分十三部州,每州置刺史一人,监察地方。成帝时改为州牧。后复为刺史。灵帝时又改为州牧,位在郡守之上,已由监察官发展为总揽地方大权的行政长官。
    刺史是汉朝一个州的最高长官,后来刘焉建议东汉政府把州刺史改称州牧,扩大了州长官的职权,使得军阀割据的形成。在汉朝,州相当于现在的省,郡相当于现在的市。
    太守是一个郡的长官,就是市长,比州刺史和州牧(省长)小一级。郡下有县,户以上的县的长官叫令,户以下称长。县级以下是乡,乡以下是亭。
    州刺史和州牧的区别:1,先是官秩,刺史是两千石{或者叫真两千石太守也是两千石},牧是中两千石,比两千石高一级{比两千石低一级的叫比两千石};
    2,州中有刺史就没有州牧,反之亦然,州刺史在本州岛晋升为州牧是很常见的;
    3,刺史是州的常设官,但州牧不是,所以不一定每个州刺史都能晋升为州牧;
    4,通常在用兵频繁的地区设置州牧,这样来看,州牧是握有比州刺史更强的军事权。需要补充的是,尽管州牧的职权比州刺史强化了,但太守的职权并没有弱化,太守的地位仍然和州牧差不多和州刺史比几乎完全相同,和州牧比大致相同,因此太守应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一职。
    综上所述,唉,反正记不住,只能先列出来,不然到时候安排不了!
    本篇节选及主参考 @郑飞(北京)的文章,大佬辛苦了,写的很好,想多用一点,是想用之前给您打招呼,但不知道怎么找您,就在这里@您了,非常感谢,如果您有觉在下引用不便,请联系在下,在下自行删除,感谢感谢!!!
    好了,我不矫情了,署衙内先被押入一人。
    且看下文押入那人如何。